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結尾的四句偈

2020-12-14 小春聊塔羅

在我們念的《金剛經》當中,在經的結尾處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四句偈應怎樣理解呢?

一、有為和無為:「有為」和「無為」原本是道學的一個概念,佛經從印度傳入中國,在翻譯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個比較艱難的選擇,如果用佛教固有的概念去翻譯的話,以中國人的語言基礎是聽不懂的,所以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借用了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有為法」和「無為法」的概念。

1.有為法就是指有相貌的、有形色的、有造作的、看得見摸得著的,這些都是有為法,包括文字、權利、金錢、女色等一切的一切都是有為法。佛法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比如人的感情問題,當你迷失在一種感情中的時候,你感到特別痛苦,難以自拔,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因緣的聚散,這些痛苦的記憶淡忘了,再回過頭來想起那一段記憶的話,可以說是如夢幻泡影,當然這是階段性的。更為深刻的是人之為人,如果不能夠覺悟,整個生活渾渾噩噩、沒有靈魂,如行屍走肉一般,那也是如夢幻泡影,所以古人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因它破除了人們對金錢、名利、美色的執著。

2.無為法就是清淨,是與有為法相對的。汙染和清淨相對,用清淨來消除汙染,在這裡用無為法來消除有為法,其目的是為了除卻我們的執著和煩惱。無為法本身包含著一個很精妙的道理,它的本質是要求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心不要被粘附住。比如說,做了好事不要貪圖功德;我們在生活中,經濟是基礎,但是你不要迷失在財物和金錢當中;對家庭要盡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又不能迷失在裡面,否則就喪失自己的慧命了。所以無為法不能把它理解成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想,無為法是來破除有為法的,是相對有為法建立的,在佛法裡把這個叫以言遣言。

二、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佛陀用了六個比喻來說明一個問題,人生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人間的一切都是在心上的投影都是不真實的,譬如天上的閃電,一瞬間即逝;草葉上的露珠,很快就滾落了。在無窮無盡的時間長河裡,人的生命就像是閃電般的短暫,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去執著什麼便顯得非常可笑。

三、應作如是觀。不管你是在修行當中對愛欲的破除,還是你在修行當中對名利的破除,乃至一般人在社會上都「應作如是觀」。作了這樣的觀想有什麼意義呢?心就不會被迷住,就是常說的能使我們保持清醒的頭腦。若是站在宇宙的大視角來看人類,作如此觀想,我們便不會迷失在人生的一些名利得失當中,這是非常有效的。

學習了佛法,不但不會使你迷信,也不會使你消極厭世,相反會使你的生活更有質量。佛教不是勸人無所作為、消極厭世的。因為我們得了執著於世間的病,佛不願我們沉溺其中,才用無為法來救度我們。佛說無為法,那是一劑良藥,應當這樣去做:用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文自妙華法師佛法對生活的開示,感恩法師)

