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的人是什麼狀態呢

2020-12-17 百家號

開悟的人是什麼狀態呢?

開悟的人也會有各種情緒

悲傷憤怒難過都有

和沒開悟的區別在於就算悲傷憤怒難過

也屬於在「愛」裡面悲傷憤怒難過

「愛」就是將各種現象與發生都當成恩典

欣然接納

讓一種情緒只是在肉體上有感覺

和你的內心的寧靜沒有什麼關係

能做到痛與苦的分離

就算你真的很生氣很難過

在肉體上表現得再多麼的極端

你的內心永遠是寧靜的

沒有固定的模式

完全看當時的心情

心情的背後又是永遠不動的寧靜

可以隨時變化自己的情緒

變化不是控制

控制是壓抑自己的情緒不讓它發洩出來

而變化可以突然從盛怒變成狂喜

不是因為外面的現象而變化

而是發自內心沒有原因的隨意變化

只在於想體驗什麼人設

就變化出相對應的情緒

於是情緒只是工具

而非「牢籠」

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以擺平的

因為你的心是平的

沒有什麼問題能難住你

因為你的心就是問題的根源

沒有任何規律需要去方向

因為你創造自己的規律

開悟的人是什麼狀態呢?

相關焦點

  • 佛教:開悟的人,處於什麼狀態?
    學佛的人都知道,佛教是講開悟的,也就是說,不僅禪宗講開悟,其它教派也一樣講開悟,如淨土說的破除迷悟,其實說的也是開悟。那麼,開悟的人,是什麼狀態呢?換句話說,處於開悟狀態的人,他們的今生,一般是會著開悟之前的狀態或者人生軌跡這一生,肉身死去,最後進入無餘涅槃,不再來了,這就是開悟的人的狀態。
  • 佛教:真正「開悟」過的人,應該是這樣的狀態!
    釋迦牟尼徹悟成佛的典故我們早已耳熟能詳,不過,佛世時尚有大機緣的眾生從佛修行,得聖賢果位,而佛入滅後,開悟明心者可謂寥寥無幾。俗諺說:「雞寒上樹,鴨寒下河。」用它來說明世人開悟的方式,雖然言辭粗糙,但道理去不粗糙。畢竟每個人的機緣不同,開悟的方式也必然是千差萬別。
  • 開悟是一種什麼體驗
    開悟的人不是這樣,因為他知道自己永遠不可能不平凡,就像毛主席那麼「偉大」,最後也是塵歸塵土歸土,所以他就接受自己的平凡。一旦接受自己的平凡,你會發現快樂會接踵而至。有人說,我不希望開悟,開悟了會對什麼都不感興趣!這句話是錯誤的,因為開悟的人才真正對什麼都感興趣,生活才真正有意思。
  • 什麼才算是「開悟」?真正開悟的人,往往都有這3個特徵
    開悟是什麼樣子,要聽那些開悟的人說,哪怕他們說的都不一樣,也是對的。區別就在於,兩個人都在給你講如何學會遊泳,不會遊泳的人就算背誦了一本遊泳教材,他講的也是錯的;會遊泳的人,即使從來沒有上過學,他說的也是對的。許多人通過各種方式苦苦追求開悟的境界。
  • 開悟後有什麼變化?
    修行者一旦開悟,就等於即身證得菩薩的初果,同時在知見上與佛比肩平齊,所以,開悟也就是即心成佛。那麼,怎麼樣才算是開悟呢?開悟,並不是一個抽象的形容詞,而是包括感知、思想、以及心身狀態的變化在內的一個具體證境,它有著與它相應的多種形態的量的體現。
  • 幾位大德告訴你:到底什麼是開悟,什麼是明心見性?
    悟,是觀念的改變,智能的體現:未悟之前,心裡種種執著,貪戀功名富貴,計較人我是非,沈溺虛幻情愛,放不下也解脫不了;開悟之後,能掙出名韁利鎖的 捆綁,衝破情關慾海的迷離,朗朗觀看世間,頂天立地生活於宇宙。
  • 什麼人容易開悟,悟道者一語道破:生理是基礎,後天可培養
    什麼樣的人容易大徹大悟?中樞神經系統是智慧的生理基礎,後天增加腦容量是困難的,千年一見的悟道者的身體必然有特別的地方。普通人如果能夠放棄舊觀念,也不是沒有機會成為開悟者開悟的都是些什麼人?在讀這篇文章的朋友都可以輕鬆地回答:狗的大腦還沒有人類發達,可以說和人類差得很多,連我們人類都難以開悟,這 小旺 又何德何能,可以開悟呢其實 海雲青飛 說的不是笑話,現實生活中類似的人多得很,你知道我說的是哪些人嗎一個人要開悟確實很難
  • 開悟?很難?做到這4點,就是開悟
    引言:說起開悟,這是一個大家都比較關注的話題,到底什麼是開悟呢?每個人都各抒己見,對其看法不一致,有人說,開悟之後,腦海裡閃過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淡然」二字,也有人說,開悟就是一個「空」字,還有人說,開悟就是「天人合一」四個字。
  • 佛教:什麼是開悟?開悟需要具備什麼?其實佛陀早已給出答案!
    有大德的高僧曾經講經時說道,開悟就在一念間,於是信徒們堅持了很久,卻還是沒有開悟,懷抱滿腹疑慮來請教高僧。高僧回答道,就差那麼一點點。這一點點到底說多少?而一念間到底拿什麼來衡量?沒錯,開悟是一件難事嗎?說難不難,說簡單卻也不簡單。若是聰明的修習者,開悟必定會快於平庸者,這是先天因素。若是這樣,難道愚鈍的修行者就不會開悟嗎?怎樣開悟,佛陀早已給出答案。
  • 萬行大和尚答疑解惑:開悟的決定因素是什麼
