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講金剛經的「四句偈」

2021-02-08 佛法正義

 

摘錄自《金剛經宗通第三輯》

 

現在回來說明這個四句偈。四句偈,如果你悟後要編造的話,隨便編都可以通。如果你說:「我文學涵養不好,叫我怎麼臨時編?」那不然,我教你一個最簡單的絕招,總共四句:「第一就是第一,第二不是第一,第三即是第二,第四不是第三。」隨便你怎麼編都可以,而且你編出來的道理在真實義上都正確。要不然,你如果稍微懂一點公案,你也可以這麼講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到第四句,你就這樣講:「第一是胡餅,第二是狗屎,第三是花葯,第四喝豆漿。」這也可以呀!也對呀!這也是《金剛經》的四句偈;問題只在於當面的人,他能不能領受。如果當機者能夠跳脫於你的言句之外,就能領受到真實義了,他從此也可以講《金剛經》,而且不會是依文解義。只要真的悟了中國禪宗教外別傳的真義,這個四句偈其實就很好講;但是若要如理演述而且具足整體意涵,其實也不容易講,那就看個人的修為了。

你如果真的通達了,《金剛經》非常容易講,隨便編派都對,因為你講出來的都是正確的;但是如果悟錯了,那得要絞盡腦汁寫一些很優雅的文詞出來,還要記住很多的文句,因為那些都是祖師寫的,自己要死記下來,可是講出來的結果對不對呢?可都是依文解義的了。若是從一個證悟者的所見,他可能聽講到中途時,跟你丟下四個粗魯的字,轉身就走了;他丟下的四字是「狗屁不通」。當他大聲丟下這四個字時,假使當場有個具眼者,那個人如果真的有眼,可得要好好禮拜他;因為他說的狗屁並不是狗屁,不通也不是不通,而是當下演示了「此經」。可是為何會如此?那就是因為悟與不悟之間有天地之別。所以四句偈其實不難講,因為凡是悟得真的人,自己也都可以編造,編出來的也都可以通。可是如果還沒有破參,這四句偈還真不好講,因為只能依文解義,又要講得很典雅、講得很深奧,讓大家都聽不懂,他就成功了;如果講得粗魯,人家也能依文解義聽出他說的道理,那就不成功了。可是禪師家都不跟你談什麼文雅,也不跟你談典故,所以禪門裡面可以說狗屎遍處,去到哪裡禪師都跟你答狗屎。雲門禪師不是很文雅嗎?等他講出話來,卻跟你說狗屎幹或者乾屎橛,那到底是什麼道理?

所以,《金剛經》的四句偈,真悟了以後很容易講;除非想要面面俱到而講出整體的「此經」,才會難講。只是古今座主沒有一個人是真通《金剛經》的,真通的人都在禪宗裡面;所以其他宗派裡面,能找到開悟的人很少。不在禪宗門內而有真悟底人,就是玄奘師資這一脈,可是玄奘這一脈兩傳、三傳後就因為法教太深而變質了,是因為後繼無人。玄奘的證德太高,到了第三代,就開始有些法教錯誤了,然後沒有實證底傳人繼承,也就沒有實質法教傳承下來,所以後來還是只有禪宗一脈綿延不絕直到現在。

聽到這裡,諸位也許想:「我們正覺是禪宗嗎?」我告訴你:正覺不只是禪宗,因為禪宗最多就只是三關,三關過了就沒事了。可是正覺同修會裡並不是這樣,禪宗三關都通過了,最多就是讓你可以入無餘涅盤;但在正覺裡是不許有人入涅盤的,還得要生生世世常在人間,不是為了享受,不是為了讓人禮拜供養的,而是要繼續廣利眾生。因為正覺的法是佛菩提道,不是阿羅漢們的聲聞緣覺道,所以通達了「此經」妙法以後,還有很多要學習進修的,要進修全面的佛法,不是只有禪宗的內涵,所以我們不屬於禪宗。但是禪宗所有的,我們全部都有,百分之百具足,但我們卻有許多法教是禪宗所沒有的。如果真要說我們正覺是什麼宗?我們可以跟人家爭一爭,就說我們叫作真佛宗,因為我們有全面性的佛法,具足三乘菩提。盧勝彥根本沒有資格自稱真佛宗,依他們的本質只能叫作假佛宗。為什麼呢?因為他走的是西藏密宗的路,他既沒有斷我見,更沒有證得實相法界金剛心如來藏,連佛法的入門都還沒有,哪有資格談真佛宗。不過我還是不想用真佛宗這三個字,因為建立宗派真的沒有意義,我們要傳的法是佛菩提道中的全面法教,不是只有佛法中的某一個部分,而是全面性的;所以我們講《金剛經》時,跟一般的大師講的《金剛經》絕對不一樣。

