佛教:什麼是開悟?開悟需要具備什麼?其實佛陀早已給出答案!

2020-12-15 小餘談健康

法華經序品曰:「照明佛法,開悟眾生」

文/阿宣說事兒

佛教中常以「開悟」來表現出一個信徒的佛法到了哪種程度。其實早在佛陀時期就以及有了「開悟」的說法:佛陀自出家之後,歷時六年遊走恆河流域,也只是了解到了一個大概的輪廓,這究竟是為什麼?人們眾說紛紜!

世尊

方向。

在小編看來,開悟並不是難事!與諸多道理相同,若是你總是向著一個模稜兩可的目標前進,在途中得到了一些或對或錯的答案,就說已開悟,這是不正確的。往往在修行中,這種修行是進入了一個誤區,自己覺得開悟並非難事,但是往往還是遙不可及。

這也成就了一個道理,並非所有「在路上」,就向著成功,關鍵在於目標是否明確。佛陀並沒有事事都教育弟子,某事該如何如何,而是放任他們自己頓悟。這不光體現出佛陀的大智慧,也說明了佛陀遠見獨特。

成功並不是一蹴而就,貴在堅持。

有大德的高僧曾經講經時說道,開悟就在一念間,於是信徒們堅持了很久,卻還是沒有開悟,懷抱滿腹疑慮來請教高僧。高僧回答道,就差那麼一點點。

這一點點到底說多少?而一念間到底拿什麼來衡量?

首先要明白的,開悟不是修行多久就能達到的,若是在某一天明白了修行的真諦,即是開悟,這就是一念間。但是若是修行了十年才開悟,那不能說「一念間」才降臨到自己身上,而是這十年來堅持修行的結果。

榜樣。

沒錯,開悟是一件難事嗎?說難不難,說簡單卻也不簡單。若是聰明的修習者,開悟必定會快於平庸者,這是先天因素。若是這樣,難道愚鈍的修行者就不會開悟嗎?

怎樣開悟,佛陀早已給出答案。

世尊

愚鈍相較於聰慧,肯定會稍遜一籌,但是佛教講求的是眾生平等,而愚鈍的修行者要開悟也並不難,或許相較於聰慧,更容易開悟。此話怎講呢?只要按照佛陀的意思修行,修持佛陀的教法,並且加上刻苦的思修,便已經是開悟了。

在諸多佛法種,都時常提到如何開悟,這就說明開悟對於修行是十分重要的。又或者說,開悟是修行的前提,而修行的最終目的就是開悟。

關於修行,小編是站在一個局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往往成就大覺的人,都不會時常抱怨。而是將目標一直定在最顯眼的地方,憑藉著堅韌不拔的毅力大跨步前進。而這個道理也可以合理運用的修習佛法上面,若是沒有一技之長,堅持才是硬道理!

