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金剛,般若,波羅蜜——這三個詞都有什麼殊勝含義?

2020-12-12 紅塵若鏡

01《紅塵說禪》系列第338篇

之前咱們聊了《金剛經》名氣和影響力為什麼會這麼大,一方面和禪宗用來「印心」以及包含了很多名句有關,但更主要的還是和六祖惠能的相得益彰——這兩者一個是僧寶的代表,一個是法寶的代表,再加上佛寶本師釋迦佛,正好是佛家三寶

今天咱們主要來講一下《金剛經》名字的由來,只有真正的明白了經書的名字,我們才能更好地奉行讀誦。

金剛經的全名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也有版本前面多加了兩個字——《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八個字都有不可思議的妙用,我們下面一一來介紹。

02金剛——其體最堅,其相最明,其用最利

我和《金剛經》的結緣非常非常早,就在我小時候看86版《西遊記》最後一集的時候,如來佛祖就讓阿難和摩柯迦葉兩位侍者把唐僧師徒取走的佛經報一遍名字,這一幕不知道大家是否還有印象呢?

兩位尊者就提到《金剛經》一部——這也是我唯一記住的佛經的名字,當時我很小,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意思,只是覺得這個名字聽起來很親切,似乎有種熟悉的感覺。

當然了,學佛之後我才明白,這其實就是前緣,我在前世或者再前世一定和《金剛經》很有緣分,所以雖然只有幾歲,卻一聽名字就很有感覺,而後來也是莫名的對這部經有好感。

這裡的「金剛」指的並不是四大金剛等護法神,也不是我們常說的珍貴的金剛石(鑽石),而是佛法中所說的一種寶物——金剛玉

在佛法中有個很重要的概念,叫做「體相用」,這個比較深奧,這裡咱們就以這個「金剛玉」為例簡單說明一下,各位師兄有個大概印象就行。

體就是本體,相就是外相,用就是作用,比如說金剛玉的本體是全世界最堅固的物質,沒有一種東西能夠摧毀它,而它的外相則最為光明,一小粒就能照亮周圍一大片地方,它的作用最鋒利,沒有任何東西能夠阻擋。

這個金剛玉其實只是個譬喻,分別用來形容般若智慧的永恆不滅,破迷開悟以及斬斷塵勞

再比如說佛的三身法身報身和應化身,其中法身佛就是體,報身佛就是相,應化身佛就是用,可以說「體相用」的妙用是無處不在的,這也是很高級別的佛法,以後我們遇到還會再講。

所以這就是「金剛」兩字的含義——最堅固,最明亮,最鋒利,《金剛經》也是如此。

03般若——最圓滿的智慧

般若(讀音bo re,波惹),各位師兄應該都看過《大話西遊》吧,每次星爺拿著月光寶盒想要穿梭時間的時候就會大聲喊一個密咒——般若波羅蜜,說的就是這個。

這個般若乃是梵語的音譯,一般來說翻譯為智慧,可能有師兄問了,乾脆直接就叫智慧好了,幹嗎還般若啊菠菜什麼的,實在太拗口了,還不好理解。

這裡面其實有好幾個原因,第一,我們讀的《金剛經》主要是鳩摩羅什大師的版本,他是姚秦時代的人,比隋唐還要早得多,所以到現在許多發音都變化了,類似的還有「南無」也讀做「那摩」,而不是本音男無。

第二,翻譯佛經的時候有五個不翻譯的原則,比如密咒不翻譯,多重含義不翻譯等等,還有一個生善不翻,像是般若和智慧的關係就屬於包含與被包含。

我們世俗間的智慧往往和聰明才能相提並論,比如說一個人反應靈敏,耳聰目明,能說會道,計算能力強等等都算,而般若卻絕不僅僅只是這些,而是世間世外最圓滿的智慧,非要強行給個定義就是「全知全能」,所以智慧只是般若的一種,如果把般若翻譯成智慧,那範圍就縮小太多了。

這個可能有點抽象,我們再舉個例子說明好了,比如說聖賢是個非常崇高的稱呼,孔夫子,老子,孟夫子,韓非子,鬼谷子,墨子,太史公等人都算在內,但是反過來卻是不成立的,不能說其中的某一位就代表了所有聖賢。