現在這個四句偈,我想諸位聽我這樣解說了,一定會覺得很奇怪:怎麼這個四句偈,讓你講起來好像有點輕浮?如果要講客氣話說:「您講的四句偈都不端莊。」但是《金剛經》中所說的,是三賢位菩薩的行門,是三賢位菩薩的智慧;而三賢位菩薩進入不退位的入門,只是禪宗開悟明心的法。禪宗裡的禪師,看來都好像很粗魯的樣子,找不到幾個文雅的人,像趙州從諗禪師那麼文雅的人,真的不多啦!可是為什麼禪宗能夠一直流傳下來?因為禪宗傳的是真實法,可以使人真正進入大乘佛菩提的真見道位中。經過禪宗這一悟以後,讀經典就是不一樣,就好像回到家裡的寶庫中去翻箱倒櫃一樣,熟悉得不得了。


相關焦點

  • 受持金剛經的四句偈
    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這就很嚴重了,他說假使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善人,對於金剛經的內容完全了解了;乃至『受持』,這兩個字特別注意啊!意思是接受了,並且照著經典上去修持。金剛經中也講過,佛所說的法,像過河的船一樣,你已經過了河,這個船就不要了;你金剛經不念都沒有關係,就是要你真懂得,那才叫受持。假使有這樣一個人,不要說受持全部的金剛經,只要中間的四句偈,能夠真正領悟了,有所領受,而保持境界,然後再來教導別人,為他人解說,這個人的福報,比用全宇宙財寶布施的福報還要大。這個很嚴重啊!
  • 金剛經「四句偈」釋疑
    金剛經「四句偈」釋疑 《金剛經》第8、11
  • 《金剛經》中多次提到的受持四句偈,究竟是哪一個?
    這是《金剛經》最後一個四句偈,《金剛經》有好幾個四句偈,所以有人問,佛在《金剛經》中多次提到的受持四句偈,究竟是哪一個?哪一個都不是!《金剛經》已經告訴我們,不生法相,應無所住。所以說,如果我們非要認為是經中的哪一個四句偈,就是生了法相。所以說都不是!
  • 再說《金剛經》四句偈
    昨天的時候,我們說到《金剛經》結尾有四句非常著名的偈子--「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今天我們接著說。這四句偈,在《金剛經》中甚為著名。故而究根結底,一切著相的有為法,都似夢幻轡影一般。
  • 《金剛經》:受持四句偈,為他人說,所得的福德最大
    佛陀在《金剛經》第十一品(無為福勝分)裡說:「為他人演說《金剛經》,那怕只是受持四句偈等,所得的福德都勝過以恆河沙數那麼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布施的福德。」佛教說一日月照四天下,覆六欲天、初禪天,為一「小世界」。
  • 佛教:《金剛經》中的四句偈,真明白了,一定會得到大利益
    《金剛經》是佛教經典中的經典,從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人讀誦金剛經,抄寫金剛經,因金剛經而得到感應,因金剛經而得道悟道。佛在《金剛經》中多次強調,能夠有人受持讀誦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就會受利益,得福報,到底哪四句是四句偈,自古就沒有定論,金剛經中四句偈有很多,只能說你從哪一句中受到啟發,得到利益,那一句就是四句偈。禪宗有一句話:離四句,絕百非,也就是否定一切的執著,你真悟道了,就會明白一切都是假象。
  • 《金剛經》中的4個四句偈,只要多讀,能得無量福德!
    不管目的如何,只要一個人肯讀書,能讀書,那麼他就一定會有收穫。所謂「開卷有益」,就是這道理。有人愛看佛經,但是覺得佛經深奧難懂,於是有的人說,看佛經講究一個根性。由於覺得自己根性差,才讀不懂佛經。於是,有的人就說,你若與佛經擦肩而過,是因為與它無緣。但是到底是不是無緣,人們沒有那麼大的智慧,弄不懂這一點。
  • 《金剛經》:受持演說這四句偈,功德無量
    歷代以來,對《金剛經》的注釋者、研究者、講解者、學習者多如牛毛,甚至六祖慧能都是因為聽講此經而開悟成為一代宗師的,更使它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可以說《金剛經》是一部非常殊勝的經書,經常念誦並奉行功德極大。佛陀說,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功德無量。為什麼?
  • 金剛經「四句偈」釋疑——印廣門清法師
    金剛經第8、11、12、13、24、32分中都有「……乃至受持四句偈等……」則其「福德」如何如何…… 而文中卻無此「四句偈」字樣。由此引起千古之爭。有說為「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有說為「任何四句偈皆是無上義」。
  • 《金剛經》:這4個四句偈,蘊含了如來的最高智慧!
    《金剛經》作為佛教的大乘經典,是流傳最廣、最重要的經典之一。禪宗更是將《金剛經》視為至寶,許多上根利器之人因受持《金剛經》而迅速成就。佛陀在《金剛經》之中,多次提到「四句偈」。例如「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說明了受持《金剛經》的福德巨大,即使是受持四句偈福德亦是不可估量。不過,《金剛經》中雖然多次出現四句偈,但是沒有明確指出是哪個四句偈。其實深入考察《金剛經》,佛陀的本意沒有限定四句偈是哪句,而可以是多句。
  • 金剛經,為他人宣說四句偈,布施功德勝過世界七寶,福報不可思議
    《金剛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布施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佛在經中直接告之,誦讀、受持、為他人宣說金剛經哪怕是只有四句偈,都就能獲得不可思議無上的功德,要比世間七寶還要珍貴,可見金剛經的每一句妙用。