相關焦點

  • 受持金剛經的四句偈
    選自南懷瑾選集《金剛經說什麼》受持四句偈【佛告須菩提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這就很嚴重了,他說假使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善人,對於金剛經的內容完全了解了;乃至『受持』,這兩個字特別注意啊!意思是接受了,並且照著經典上去修持。
  • 如何講金剛經的「四句偈」
    這也是《金剛經》的四句偈;問題只在於當面的人,他能不能領受。如果當機者能夠跳脫於你的言句之外,就能領受到真實義了,他從此也可以講《金剛經》,而且不會是依文解義。只要真的悟了中國禪宗教外別傳的真義,這個四句偈其實就很好講;但是若要如理演述而且具足整體意涵,其實也不容易講,那就看個人的修為了。
  • 再說《金剛經》四句偈
    昨天的時候,我們說到《金剛經》結尾有四句非常著名的偈子--「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今天我們接著說。這四句偈,在《金剛經》中甚為著名。故而究根結底,一切著相的有為法,都似夢幻轡影一般。
  • 金剛經「四句偈」釋疑
    金剛經「四句偈」釋疑 《金剛經》第8、11
  • 《金剛經》:這4個四句偈,蘊含了如來的最高智慧!
    《金剛經》作為佛教的大乘經典,是流傳最廣、最重要的經典之一。禪宗更是將《金剛經》視為至寶,許多上根利器之人因受持《金剛經》而迅速成就。佛陀在《金剛經》之中,多次提到「四句偈」。例如「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說明了受持《金剛經》的福德巨大,即使是受持四句偈福德亦是不可估量。不過,《金剛經》中雖然多次出現四句偈,但是沒有明確指出是哪個四句偈。其實深入考察《金剛經》,佛陀的本意沒有限定四句偈是哪句,而可以是多句。
  • 《金剛經》中多次提到的受持四句偈,究竟是哪一個?
    這是《金剛經》最後一個四句偈,《金剛經》有好幾個四句偈,所以有人問,佛在《金剛經》中多次提到的受持四句偈,究竟是哪一個?哪一個都不是!《金剛經》已經告訴我們,不生法相,應無所住。所以說,如果我們非要認為是經中的哪一個四句偈,就是生了法相。所以說都不是!
  • 佛教:《金剛經》中的四句偈,真明白了,一定會得到大利益
    《金剛經》是佛教經典中的經典,從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人讀誦金剛經,抄寫金剛經,因金剛經而得到感應,因金剛經而得道悟道。佛在《金剛經》中多次強調,能夠有人受持讀誦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就會受利益,得福報,到底哪四句是四句偈,自古就沒有定論,金剛經中四句偈有很多,只能說你從哪一句中受到啟發,得到利益,那一句就是四句偈。禪宗有一句話:離四句,絕百非,也就是否定一切的執著,你真悟道了,就會明白一切都是假象。
  • 深入經藏:《金剛經》中四句偈「等」的微妙含義
    《金剛經》中四句偈「等」的微妙含義。(圖片來源:資料圖)《金剛經》中,共六次提到——「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之語,其中「等」字的含義,甚為明顯,不用說大家也都知道,即代表經中所有的四句偈。這另一微妙含義是說:「等」字除代表所有四句偈外,還同時代表經中或一言、或兩語、或三言(即比四句少而又不超過三言)的這些精要句。因為這些精要句,悉皆含攝全經要義,受持它們的功德,即與受持全經同,也就是說,這些精要句和四句偈一樣的重要,而其文字則更為精簡。因為精要句是全經要義的濃縮,是無比殊勝的絕妙經文,任取精要句中或一言。或兩語、或三言,即可代表全經。
  • 《金剛經》四句偈:凡夫以之斷煩惱,菩薩以之成佛道
    四句偈在《佛學大辭典》中,被解稱為由四句所成之偈須,由四句話所組成,字數多寡不拘,但是因為簡短而有提煉佛法之真義,所以往往被認為可以涵蓋經論佛法之要義。網圖這種以四句偈的形式總結佛法精華的智慧,在各種經論之中在所多有,根據佛法的側重點不同而有所不同,在著名的般若經典《金剛經》中,佛祖便曾經多次提到修行之人受持讀誦、為他人演說經文乃至四句偈等的功德福報
  • 《金剛經》:受持四句偈,為他人說,所得的福德最大
    佛陀在《金剛經》第十一品(無為福勝分)裡說:「為他人演說《金剛經》,那怕只是受持四句偈等,所得的福德都勝過以恆河沙數那麼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布施的福德。」佛教說一日月照四天下,覆六欲天、初禪天,為一「小世界」。
  • 《金剛經》:受持演說這四句偈,功德無量
