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活法
看過很多燒腦的劇,也玩過迷一樣的遊戲書,但都不如一個「大語文」讓家長更懵圈!到底什麼才是大語文?是語文+歷史?
NONONO,你沒看到小學語文課本裡還有「趙州橋」嗎?你沒見歷史教科書裡還有「四大發明」嗎?
What?建築也算?科學技術也算?
嗯,書法、繪畫、篆刻,什麼都算!
額……這麼豐富,怎麼學?
讓我在風中凌亂一會兒~
嗯,你沒看錯,北朝的石獅就長這個凌亂樣兒!
這是真的哦,不信書裡見!
唉,一提大語文,很多家長都很頭疼,感覺就像掉進了汪洋大海,無邊無際,不知道怎麼梳理體系,也不知道怎麼才能讓孩子學的全面、學的紮實!這是因為,我們總是零零散散的讓孩子死記硬背,沒有把知識穿成線、連成面!
可是,如何才能穿成線,連成面?這個……
嗯,還是要正經一點!
同是北朝的獅子,我們也可以很嚴肅的!
你知道一種叫做「記憶宮殿」的學習方法嗎?就是要在腦海裡建起一座大樓,然後把知識歸類,對應著放到每一個房間裡,當然,這每個房間都是有聯繫的,這個聯繫,可以幫助孩子觸類旁通的將整棟大樓激活,變成一個融會貫通的知識體系!
我們學習大語文,就可以這樣學!
可是,這個記憶宮殿法學習大語文,要怎麼學?用什麼搭建這個記憶宮殿的框架呢?要說大語文,文史不分家是有道理的,「歷史時間軸」剛好能夠成為構建記憶宮殿的鋼架!一個個歷史事件之間的互相推動和發展,就是宮殿裡一個個房間之間的聯繫!
所以,有什麼書,是按照這個方法講歷史的嗎?哦不,是講大語文!
當然有!
而且,它與《史記》並駕齊驅,穩居中國歷史典籍排行榜前三!歷朝歷代的史學家們,前僕後繼地沉浸在這套書中,不但古時候的帝王將相必讀,就是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也都是它的腦殘粉!像曾國藩啊,梁啓超呀,這都不算是粉絲中的頂流!要知道,我們最為敬愛的毛爺爺,可是熟讀了十九遍之多,不僅熟讀,他還留下了密密麻麻的旁批!(你們懂的)要說哪個領袖人物沒看過歷史書,大概是沒人信的,但領袖人物裡,能把它看透的人,一定不簡單!
哎,說了這麼久,它到底是一套什麼書?
為什麼把著史的名氣都給了司馬遷,
卻對小孩子說我只會砸缸!
難道寫出《資治通鑑》、敢把皇帝教的我,
不配有姓名嗎?
龐涓死此樹下
NO.1 讀故事,把握歷史脈
即便刪繁就簡,「《資治通鑑》的精華也足夠豐富到不能以少數文字表達確切!」就是說,字少了寫不下!
於是,「這套書的編者周莉莉老師與柏楊夫人張香華老師細緻推敲,數次請教專家學者,才終於敲定了編改體例——這套寫給孩子的《資治通鑑》,採取了按朝代分冊、按歷史事件分篇的體例」,一方面,這樣編改脈絡清晰,歷史的發展和轉折能夠得到完整的呈現,讓孩子看到事件之間的聯繫,培養大局觀,給養宏大的心胸和格局!一方面,它有足夠的容量,可以儘可能地摘選書中精華,收入必知必懂的歷史事件!
哎,說了這麼久,它到底是一套什麼書?
沒錯!這套專門編給孩子的《資治通鑑》,是選用了著名史學家柏楊大師歷經十數年之功編譯而成,又暢銷二十餘年、累積銷量2000萬冊考驗的《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為底本,又耗十年之功,重新編修的。這是一套讓尹建莉老師的父母學堂追了整整十年的書,終於在今天,與大家正式見面了!
