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才知道,佛在《金剛經》中說到的「四句偈」,並不是指四句話

2020-12-14 問心路

複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金剛經》中,不止一次提到宣講此經,以及受持此經中四句偈的好處和功德。

說這功德比全世界的微塵都多,比東南西北四維上下的虛空都廣闊。那麼,這四句偈到底指的是哪四句?

我讀的第一部佛經就是《金剛經》。那時也曾想過這個問題,還自己斟酌全文,看這裡哪四句最配的上讓佛陀不斷地提及。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以上每一句話,全都言辭簡練,含意深刻,韻味悠長,實在難以區分高下。到底佛陀說的是哪四句,真確定不了。

甚至有人把四句偈和修行的四個層次,以及地水風火,生老病死等等這些內容聯繫起來。更讓人覺得牽強附會。

其實,想要弄明白這個問題,還要回歸到什麼是「偈言」這個問題上來。

現在人們的認識,基本停留在這樣一個層次。「即偈言」就是佛教僧人的唱詞,又名「偈頌」。

這有點我們漢語裡詩歌、詩詞的意思了。但在韻律上,它沒有我們漢語詩詞那麼嚴格的講究。如果說是順口溜或者諺語吧,偈言又遠比這些要莊重。

另外偈言並不是佛教僧人專有的,而是古印度地區流行的一種行文和表達方式。也就是說當時那個地區的人,不論信奉什麼,都會用到偈言的。

如果我們把它理解為古印度地區的詩歌,那也沒什麼不恰當。

印度地區有許多經典著作,通篇都是詩歌的形式。從裡面截取幾句很有意義的歌詞,我們都可以理解為偈言。

更多的時候。偈言是在文章篇幅的首尾以及中間出現,用來作一些特殊的表示。通常可以用來表示強調、總結、升華等。

還有當時當地人們在祭祀、祈禱時,也習慣用到唱誦這種表達方式。以顯示不同於平常的態度和心情。

而「偈言」這種語言形式,絕大多數時候都是恰好四句話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雖然沒有強調必須是四句,但通常確實是四句。

這其實是婆羅門教的法印

比如婆羅門教的《奧義書》裡,就是以偈言開篇。「始生有大梵,是乃諸天首,創造此宇宙,護持此群有。彼為其長子,名曰阿他婆,說此大梵明,眾明之基礎。」可以看到,每四句就是一小節,能完整表達一個意思。

其實我們漢語裡的詩歌也有這種傾向。因為這裡面有一種起、承、轉、接的節奏和韻律。可見美學是共同的。

所以,佛陀在《金剛經》裡所說的「四句偈」並不是指特定的四句偈言或四句話,而只是說偈言本身而已。

另外我們讀《金剛經》也不要拘泥於這個偈言是不是四句,甚至這句話是不是偈言這種詩詞形式都不要在意。

因為佛經裡習慣用偈言做總結或提示,因此這裡的「偈」我們理解成重要的結論或者話語是最為恰當的。

這樣理解起來,經文就更流暢了,也就更符合邏輯了。現在,我們來理解一下文章一開始引用的那段話。

「而且,須菩提!如果有人能隨時隨地為人解說此《金剛經》,哪怕只是宣講其中一句或幾句話,一個或幾個重要結論。此時此人此處地方,都是應該被天神、阿修羅等一切眾生來環繞禮拜供養,就像供養佛的塔廟一樣虔誠。更何況有人能夠完全受持此經,完全按照經中的要求來修行。那麼你應當知道,這個人成就了世上最稀有最珍貴的法門。」

