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越早讀懂這三個「人生定律」,越早識破人心!

2020-12-13 琢磨君專欄

本文由百家號【琢磨歷史】原創首發!

大家好,我是「琢磨君」,歡迎大家一起來學習更多國學智慧和歷史知識。如果您想持續收看本欄目,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人生,越早讀懂這三個定律,越早讀懂人心!

經濟學上面有個著名的效用——馬太效應,即:代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而且這種現象廣泛存在於社會心理學、教育、金融以及科學等諸多領域。簡單理解馬太效應,就是:好之更好,壞的更好;富的更富,窮的更窮。該理論是美國科學史研究者羅伯特·莫頓在1968年首次提出來的!

其中,早在中國唐朝時期,著名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先生就在其著作《師說》中道明了這個道理,他說:「聖益聖,愚益愚」,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結果呢?就是因為聖人懂得謙虛,還不斷向人學習請教;而普通人本來天賦一般,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還停止了自我學習!

社會心理學上也經常借用「馬太效應」這一名詞,用來分析一個人心理,而且得出的結論都是「越怎麼就怎麼」!今天我為大家梳理三大人生定律,幫助大家儘早識破人心、讀懂社會!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

★1、擺闊定律:越是缺少什麼,越愛表現什麼。

這種現象普遍存在於我們生活中,比如說,一個人總是吹噓自己大公無私,實則是他喜歡公飽私囊;一個人吹噓自己為人大度,實則是他喜歡斤斤計較;一個人老是說自己不在乎金錢,實則是他把金錢看得比什麼都重!

正如《菜根譚》裡面所說:「能輕富貴,不能輕一輕富貴之心;能重名義,又復重一重名義之念。」意思就是說:能夠輕視富貴,心中卻擺脫不了渴望富貴的心思;能夠重視名義,心中卻念念不忘名義之外的名聲。這種人性的虛偽面,比較大眾化,也是人性弱點中很難根除的!

還比如,許多人喜歡在發朋友圈炫耀,他們也是卻什麼表現什麼:一個人天天曬美食和旅遊,實則是他經濟條件一般,但又渴望過衣食無憂的生活;一個人天天曬自己取得的榮譽和成就,實則是他只小有成績,但內心渴望得到被人認可,好滿足自己虛榮心;一個人天天曬自己的孩子怎麼漂亮可愛,實則是對孩子不自信,渴望得到大眾對孩子的認可等等。

擺闊定律,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是人們總結生活經驗得來的!我們若能早日讀懂這個「擺闊定律」——越是缺少什麼,越愛表現什麼,並實踐於生活中,我們識破人心和讀懂社會的能力,也會得到較大提升!

★2、人才定律:越有能力的人,越謙卑低調。

有句話叫「越是成熟的稻穗,越懂得彎腰」,這和「人才定律」的意思差不多,都是告訴我們:越是有本事、有能力、有格局的人或者事物,都會表現得越謙卑、隨和、低調。為什麼不是越強大越驕傲呢?因為大自然普遍存在著「物極必反、水滿則溢、月滿則虧」的真理,一旦驕傲自滿了,便是禍患降臨之時。

越有能力的人,越有智慧,越明白「驕傲使人退步,謙虛使人進步」的道理,所以他們行為做事處處小心謹慎、如履薄冰、謙卑低調。老話說:「一桶水搖不響,半桶水響叮噹」,以及說:「浮在水面的都是小魚小蝦,沉在水底的才是大魚」,這些智慧俗語也都揭示了一個道理:一個人,越有能力,越會表現得謙卑、低調!

「人才定律」,對於我們識別「真人才」還是「假人才」,然後正確重用人才,都具有很大的借鑑意義。比如說,某人喜歡自吹自擂,把話說得很滿,而且他的確也有點本事,看似是個「人才」,但他驕傲外露的性格早晚會讓他栽跟頭,最後殃及你,所以這種人絕不能委以重任。

而那些做事沉穩老成、說話不急不躁、做人不卑不亢的人,有十足把握也說七八分把握,做人做事多留餘地,給人一種大智若愚的感覺,所以這種人才更靠譜,更值得委以重任!我們若能早日讀懂這個「人才定律」——越有能力的人,越謙卑低調,並努力實踐於生活中,我們識破人心和讀懂社會的能力,也會得到較大提升!