    歷代以來,對《金剛經》的注釋者、研究者、講解者、學習者多如牛毛,甚至六祖慧能都是因為聽講此經而開悟成為一代宗師的,更使它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可以說《金剛經》是一部非常殊勝的經書,經常念誦並奉行功德極大。佛陀說,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功德無量。為什麼?
  • 金剛經「四句偈」釋疑——印廣門清法師
    金剛經第8、11、12、13、24、32分中都有「……乃至受持四句偈等……」則其「福德」如何如何…… 而文中卻無此「四句偈」字樣。由此引起千古之爭。有說為「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有說為「任何四句偈皆是無上義」。
  • 金剛經四句偈,福報不可思議!
    《金剛經》經文中,如來世尊直言若能受持讀誦經文,乃至四句偈等,其福德將不可思議! 這也是《金剛經》從古至今廣為人們所推崇的主要原因之一。 希望透過受持讀誦《金剛經》,那怕就只是講解四句偈等,就能得到不可思議的福報。 對於《金剛經》較為難解難懂,那就從四句偈下手,應該會簡單容易些。
  • 《金剛經》中的4個四句偈,只要多讀,能得無量福德!
    《金剛經》中說,只要一個人能做布施之事,就會獲得很多的福德。又說:「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意思是一個受持此經中的四句偈,比一個人去做布施的福德,要多得多。下面,就為大家分享《金剛經》中的4個四句偈,只要能多讀,就能獲得福德無量!
  • 金剛經中佛陀反覆提及的四句偈,究竟是哪四句
    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佛卍讀過《金剛經》的師兄都知道釋迦佛在裡面反覆提及了「四句偈」,說哪怕一個人用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持用布施,這個功德也遠遠不如為他人誦讀演講金剛經,甚至只是其中的四句偈言來的大。
  • 金剛經,為他人宣說四句偈,布施功德勝過世界七寶,福報不可思議
    《金剛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布施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佛在經中直接告之,誦讀、受持、為他人宣說金剛經哪怕是只有四句偈,都就能獲得不可思議無上的功德,要比世間七寶還要珍貴,可見金剛經的每一句妙用。
  • 金剛經「四句偈」釋疑——印廣門清法師著
    金剛經「四句偈」釋疑 《金剛經》第8、11、12、13、24、32分中都有「……乃至受持四句偈等……」則其「福德」如何如何……而文中卻無此「四句偈」字樣,由此引起千古之爭。有說為「任何四句偈皆是無上義」。中峰國師有說為「……其四句偈,上有乃至,下有等」,故可解為做了多少多少、多大多大的什麼什麼事,也不如受持「金剛經全經,或大半卷,小半卷,乃至最少四句及一句耳」之福德。近讀印光大師文鈔:「印度梵文橫書,每排以三十二字為準。故計華嚴字數曰,有十萬偈。非全經皆偈也。又無論文字多少,以詮義盡者,即為一偈。
  • 佛說受持讀誦《金剛經》,乃至為他人解說四句偈,此人得福德很多
    佛說受持讀誦《金剛經》,乃至為他人解說四句偈,此人得福德很多。我們知道《金剛經》在我們國家是很流行的,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禪宗六祖慧能的原因吧。慧能大師不識字,但是在五祖給他講《金剛經》的要義時,當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慧能大師就開悟了,大徹大悟了。所以《金剛經》對後世影響很大,我們知道《金剛經》的當機者是須菩提,而須菩提在佛的十大弟子中被稱為"解空第一"。《金剛經》是早期大乘佛教經典,屬於《大般若經》的第九會,是宣說般若空義的代表作之一。
  • 金剛經知識講解:四句偈語的意思是什麼?
    我們所說金剛經中的四句偈其實並不只是四句關於經文核心的話語,而是指空身,空性,空心,空法這四個大概念的一些概括的語句,所以也說金剛經中的四句偈是金剛經中最為重要的話,就是因為四句偈闡述了整部經文最核心的內容。
  • 今日才知道,佛在《金剛經》中說到的「四句偈」,並不是指四句話
    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金剛經》中,不止一次提到宣講此經,以及受持此經中四句偈的好處和功德。說這功德比全世界的微塵都多,比東南西北四維上下的虛空都廣闊。那麼,這四句偈到底指的是哪四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