我希望《資治通鑑》不要被束之高閣,
我希望用一種現代語言,讓大家都能看得懂。
NO.2 多思考,樹立辯證史觀
覆蓋1000多個歷史人物
完整呈現人物功過得失
30位歷史名家多角度點評,再現名家論壇
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樹立辨證史觀
梳理了歷史朝代和重大事件,就算打完了地基,建起了框架,我們的記憶宮殿就出來了基本模樣。接下來,我們就要添加具體內容了。 說到歷史內容,自然就離不開歷史人物了。這套書總計涉獵到了1000多個歷史人物,大到大名鼎鼎的漢高祖,小到五代末年,因為一句「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聞名於世的錢鏐,紛紛登場。 有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歷史就活了起來。我們在書中可以看到,對於相似的處境,不同的歷史人物做出了不同的抉擇,使歷史有了不同的走向。比如:楊廣與李世民都是皇二代,為什麼一個葬送了江山,一個卻成了千古明君;都是拼一代,項羽為什麼會輸給劉邦?劉邦自我分析戰勝項羽的原因&初一歷史教科書考點
看看史學家們怎麼說!
當他們的意見不一致時,你更贊同誰?
你有自己的看法嗎?
說到這裡,可就要敲重點了!
近年來的中、高考作文,不管是讓學生探討當下熱點,還是選取歷史事件自擬角度,都需要學生有獨立的思考能力,並且能夠形成自己的觀點和判斷!但這樣的思維能力,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養起來的,所以,我們應該做的,就是在點滴中練習,在閱讀中實踐!
我們的記憶宮殿有了框架,有了人物,就有了生命力!這些人物說了什麼?做了什麼?接下來,我們就要添加這些歷史人物做出的、對歷史有影響的重大舉措,還有他們的文學作品、思想成就等相關文史常識了!這些知識點,也串聯起了中國古代的文學史、政治史、經濟史、軍事史乃至科技史!
對,你沒看錯,還有科技史!為什麼?因為這也是歷史的一部分,它不但出現在了初中的歷史教科書中,也出現在了語文課本中!比如:四大發明裡的造紙術,雖然不是蔡倫首先發明的,但經過他的改進,有了進步!關於蔡倫和造紙術,就在語文課本和歷史教科書中都有收錄,關於他的故事,則在《柏楊給孩子的資治通鑑》中有詳細的講述。
還有,你知道中國古人有多厲害嗎?我們是世界上第一個測量子午線的國家!像這樣的記載,在《資治通鑑》中還有很多,都被柏楊爺爺逐一考證了出來,作為知識點收錄到了《柏楊給孩子的資治通鑑》中。
比如趙州橋,不但在小學語文課本裡出現過,在初中歷史教科書中又重複收錄了一下!
還有一些知識點,不但能豐富孩子的知識儲備,還能解決孩子閱讀歷史、學習文言文、了解古人的一大困惑!比如,我們在第一冊《戰國風雲與大秦一統》中看到,「商鞅變法」中的商鞅,有人叫他衛鞅,也有人叫他公孫鞅!為什麼一個古人,可以有不同的名字?還有,為什麼到了唐朝,書中好多人都改了名字,明明不姓李,後來又姓了李;明明叫李世勣,偏偏要改名李勣?關於這些問題,書中的知識連結中都有詳盡的答案。
咦,古人怎麼有好多種稱呼?
你知道中國古代的貨幣有哪些形式嗎?
你知道什麼是「重農抑商」政策嗎?
歷史教課書中相關內容當孩子明白了古人的起名規則,明白了「姓氏」「賜姓」「避諱」等法則,再遇到古人千奇百怪的名字,就可以從他的名字上,分析出很多內容了!比如,杜甫為什麼自號「少陵野老」?為什麼又叫杜工部、杜拾遺?