★3、要求定律:越是說「隨便」的人,要求越高。

「隨便」是個很普遍的口頭禪,比如你問別人吃什麼,他說隨便;你問朋友假期去哪裡玩,他說隨便;你問朋友對找另一半有什麼要求,他又說隨便等等。這個「隨便」二字看似很隨意、隨和,其實一點都不「隨便」,而且往往是說「隨便」的人要求很高,讓人捉摸不透!

當我們明白了這個「要求定律」後,為了不讓自己「做了好事還討人嫌」,一定要問清楚別人的意圖,然後讓他自己做出明確的選擇,再幫忙他,要不然事後出差錯了,他會把責任都推給你!

這就是人性,越是說隨便的人,要求越高!我們若能早日讀懂這個「要求定律」——越是說「隨便」的人,要求越高,並努力實踐於生活中,我們識破人心和讀懂社會的能力,也會得到較大提升!

以上就是琢磨君根據心理學知識總結的三大人生定律,越早讀懂越受益!

朋友們,您是怎麼看這三個人生定律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互動!持續觀看更多經典國學正能量(菜根譚、鬼谷子、曾國藩、左宗棠等),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您的每一次轉發、收藏、點讚就是對作者的最大支持!我們下期不見不散!

相關焦點

  • 心理學:關於認知的三個真相,你越早知道越好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下關於認知的三個真相,你越早知道越好,可以幫助你少走很多彎路:心理學:認知1、你什麼都是,你什麼都不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必須學會隨時容納兩種相對的觀點。比如你什麼都是,你什麼都不是。如果我們想要有更多意義,想要追求更廣闊的人生,我們就會有不同的行為與路徑,這就是思想和行為之間的關係。畢淑敏曾經只是一個醫生,後來她發現身邊太多的人有心理疾病,她覺得文字是可以療愈人的心靈,所以她堅持寫作,用文字去治癒他人。 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要學會找到屬於自己定位,我們才能真正擁有自己稱心如意的未來。
  • 高手處世,一般遵循這3個原則,越早知道越早受益
    高手處世,一般遵循這3個原則,越早知道越早受益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處世準則。有的人做事會給人如沐春風的感覺,而令一些人的處事方法卻令人如鯁在喉。真正的高手處世,一般都會遵守三個原則,這三個原則都是古人智慧的濃縮,我們要牢記心中,越早知道越早受益。首先第一條原則出自陳繼儒《小窗幽記》:先淡後濃,先疏後親,先遠後近,交友道也。
  • 越早讀懂「借錢」的這3句名言警句,越少吃虧!
    越早讀懂「借錢」的這3句名言警句,越少吃虧!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1、不要把錢借給別人,借出去會使你人財兩空;也不要向別人借錢,借進來會使你忘了勤儉。——俗語當朋友向我們借錢時,最保險的方式當然就是巧妙拒絕,但如果實在是拒絕不了,我們就可以按照老祖宗總結的這句智慧俗語來做了,最起碼可以將風險降到最低!這句俗語是古人社會經驗的高度濃縮,也體現了為人處世的大智慧,句句在理,非常受用!
  • 人生,有三個永恆不變的真理,越早明白越好
    而人生,其實有這三個永恆不變的真理,越早明白對我們人生越有利。一、能為我們人生負責的只有自己每個人都生而孤獨,這個孤獨並不是說我們沒有親人朋友。相反,而是儘管我們身邊有關心我們的人,也有我們在乎的人。但都無法改變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這一事實。
  • 左右人生的3個數字定律!因為經久錘鍊,所以才值得收藏
    大家也總結了很多,新型又適用的數字定律,或者是說法法則!那今天啊,我們就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優秀的人都應該懂得的三個數字定律,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首先第一個就是:90%準則!第二個原則就是:150原則!150原則這是一條人際交往的法則,就是說我們人類的智力啊,將允許人類擁有的穩定社交網絡的人數是148人,我們四捨五入一下算一下,大概就是150人。