以上只是小編的一點愚見,不喜勿噴喲~

喜歡的別忘了點讚~分享~收藏吶

相關焦點

  • 佛教:一個人開悟前和開悟後,有什麼不一樣?
    一個人開悟前和開悟後,有什麼不一樣?  要想知道問題的答案,我們可以先看一看釋迦牟尼佛,他在成佛前和成佛後的變化?基本上就能知道,一個人開悟後和開悟之前有什麼不同了。  佛陀的開悟也叫覺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佛陀在開悟之前,很多道理都不明白,很多問題都沒有答案。例如: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我是誰?人為什麼會有生老病死?怎樣才能不生不死?
  • 佛陀開悟後的一句話,讓佛法盛傳的時間只有500年
    佛陀在菩提樹下開悟之後,感嘆眾生皆有佛性,但是佛陀在當時並沒有傳法度人的想法,於是在眾天神的不斷請求下佛陀才出來度人。佛陀在一生49年的講法中,單單講出世間的般若智慧的法就足足用了22年,可見般若智慧在佛教中修行的重要性,因為要讓自己達到空相就必須具備那樣的智慧。
  • 佛教:開悟的人,處於什麼狀態?
    學佛的人都知道,佛教是講開悟的,也就是說,不僅禪宗講開悟,其它教派也一樣講開悟,如淨土說的破除迷悟,其實說的也是開悟。那麼,開悟的人,是什麼狀態呢?法師像其實所謂的開悟,用禪宗的話就是明心見性,也就是說,開悟的人,不會再產生新的執念妄想,用佛的話說,就是不會產生新的業力,即斷滅一切累世以來的業力。
  • 佛教:真正「開悟」過的人,往往有這3個特質,你有過嗎?
    導語現今時代,拜佛學佛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夠得道開悟的人卻寥寥無幾。我們常說的得道開悟,其實是兩個概念。得道是得道,開悟是開悟,得道開悟是分開的。所謂的道,即自然界的運行法則。若是我們的身、口、意三業,都能夠與該法則相應,沒有絲毫違背,就叫得道。
  • 佛陀在家時的三兄弟,想成佛的卻成了魔,想開悟的沒開悟
    悉達多王子未曾開悟成佛之前,也曾是個普通人,禪宗有個說法:「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因此呢,從這點上講,普通的人也都是會有成佛的機會的。有了成佛的機會,就都能成佛嗎?那就不一定了。不必說每個人的生活環境、參悟條件都並不一樣,即便是相似的生活環境、參悟條件下,也不見得就都能把握住成佛的機會。佛陀在家時的三兄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開悟是一種什麼體驗
    有意思的是,開悟的人和開悟的人在一起,很快就能相互知道,他們知道為什麼。開悟的人,不會有宗教分別。他可能會給你講佛教,也可能會給你講道教,還可能會給你講聖經、古蘭經,沒有關係,因為他知道,那個歸根結底都是一樣的。你可以跟他爭辯,你可以罵他是錯的,他會笑著說:你是對的。因為你確實是對的,但他也沒有錯。真正在他的內心世界裡,本來就沒有對錯。那叫破二元。
  • 學佛如何開悟?佛教裡的開光是什麼意思?
    佛門裡講:佛是開悟的人,人是未來的佛。什麼叫「開悟」?明心見性,能時時觀照好自己的心,觀照好自己的每一個起心動念。念念清淨,如如不動,境隨心轉,活在當下。一念覺,你就是佛;一念迷,你就是魔。開悟的人能於一切時處觀自在,不被煩惱妄想所障蔽,不生分別、不生對立。
  • 開悟後有什麼變化?
    與此相仿,在佛教密宗與淨土宗中,對於開悟也各有「得見明體」與「心地開明」之說。因此,在真正的開悟者法眼中,一切事物仿佛全部是透明的。他們一般都能夠無礙地觀察到心身內外存在的煩惱現象,以及一般眾生的修行狀態,並能有效地幫助有緣眾生改變心身狀態。所以,密宗又把開悟叫做證得「轉法輪智」。
  • 佛開悟後第一句話說了什麼?
    佛教在世界宗教裡,信眾是最多的。但不一定每一個人都了解佛教。大多數信眾都屬於迷信狀態。這邊為什麼稱佛弟子為信眾而不是信徒?在佛陀的眼裡眾生平等。佛教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意思是依靠「覺」覺而不迷,依靠「正」正而不邪,依靠「淨」淨而不染。佛教傳入中國至今快2000年了。原本中國國教是「道教」。想要了解佛教應該先從教主和教義入手。「佛」是梵文音譯,翻譯成中文意思是覺悟者,智者聖人。
  • 何為開悟?其實有三個層次,真懂的人不多
    學佛的知道,修行的目的,就是為了開悟。因為有開悟,才有解脫,佛陀當年在菩提樹下覺悟,事實上就是開悟,也是徹悟。但對於後世的修行者來說,很少有人能夠像佛陀那樣,一步到位,即徹悟,也就是說,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能夠小悟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換句話說,就佛教的修行而言,所謂的開悟,大致可分為三種,即大悟、小悟、徹悟。那麼,何為開悟呢?
