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腦科學家親歷見證佛陀「開悟」的秘密!

2020-12-15 手機鳳凰網

左腦關閉右腦開啟狀態下的神奇體驗(圖片來源:資料圖)

泰勒博士(圖片來源:資料圖)

[原標題]:美國腦科學家親歷見證佛陀「開悟」的秘密!

導讀:美國印地安納大學醫學院女神經解剖學家、哈佛醫學院畢業的泰勒博士,在她37歲時,因其顱內血管破裂導致的一次罕見的左半大腦中風經歷和8年的恢復過程,由此親身獲得深刻的關於生命意義、治療康復與人類能普遍「開悟」的洞見,對當今的醫學界和人文世界產生了重大影響。

左腦關閉右腦開啟狀態下的神奇體驗案例: 

泰勒博士自己感慨地說,作為一個科學家,一個研究大腦的專業人士,能夠以自己的親身體驗來從當事人內部(from inside out)來研究自己的大腦,這是非常罕見而幸運的一件事,假如這一切重新再來,再讓她回到1996年她顱內血管破裂的那個上午,即使冒著生命的危險,她仍然會去選擇這個經歷!

泰勒博士的這個珍貴體驗,讓我再一次想起並確認克裡希那穆體曾不斷對人類說的話語:能不能停止你的思想?封存你的記憶,嘗試著大腦寧靜不要帶任何語言去體驗觀察事物,對事物沒有分別和邊界感,消除自我中心感覺,這樣,你才會發現那個無邊無際的永恆和愛......,以及老克關於教育和時間是個假象的談話,等等。

另外,在與奧普拉對話的過程中,奧普拉本人不斷提到Eckhart Tolle(《當下的力量》和《A New Earth》的作者)的體驗和許多說法的對比,值得我們注意,而不是簡單的以「假開悟者」來否定Tolle的經歷。

由於研究積極心理學和超個人心理學的興趣,本人一直在尋找有關「開悟者」的大腦活動(生理學)和心理特性的資料。人死後是否有可以脫離肉體的靈魂或者「輪迴」等等如何,這裡暫且不談,泰勒博士在與奧普拉的對話中說,她自己並沒有宗教信仰,但在這次經歷後,她堅信在死亡後,人是進入peace寧靜平和的境界的,她說,因為此時大腦全面關閉了,更不會有像左腦的那種幹擾了。但是,從心理生理學的角度來看,至少,人在活著的時候,人的任何一種思維和情緒的活動都應該有其對應的物質基礎和物質表達,這點在1981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的心理生理學家Roger Wolcott Sperry的工作中已經研究得很清楚,即:

左半腦主要負責邏輯理解、記憶、時間、語言、判斷、排列、分類、邏輯、分析、書寫、推理、抑制、五感(視、聽、嗅、觸、味覺)等,思維方式具有連續性、延續性和分析性。因此左腦可以稱作「意識腦」、「學術腦」、「語言腦」。右半腦主要負責空間形象記憶、直覺、情感、身體協調、視知覺、美術、音樂節奏、想像、靈感、頓悟等,思維方式具有無序性、跳躍性、直覺性等。斯佩裡認為右腦具有圖像化機能,如企劃力、創造力、想像力;與宇宙共振共鳴機能,如第六感、透視力、直覺力、靈感、夢境等;超高速自動演算機能,如心算、數學;超高速大量記憶,如速讀、記憶力。右腦像萬能博士,善於找出多種解決問題的辦法,許多高級思維功能取決於右腦。把右腦潛力充分挖掘出來,才能表現出人類無窮的創造才能。所以右腦又可以稱作「本能腦」、「潛意識腦」、「創造腦」、「音樂腦」、「藝術腦」。右腦的神奇功能徵服了全世界,斯佩裡(Sperry)為全人類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愛戴,被譽為「右腦先生」、「世界右腦開發第一人」,斯佩裡的重要研究成果是對人類大腦科學研究的重大裡程碑。

