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前的麻木冷血階段!

2020-12-20 當代修行圈

音頻來源:心想生自在大學 整理:心至匯

心想生老師簡介:自在大學創辦人,他上下求索,一夕頓悟,終得千古聖聖的點滴骨血,了悟了宇宙的真相,生命的真諦;他正本清源,認祖歸宗,是將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靈性教導融會貫通的第一人;他言傳身教,不但自己過上了自在人生,更發願:"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致力於幫助更多的中國人過上自在人生!

點擊上方音頻收聽

音頻大概內容

跟家人們講,剛剛達到這個地方(開悟)的家人會有一個階段,有一個過程,這個時間我不知道是多久,有可能是一個月,也有可能是三個月,或者更長一點,就是你會待在一個古怪而荒涼的地方,感覺一切無意義,甚至有些悲觀厭世:那還有啥意思呢,都是一個夢。生命無意義,我在這幹嘛呢,沒什麼意義,但是我哪也去不了。會有這麼一個階段。或者覺得麻木了,殺人放火也是好的;道德楷模也沒有什麼了不得的;我就是得了病死了也沒什麼可怕的;就算情感很美滿也沒什麼可自豪可驕傲的。這有意思嗎?麻木了。或者不知所從了,啥都沒意義。

這是什麼意思呢。打比喻你沒覺醒之前,你是在兔子洞裡面,當你開悟,你來到荒涼的地方,你是出了兔子洞。在沒有開悟之前,你呆在兔子洞裡面,這個兔子洞就是這個宇宙遊樂場。那麼開悟之後你離開了兔子洞,你到了洞外,你看著洞內一切的悲歡離合生老病死。而洞外漆黑一片,洞內燈火闌珊,洞外你往哪走?沒有方向,漆黑一片,甚至連你都不見了。這個時候你很無所依靠。你突然覺得好像在哪都不對,你突然覺得生命了無意義,無事可做,沒有地方可去。這洞內你看得一清二楚:那個人在和那個人吵架,那個人在和那個人在甜蜜,就像你看電影一樣,全都不是真的。你知道吵架也好,甜蜜也好,沒有什麼可悲傷或者可幸福的,都是幻相。就像你看電影,銀幕上兩個人很幸福的在談戀愛,你知道都是光的變幻,都是假的,並沒有兩個人。你開始有點麻木不仁了。你看到一個人被車撞死了,可能也會引起比如說一分鐘的難受,之後你就放下了,不是真的。這個時候你開始麻木了,就是我說的可能會有點冷血。

但這只是一個階段,有可能一個月有可能三個月你過了這個階段了,你最後發現你還得回去,你沒有地方可去,外邊什麼都沒有,只是那個覺,那個空蕩蕩漆黑一片,靜得不能再靜了,無聊的不能再無聊了。然後你回來,這個時候你就變了,你再回來的時候就是盡情玩耍,自在人生。就變成這樣的了。你身在戲中,但不入戲。你整個玩這個遊戲的過程沒有變,該吃飯還吃飯,該睡覺還睡覺,並不是說你覺醒了就不需要吃飯,不需要睡覺了。你並不是乘著光而來,騎著鹿而來,或者說飛行而來,或者說為了度誰而來。在別人看來,你還是每天要走幾步,要吃喝拉撒睡,要搭航班;餓了你也要吃,病了,你也要去治療。還是這麼一個普通人。但是你內在玩遊戲的感覺徹底變了。隨著你越來越深入這個兔子洞,你會越來越大慈大悲。像王陽明一樣,去玩這個遊戲,玩出人生的極致精彩,此心不動,隨機而動。你知道遊戲怎麼玩是能玩到極致的。所以你會達到一個古怪荒涼的地方,但這只是一個階段一個過程。如果有家人已經到達這個階段,覺得好像怎麼麻木了,一切都沒有意義了,覺得生死都無所謂了。好像覺得難道開悟是這樣嗎?開悟,首先是這樣的,因為你在兔子洞外了,當你回來就又不一樣了。然後你將回到一個以新的方式運行的新宇宙。