除了這樣的常識,在知識連結中,孩子還可以了解到漢朝的人是怎麼納稅的,唐朝的人是怎麼從軍的,不同時期的錢幣長什麼樣,古人也有身份證嗎……這些文史常識,將被「一網打盡」。
現在,我們繼續在我們的記憶宮殿裡添加內容。
很多耳熟能詳的成語,來自我們的歷史事件。但孩子常常有一個困惑是,這個成語故事發生在什麼朝代,同一個朝代下的成語故事,誰發生在前誰發生在後呢?
這個問題,在《柏楊給孩子的資治通鑑》中得到了很好的梳理。這套書中的成語典故都標在了文中相應的位置上,讓孩子一下就能看出來,什麼時候發生了什麼事,什麼歷史事件衍生出了什麼成語,前後位置關係清晰明了。而且,成語還標註了拼音、添加了釋義,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掌握成語、讀準多音字、了解典故。
讀過了柏楊的白話文,再去看司馬光的原文,是不是就很好理解了?這種閱讀方式,也可以幫助孩子學習、掌握文言文的閱讀與理解。
這套書中,總計添加了385幅插圖,由中國戲曲學院青年教師馬馳先生傾心創作,又經過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85歲老專家胡秉華先生的細心審定,大到服飾、器皿,小到髮髻,甚至是劍的長短,都經過了仔細的核實。
馬馳老師查閱了大量史料文獻,但仍有一些不確定的地方,於是,就向這個套書的編者周莉莉老師提出了困惑。他們認真地去了圖書館、博物館,查閱了很多書籍,卻發現了一些內容相佐的地方。為了嚴謹起見,他們帶著困惑,來到了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專程拜訪了中國服飾考古第一人王亞蓉先生!說起王亞蓉先生,我們必須要隆重介紹一下!她可是中國織繡領域研究第一人,幾十年從事考古紡織品文物現場發掘、保護研究鑑定工作,曾參與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三號漢墓保護研究工作。王亞蓉老師拿到畫稿後,第一時間就為馬馳老師糾正了一些訛誤,又為馬馳老師與周莉莉老師引薦了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的85歲老專家、國寶級人物胡秉華先生。胡秉華先生嚴謹細緻,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見。其中,故事裡有一口棺材,他本以為這只是一口平常的棺材,便沒有做特別的考證,結果,胡秉華先生一眼就指出來,這口棺材應該在哪裡哪裡加什麼樣的紋樣,因為這口棺材呀,現在就保存在考古研究所裡!
這套書中的漫畫,有一些表現了故事場景,有一些還原了古代文物。在這套書裡,孩子不僅能看到不同時期士兵鎧甲的變化、皇帝和官員們服飾的演變,還有就是,我們還能通過各個時期的古代文物圖片,窺探到中國古代藝術之美,極具震撼與觀賞價值,可謂是一部紙上博物館!
除了這些正文裡的海量信息,這套書每一篇序,也都寫的很紮實,不但為孩子梳理了整個朝代的脈絡,我們還可以看到編者周莉莉老師在其中添加的知識點,比如春秋五霸是哪五霸?比如戰國以前的歷史脈絡是什麼?什麼是世襲制,什麼是分封制?這也都是貼合教科書內容,孩子必知必會的部分哦!
整套書讀下來,處處都要記筆記、劃重點,不亞於一部百科全書,但它又充滿趣味性和閱讀樂趣,柏楊幽默的文風被完好的保存了下來,讓孩子一邊樂於讀,一邊無聲無息的學,可謂是一套扎紮實實的經典之作!
寫到這裡,小編還想繼續分享,但實在篇幅有限。如果一直看到了這裡,你和我一樣還是覺得不過癮,不如就買套書讀起來,和孩子一起看吧!(文末附錄了書中囊括的30位歷史名家、重要知識點索引、103個成語典故!)
附錄•歷代名家
[漢]司馬遷(前145或前135-?)