人的左腦主要從事邏輯思維,右腦主要從事形象思維,是創造力的源泉,是藝術和經驗學習的中樞,右腦的存儲量是左腦的100萬倍。然而現實生活中95%的人,僅僅只是使用了自己的左腦。科學家們指出,終其一生,大多數人只運用了大腦的3%—4%,其餘的97%都蘊藏在右腦的潛意識之中,這是一個多麼令人吃驚和遺憾的事實!人的大腦蘊藏著極大的潛能,這種潛能至今還「沉睡」著,所以深入挖掘左右兩半球的智能區非常重要,而大腦潛能的開發重在右腦的開發。左腦是人的「本生腦」,記載著人出生以來的知識,管理的是近期的和即時的信息;右腦則是人的「祖先腦」,儲存從古至今人類進化過程中的遺傳因子的全部信息,很多本人沒有經歷的事情,一接觸就能熟練掌握就是這個道理。右腦是潛能激發區,右腦會突然在人類的精神生活的深層展現出跡象;右腦是創造力爆發區,右腦不但有神奇的記憶能力又有高速信息處理能力,右腦發達的人會突然爆發出一種幻想、一項創新、一項發明等等。右腦是低耗高效工作區,右腦不需要很多能量就可以高速計算複雜的數學題,高速記憶、高質量記憶,具有過目不忘的本領,人的大量情緒行為也被右腦所控制。

右腦開發的目的是為了充分發揮右腦的優勢,並不是以右腦思維代替左腦思維,而是更好地將左右腦結合起來,進行人類左右腦的第二次協同,充分調動起人腦的潛能。斯佩裡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腦兩半球存在著機能上的分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左半球是處理語言信息的「優勢半球」,它還能完成那些複雜、連續、有分析的活動,以及熟練地進行數學計算。右半球雖然是「非優勢的」,但是它掌管空間知覺的能力,對非語言性的視覺圖像的感知和分析比左半球佔優勢。有研究表明,音樂和藝術能力以及情緒反應等與右半球有更大的關係。對於正常人來說,大腦左右兩半球的功能是均衡和協調發展的,既各司其職又密切配合,二者相輔相成,構成一個統一的控制系統。若沒有左腦功能的開發,右腦功能也不可能完全開發,反之亦然,無論是左腦開發,還是右腦開發,最終目的是促進左右腦的均衡和協調發展,從整體上開發大腦。

所以,我們在佛經、禪宗書上和關於瑜伽士的記載裡讀到的那些「開悟、頓悟」的體驗描述,那些諄諄告誡要我們超越語言、超越邏輯去「直指人心而見真性」的教導,現在我終於有了「頓悟」:原來這就是左右大腦功能分工的關係,修行「開悟」的努力方向,就是去有意識地開發右半球大腦的功能,把左腦主導讓位給右腦主導!換句話說,我之前(見本人博文「以幻治幻,以思想對治思想」)欲先從邏輯上來理解「無我」的內在合理性,然後再求得獲取直覺上的直接「看到」真相,也就是先借用邏輯和現有的各種知識,然後拋掉邏輯與思考去親身證悟,這條路是對的。可以說,我在思想邏輯上已經「悟了」,現在就期待我的右腦半球醒過來了,而且希望少一些「保任」的努力,最後到達「不退行」的狀態。

另外,從泰勒博士的例子中,我確認並解開了自己一直在懷疑的一個問號,即,佛家和印度教修行者傳統奉行的「看破紅塵」、擯棄世俗快樂、「苦行」的長期和終極必要性真的成立嗎?當然,一段時間的屏蔽外部世界的幹擾,以便積聚維持專注力所需的能量是完全必要的,但如果人類的靈性覺醒是以「看破紅塵」作為基本條件,那麼,一旦大家都往內心覺醒的道路上行進時,這個世界就要「百業俱休」了,這完全不符合人類進化的規律,否則,也就沒有去「開悟」的必要了!

