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最後四句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2021-02-19 覺悟大智慧

作者:南懷瑾

這是金剛經最後一個四句偈。金剛經有好幾個四句的偈,「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等等,共有兩三處地方。所以有人提出來,金剛經中所說的四句偈,究竟指的是那個四句偈?

那四句都不是!這四句偈,離經而說是指空、有、非空非有、亦空亦有。假如一定要以偈子來講,非要把它確定是那四句不可的話,你就要注意金剛經所說的:不生法相,無所住。非要認定一個四句偈不可,就是自己生了法相!所以說都不是。這才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才能講四句偈。

有為法與無為相對,無為就是涅盤道體,形而上道體。實相般若就是無為法,證到道的那個是無為,如如不動;有為的是形而下萬有,有所作為。一切有為法如夢一樣,如幻影一樣,電影就是幻。泡是水上的泡沫,影指燈影、人影、樹影等。佛經上譬喻很多,夢幻泡影,水月鏡花,海市蜃樓,芭蕉,又如犍達婆城,就是海市蜃樓,如陽□,太陽裡的幻影等。

年輕的時候學佛,經常拿芭蕉來比,我說芭蕉怎麼樣?「雨打芭蕉,早也瀟瀟,晚也瀟瀟」,這是古人的一首詩,描寫一個教書的人,追求一位小姐,這位小姐窗前種了芭蕉,這個教書的就在芭蕉葉上提詩說:「是誰多事種芭蕉,早也瀟瀟,晚也瀟瀟」。

風吹芭蕉葉的聲音,煞煞煞……吵得他睡不著,實際上,他是在想那位小姐。那位小姐懂了,拿起筆也在芭蕉葉上答覆他:「是君心緒太無聊,種了芭蕉,又怨芭蕉」。

是你自己心裡作鬼太無聊,這個答覆是對不住,拒絕往來。我們說芭蕉,難道佛也曉得這個故事嗎?不是的,這是中國後來的文學,砍了一顆芭蕉,發現芭蕉的中心是空的,杭州話,空心大老倌,外表看起來很好看,中間沒有東西。所以這十個譬喻夢幻泡影等都是講空,佛告訴我們,世間一切事都像作夢一樣,是幻影。


夢幻中如如不動

二十年前的事,現在我們回想一下,像一場夢一樣,對不對?對!夢有沒有啊?不是沒有,不過如作夢一樣。當你在作夢的時候,夢是真的;等到夢醒了,眼睛張開,唉呀,作了一場夢!你要曉得,我們現在就在作夢啊!現在我們大家作聽金剛經的夢!真的啊!你眼睛一閉,前面這個境界,這個夢境界就過了,究竟這個樣子是醒還是夢?誰敢下結論?沒有人可以下結論。你一下結論就錯了,就著相了。

幻也不是沒有,當幻存在的時候,好就是真,這個世界也是這樣。這個物理世界地球也是假的,它不過是存在幾十萬億年而已!幾千萬億年與一分一秒比起來,是覺得很長,如果拿宇宙時間來比,幾千萬億年彈指就過去了,算不算長呢?也是幻呀!水上的泡泡是假的真的?有些泡泡還存在好幾天呢!這個世界就是大海上面的水泡啊!我們這個地球也是水泡,你說它是假的嗎?它還有原子、汽油從地下挖出來呢!那都是真的

呀!你說它是真的嗎?它又不真實永恆的存在!它仍是幻的。你說影子是真是假?電影就是影子,那個明星林黛已經死了,它再放出來一樣的會唱歌會跳舞,李小龍一樣打得匹哩趴啦的。所以金剛經沒有說世界是空的,可是它也沒有告訴你是有的,空與有都是法相。

所以你研究了佛經,說金剛經是說空的,你早就錯得一塌糊塗了,它沒有告訴你一點是空的,它只告訴你「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夢幻泡影是叫你不要執著,不住,並沒有叫你空不空。你如果說空是沒有,金剛經說:「於法不說斷滅相」,說一個空就是斷滅相,同唯物的斷見思想是一樣的,那是錯的。當夢幻來的時候,夢幻是真,當夢幻過去了,夢幻是不存在的;但是夢幻再來的時候,它又儼然是真的一樣。只要認識清楚,現在都在夢幻中,此心不住,要在夢幻中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重點在這裡。