[漢]賈誼(前200-前168)
[漢]班彪(3-54)
[漢]班固(32-92)
[晉]華嶠(?-293)
[晉]陳壽(233-297)
[晉]孫盛(約306-378)
[晉]荀崧(約262-約328)
[晉]幹寶(?-351)
[晉]虞喜(281-356)
[晉]袁宏(328-376)
[晉]習鑿齒(?-383)
[南北朝]範曄(398-445)
[南北朝]裴子野(469-530)
[唐]魏徵(580-643)
[唐]柳芳(生卒年不詳)
[唐]劉禹錫(772-842)
[唐]蘇冕(734-805)
[唐]杜牧(803-853)
[五代]劉昫(887-946)
[宋]薛居正(912-981)
[宋]歐陽修(1007-1072)
[宋]司馬光(1019-1086)
[宋]胡三省(1230-1302)
[元]薩都剌(約1307-1349後)
[明末清初]王夫之(1619-1692)
[明末清初]顧炎武(1613-1682)
[清]趙翼(1727-1814)
[清末民初]王先謙(1842-1917)
[清末民初]梁啓超(1873-1929)
附錄•重要知識點索引
●戰國與秦
◎禪讓制
◎世襲制
◎分封制
◎春秋與戰國
◎「四聖」
◎古人的稱呼
◎商鞅變法
◎「五羖大夫」
◎法家
◎諸子百家
◎井田制度
◎《鄒忌諷齊王納諫》與鄒忌
◎兵家代表人物
◎「三軍」與「五家」
◎五國相王
◎縱橫之術
◎胡人
◎戰國四大名將
◎戰國四公子
◎封禪
◎郡縣制
◎三公九卿制
●西漢
◎《治安策》
◎烽火臺
◎中國古代貨幣
◎重農抑商
◎古代的「官」和「吏」
◎《削藩策》
◎夷狄
◎董仲舒和《舉賢良對策》
◎主父偃和《推恩令》
◎西域
◎絲綢之路
◎司馬遷和《史記》《報任安書》
◎行「伊霍之事」
◎麒麟閣十一功臣
◎避諱
◎鹽鐵大會
◎綠林軍
◎巨無霸
◎昭君出塞
●東漢
◎舂陵軍
◎玄漢王朝(更始政權)
◎赤眉軍
◎公孫述與成家政權
◎班彪與《奏議答北匈奴》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軍事沙盤
◎披髮左衽
◎「三老」和「五更」
◎雲臺二十八將
◎孔子七十二賢
◎白馬寺
◎白虎觀會議
◎班固和《封燕然山銘》
◎前四史
◎漢賦四大家
◎為什麼「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不可以管理地方事?
◎察舉制
◎《爾雅》
◎許由洗耳
◎九錫
◎蔡侯紙
◎《一字石經》
◎鴻都門學
◎黃巾起義
◎十常侍
◎蔡邕和飛白體
◎中國古代四大名琴——號鍾、繞梁、綠綺、焦尾
●三國
◎屯田制
◎諸葛亮與《隆中對》
◎「四患」和「五政」
◎曹操和《自明本志令》
◎白馬之盟
◎「建安文學」和「建安七子」
◎九品中正制
◎我國古代的史學典籍
◎《出師表》和《後出師表》
◎「竹林七賢」
●兩晉
◎山公啟示
◎綠珠墜樓
◎「杜武庫」
◎「白虎幡」與「騶虞幡」
◎五胡十六國
◎五更
◎都督制
◎清談
◎建康城、秦淮河與朱雀橋
◎兩晉時期的文化發展
●南北朝
◎「三監」和「四兇」
◎均田制
◎常平倉
◎柔然
◎卓茂與劉寬
◎風箏的起源
◎南北朝時期的文化發展
◎中國四大石窟
●隋唐
◎大索貌閱
◎「六官制」和「三省六部制」
◎宰相
◎「後庭花」
◎「商山四皓」
◎《開皇律》
◎六十甲子
◎駢文
◎展子虔和他的《遊春圖》
◎學士
◎隋唐大運河
◎趙州橋
◎突厥