有幸啊,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們,因為有最新的科學、信息技術、心理學、生命科學知識來幫大家更清楚地了解「開悟」到底是怎麼回事,同時在心靈探索的道路上就有了更明確的前進方向。

最後,雖然本文標題寫成「克裡希那穆提或佛陀的「開悟」不再是人類極少數人的幸運」,但我們仍以最高度的敬仰之心深深感激佛陀、耶穌、老子、克裡希那穆提、聖拉馬納等這些人類的在自身探索道路和徹底解脫生死煩惱大問題上的先驅和英雄們,正是他們最初給人類展示了我們發展的可能性和明確了人類自己到底在宇宙中處於什麼樣的地位。

相關焦點

  • 哈佛腦科學家的左腦中風,右腦開悟
    左腦複雜的心智迷宮陷入一片沉寂,喋喋不休的自我對話突然停止了。但與此同時,她感受到自己被包圍在一團深沉的內在祥和之中。「我的意識已經漂浮到一個仿佛天人合一的境界。」 作為一個腦科學家,她終於了解了,所謂的「神秘體驗」、「開悟」、「涅槃」原來是這樣的。8年後她完全康復。說是完全康復,這話也對也不對。她覺得,從嚴格意義上來說,自己已經不是中風前的同一個人了。
  • 佛教:什麼是開悟?開悟需要具備什麼?其實佛陀早已給出答案!
    其實早在佛陀時期就以及有了「開悟」的說法:佛陀自出家之後,歷時六年遊走恆河流域,也只是了解到了一個大概的輪廓,這究竟是為什麼?人們眾說紛紜!佛陀並沒有事事都教育弟子,某事該如何如何,而是放任他們自己頓悟。這不光體現出佛陀的大智慧,也說明了佛陀遠見獨特。成功並不是一蹴而就,貴在堅持。
  • 佛陀在家時的三兄弟,想成佛的卻成了魔,想開悟的沒開悟
    悉達多王子未曾開悟成佛之前,也曾是個普通人,禪宗有個說法:「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因此呢,從這點上講,普通的人也都是會有成佛的機會的。有了成佛的機會,就都能成佛嗎?那就不一定了。不必說每個人的生活環境、參悟條件都並不一樣,即便是相似的生活環境、參悟條件下,也不見得就都能把握住成佛的機會。佛陀在家時的三兄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佛陀開悟後的一句話,讓佛法盛傳的時間只有500年
    佛陀在菩提樹下開悟之後,感嘆眾生皆有佛性,但是佛陀在當時並沒有傳法度人的想法,於是在眾天神的不斷請求下佛陀才出來度人。佛陀在一生49年的講法中,單單講出世間的般若智慧的法就足足用了22年,可見般若智慧在佛教中修行的重要性,因為要讓自己達到空相就必須具備那樣的智慧。
  • 佛陀指著木桶,說出3句話,使羅睺羅當下開悟,證得阿羅漢
    佛陀指著木桶,說出3句話,使羅睺羅當下開悟,證得阿羅漢 | 文 青衫文齋佛陀作為一個心懷無疆大愛的覺悟者,以其無上智慧度化眾生,使眾生出離人間苦難解脫涅槃。佛陀也將度世的思想,傳給了出家前與妻子耶輸陀羅共育的兒子羅睺羅,使他走上覺悟之路。
  • A025 佛陀:和平的超級科學家(上)
    本信息編號:A025如需更多資料,請回復A001可調閱歷史信息列表,告知往期文章檢索與調閱方法。讓我們來看看他的教誨是如何能夠消除負面的情緒─也就是我們殘酷暴力的根源,如何把負面情緒轉變成正面的慈悲心。大多數時候,盲目的信仰以及對個人觀點的執迷,產生負面的情緒,導致今日的人類悲劇。我在我的家鄉緬甸第一次學習內觀課程時,首次接觸到佛陀的教誨。我記得在課程開始之前,老師給我一本小冊子閱讀。冊子開頭是佛陀對迦摩羅族人的一次開示。
  • 佛教:一個人開悟前和開悟後,有什麼不一樣?
