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佛陀說的這四句話,句句經典,開悟人生

2020-12-15 正心說國學

佛告訴我們太多太多的道理,可是領悟起來,卻是十分困難。佛道很高深,但佛道其實也很簡單,其實佛道就是本身,本身就是佛道,一個人保持善良,那她就是最大的佛。今天分享佛陀說了這四句話,簡單易懂,句句經典,開悟人生。

1.佛說,健康,是要擺在人生第一位的。佛告訴我們,要愛惜我們自己的身體,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如果我們連自己的身體都保護不了,實際上就是不孝 而且也是在變相對自己不負責任。所以說人活一世,健康是最重要的,只要有了健康,才能擁有資本,還沒有了健康,你就沒有了一切。我們這一輩子追求了太多太多,錢也好,名也好,利也好。但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我們所追求的這一切,我有一個享受的前提,那就是活著,而活著就是要健康。所以說佛陀告訴我們,我們要把健康擺在人生的第一位。健康才是我們最應該珍惜的寶物,哪怕一個人一無所有,但是他擁有健康,那麼他就應該感激,那麼她就應該珍惜。永遠把健康放在首位,愛惜自己,對自己負責。

2.佛說,自己,才是我們這一生當中最大的敵人。為什麼說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呢?其實這句話也不難理解,我們人活一輩子,外界對我們的誘惑太多太多,內心的欲望也是太多太多,只要我們能堅守了自己,只要我們能控制住自己,那麼才算是戰勝了自己。如果我們沒有把控住,在金錢的面前犯罪了,在美色的面前動心了,那麼我們便敗在了自己的手裡面。所以說,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我們要成就大事業,就首先要戰勝自己,發揮出自己無限的潛力。永遠要對自己充滿信心,永遠要相信自己,永遠不要低估自己。面對任何東西,我們都要堅守本心,拒絕誘惑,只有戰勝自己,才能獲得成功。

3.嫉妒,是人生當中最可憐的事情。萬物平等,有什麼需要我們去嫉妒的呢?你羨慕他有的東西你沒有,那麼你知不知道你有的東西別人也沒有。人活一輩子,就要少一些攀比,多一些快樂。如果你事事都要和別人比較的話,自己有了就非常高興,自己沒有就非常嫉妒,那這一輩子又有什麼快樂可言呢?所以說,嫉妒真的是人生當中最可憐的事情,喜歡記得別人的人,也是最可憐的人。我們要看到自己所中的美好,不要只看到他人擁有什麼。永遠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永遠懷有一顆對別人祝福的心,不要去嫉妒別人,自己擁有的已經非常美好了。

4.佛說,放下,人生最大的的幸福。佛永遠都在強調放下,我們也都在努力的讓自己放下,可是依然有那麼多東西在牽絆著我們。我們顧慮了太多太多,我們放不下,我們掙脫不了,我們就只能陷入一種痛苦當中。而敢於放下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放下是一種人生的最高境界,放下是一種人生的極致幸福。我們看一看那些放不下的人,抓住一段失敗的感情不放手,抓住自己過去的錯誤不放手,他們放不下,永遠活在痛苦當中。而我們永遠要向前看,放下一些該放下的東西,不要去強求。