◎初唐四大家
◎租庸調製
◎針灸
◎魏徵和《諫太宗十思疏》
◎《五經正義》
◎遣唐使
◎文成公主
◎開元通寶
◎陳子昂
◎武曌與「無字碑」
◎上官儀與上官婉兒
◎《萬歲通天帖》
◎明堂
◎初唐四傑
◎「救時宰相」與「伴食宰相」
◎安史之亂
◎「顏筋柳骨」
◎楷書四大家
◎府兵制
◎梨園弟子
◎鑑真東渡
◎唐朝的科學成就
◎一行僧人與南宮說
◎「水運渾天儀」與「地平儀」
◎科舉制
◎唐朝詩壇
◎「大李杜」
◎「小李杜」
◎《虢國夫人遊春圖》
◎「張顛素狂」
◎閻立本與吳道子
●五代十國
◎皇帝御用的「大駕」「法駕」
◎錢鏐與「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開封
◎契丹
◎節度使與藩鎮割據
◎千春節
◎南唐後主
◎貫休和尚與十六羅漢
◎顧閎中與《韓熙載夜宴圖》
◎五代時期的花鳥畫代表人物:黃筌與徐熙
◎渾厚蒼老、氣韻生動的五代山水畫
◎歷史朝代歌
◎杯酒釋兵權
附錄•成語典故
◎背水一戰 ◎不知所云 ◎才氣過人
◎陳平宰社 ◎草木皆兵 ◎從天而降
◎成敗利鈍 ◎登壇拜將 ◎多多益善
◎負荊請罪 ◎發指眥裂 ◎分一杯羹
◎方寸已亂 ◎非池中物 ◎房謀杜斷
◎狗尾續貂 ◎改過自新 ◎孤苦伶仃
◎胡服騎射 ◎鴻雁傳書 ◎畫虎類狗
◎黃袍加身 ◎價值連城 ◎雞鳴狗盜
◎江東父老 ◎妒賢嫉能 ◎決勝千裡
◎口蜜腹劍 ◎胯下之辱 ◎刻鵠類鶩
◎連衽成帷 ◎碌碌無為 ◎勞苦功高
◎老當益壯 ◎臨危受命 ◎樂不思蜀
◎毛遂自薦 ◎沐猴而冠 ◎目光如炬
◎馬革裹屍 ◎磨穿鐵硯 ◎囊裡盛錐
◎破釜沉舟 ◎請君入甕 ◎青衣行酒
◎去病無家 ◎窮當益堅 ◎強弩之末
◎輕裘緩帶 ◎如鳥獸散 ◎如魚得水
◎殺妻求將 ◎三戶亡秦 ◎四面楚歌
◎三顧茅廬 ◎事無巨細 ◎十羊九牧
◎徙木立信 ◎脫穎而出 ◎圖窮匕見
◎桃李滿門 ◎天花亂墜 ◎圍魏救趙
◎完璧歸趙 ◎刎頸之交 ◎聞雞起舞
◎妄自尊大 ◎妄自菲薄 ◎烏鳥私情
◎相見恨晚 ◎想望風採 ◎蕭規曹隨
◎相依為命 ◎羊車望幸 ◎因人成事
◎約法三章 ◎衣錦夜行 ◎一決雌雄
◎一飯千金 ◎一目十行 ◎一勞永逸
◎一衣帶水 ◎一身是膽 ◎舟中敵國
◎紙上談兵 ◎指鹿為馬 ◎中流擊楫
◎鑿壁偷光 ◎專橫跋扈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反其道而行之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寧為雞口,無為牛後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死諸葛走生仲達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三寸不爛之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挾天子以令諸侯 ◎依樣畫葫蘆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集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技於一書
> 長按二維碼,即可購買 <
好文分享,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