    一個人開悟前和開悟後,有什麼不一樣?  要想知道問題的答案,我們可以先看一看釋迦牟尼佛,他在成佛前和成佛後的變化?基本上就能知道,一個人開悟後和開悟之前有什麼不同了。  佛陀的開悟也叫覺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佛陀在開悟之前,很多道理都不明白,很多問題都沒有答案。例如: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我是誰?人為什麼會有生老病死?怎樣才能不生不死?
  • 恭迎佛陀涅槃日|佛陀涅槃前最後一次開示
    佛陀涅槃「佛陀涅槃前,為弟子做最後一次開示」佛陀入滅時,眾弟子公推阿難陀請問佛陀四個問題:1、佛陀在世時,我們依佛為師,佛陀涅槃後,我們依誰為師?2、佛陀在世時,我們依佛陀安住,佛陀涅槃後,我們依什麼安住?3、佛陀在世時,惡性的比丘有佛陀調伏,佛陀涅槃後,惡性的比丘,如何調伏?
  • 「孩子不愛學習」的秘密?耶魯腦科學家揭開!
    本文分享暢銷書《媽媽的悔過書》的乾貨,揭開「孩子不愛學習」的秘密。1848年,25歲的蓋吉是美國佛蒙特州一家鐵路公司的工頭,他是一位能力出眾、人品受到肯定的年輕人。某天工人們用炸彈炸裂碎石的過程中,意外導致重達6公斤的鐵棒穿過蓋吉左側的臉頰,並貫穿了他的頭部。神奇的是,沒過多久,蓋吉從倒下的地方重新站了起來.經過治療,蓋吉奇蹟般地恢復了健康!
  • 佛陀一生的言教——切記切記
    於是他又坐下繼續苦思,七天之後,佛陀發現了終止痛苦的最有效方法。佛陀說:「一切苦產自於我們的心,心是所有痛苦的起源!如何調御心,令痛苦不再產生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無我』。無我則無苦,無我痛苦無處可以附著。」佛陀在世宣揚佛法四十五年,我們可以歸納出佛陀一生所說的法為:「緣起法」、「三法印」、「四聖諦」、「八正道」。
  • 看佛陀說的這四句話,句句經典,開悟人生
    今天分享佛陀說了這四句話,簡單易懂,句句經典,開悟人生。1.佛說,健康,是要擺在人生第一位的。佛告訴我們,要愛惜我們自己的身體,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如果我們連自己的身體都保護不了,實際上就是不孝 而且也是在變相對自己不負責任。
  • 心有慈悲,人人皆是佛陀,美國賓州大學研究表明:信佛可長壽!
    相信有許多人和小編一樣,對於佛祖、佛陀,有著各種各樣的好奇與不解。為何在這個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大行其道的現代社會,仍有那麼多人去寺廟求神拜佛?如果僅僅是普通老百姓求神拜佛也就算了,令人無語的是有許多清華的高材生畢業後競選擇了出家當和尚?
  • 被科學家證實了的20個已知的大腦秘密是什麼?
    美國腦科學計劃在大「腦兩半球功能特化理論」基礎上,美國迅速作出反應,美國率先推出全國性腦科學計劃,美國國會於1989年通過101-58公共法,把1990-2000年命為「腦十年」,並規劃出58個研究的課題,已將「腦研究十年」計劃批准為法律執行;美國隨計劃還制定開發右腦為目的
  • 佛陀告訴新婚弟弟,出家修行可得到仙女,最後4句話開示真意
    佛陀告訴新婚弟弟,出家修行可得到仙女,最後4句話開示真意 | 文 青衫文齋佛陀座下有兩個弟子,經常讓人分辨不清,一個叫「難陀」,另一個叫「阿難陀」。難陀是佛陀的親弟弟,阿難陀是他的堂弟。關於難陀證道,還有一件趣事。佛陀經過六年苦修,在菩提樹下一夜成佛,經大梵天王勸說後,決定出世弘法,教化眾生聖人之學。