  • 佛教:真正「開悟」過的人,應該是這樣的狀態!
    昔日佛陀於雪山修行,日食一麻一粟,苦行六年終無所得。隨即毅然放棄苦行,在尼連禪河畔接受牧羊女的乳粥供養,又在河水中洗淨身軀,結跏趺坐,日夜參悟,終於睹明星而悟道。釋迦牟尼徹悟成佛的典故我們早已耳熟能詳,不過,佛世時尚有大機緣的眾生從佛修行,得聖賢果位,而佛入滅後,開悟明心者可謂寥寥無幾。
  • 佛教一首偈語,後人侃侃而談,若能深解,方可開悟!
    其中,中國佛教文化中,有一首偈語,讓後人侃侃而談,若能深解,方可開悟!許多人對佛教的開悟有不同的理解,歷史上能夠津津樂道,佛教的創立者本師釋迦牟尼佛就是開悟成佛的榜樣。從佛陀成佛之後,現代人對佛家的開悟就有不同的說法。特別是中國史上,對成佛的概念理解也不同。在中國,六祖慧能大師被西方尊稱為東方三聖之一,他與中國的分家老子,儒家孔子的像被樹立在英國的大不列顛博物館。
  • 什麼才算是「開悟」?真正開悟的人,往往都有這3個特徵
    開悟是什麼樣子?現在有很多描述,但是絕大部分都是錯的,因為大多數描寫開悟的人都沒有開悟,只是用大腦理解,哪怕描述的都一樣,也是錯的。同樣的,本篇文章也是錯的。無論是孔孟之道、佛陀之道、老莊之道,還是瑜伽之道,其終極目的只有一個:如何引導我們進入開悟的狀態。打開了,我們就悟道了。孔子在《周易·文言傳》裡說:「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 《金剛經》中的四個經典名句,越讀越開悟!
    《金剛經》也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佛教教人修行悟道的重要經典。禪宗六祖慧能因為聽到其中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而開悟,給諸多修行者,留下不識字,卻能悟道的典範。可以說,《金剛經》中諸多經典,都能讓人見性、開悟。
  • 佛教:斷惡修善的開悟三寶,能使一切眾生遠離苦惱,破除邪見惡念
    你如果有幸到過長江下遊太湖之濱無錫馬山的靈山景區,一定會被那裡的規模魔大、氣勢恢宏,集自然山水與斷惡修善的開悟三寶佛教文化以及融傳統藝術與現代科技於一體的人類智慧所震撼,那裡真堪稱是人間淨土、江南福地、中國長江流域佛教文化藝術的大觀園。
  • 開悟的人,和普通人有何不同?
    世尊在菩提樹下開悟,知曉了人生萬有皆「空」,抵達了涅槃寂靜的境界,但是,不少人把開悟之人當成是持有神通,其實也是一種謬誤,開悟之人到底有什麼不同尋常之處?不執著妄想。佛陀在醒覺的時候就說過,眾生之所以未覺,就是因為「執著妄想」,而既然開悟了,也就不再執著於過去的妄念之中。「不住於相」,成就正覺的人,不再執著於我們因緣和合而生就的外相,他們清楚,人世之間的所有註定流轉歸「空」,榮華、紅粉、摯愛,無一例外,因此不能為一時之間生就的外相而執迷。
  • 佛陀指著木桶,說出3句話,使羅睺羅當下開悟,證得阿羅漢
    佛陀指著木桶,說出3句話,使羅睺羅當下開悟,證得阿羅漢 | 文 青衫文齋佛陀作為一個心懷無疆大愛的覺悟者,以其無上智慧度化眾生,使眾生出離人間苦難解脫涅槃。佛陀也將度世的思想,傳給了出家前與妻子耶輸陀羅共育的兒子羅睺羅,使他走上覺悟之路。
  • 佛教:真正開悟的人,身上都有這3大特質,看看你有嗎?
    佛教裡講究「覺悟」,一切眾生皆可通過修行而明心見性、覺悟成佛。那麼,開悟的人是什麼樣子的呢?怎樣判斷自己是否開悟了呢?開悟是不是就像佛菩薩的神通那樣無所不能呢?並不是。佛教從來不是談玄說妙、搞神通,佛陀也告誡後世弟子嚴禁以神通說法,因為這樣易使人走上邪路和迷信。
  • 美國腦科學家親歷見證佛陀「開悟」的秘密!
    泰勒博士(圖片來源:資料圖) [原標題]:美國腦科學家親歷見證佛陀「開悟」的秘密!把右腦潛力充分挖掘出來,才能表現出人類無窮的創造才能。所以右腦又可以稱作「本能腦」、「潛意識腦」、「創造腦」、「音樂腦」、「藝術腦」。右腦的神奇功能徵服了全世界,斯佩裡(Sperry)為全人類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愛戴,被譽為「右腦先生」、「世界右腦開發第一人」,斯佩裡的重要研究成果是對人類大腦科學研究的重大裡程碑。
  • 開悟的人是什麼狀態呢
    開悟的人是什麼狀態呢開悟的人也會有各種情緒悲傷憤怒難過都有和沒開悟的區別在於就算悲傷憤怒難過也屬於在「愛」裡面悲傷憤怒難過「愛」就是將各種現象與發生都當成恩典欣然接納就變化出相對應的情緒於是情緒只是工具而非「牢籠」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以擺平的因為你的心是平的沒有什麼問題能難住你因為你的心就是問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