而我們學佛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明心見性,獲得和佛陀一樣的般若智慧,當然了,這個般若也不是外來的,而是我們自己本心自備,這個大家先有個印象就行了。

正因為般若如此重要,所以才把佛法中代表最高智慧的一類經文統稱為「般若部」,《金剛經》正是其中代表。

04波羅蜜——到達彼岸

波羅蜜可不是我們吃的那個「菠蘿蜜」水果,這同樣是個梵語的音譯,非要翻譯的話就是「到彼岸」。

相關焦點

  • 釋之法:金剛般若波羅蜜,一個比喻,即是佛所說法
    這篇就以《金剛經》的經名為切入點,說說佛所說的法。大抵這類經典,能悟解一卷,甚至能悟解一句,就可以以此為骨幹,觸類旁通,從而長成參天大樹。我們說語錄體的書難讀,但如果要評出一部最難讀的,恐怕就是《金剛經》了。它全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六百卷般若經中的一卷。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般若指什麼
    《金剛經》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般若是梵語的音譯,之所以不譯成華言,是因為中國詞語中難以找到相應的概念。
  • 敦煌文物珍品:什色《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材 質:什色紙 現 藏:英國國家圖書館 S.4324什色《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藏經洞出土的數以萬計的寫經的一件,卻極有價值,S.4324《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卷文書的價值有三:其一,再現了紙的染色以及重複利用問題;其二,再現了紙的黏連問題;其三,凸顯了《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地位問題。
  • 心經第二:摩訶,般若,波羅蜜,心——四個詞說盡全經奧妙
    其餘的佛經也幾乎也都是簡稱,比如楞嚴經的全稱是「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金剛經的全稱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華嚴經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等等,但只有兩個字的《心經》還是其中最簡短的一部。
  • 《金剛經》中的波羅蜜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全名《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喻自性,「經」者喻自心。「般若」二字,屬於莊重語,漢語的相近意思是「智慧」。為什麼說「相近」呢?困為在漢語裡很難找出一個詞能準確地概括出「般若」的原意。這種大智慧是人人都的。「波羅蜜」是到彼岸的意思。彼岸是對此岸而言。此岸是凡夫生死輪迴之地,彼岸是聖人涅磐之場。人一旦覺悟,般若智慧之光就會照亮你的眼前,你就可以從凡夫所生的此岸,渡過煩惱之中流,抵達聖人所居的彼岸。《金剛經》為了說明無住的道理,以各種「波羅蜜」為例。其中有一處提到「第一波羅蜜」。
  • 道源長老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一
    道源長老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一施旺坤敬記  今天要講的這部經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解釋這部經,先把它分成兩大科,第一、總釋題目,第二、別釋文義。現在先講第一科總釋題目,再分為兩小科,一、解經題,二、解人題,先解經題。
  • 了解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意思,讓你更好領悟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在佛經中,這部經書只有260個字,且大多數學佛者,都會背誦,學佛的人幾乎沒有不知道它的,它就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可以理解為智慧的意思,而波羅則是彼岸的意思,蜜可以理解為到了的意思。所以這句話連起來說,就是智慧到了彼岸。
  • 佛教的「般若波羅蜜」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又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心經》也稱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那麼這個「般若波羅蜜」是什麼意思呢?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按照淨空法師的說法,佛教不應該算是宗教,更應該屬於哲學範疇,佛法應該是人類精神、靈魂所追求的最高層次的哲學。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般若」原來是這個意思!受益匪淺
    《金剛經》像《心經》一樣,在民間廣為流傳。不少人一生持誦《金剛經》,甚至因為誦讀《金剛經》而開悟的人也不在少數。《金剛經》全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今天末學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般若」二字。從學術上來講,《金剛經》屬於般若部。」般若「這兩個字讀」bore」,是音譯過來的。在過去,大師們翻譯佛經的時候,觀念完全不同的字原則上要音譯,並不是把它直接翻譯過來,因為如果直接翻譯,在漢字中找不到合適的詞彙來表達這個詞的意思。