  • 《楞嚴經》第二卷「今日開悟」
    今日聽了佛的開示,悟明了其中的真理,突然「開悟」了。「開悟」:《楞嚴經》主張頓悟,頓悟後不離漸修,漸修安立了六十個位次,講的是從凡夫到成佛的實證路線。這裡說的開悟指的是漸修中的小乘開悟。小乘開悟是證須陀洹果,證須陀洹果,需斷除五個疑惑,即:一、斷身見惑;二、斷邊見惑;三、斷邪見惑;四、斷戒禁取見惑;五、斷疑見惑。
  • 楞嚴經對「開悟」的定義——簡單地說就是「知道賊在哪裡」
    題記:開悟,意味著簡潔明了,那麼對「開悟」的抽象理解是有礙於開悟的。「開悟」一詞是個術語,佛家常用的術語。開悟是一種境界,佛家所追求的境界。「開悟」是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見,開悟只是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必由之路,而不應該把「開悟」等同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那麼楞嚴經中有沒有對「開悟」的定義呢?當然是必須有的,要不然怎麼能稱之為「開悟的楞嚴」。既然是開悟的楞嚴,那麼楞嚴經對「開悟」的定義就一定會出現在經文的開頭之處,會出現在第一卷中,佛陀對阿難第一個問題的回答之中。
  • 耶魯腦科學家揭開「孩子不愛學習」的秘密
    文 | 嚴慌慌來源 | 藍橡樹1848年,25歲的蓋吉是美國佛蒙特州一家鐵路公司的工頭,他是一位能力出眾、人品受到肯定的年輕人。某天工人們用炸彈炸裂碎石的過程中,意外導致重達6公斤的鐵棒穿過蓋吉左側的臉頰,並貫穿了他的頭部。大家都覺得蓋吉必死無疑。神奇的是,沒過多久,蓋吉從倒下的地方重新站了起來......
  • 釋迦佛陀為什麼在最後八年才講法華經 ?
    舍利弗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號稱「智慧第一」,他七歲全國辯法第一,他就是當時著名的外道。馬勝比丘給他講個偈子:「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師大沙門,常作如是說」,舍利弗當下證初果羅漢,帶領一百多個弟子皈依佛陀,七天後證四果羅漢。直到佛陀在涅槃前八年,講了義法的機緣才成熟,並用八年時間講完《法華經》,直到涅槃。
  • 開悟的人,和普通人有何不同?
    世尊在菩提樹下開悟,知曉了人生萬有皆「空」,抵達了涅槃寂靜的境界,但是,不少人把開悟之人當成是持有神通,其實也是一種謬誤,開悟之人到底有什麼不同尋常之處?不執著妄想。佛陀在醒覺的時候就說過,眾生之所以未覺,就是因為「執著妄想」,而既然開悟了,也就不再執著於過去的妄念之中。「不住於相」,成就正覺的人,不再執著於我們因緣和合而生就的外相,他們清楚,人世之間的所有註定流轉歸「空」,榮華、紅粉、摯愛,無一例外,因此不能為一時之間生就的外相而執迷。
  • 佛陀的世界觀:愛是一切的答案
    因為當時的沙門只能救度少部分人,並且方法不能被所有人接受,所以佛陀走上了苦修的道路,希望可以找到解脫的道路。因為其自身就在塵世中感受到了痛苦,並且久思不得其解,所以他由內心的召喚,走上了修行的道路。在宮中享受著榮華富貴,但他也常在思考,這世間是否還有比宮殿奢華生活更有意義的人生,但最重要得到是他生來就有一顆慈悲的心,看到眾生的痛苦,他覺得這便是是他一生的責任,一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