心想生老師講述他的人生翻轉經歷療愈清理的具體做法如是面對自己的陰暗面,人生境遇就會發生改變!你選擇這樣的父母你只是被夢出來的一個產物!宇宙訂單和妄想執著的區你會一世比一世開悟!如果你修的不是般若智慧就意味著你無法解脫心靈不自在,一定是內在有辱沒格!養得此心不動,你就解決人生所有的問題!學員分享:療愈情緒,看破幻想開悟不是轉換為正面信念, 而是無信念!境遇不重要, 狀態才重要!個案分享:從負債一百萬到身家幾十億為什麼你的財富沒有顯化?知道和做到:是從地球儀到地球的距離!殺或者不殺:不是絕對造業的標準!業力是沒有被平衡的情緒體能量不是生命的真相情緒最能反映你有什麼樣的限制性信念改命的原理: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不要思考:跟著感覺走!人生只有一個目標——成為你自己!知道前世今生不能幫你改命!地球揚升?是你的分別心看到能量又怎麼樣?都是夢的內容!心想生:宇宙反應你「所是」心想生:停止阻礙!心想生:煩惱菩提本一體!行動沒有創造力!負債600多萬怎麼翻轉?心想生:你的狀態決定了你的人生境遇!

心想生公益分享合集冥想:心想生真相冥想集合

心想生公益分享:我和我的祖國

心想生公益分享:從金錢遊戲中徹底解脫!

心想生公益分享:開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

心想生:靈性鍊金術

自在人生-從心開始

你值得過更好的生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你值得過更好的生活

生命說明書

新地球新生命

上自在大學,過自在人生!

正本清源,認祖歸宗!

開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

越花錢越有錢

萬事不求人!

我是中國人!

靈性開悟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奇蹟顯化三部曲

天生富有

改命奇書《了凡四訓》

這個世界到處是充滿才華的窮人

習聖人之學,過自在人生!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希望!

迷失的教育

金剛經說什麼?