    當達到無念的時候,是不是就開悟了?東華禪:首發心 重修證 滿行願問:見性後還會不會墮落?萬行大和尚:見性後,你的貪、嗔、痴不斷,怎麼會不墮落呢?如果你什麼都不愛好(財色名利、吃、穿、用等種種享受),說明你已經超越了六根。
  • 佛教:一個人開悟前和開悟後,有什麼不一樣?
    ,到底有沒有開悟?一個人開悟前和開悟後,有什麼不一樣?  要想知道問題的答案,我們可以先看一看釋迦牟尼佛,他在成佛前和成佛後的變化?基本上就能知道,一個人開悟後和開悟之前有什麼不同了。  佛陀的開悟也叫覺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佛陀在開悟之前,很多道理都不明白,很多問題都沒有答案。例如: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我是誰?人為什麼會有生老病死?怎樣才能不生不死?
  • 剛剛開悟的人和大徹大悟的人,有什麼區別?
    問:初悟者和徹悟者,有什麼區別?答:區別在於覺悟的深度不同。問:覺悟的深度?答:對的。大多數剛剛開悟的人,也就是初悟者,即便認識了自己的真實面目(自性、佛性),但其深度比較淺,或者說還不夠徹底。問:菩薩有很多等級,比如初地菩薩、十地菩薩等。答:道理都是一樣的。
  • 開悟的人有哪些特徵,看看你有沒有,大安法師開示
    開悟的人有哪些特徵,看看你有沒有,大安法師開示開悟是每個學禪人夢寐以求,就是為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得什麼性,就是自己本有的佛性。禪宗主張,「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慧能祖師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悟道的過程,不是向外求索,而是認識內心,去尋找本自具足的真如佛性。
  • 開悟的人,和普通人有何不同?
    世尊在菩提樹下開悟,知曉了人生萬有皆「空」,抵達了涅槃寂靜的境界,但是,不少人把開悟之人當成是持有神通,其實也是一種謬誤,開悟之人到底有什麼不同尋常之處?不執著妄想。佛陀在醒覺的時候就說過,眾生之所以未覺,就是因為「執著妄想」,而既然開悟了,也就不再執著於過去的妄念之中。「不住於相」,成就正覺的人,不再執著於我們因緣和合而生就的外相,他們清楚,人世之間的所有註定流轉歸「空」,榮華、紅粉、摯愛,無一例外,因此不能為一時之間生就的外相而執迷。
  • 開悟前的麻木冷血階段!
    點擊上方音頻收聽音頻大概內容跟家人們講,剛剛達到這個地方(開悟)的家人會有一個階段,有一個過程,這個時間我不知道是多久,有可能是一個月,也有可能是三個月,或者更長一點,就是你會待在一個古怪而荒涼的地方,感覺一切無意義,甚至有些悲觀厭世:那還有啥意思呢,都是一個夢
  • 頂輪與眉心輪|智慧眼與開悟的奧秘
    開悟的程度在身心靈中,也有一個類似的概念也很熱門,那就是,覺醒。但凡接觸過靈性理論的人都知道這個概念。它聽起來神乎其神,離普通人很遙遠,實際上它跟每個人都有關聯。世界上絕大部分人都在無意識地活著,認知僅限於顯意識,說白了,是處於無明狀態。
  • 真正開悟的人,會有兩個「顯著」特徵,福報越來越多
    真正開悟的人,會有兩個「顯著」特徵,福報越來越多開悟的人,境界和格局非常人所能及,如同登上五嶽之巔,自然視野遼闊,能夠一覽眾山之小,而真正的開悟之人,往往會有兩個特徵。拜佛是對佛祖的恭敬,而且可以表明心跡,表明心跡之後呢?他一時也想不清楚拜佛的真正意義到底在哪裡,於是就回答趙州禪師,起碼拜佛是件好事啊!趙州禪師就對他說,好事不如無事,無事勝佛。其實所有的人,最大的痛苦煩惱來自什麼?——就是來自於執念,來自於我執。
  • 所謂「開悟」是什麼意思,是得道嗎?兩者相同嗎?
    場面話不多說了,什麼是「開悟」呢?能發現自己還有「良心」這麼個東西就算得上是「開悟」了。這話聽著挺奇怪,怎麼著自己還不能夠知道自己有沒有「良心」,這打哪說起呢?人人有顆心是不假,但能不能知道這是「良」的還是「不良」的就得看這個人有沒有那個「悟性」了。
  • 真正開悟了的人是什麼樣子?
    現在有些人說自己開悟了、見性了,然後特別自私自利。是否真正見性了,開悟了,就看你內心的慈悲心是不是特別的強烈。若真見性了、開悟了,慈悲心自然而然就流露出來,是控制不了的。慈悲當初音菩薩為什麼那麼著急地度化眾生呢?因為她證悟空性了,同時生出了大悲心、大慈心,所以著急度化眾生。這些眾生怎麼度化?用千手千眼——一千隻手來幫眾生,用一千隻眼睛來看眾生。
  • 佛法:開悟的人,往往都有這三個特徵,你有嗎?
    我們以各種方式修行的最終目的之一就是能學習到佛的智慧,最終開悟。開悟就是打開智慧之門,悟出人生的道理的意思。信佛學佛之人對生活或多或少都有所悟,有的人悟道淺顯一些,有的人悟道深刻一些。我們大部分人在學佛的過程中開悟的時間都是相對很短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