  • 《金剛經》四句偈:凡夫以之斷煩惱,菩薩以之成佛道
    四句偈在《佛學大辭典》中,被解稱為由四句所成之偈須,由四句話所組成,字數多寡不拘,但是因為簡短而有提煉佛法之真義,所以往往被認為可以涵蓋經論佛法之要義。網圖這種以四句偈的形式總結佛法精華的智慧,在各種經論之中在所多有,根據佛法的側重點不同而有所不同,在著名的般若經典《金剛經》中,佛祖便曾經多次提到修行之人受持讀誦、為他人演說經文乃至四句偈等的功德福報
  • 金剛經「四句偈」釋疑——印廣門清法師著
    金剛經「四句偈」釋疑 《金剛經》第8、11、12、13、24、32分中都有「……乃至受持四句偈等……」則其「福德」如何如何……而文中卻無此「四句偈」字樣,由此引起千古之爭。有說為「任何四句偈皆是無上義」。中峰國師有說為「……其四句偈,上有乃至,下有等」,故可解為做了多少多少、多大多大的什麼什麼事,也不如受持「金剛經全經,或大半卷,小半卷,乃至最少四句及一句耳」之福德。近讀印光大師文鈔:「印度梵文橫書,每排以三十二字為準。故計華嚴字數曰,有十萬偈。非全經皆偈也。又無論文字多少,以詮義盡者,即為一偈。
  • 佛說受持讀誦《金剛經》,乃至為他人解說四句偈,此人得福德很多
    佛說受持讀誦《金剛經》,乃至為他人解說四句偈,此人得福德很多。我們知道《金剛經》在我們國家是很流行的,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禪宗六祖慧能的原因吧。慧能大師不識字,但是在五祖給他講《金剛經》的要義時,當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慧能大師就開悟了,大徹大悟了。所以《金剛經》對後世影響很大,我們知道《金剛經》的當機者是須菩提,而須菩提在佛的十大弟子中被稱為"解空第一"。《金剛經》是早期大乘佛教經典,屬於《大般若經》的第九會,是宣說般若空義的代表作之一。
  • 深入經藏:《金剛經》中四句偈「等」的微妙含義
    《金剛經》中四句偈「等」的微妙含義。(圖片來源:資料圖)《金剛經》中,共六次提到——「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之語,其中「等」字的含義,甚為明顯,不用說大家也都知道,即代表經中所有的四句偈。這另一微妙含義是說:「等」字除代表所有四句偈外,還同時代表經中或一言、或兩語、或三言(即比四句少而又不超過三言)的這些精要句。因為這些精要句,悉皆含攝全經要義,受持它們的功德,即與受持全經同,也就是說,這些精要句和四句偈一樣的重要,而其文字則更為精簡。因為精要句是全經要義的濃縮,是無比殊勝的絕妙經文,任取精要句中或一言。或兩語、或三言,即可代表全經。
  • 金剛經中佛陀反覆提及的四句偈,究竟是哪四句
    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佛卍讀過《金剛經》的師兄都知道釋迦佛在裡面反覆提及了「四句偈」,說哪怕一個人用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持用布施,這個功德也遠遠不如為他人誦讀演講金剛經,甚至只是其中的四句偈言來的大。
  • 《金剛經》結尾的四句偈
    在我們念的《金剛經》當中,在經的結尾處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四句偈應怎樣理解呢?佛法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比如人的感情問題,當你迷失在一種感情中的時候,你感到特別痛苦,難以自拔,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因緣的聚散,這些痛苦的記憶淡忘了,再回過頭來想起那一段記憶的話,可以說是如夢幻泡影,當然這是階段性的。更為深刻的是人之為人,如果不能夠覺悟,整個生活渾渾噩噩、沒有靈魂,如行屍走肉一般,那也是如夢幻泡影,所以古人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因它破除了人們對金錢、名利、美色的執著。
  • 金剛經最後四句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釋作者:南懷瑾這是金剛經最後一個四句偈
  • 《金剛經》四句偈中哪兩個字起主導作用,蘊藏著如來佛無上的智慧
    《金剛經》人們很熟悉,也非常的喜愛,一些人耳熟能詳,都能講出一些道理來。特別是此經的最後四句偈,更受人們的歡迎,大都銘記在心。由於對這四句偈的理解,也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智慧。要深入探討了解此經的四句偈,首先要了解佛說的:「於法不說斷滅相」,斷滅就是斷滅之見,認為一切都是絕對的空寂。佛說的是本性空寂,空是本性的空,空不代表什麼都沒有,本性的空可以容納宇宙萬物,是無量無邊的。絕對空寂就是有些人執著追求,什麼都沒有的空,執著什麼都沒有的空,是斷滅的空,成就不了佛道。
  • 今日才知道,佛在《金剛經》中說到的「四句偈」,並不是指四句話
    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金剛經》中,不止一次提到宣講此經,以及受持此經中四句偈的好處和功德。說這功德比全世界的微塵都多,比東南西北四維上下的虛空都廣闊。那麼,這四句偈到底指的是哪四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