感恩閱讀,隨喜分享,歡迎大家的轉載分享評論和收藏。

相關焦點

  • 佛教:《華嚴經》中最經典的四句話,悟透福報無量!
    佛教常以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富貴的「華嚴」,來讚嘆它們在佛教中的重要地位。「不讀華嚴,不知佛家之富貴」 ,本篇文章,小編就其中最經典的四句話分享給大家,若能參透,福報無量。一、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 《金剛經》中的四個經典名句,越讀越開悟!
    《金剛經》也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佛教教人修行悟道的重要經典。禪宗六祖慧能因為聽到其中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而開悟,給諸多修行者,留下不識字,卻能悟道的典範。可以說,《金剛經》中諸多經典,都能讓人見性、開悟。
  • 《法華經》四大名句,句句都是經典,啟人智慧!
    今天,雲來就與大家分享一下《法華經》中的四大名句,這四句,句句都是經典,啟人智慧,讓人隨緣開悟!一、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十方佛土,皆是淨土。十方諸佛,皆在度脫眾生。世人總在尋找,這尊佛怎麼度人,那尊佛怎麼度人。
  • 佛陀開悟後的一句話,讓佛法盛傳的時間只有500年
    佛陀在菩提樹下開悟之後,感嘆眾生皆有佛性,但是佛陀在當時並沒有傳法度人的想法,於是在眾天神的不斷請求下佛陀才出來度人。佛陀在一生49年的講法中,單單講出世間的般若智慧的法就足足用了22年,可見般若智慧在佛教中修行的重要性,因為要讓自己達到空相就必須具備那樣的智慧。
  • 佛教:什麼是開悟?開悟需要具備什麼?其實佛陀早已給出答案!
    其實早在佛陀時期就以及有了「開悟」的說法:佛陀自出家之後,歷時六年遊走恆河流域,也只是了解到了一個大概的輪廓,這究竟是為什麼?人們眾說紛紜!在小編看來,開悟並不是難事!與諸多道理相同,若是你總是向著一個模稜兩可的目標前進,在途中得到了一些或對或錯的答案,就說已開悟,這是不正確的。往往在修行中,這種修行是進入了一個誤區,自己覺得開悟並非難事,但是往往還是遙不可及。
  • 今日才知道,佛在《金剛經》中說到的「四句偈」,並不是指四句話
    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金剛經》中,不止一次提到宣講此經,以及受持此經中四句偈的好處和功德。說這功德比全世界的微塵都多,比東南西北四維上下的虛空都廣闊。那麼,這四句偈到底指的是哪四句?
  • 佛陀在家時的三兄弟,想成佛的卻成了魔,想開悟的沒開悟
    悉達多王子未曾開悟成佛之前,也曾是個普通人,禪宗有個說法:「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因此呢,從這點上講,普通的人也都是會有成佛的機會的。有了成佛的機會,就都能成佛嗎?那就不一定了。不必說每個人的生活環境、參悟條件都並不一樣,即便是相似的生活環境、參悟條件下,也不見得就都能把握住成佛的機會。佛陀在家時的三兄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整個佛教的精髓,就是這四句話,一定要牢記!
    這四句話,對於學佛人來說,非常重要,很多人學佛,不知從哪裡開始,不如先看一看這四句話,因為這四句話,每一句都是佛教當中的精髓,了解這四句話,對自己認識佛教,學習佛法,會有很大的幫助。第一句話:先要了解佛教。
  • 《金剛經》四大經典名句,能懂一句,也可開悟!
    而鳩摩羅什所翻譯的《金剛經》,則是其中經典的經典。其中的許多句子,都深為廣大佛學愛好者喜愛。《金剛經》中有許多經典名句,今天雲來就與大家分享其中的四大經典名句。這四個經典名句,只要能真正弄懂其中一句,也可開悟!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 佛陀指著木桶,說出3句話,使羅睺羅當下開悟,證得阿羅漢
    每當有人來參拜佛陀時,只要在門口遇上羅睺羅就準得上當。如果佛陀在精舍修行,羅睺羅就會告訴對方佛陀去了河邊;如果佛陀在菩提樹下靜坐,羅睺羅就會騙人說佛陀去舍衛城乞食了……看到大家被自己愚弄得團團轉,羅睺羅還嘲笑他們是蠢人。僧團中的人知曉羅睺羅的惡習,卻礙於他是佛陀的兒子,不便教育他。
  • 佛陀在菩提樹下覺悟後,說的第一句話,開悟了無數人
