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階段孩子需要接觸知識教育嗎?有關這個話題家長們的討論很激烈,有家長說在學齡前就對孩子進行「應試教育」的知識灌輸不合適,到了上學的年紀再學也無妨,小學初期階段的學習還是比較輕鬆的。
因此沒必要把學齡前的時間也佔據。事實也確實如此,不過學齡前的啟蒙教育是有必要的,關鍵在於不以應試教育為直接目的,通過廣泛的學習來發掘孩子的愛好,這樣反而會對未來的學習有所幫助。
在綜合學科中,歷史的正式學習從初中才開始,但這並不妨礙孩子更早的打開對歷史求知的大門。和課本中死記硬背歷史時間不同,歷史客觀上是時代發展的進程,有清晰的發展脈絡和趨勢,因此喜歡歷史的人反而會自然而然的沉浸其中,因此要想孩子主動愛上學歷史,打開興趣大門很重要。
歷史學習很容易讓人感到枯燥乏味,實際上是打開的方式不對,想像一下自己過去讀書時代,歷史的學習有一條長長的時間線。
從公元到近代,這些數字看著就讓人頭疼,為了記憶背誦必不可少,於是很多人都失去了歷史中尋找樂趣的能力。由此不難看出,應試教育一定程度上讓歷史學習的「興趣度」降低的。
但大環境下教育暫時只能做到這樣,因此在課本之外,家長不妨幫助孩子找到學習的更多興趣法門,一旦真的投入其中,學習就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事了。
啟蒙教育中大可不必接觸正兒八經的歷史,不過依舊能找到適合啟蒙的歷史讀物,比如今天給大家推薦的《不可思議的歷史》,光聽名字就會覺得很有趣,這套書的「歷史」切入點恰恰能引起孩子的注意。
《不可思議的歷史》的作者來自英國,是一名兒童作家,因此她知道童書如何吸引孩子的注意,結合歷史的題材,這套書中分別介紹了人對待「臭臭」的歷史,葬禮、墓地的發展史,應對危險和保管重要物品的秘密地點是如何發展的,關於幽靈、鬼屋的歷史故事。
其中《歷史上的廁所》就很特別,而孩子們到2-3歲恰好會進入肛欲期,對自己的排洩物感興趣,他們會對這些進行觀察,而家長們在這時期也要對孩子進行引導,幫助他們解答好奇。而這時候如果一本《歷史上的廁所》出現在孩子眼前,他們一定會感到好奇,甚至迫不及待要看這本書。
《歷史上的廁所》這本書中的歷史顯然是教材中不會提及的內容,不過書中卻真的在認真介紹廁所的發展史,首先是為什麼處理便便,因為地球上的人很多。
如果不清理的話,這個世界會很髒亂,便便不處理容易滋生病菌,慢慢的人們開始了解衛生的重要性,這不光促進了廁所的發展,也是醫療衛生進步的體現。
人們對便後是怎麼清洗的呢?在中世紀歐洲,人們會用布條或者鵝毛,到19世紀廁紙開始廣泛被使用。
西方廁所形式的出現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當然過去他們的廁所就是深溝,後來慢慢發展出帶有蓋子的馬桶,這樣異味不會到處亂傳播。衝水馬桶也是在這一基礎上被發明的。
這套書對歷史的介紹有不同的切入點,因此和傳統的課本教育不同,但大多數孩子都會被吸引。《不可思議的歷史》系列中還有不可思議的葬禮、不可思議的鬼屋。
這些內容幾乎無法從教材課本中看到,但不妨礙以此打開孩子對歷史的視野和認識,每個事物的發展都有其歷史進程,如果以這個角度來看,世界萬物皆有歷史。
那麼只需要找一個切入點,是不是都能發現內有乾坤,以及它背後的樂趣呢?時代在進步,人們對教育的反思也在進步,以興趣先行的知識獲取會被賦予更大的動力和持久力。對此大家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