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佛卍
讀過《金剛經》的師兄都知道釋迦佛在裡面反覆提及了「四句偈」,說哪怕一個人用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持用布施,這個功德也遠遠不如為他人誦讀演講金剛經,甚至只是其中的四句偈言來的大。
因此後世之人都對這個「四句偈」極為感興趣,想要找出到底是哪四句如此神奇,在本來已經是般若智慧象徵的金剛經裡還能如此出類拔萃,很多高僧大德都給出了自己的意見。
這裡多說一句,《金剛經》是釋迦牟尼佛所說,就這麼一部,但是關於這部經的注和疏那就太多了,而且水平和境界都高低不同,大家各有各的看法。
因此這四句偈到底是哪四句,直到現在也沒有真正的定論,而且也有一種說法是隨便哪四句都可以,因為原始佛經本就是四句一組,是可以唱出來的。
這裡我們不去討論誰對誰錯,除了世尊以外也沒人能知道真的答案,而且不管怎麼認為,只要能顧自圓其說,並且讓大家聽了以後有所收穫也就是了,非要爭個高低上下本就不是我們學佛人該有的態度。
我理解的金剛經中的四句偈應該是下面這四句,分別代表了離四相,去三心,生正信,破有為,都有著非常高深的智慧,咱們一起來看看,也相當於做一次複習。
01離四相
這一句出自於第五品,如理實見分,全文如下。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這裡面的所有相,其實指的就是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在我們心中反映出來的虛相,就像是照鏡子一樣,又可分為四種——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我相,顧名思義,是由於對「我」這個假象的執著而產生的虛相,而且也是最深最重的相。
比如說我們想要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為的就是自己的口腹之慾,我們想要看帥哥美女,為的是自己的色慾,我們想開跑車住豪宅讓人羨慕嫉妒,為的就是自己的虛榮心。
所以我們生活中大部分的欲望都離不開這個「我」,尤其是滿足這個色身的種種需求,這就是著了我相。
而人相正好是和我相相對,就是和我們相對的打交道的對象,比如我們的客戶,父母,孩子,同事,朋友,仇敵,小人等等都是。
眾生相則是面對社會上林林總總的各類人所產生出來的分別心,比如高矮胖瘦,黑白俊醜等等。
壽者相就是對於壽命的貪著——沒有人不想活的長久的,很多人修行就是為了長壽甚至長生不老,這就是壽者相,當然,也可以延伸為對於時間的執迷。
而脫離了上面所說的這四種外相之後才能看到如來,也就是我們的真如本性——用禪宗的話來說就是明心見性。
02去三心
這一句來自於第十八品一體同觀分,全文如下: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這裡其實說的就是佛法中對於時間的態度,釋迦佛把它又分為了三種——過去,現在,以及未來。
為什麼這三種心都不能有呢?
先說過去,所謂的過去就是已經過去了,無論您有多期待,還是有多後悔,它都已經不可挽回,就像是一杯打翻的果汁一樣,是不可能再恢復的,您要做的是再去新倒一杯,而不是蹲在那裡哭泣。
再說現在,有師兄說不是應該珍惜現在嗎?沒錯,但是我們要知道時間它是不會停留的,就像是大河一樣日夜不停的向前奔騰。
您想要牢牢的抓住的這個「現在」,其實就在這一刻它就已經變成「過去」了,就像是成語刻舟求劍裡面的那個人一樣,以為船上做個標記就可以留住自己的寶劍了,但其實在畫標記的那一刻就已經失去了,他要做的是應該當時就跳下去打撈。
最後是未來,什麼是未來呢,就是尚未到來,既然還未到來,那就擁有著無限種可能,您此刻的每個行為,每句話甚至每個念頭,都會對您的未來造成影響,所以去擔心它又有什麼用呢?
這就是佛陀告訴我們對於時間的態度——那就是往事不可追,未來不可知,現在也在一直變成過去,只要好好的活在每個當下就是了。
03生正信
這一句來自於第二十六品法身非相分,原文如下: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