相關焦點

  • 金剛經中佛陀反覆提及的四句偈,究竟是哪四句
    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佛卍讀過《金剛經》的師兄都知道釋迦佛在裡面反覆提及了「四句偈」,說哪怕一個人用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持用布施,這個功德也遠遠不如為他人誦讀演講金剛經,甚至只是其中的四句偈言來的大。
  • 受持金剛經的四句偈
    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這就很嚴重了,他說假使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善人,對於金剛經的內容完全了解了;乃至『受持』,這兩個字特別注意啊!意思是接受了,並且照著經典上去修持。
  • 金剛經「四句偈」釋疑
    有說為「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有說為「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有說為「任何四句偈皆是無上義」。中峰國師有說為「……其四句偈,上有乃至,下有等」,故可解為做了多少多少、多大多大的什麼什麼事,也不如受持「金剛經全經,或大半卷,小半卷,乃至最少四句及一句耳」之福德。
  • 佛教:《金剛經》中的四句偈,真明白了,一定會得到大利益
    《金剛經》是佛教經典中的經典,從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人讀誦金剛經,抄寫金剛經,因金剛經而得到感應,因金剛經而得道悟道。佛在《金剛經》中多次強調,能夠有人受持讀誦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就會受利益,得福報,到底哪四句是四句偈,自古就沒有定論,金剛經中四句偈有很多,只能說你從哪一句中受到啟發,得到利益,那一句就是四句偈。禪宗有一句話:離四句,絕百非,也就是否定一切的執著,你真悟道了,就會明白一切都是假象。
  • 佛說受持讀誦《金剛經》,乃至為他人解說四句偈,此人得福德很多
    佛說受持讀誦《金剛經》,乃至為他人解說四句偈,此人得福德很多。我們知道《金剛經》在我們國家是很流行的,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禪宗六祖慧能的原因吧。慧能大師不識字,但是在五祖給他講《金剛經》的要義時,當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慧能大師就開悟了,大徹大悟了。所以《金剛經》對後世影響很大,我們知道《金剛經》的當機者是須菩提,而須菩提在佛的十大弟子中被稱為"解空第一"。《金剛經》是早期大乘佛教經典,屬於《大般若經》的第九會,是宣說般若空義的代表作之一。
  • 如何講金剛經的「四句偈」
    四句偈,如果你悟後要編造的話,隨便編都可以通。如果你說:「我文學涵養不好,叫我怎麼臨時編?」那不然,我教你一個最簡單的絕招,總共四句:「第一就是第一,第二不是第一,第三即是第二,第四不是第三。」隨便你怎麼編都可以,而且你編出來的道理在真實義上都正確。要不然,你如果稍微懂一點公案,你也可以這麼講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到第四句,你就這樣講:「第一是胡餅,第二是狗屎,第三是花葯,第四喝豆漿。」
  • 《金剛經》:受持演說這四句偈,功德無量
    歷代以來,對《金剛經》的注釋者、研究者、講解者、學習者多如牛毛,甚至六祖慧能都是因為聽講此經而開悟成為一代宗師的,更使它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可以說《金剛經》是一部非常殊勝的經書,經常念誦並奉行功德極大。佛陀說,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功德無量。為什麼?
  • 《金剛經》中多次提到的受持四句偈,究竟是哪一個?
    這是《金剛經》最後一個四句偈,《金剛經》有好幾個四句偈,所以有人問,佛在《金剛經》中多次提到的受持四句偈,究竟是哪一個?哪一個都不是!《金剛經》已經告訴我們,不生法相,應無所住。所以說,如果我們非要認為是經中的哪一個四句偈,就是生了法相。所以說都不是!
  • 再說《金剛經》四句偈
    昨天的時候,我們說到《金剛經》結尾有四句非常著名的偈子--「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今天我們接著說。這四句偈,在《金剛經》中甚為著名。故而究根結底,一切著相的有為法,都似夢幻轡影一般。
  • 金剛經「四句偈」釋疑——印廣門清法師
    金剛經第8、11、12、13、24、32分中都有「……乃至受持四句偈等……」則其「福德」如何如何…… 而文中卻無此「四句偈」字樣。由此引起千古之爭。有說為「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中峰國師有說為「……其四句偈,上有乃至,下有等」故可解為做了多少多少多大多大什麼什麼事,也不如受持「金剛經全經,或大半卷,少半卷,乃至最少四句及一句耳」之福德。
