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也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佛教教人修行悟道的重要經典。禪宗六祖慧能因為聽到其中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而開悟,給諸多修行者,留下不識字,卻能悟道的典範。
可以說,《金剛經》中諸多經典,都能讓人見性、開悟。只要一個人,能做到「心無所住」,真正開悟,只是遲早的事。要想做到心無所住,就需要多讀此經,多理解此經中關於修行的經典名句。今天,就由本文為大家帶來四個經典名句,越讀越開悟!
第一句: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作為修行的人,首先就要明白,如來對於修行的人,從來都是以「善」當頭,從來不計任何代價。為了眾生能離苦得樂,寧願自己置身苦海,卻毫無怨尤。只要眾生有疑惑,有難解的問題,他會用儘自己的一切方法,讓眾生明白。
有人說佛慈悲,那麼修行的人,就應當以佛的慈悲,來當自己的修行目標。有人說佛清淨,那麼修行人就應當以清淨為自己的修行目標。真正學佛,就是學佛的一切。只有認真去學佛,你才能知道佛的偉大,以及佛為何開悟,而我們則沒有開悟。懂得其中的區別,再學佛,就很簡單了。
第二句: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很多人看到這裡,認為這句是講的佛法,不是佛法。這是一個很大的謬誤。這一句,其實是針對人的心所講。因為在人們的心底,喜歡將事物固定起來。一旦認為山是什麼,那麼一提到山,他就以為是他知道的山。那麼一提到佛法,他就認為是他認識到的佛法。這種固執的認識,其實是他的妄念所導致。
佛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這裡的「法」其實就是自己所理解的佛法。因為所有的法,都是你心中對它的一種認識,也都是如來的「筏喻」。當你能從當中認識到自己的妄想執著,那麼所謂的佛法,對你來說,其實已經沒有用了。你要做的,就是如何去掉自己的妄想執著。
第三句: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
佛陀所說的經典,與佛親自講法,沒有任何區別。很多人以為只有值佛世,才能真正修成,這種想法,是不可有的。眾所周知,佛教中講「佛法僧」三寶。這三寶中,佛經代表的就是佛法在人間的一面但,不僅只是如此。佛陀所有講的經,都代表著佛在人間的形象。你看佛經,就等於接受佛的教育,也等於「見佛」。
很多人心中就有如不見佛,就很難修的想法在裡面,其實大可不必。因為真正的修行,是修自己,是去自己的妄念。佛陀在你身邊,你也妄念不去,又有何意義?當初佛陀的從弟阿難,每天跟隨佛陀,到了佛涅槃,他還未成就阿羅漢果位。所以,真正修行,就憑著自己的心去修,就行了。
第四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什麼是「有為法」?當你的心動,一切皆有為;當你的心不動,一切皆無為。真正的有為無為,在於人的一顆心。如果做布施,你想著會有多少功德,這顆心便是有為。那麼你的布施,會一無所得。如果你布施的時候,心生歡喜,並無任何想法,那麼你的布施,等同於滿三千大千世界的寶物去供養佛。因為這個時候,你真正做到了「心無所住」。
《金剛經》中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真正做到了心無所住,你才真正做到了無為。這也是佛陀告訴人們的修行真相。如果你抱著有為的心,去做任何事情,一條路修到底,你也最終一無所得。如果你能抱著清淨心,無所住心,去修行,那麼面臨你的,就是最終的究竟涅槃。真正的修行,就這麼簡單!
真正受持此經中的一句話,他都能獲得無量福德。其隱藏的含義就是,你在受持這句話的時候,你會從中理解很多很多。因為人的一生,不會空過。遇到事情,你會想此經中的一句話,遇到磨難,你也會想起此經中的這句話。那麼《金剛經》中的這句話,就會約束你,並將你導向真正的善良,讓你成為一名真正的「善知識」。
修行雖然很難,但是只要多讀佛經,多悟佛經,你就能越快開悟。而修行路上的那些磨難,對你來說,根本就不是難事。願大家都能從此經中有所受益!
感恩閱讀,感恩分享,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