親密關係

相關焦點

  • 佛教:一個人開悟前和開悟後,有什麼不一樣?
    09:59:17 來源: 大於娛樂大咖 舉報   很多學佛人都想知道自己學佛後,到底有沒有開悟
  • 佛教:開悟前的三種特徵,看看你都有嗎?
    禪宗是漢傳佛教八宗之一,又名佛心宗,隨著佛法的興盛,越來越多的信眾開始參禪打坐,以求開悟明心。尤其當參禪的人,以宗門的機鋒轉語設問,我們不能應答,更覺得禪宗法門高妙。究竟何為開悟?《法華經》云:「照明佛法,開悟眾生。」《華嚴經》說:「開悟一切愚暗眾生。」開悟,就是開智悟理。
  • 一個人「開悟」前的三種跡象,你身上若有一種,就要恭喜了
    《中庸·第二十章》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句話就是幫助人們開悟的秘訣,關鍵點落實在「學、思、行」這三個字上。一個人真正「開悟」前,也會有這三種跡象,你身上若有一種,就要恭喜了。如何讓自己「開悟」?記住《中庸》裡面的三個字——學、思、行,你也可以做到。下面我們來具體看看如何用這三個字開悟自己。
  • 開悟?很難?做到這4點,就是開悟
    引言:說起開悟,這是一個大家都比較關注的話題,到底什麼是開悟呢?每個人都各抒己見,對其看法不一致,有人說,開悟之後,腦海裡閃過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淡然」二字,也有人說,開悟就是一個「空」字,還有人說,開悟就是「天人合一」四個字。
  • 今夜和前男友做愛,很麻木很麻木
    我們兩個都很麻木,很麻木……我這才相信了,我們兩個回不去了。我和他真的是結束了。出來的時候我想,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我墮落,我真的可以把這個男人放下了。今天這個夜就像個鬧劇,鬧劇而已!
  • 安順公車司機冷血啟示錄
    如果我們活得足夠久,內心又沒那麼麻木,我想各種極端的社會事件,是看到或者聽到過很多的,多到讓我們有些麻木。但是無論怎麼麻木,只要還有點人性的人,對於21條人命葬身水庫,15人躺在醫院接受治療,都無法熟視無睹。
  • 開悟是一種什麼體驗
    現在有很多描述,絕大部分都不要看,因為大多數描寫開悟的人都沒有開悟,只是用大腦理解,哪怕描述的都一樣,也是錯的。開悟是什麼樣子,要聽那些開悟的人說,哪怕他們說的都不一樣,也是對的。區別就在於,兩個人都在給你講如何學會遊泳,不會遊泳的人就算背誦了一本遊泳教材,他講的也是錯的;會遊泳的人,即使從來沒有上過學,他說的也是對的。開悟的人,一樣有七情六慾,有喜怒哀樂。
  • 禪宗開悟破三關,都有怎樣的體驗?
    此時,有兩個問題,可助這個階段的修行者,求取進步。1、情緒,從哪來? 2、腦海中,一念起,一念落,二念之間的那道「空白」,究竟是什麼? 如果,日常對觀察力的鍛鍊時間,積累得足夠。 修行者,會找到一個「入處」,可安放這顆頑心,會覺一道保護罩,將自己和外界隔絕。外緣消散,無有恐怖。 實際上,這也只是一道前菜,一段時間後,這種感受就會迅速消失,讓人悵然若失。
  • 佛教:什麼是開悟?開悟需要具備什麼?其實佛陀早已給出答案!
    在小編看來,開悟並不是難事!與諸多道理相同,若是你總是向著一個模稜兩可的目標前進,在途中得到了一些或對或錯的答案,就說已開悟,這是不正確的。往往在修行中,這種修行是進入了一個誤區,自己覺得開悟並非難事,但是往往還是遙不可及。
  • 見性與開悟,非同非異
    我們平常都習慣了把開悟和見性串聯成一個詞,用來形容一個修學佛道之人最先應具備的能力或已達到的修為層次。小編在以前的文章中也經常使用開悟見性一詞,並沒有將開悟和見性分開來深入討論過。首先,我們應該明白佛法中真正的見性是指見到不生不滅的如來藏性,也就是真如自性,解悟法本不生隨緣顯現之理;而開悟則是指開發顯明自心本有妙覺智光,悟不可得之深義。對於上根利器之人來說,見真如自性的同時就已頓悟了萬法皆唯心現量、究竟不可得之理,因此見性也就無異於開悟。
  • 沒有開悟前,最不要有的神通是他心通
    有人說,沒有開悟前,最不要有的神通是他心通。因為你會發現世上的人那麼多貪、嗔、痴。如果你還沒有徹底開悟、斷除煩惱,這些信息反而會干擾你的修行。現在科學把他心通叫做傳心術。定義為:不通過感覺通路而表現出來的一個人心理活動同另一個人的心理活動的交流。
  • 什麼才算是「開悟」?真正開悟的人,往往都有這3個特徵