當你在夢中時要不著夢之相;當你做官的時候,不要被官相困住了;當你做生意的時候,不要被鈔票困住了;當你要兒女的時候,這個叫爸爸,那個叫媽媽,不要被兒女騙住了;要不住於相,如如不動,一切如夢幻泡影。下面,「如露亦如電」,早晨的露水也是很短暫的,很偶然的湊合在一起,是因緣聚會,緣起性空。因為性空,才能生緣起,所以說如露亦如電。你說閃電是沒有嗎?最好不要碰,碰到它會觸電,但是它閃一下就沒有了。

很多人念完金剛經,木魚一放,嘆口氣:唉!一切都是空的。告訴你吧!一切是有;不過「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是方法,你應該這樣去認識清楚,認識清楚以後怎麼樣呢?「不住於相,如如不動」。這才是真正學佛。所以,有許多年輕人打坐,有些境界發生,以為著魔了。沒有什麼魔不魔!都是你唯心作用,自生法相。你能不取於相,魔也是佛;著相了,佛也是魔。所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就是最好的說明。

END

覺悟才能覺醒,覺醒才能覺行!

智慧是覺悟明道之方向。

「覺悟大智慧」發布最優秀的智慧諮訊。明道,超凡,入聖,是千萬精英閱讀的「釋,道,儒」國學智慧微雜誌媒體,傳遞「靈性健康,財富增長,美麗和諧,時尚藝術,貴族傳世」的大智慧。

