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作如是觀

2021-03-02 聖人文化

佛這句話,是金剛經第三個四句偈,為如來見四句偈。此為居本之見,故為居本見幻偈。

此偈所說之見,即為「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之所見。佛以此偈,囑告須菩提:一切有為法皆幻變不定,故不可以著取住執,須恆覺所觀而如如不動。但能如此見,即為如來見,即為如是住。所以佛最後的這個偈子,即為實際回答須菩提於此經一開始所問的那個問題:「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說「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這是初答,是於須菩提未悟時所答;而「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則為到岸之答,為須菩提已悟時所答,是為終答。

因此,金剛經的始問與終答,至此而成:

須菩提問:「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答:「不取於相,如如不動」。當此之時,「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須菩提所問「云何應住」,佛以「不取於相」令其得住;須菩提所問「云何降伏其心」,佛以「應作如是觀」令其「降伏其心」。

這個四句偈,也與前兩個四句偈一樣,有一個關鑰,並且為同一個關鑰:相由心生。若知相由心生,即見一切自心造作,一切心生之相,皆「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並且對之「應作如是觀」。所以在金剛經中,三偈同鑰;因此三偈都是表象,只為說明佛所覺悟的一個真理:相由心生。

若知相由心生,便悟真心自在。

相由心生,因而心受相惑;故當於相覺悟,而離相自見。所以心生相時,不可著相,更不可住相生心,而應於相自度,離相自見,是為如來知見,即知還本之道。

此偈所謂「有為法」,即有造作之法,即有相之法,亦即有相。心之有為造作,惟生有相而已;而一切有相皆變,惟本來真如不變,此惟如來所知所見。

「如夢幻泡影」這句話,是如來直陳知見,故為醒者知見,因而震醒了無數人。只要人類存在,它還將繼續震醒無數人。因為一切有情生命,入世即是入夢,而只有佛醒了,因為他看見了夢。佛因此而說法,提醒眾生從夢中醒來。眾生為何在夢中不醒呢?只因眾生執著有相。

所以佛存在的意義就在於:唯佛是醒者,而眾生皆在夢中。故佛法之旨,在見有相而不取於相,應萬變而如如不動,即明悟法變而恆居本來,以令眾生知還其本。所以佛最後所說,意為:心本幻變,執不能恆,一切有相,本來無常。這就是如來見。

佛置如來見境於此世間,即為驚醒眾生,轉變知見。

佛說「應作如是觀」,意謂一切眾生,都應把眾生見換為如來見,以此降伏其心,方可得度。是為如來直表廣度眾生之法。

現代心學書摘之《佛不立相——金剛經諦鑑》

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故今入門初步,先須令其深信、深觀一切有為之法悉皆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莫非虛假,一切皆空,到底一無所得。所得唯一苦味而已,且其苦無窮,說亦不盡。所謂「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是也。 果能常作如是觀,洞明萬法皆空之理,庶幾不再受騙,而能死心蹋地迴光返照、攝心念佛乎!此所以欲觀無為之真性,應先觀有為之幻相也。此第一要義,必應了知者。
  • 如何理解「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今天和大家分享其中一名經典名句,共同感悟佛法智慧,有不妥的地方,敬請指教: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佛教說修行的目的是從無邊業海,痛苦輪迴得了擺脫,要想能度到彼岸,必須在現實放下世間一切有無法,個人的自私、欲望、貪婪、自我等,放下自我為中心,把自己放空,與大自然合一,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的角度與心態來生活;正如南懷瑾大師所講的,《金剛經》裡在講「空」並不是最終於目的,也不是讓你成為「空」,而是告訴你認識萬物的正確方法:懷著視萬物為
  •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南懷瑾
    應作如是觀。】       這是金剛經最後一個四句偈。金剛經有好幾個四句的偈,「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等等,共有兩三處地方。所以有人提出來,金剛經中所說的四句偈,究竟指的是那個四句偈?       那四句都不是!這四句偈,離經而說是指空、有、非空非有、亦空亦有。
  •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鳩摩羅什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鳩摩羅什 斑大人,不如乾脆和我一起回去吧。【紅峰】 不要,我現在暫時留在他身邊。直到那轉瞬即逝的日子到來。【貓咪老師】。
  • 金剛經最後四句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一切是有;不過「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是方法,你應該這樣去認識清楚,認識清楚以後怎麼樣呢?「不住於相,如如不動」。這才是真正學佛。所以,有許多年輕人打坐,有些境界發生,以為著魔了。沒有什麼魔不魔!都是你唯心作用,自生法相。你能不取於相,魔也是佛;著相了,佛也是魔。所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就是最好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