    說起覺悟不得不提一提當年佛陀經過六年苦修後,最終在菩提樹下覺悟後,他到底覺悟了什麼?佛陀覺悟後說的第一句話又是什麼?對我們有什麼影響?佛陀生活的時代是沒有佛教的,但卻有婆羅門教。我們現在熟悉的佛教,很多思想都來源於當時的婆羅門教,還有其他幾個宗教。不過佛陀所創建的佛教與婆羅門教卻有最本質上的區別,這種區別剛好體現在佛陀在覺悟後說的第一句話中。
  • 《華嚴經》中,這四句最為經典,若能參透福報不淺
    它是大乘佛教主要經典之一,也是華嚴宗亦賢首宗的立宗之經,更是佛法中法界之根本經典,與《法華經》、《楞嚴經》並稱為經中之王,其地位不可小覷。而且這部佛經每一句偈頌都極為經典,雖然沒有涉及深奧的佛理,但句句直指人心,離苦得樂。
  • 佛家六句話,句句參透人生,功德無量!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佛法是幫助我們覺悟人生、熄止煩惱、擺脫困苦的「無上甚深微妙法」,佛所說諸法,字字珠璣,引人深思。佛教經典浩如煙海,比如我們熟知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短短260個字,隱含著佛法的精髓和最高智慧,以悟得空性斷除愚痴、顛倒妄想。
  • 學佛必讀的三大經典佛經,讀得越多,開悟越快
    大概情節是這樣的:一天中午,該吃飯了,佛陀帶著大夥一起去託缽乞食,回到樹林子裡吃完飯,衣缽收好,腳也洗好了。佛陀正準備打坐,他弟子須菩提問問題:「世尊啊,您給說說,怎麼才能降服這顆心呢?」於是,佛陀就嚴肅認真地回答問題。又是比喻,又是排比,又是反問,又是舉例........
  • 佛教經典,六祖壇經中的四句偈語,怎樣理解才能讓我們開悟呢?
    那麼,佛教經典,《六祖壇經》中記載著慧能大師的這四句偈語,怎樣理解才能讓我們開悟呢?第一句:【菩提本無樹】即無上正等正覺的心是本來就存在的自然本性,不需要依靠一切外物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既然不需要依靠一切物,身是空的,心也是空的也就沒有所謂的樹。如果這是一顆簡單的菩提心,需要一切外物的加持,那麼就不符合無常,無我的佛教文化。
  • 《金剛經》:這3句經文,越讀越開悟,讓你獲得無量福報
    就是出世間法的智慧,是佛陀一生講法之中,花費了22年的時間去詮釋什麼是般若智慧。為什麼佛陀如此看重般若智慧呢?這個是因為佛陀在開悟之後看到世間上面一切惡,都是因為眾生的愚昧無明,唯有智慧明利,才能破除愚昧無明,智慧就好像是暗室中的一盞明燈,能讓人講室內的一切看得一清二楚。因此佛陀說過「誤讀為盲,般若主導」,可見智慧在佛教中的重要性。
  • 美國腦科學家親歷見證佛陀「開悟」的秘密!
    泰勒博士(圖片來源:資料圖) [原標題]:美國腦科學家親歷見證佛陀「開悟」的秘密! 左腦關閉右腦開啟狀態下的神奇體驗案例:  泰勒博士自己感慨地說,作為一個科學家,一個研究大腦的專業人士,能夠以自己的親身體驗來從當事人內部(from inside out)來研究自己的大腦,這是非常罕見而幸運的一件事,假如這一切重新再來,再讓她回到1996年她顱內血管破裂的那個上午,即使冒著生命的危險,她仍然會去選擇這個經歷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老祖宗四句經典名言,句句真理!
    所以說,只有自己心裡的才是真正屬於你自己的。有很多老祖宗留下的經典名言,我們有時間要多學學,多看看,有時你會發現其中蘊含著無窮的人生智慧。這些名言,它能經歷千百年還能流傳至今,足以說明它的經典。今天小編就帶給大家四句經典勵志名言,如果你能靜下心來,仔細讀一遍,它對你的人生定有幫助。一、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 廖翌湘:人生實用的四句話 雙語分享
    這與我們常說的「三分之一的人在幹、三分之一的人在看、三分之一的人在搗蛋」同理。所以,必須因人而異,好的要保持,中立的要爭取,敵意的要寬容。永遠不要被少數人所利用。不同的人做事肯定不一樣,上司一般都會看出來的。只要盡心盡力做事,就不會被埋沒,除非你對自己的能力有懷疑。關鍵是要擺正心態,有機會時就為社會多做點兒什麼,沒機會時要記住「為自己打工」,積累更多的有形無形資本,為自己做再多的事情也不過分,不論人生給予際遇如何,及時努力都不會錯。是的,不論怎麼用盡心機,都不如靜心做事。尤其是多做一些能夠體現自身價值的事,這會讓我們終生受益。
  • 默念這四句話,馬上轉運
    只要你記住並隨時默念這四句話,快樂和好運會不期而至的。首先說一下這四句話的來由,《釋尊廣傳尋法品》中記載,釋迦牟尼佛於久遠之前,為國王甘謝訥巴樂時,四處尋求正法饒益眾生。有一婆羅門說自己有正法,但要想獲得法,須在身上挖一千個洞,插入千根燈芯做成一千盞燈,點燃後才可傳授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