  • 大家都會背誦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波羅蜜什麼意思?
    在佛經中,這部經書只有260個字,且大多數學佛者,都會背誦,學佛的人幾乎沒有不知道它的,它就是心經。
  • 你知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裡面這幾個名詞真正所代表的寓意嗎
    金剛經可以帶給人從人生到事業,到處世,到修心等階段不同的感受。但是對於《金剛經》裡面的有些生澀的名詞,還有很多人不是很理解。我們今天就來看一下。金剛經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簡稱。其中「般若」並不是漢語的說法,而是印度語。在印度語裡面般若的意思就是智慧的意思。但是這個智慧跟我們平時說的智慧還有一些區別。
  • 你知道《金剛經》名字的含義嗎?
    《金剛經》共有六個譯本,我們平常看到的,流通最廣的就是姚秦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了,今天不談別的版本,只說鳩摩羅什大師這個版本。先說鳩摩羅什大師,他的父親原是印度的一位宰相,出家當和尚了,他的媽媽是一位公主,非逼著這位宰相還俗,跟她結婚,後來生了個兒子,就是鳩摩羅什大師。
  • 金剛經賞析:金剛經什麼時候念
    金剛經什麼時候念都是可以的,只要我們是誠心的念誦,那麼就能夠體會到經文中講解的道理是什麼,同時也能夠了解到念誦金剛經的好處有什麼,所以我們是可以去多多的念誦,體會念誦金剛經的好處。一、開發智慧,通達實相:金剛經稱曰般若波羅蜜,首要在於開智慧,般若經曰:「菩薩不住法,住般若波羅蜜。」本經處處教我們無住,無住是為了成就般若。經曰:「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又曰:「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 《金剛經》通篇5000餘字,只為回答1個問題,闡明1個道理!
    《金剛經》 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因譯者不同也稱作《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此經名有兩個意思,一個是說修行此經超能得到超凡的智慧,如同金剛石(鑽石)一般無堅不摧的智慧。第二個意思是說修習此經所得智慧即使如金剛石一般堅固的妄念也可斬斷。
  • 《金剛經》為什麼以「金剛」為喻?
    《金剛經》為什麼以「金剛」為喻?這是用比喻的方式,將般若空性喻為金剛。為什麼以「金剛」為喻呢?《摧魔儀軌》中說,金剛有不摧、不壞、不變等七種特徵;佛教的公案中也說,帝釋天持的金剛有能力摧毀一座大山,但任何東西也無法毀壞它。所以,金剛有個不共的特點:能壞一切,卻不為一切所壞。同樣,般若空性也是如此,它能摧毀各種各樣的邪見執著,卻不為任何一種邪見所毀。從這個角度來講,二者具有相同之處。那般若波羅蜜呢?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所要闡述的核心內容,究竟是什麼?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以下簡稱《金剛經》)是佛教用以修行的經典。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這些佛經僅僅只是用來念誦的,無需理解內容。這是因為他們對「念佛誦經」的一種誤解。佛教中真正講究的,就是修行。如何去修行,就需要依照佛經的內容來作為依止。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佛告訴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密,是名般若波羅密。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
  • 金剛經第十四:無法可說,才是最高境界的說法
    《金剛經》一共三十二品,到了這裡已經超過三分之一了,已經開始涉及到「法」這個層面了。很多師兄總有一個誤區,總認為「佛法」是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或者有什麼精妙的法門奧義,其實並非如此,佛法說到底就是這個世界的規則,萬事萬物的運行都離不開,只是大家很難察覺,因為咱們的本心都迷失了。
  • 為什麼中國人特別看重《金剛經》?
    《金剛經》:六祖聞聲頓悟寶典(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一、殊勝地位 因為該經直指宇宙真相「空性」,而大乘佛教最後的歸宿都要證悟空性,所以這是所有大乘佛教宗派都會涉及的一部佛典由於其關涉智慧,所以不管在家出家、學不學佛、修不修行,很多人尤其是知識分子都特別看重該經典。 二、說法緣起 公元前494年間,佛陀釋迦牟尼在古印度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應弟子須菩提長老的請問「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而開示的對話紀錄。
  • 般若波羅蜜多之含義
    很多人都知道,般若波羅蜜多可分為四種:第一種,是經典般若,也稱文字般若,包括大、中、小三種般若經;第二種,是基般若,也稱本性般若,即一切萬法的基礎——空性;第三種,是道般若,也即見道、修道等五道;第四種,為果般若,也即證悟空性的智慧。這四種般若也可以分為能詮般若和所詮般若。所詮般若包括三種,即自性般若、道般若和果般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