  • 《金剛經》四句偈:凡夫以之斷煩惱,菩薩以之成佛道
    四句偈在《佛學大辭典》中,被解稱為由四句所成之偈須,由四句話所組成,字數多寡不拘,但是因為簡短而有提煉佛法之真義,所以往往被認為可以涵蓋經論佛法之要義。網圖這種以四句偈的形式總結佛法精華的智慧,在各種經論之中在所多有,根據佛法的側重點不同而有所不同,在著名的般若經典《金剛經》中,佛祖便曾經多次提到修行之人受持讀誦、為他人演說經文乃至四句偈等的功德福報
  • 金剛經知識講解:四句偈語的意思是什麼?
    我們所說金剛經中的四句偈其實並不只是四句關於經文核心的話語,而是指空身,空性,空心,空法這四個大概念的一些概括的語句,所以也說金剛經中的四句偈是金剛經中最為重要的話,就是因為四句偈闡述了整部經文最核心的內容。
  • 金剛經「四句偈」釋疑——印廣門清法師著
    有說為「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有說為「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有說為「任何四句偈皆是無上義」。中峰國師有說為「……其四句偈,上有乃至,下有等」,故可解為做了多少多少、多大多大的什麼什麼事,也不如受持「金剛經全經,或大半卷,小半卷,乃至最少四句及一句耳」之福德。
  • 金剛經,這四句精華,反覆去讀功德無量!
    金剛經,是鳩摩羅什翻譯的一部,佛教重要經典,金剛經全經共三十二品,整部經書只有幾千字,而這幾千個文字中,卻有太多名句,可破迷開悟。而金剛經上說:任何一切的財富以及身命布施,都不及受持金剛經中,四句偈的功德之大,那到底是那四句偈,有如此大的功德?在書中並沒有詳細指明。不過這四句話,如果大家可以經常去讀,去悟,也必然會功德無量。第一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金剛經有四句偈,經常讀誦,功德無量!
    金剛經上經常提到四句偈,如果有人受持讀誦金剛經,乃至經文上的四句偈,為人演說,所得福德,將勝過一切七寶布施。
  • 深入經藏:《金剛經》中四句偈「等」的微妙含義
    《金剛經》中四句偈「等」的微妙含義。(圖片來源:資料圖)《金剛經》中,共六次提到——「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之語,其中「等」字的含義,甚為明顯,不用說大家也都知道,即代表經中所有的四句偈。則常為人所忽視,因為佛經和世間書籍不同,儘管是同樣一個字,而在佛經中的含義,往往比之世間書籍,要豐富得多,深廣得多。今雲「發微」者,謂若能細觀、深觀、久觀「等」字在該句中之作用,即可發現除上述含義外,密藏在「等」字中,尚有另一微妙含義。這另一微妙含義是說:「等」字除代表所有四句偈外,還同時代表經中或一言、或兩語、或三言(即比四句少而又不超過三言)的這些精要句。
  • 金剛經四句偈,福報不可思議!
    《佛說大乘金剛經論》四句偈 也有人認為,在《佛說大乘金剛經論》中,文殊師利菩薩請教世尊,何謂四句偈? 佛曰:」若有男女,求佛道者,欲求解悟。進道功程,權分四級,號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 在《佛說大乘金剛經論》中,本段討論四句偈結尾,世尊有總結說:證得初句,得預流果(須陀洹),證得第二句,得一還果(斯陀含),證得第三句,得不來果(阿那含),證第四句,得無生果(阿羅漢)。 《金剛經》第九品即討論說:修到初、二、三、四果時,應不應有得此四果的念頭?
  • 金剛經最後四句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金剛經有好幾個四句的偈,「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等等,共有兩三處地方。所以有人提出來,金剛經中所說的四句偈,究竟指的是那個四句偈?那四句都不是!這四句偈,離經而說是指空、有、非空非有、亦空亦有。假如一定要以偈子來講,非要把它確定是那四句不可的話,你就要注意金剛經所說的:不生法相,無所住。非要認定一個四句偈不可,就是自己生了法相!所以說都不是。
  • 《金剛經》:受持四句偈,為他人說,所得的福德最大
    佛陀在《金剛經》第十一品(無為福勝分)裡說:「為他人演說《金剛經》,那怕只是受持四句偈等,所得的福德都勝過以恆河沙數那麼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布施的福德。」佛教說一日月照四天下,覆六欲天、初禪天,為一「小世界」。
  • 《金剛經》:這4個四句偈,蘊含了如來的最高智慧!
    《金剛經》作為佛教的大乘經典,是流傳最廣、最重要的經典之一。禪宗更是將《金剛經》視為至寶,許多上根利器之人因受持《金剛經》而迅速成就。佛陀在《金剛經》之中,多次提到「四句偈」。例如「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說明了受持《金剛經》的福德巨大,即使是受持四句偈福德亦是不可估量。不過,《金剛經》中雖然多次出現四句偈,但是沒有明確指出是哪個四句偈。其實深入考察《金剛經》,佛陀的本意沒有限定四句偈是哪句,而可以是多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