    開悟是什麼樣子?現在有很多描述,但是絕大部分都是錯的,因為大多數描寫開悟的人都沒有開悟,只是用大腦理解,哪怕描述的都一樣,也是錯的。同樣的,本篇文章也是錯的。開悟是什麼樣子,要聽那些開悟的人說,哪怕他們說的都不一樣,也是對的。區別就在於,兩個人都在給你講如何學會遊泳,不會遊泳的人就算背誦了一本遊泳教材,他講的也是錯的;會遊泳的人,即使從來沒有上過學,他說的也是對的。許多人通過各種方式苦苦追求開悟的境界。
  • 《法華經》的三點要義,領悟越早,開悟越快!
    也許有同參師兄看到題目,會覺得蓮荷錯了,自古雲「成佛法華,富貴華嚴,開悟楞嚴」,《法華經》的要義與開悟有何干係呢?這其中是何道理,本文我們就共同探究一番。此經被歷代高僧奉持,乃至被稱為「諸經中寶」,與經文中的三點要義不無關係,我們若能越早領悟,則開悟越快。第一,諸佛因何故出現於世。《法華經》中有言,「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
  • 開悟後有什麼變化?
    修行者一旦開悟,就等於即身證得菩薩的初果,同時在知見上與佛比肩平齊,所以,開悟也就是即心成佛。那麼,怎麼樣才算是開悟呢?開悟,並不是一個抽象的形容詞,而是包括感知、思想、以及心身狀態的變化在內的一個具體證境,它有著與它相應的多種形態的量的體現。
  • 佛前六句話,誰看誰開悟!
    少年壯志不言愁,是青春的自信,縱死猶聞俠骨香,是壯士的自信,然而,抬得起頭,不是盛氣凌人,也不是傲視一切,而是謙遜待人,平等處事;不是以己之長,比人之短,而是,正視自我,見賢思齊;不是因己之拙,忌人之能,而是,自知之明,後發趕超成大事必須依靠:高人開悟、貴人相助、知己支柱、對手鼓舞、小人督促。高人開悟。
  • 談談見性開悟的微妙法門---唐仲容
    開悟一詞可用於世間善法之上,也可用於出世善法之上。若能深知十惡業是感三途苦果之因而不作;知十善業是感人天福報之因而勤修,這是人天乘人在世間善法上的開悟。若於四諦法上知苦斷集,慕滅修道而終得解脫,是為聲聞乘人在出世善法上的開悟。若能深知無明緣行,乃至生緣老死而勤修觀行,斷除無明而永得出離,是為獨覺乘人在出世善法上的開悟。
  • 楞嚴經對「開悟」的定義——簡單地說就是「知道賊在哪裡」
    題記:開悟,意味著簡潔明了,那麼對「開悟」的抽象理解是有礙於開悟的。「開悟」一詞是個術語,佛家常用的術語。開悟是一種境界,佛家所追求的境界。「開悟」是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必由之路。初學者有沒有開悟的訴求呢?當然是有的,如果沒有那他們為什麼要去學習佛法呢?既然初學者都有開悟的訴求,那麼他們就一定會試著去了解「開悟」的境界、理解「開悟」的含義。要是初學者把「開悟」理解為「語言難以描述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他們就會試圖從其他的跡象中找尋「開悟」的痕跡。於是就有了「開悟的徵兆」、「開悟的特徵」之說。
  • 學佛人開悟前,這五顆「心」一定會圓滿具足!
    開悟明心,見性成佛,這是學佛人追求的目標。但是佛法浩渺如蒼茫大海,一入經藏,便不知何年何月才得渡往彼岸。究竟怎樣的境界,才算是離開悟不遠呢?研讀經卷典籍不難發現,歷代祖師開悟前,都是圓滿具足了這五顆心。
  • 佛陀在家時的三兄弟,想成佛的卻成了魔,想開悟的沒開悟
    悉達多王子未曾開悟成佛之前,也曾是個普通人,禪宗有個說法:「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因此呢,從這點上講,普通的人也都是會有成佛的機會的。有了成佛的機會,就都能成佛嗎?那就不一定了。不必說每個人的生活環境、參悟條件都並不一樣,即便是相似的生活環境、參悟條件下,也不見得就都能把握住成佛的機會。佛陀在家時的三兄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釋淨空:天天在念佛、天天修,怎麼還不開悟?
    目的在開悟、在明心見性,修淨土的目的在理一心不亂,《彌陀經》裡面講,一心不亂、心不顛倒,目的在這個。心要是亂、要是顛倒,那是凡夫,不是修行人;修行人的目標就是不亂、不顛倒。功夫到家,自然就開悟了;功夫沒有到、沒有成熟,想開悟也開不了。這個事情千萬不要想:「我們天天在念佛、天天在修,怎麼還不開悟?」你們想想看,你要是有這個念頭這叫妄想,有妄想不會開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