圖片均轉自網絡

對文章有任何感想歡迎寫留言

我們會甄選入精選留言

歡迎轉發朋友圈

您的一次傳播,可能會照亮無數人的生命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覺悟大智慧」

ID:consciousnesswit

相關焦點

  •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南懷瑾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如何理解「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金剛經》裡面的一些經句經常反覆,有些拗口,一般人覺得有些繁瑣,有的地方不好理解,因其含義深遠,是幫助打開智慧之門的鑰匙,特別需要耐心領悟。今天和大家分享其中一名經典名句,共同感悟佛法智慧,有不妥的地方,敬請指教: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有為法是什麼?為什麼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金剛經》中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句話,一直被禪宗奉為圭臬。他們對這句話的信奉程度,達到了沒有文字,沒有言語。最後甚至達到沒有法,一切皆無,只剩下「當頭棒喝」。但是諸多法門,對這種修行方式,持懷疑態度。認為禪宗的這種方式,會是佛經走向消亡的第一步。
  • 【白露】《金剛經》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白露】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經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開示:《金剛經》上把宇宙人生的真相說得很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真的,這是宇宙人生真相!所以一切現象沒有一個現象是存在的。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是相續相。這個要認清楚,認識清楚之後,你對於一切現象就不會執著了。
  •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鳩摩羅什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鳩摩羅什 斑大人,不如乾脆和我一起回去吧。【紅峰】 不要,我現在暫時留在他身邊。直到那轉瞬即逝的日子到來。【貓咪老師】。- 傑利密·泰勒 人們結成友誼的原因很多,有出於自然的,也有出於契約的,有出於自身利益的,也有出於共同志趣的。 - 傑·泰勒 人與人之間,只有真誠相待,才是真正的朋友。誰要是算計朋友,等於自己欺騙自己。
  • 應作如是觀
    佛這句話,是金剛經第三個四句偈,為如來見四句偈。此為居本之見,故為居本見幻偈。此偈所說之見,即為「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之所見。佛以此偈,囑告須菩提:一切有為法皆幻變不定,故不可以著取住執,須恆覺所觀而如如不動。但能如此見,即為如來見,即為如是住。
  • 《金剛經》中多次提到的受持四句偈,究竟是哪一個?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是《金剛經》最後一個四句偈,《金剛經》有好幾個四句偈,所以有人問,佛在《金剛經》中多次提到的受持四句偈,究竟是哪一個?《金剛經》已經告訴我們,不生法相,應無所住。所以說,如果我們非要認為是經中的哪一個四句偈,就是生了法相。所以說都不是!禪宗有一句話,「離四句,絕百非」,也就是否定一切的執著。佛在經中也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做到這樣,才能講四句偈。
  • 「佛藏妙解」暫態平衡——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在《中華佛藏》之中,「法」是有形質的物體,「有」是存在;「為」是需要因緣際會方可產生。或者換句話說,「有為法」,必須有內因,也要有外緣,方可產生。這裡的「因」,是內因,對於生命體,最重要的內因,是生命力與自然力之抗衡,於是有了生老病死,也就是成住破空。
  • 《金剛經》結尾的四句偈
    在我們念的《金剛經》當中,在經的結尾處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四句偈應怎樣理解呢?1.有為法就是指有相貌的、有形色的、有造作的、看得見摸得著的,這些都是有為法,包括文字、權利、金錢、女色等一切的一切都是有為法。佛法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比如人的感情問題,當你迷失在一種感情中的時候,你感到特別痛苦,難以自拔,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因緣的聚散,這些痛苦的記憶淡忘了,再回過頭來想起那一段記憶的話,可以說是如夢幻泡影,當然這是階段性的。
  • 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是什麼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
    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我第一次見到這句話,是在北大天才柳智宇出家前寫給父母的一封信上。在信中,他說佛陀早已告訴了我們六道輪迴、因緣果報、苦空無常等等事實真相。然後,又例舉了許多苦。
  • 佛說受持讀誦《金剛經》,乃至為他人解說四句偈,此人得福德很多
    佛說受持讀誦《金剛經》,乃至為他人解說四句偈,此人得福德很多。我們知道《金剛經》在我們國家是很流行的,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禪宗六祖慧能的原因吧。慧能大師不識字,但是在五祖給他講《金剛經》的要義時,當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慧能大師就開悟了,大徹大悟了。所以《金剛經》對後世影響很大,我們知道《金剛經》的當機者是須菩提,而須菩提在佛的十大弟子中被稱為"解空第一"。《金剛經》是早期大乘佛教經典,屬於《大般若經》的第九會,是宣說般若空義的代表作之一。
  • 金剛經,為他人宣說四句偈,布施功德勝過世界七寶,福報不可思議
    《金剛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布施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佛在經中直接告之,誦讀、受持、為他人宣說金剛經哪怕是只有四句偈,都就能獲得不可思議無上的功德,要比世間七寶還要珍貴,可見金剛經的每一句妙用。
  •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是說道體聚散無常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是說,在穿透時空的佛眼看來,世間一切因緣際會而生的事物,都是道體聚散而形成的暫態平衡,都將經歷成住破空的演化過程,而化為他物,正如夢境易醒,泡沫易破,朝露易散,電光易逝,都是曇花一現。
  • 《金剛經》:這4個四句偈,蘊含了如來的最高智慧!
    《金剛經》作為佛教的大乘經典,是流傳最廣、最重要的經典之一。禪宗更是將《金剛經》視為至寶,許多上根利器之人因受持《金剛經》而迅速成就。佛陀在《金剛經》之中,多次提到「四句偈」。例如「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說明了受持《金剛經》的福德巨大,即使是受持四句偈福德亦是不可估量。不過,《金剛經》中雖然多次出現四句偈,但是沒有明確指出是哪個四句偈。其實深入考察《金剛經》,佛陀的本意沒有限定四句偈是哪句,而可以是多句。
  • 佛教:《金剛經》中的四句偈,真明白了,一定會得到大利益
    《金剛經》是佛教經典中的經典,從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人讀誦金剛經,抄寫金剛經,因金剛經而得到感應,因金剛經而得道悟道。佛在《金剛經》中多次強調,能夠有人受持讀誦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就會受利益,得福報,到底哪四句是四句偈,自古就沒有定論,金剛經中四句偈有很多,只能說你從哪一句中受到啟發,得到利益,那一句就是四句偈。禪宗有一句話:離四句,絕百非,也就是否定一切的執著,你真悟道了,就會明白一切都是假象。
  • 再說《金剛經》四句偈
    昨天的時候,我們說到《金剛經》結尾有四句非常著名的偈子--「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今天我們接著說。這四句偈,在《金剛經》中甚為著名。故而究根結底,一切著相的有為法,都似夢幻轡影一般。
  • 《金剛經》四句偈,功德不可思議!
    在《金剛經》中,經常提到,用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布施所得福德,都不如受持《金剛經》中的四句偈子的功德大。因此很多人都好奇到底是哪個偈子。有說是「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也有說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解脫壓力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不知什麼時候,身邊人普遍傳遞著生存艱難,為了生活繃緊自己撐著。每個人都好像是一張滿弓的弓箭。用自己最大的力量撐著自己。包括我也有這種感覺,繃住撐著生怕一洩勁撐不住而倒下。
  • 金剛經四句偈,福報不可思議!
    無為福勝分第十一中云:」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恆河沙三千大千世界七寶)。」 3.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中云:」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