  • 人生這三件事,沒人替你做,越早做越好
    人生漫漫,我們總以為有的是時間;道路長長,我們總以為我們一定能到達終點;想做的事,總是一天天拖下去,我們總以為有一天會做完。然而,人生這三件事,沒人替你做,越早做越好。我們常常想要把最好的東西送給自己最愛的父母,更多的成功,更多的金錢,更好的環境,卻不知道父母常常期待我們的也許只是我們的一個微笑,一句問候,吃頓飯,嘮個家常這些最容易做到,也最容易忽略掉的陪伴。生活永遠沒有來日方長。
  • 有些道理,越早明白越好!網友:人與人生來就是不平等的
    04 我們應當早點明白:人與人生來就是不平等的,有的人生下來就在終點人與人,不要去做攀比;你出生的家庭條件如何,不是自己能做決定的,我們不應該去抱怨父母窮,而應該感激父母賦予自己生命。06 我們應當越早明白:人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好運不會一直眷顧你在我們一生中,有順境,也有逆境;然而我們在面對順境時,不要驕傲自滿,在面對逆境時,也不要自我否定。我們應當樂觀地對待生活,要理性地面對人生所遇到的難題,不要產生消極意識。
  • 《胡雪巖全傳》:越早擁有這3種能力,越早得到賞識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如果沒有身邊一群人幫助他,他也不會取得如此顯赫的成就。俗話說:「所謂的廢物都是放錯了位置的人才」,但是即使我們有才,又如何獲得別人的賞識呢?看見別人被賞識,一步步升職加薪,平步青雲,難道我們只有羨慕的份嗎?
  • 讀MBA,為什麼越早越好?
    當然啦,「讀MBA越早越好」還有以下4個原因:01學費上漲,越早報名越省錢在過去這二三十年裡,MBA學費可能是所有消費項目中漲價最快的,遠遠高於報考者收入的增長速度。這就導致,MBA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在這樣的背景下,要想讀MBA,只有早做準備、先發制人。 否則,萬一哪天有人向你伸出手,你卻差個學歷證書,該怎麼辦?只能遺憾,只能錯過。
  • 關於世界的三個真相,你越早知道越好
    關於世界的三個真相,你越早知道越好1、你看到的世界其實是源自你的內心偏見我們所看到的世界真相併不一定現實,世界是假象的,很多時候源自我們的內心偏見。心理學裡講述了視網膜效應,這種效應的 意思就是當我們自己擁有一件東西或一項特徵時,我們就會比平常人更會注意到別人是否跟我們一樣具備這種特徵。
  • 有哪些簡潔的「人生建議」?越早越明白越好的人生道理
    漫漫人生路,總會錯幾步。自從有了人,就有了人生,人生是一道十分古老深奧的難題。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個人都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候的彎路。不摔跟頭,不碰壁,不碰個頭破血流,怎能練出鋼筋鐵骨,又怎能贏得他人的尊重下面小編為大家總結的一些越早越明白對自己越好的人生道理;【1】如果看中一個東西很想買,那麼強行壓住你心中的衝動與激動,如果第二天、第三天你回看這個想法的時候,仍然覺得很想買
  • 買保險為什麼越早越好?
    那麼,為什麼越早買越好?當然是因為買保險的門檻和年齡增長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說越早買越便宜,在健康時買下。 一.越早買保險,保費越便宜 年齡越大,人的身體狀況就越不好,越容易生病,這樣一來,保險公司要承擔的風險也就越高,在計算保費的時候,把風險也算進去了。除了意外險不會因為年齡影響保費,重疾險、壽險、醫療險都和年齡掛鈎。
  • 知乎高贊:有哪些越早知道越好的人生經驗?
    作者:硯無聲在知乎上看到一個熱門話題:有哪些越早知道越好的人生經驗?有個網友,撞過南牆以後,通過自省後給了我們一些簡潔的人生建議:別太把自己當回事,也就是不要臉,如果不涉及原則,不要把自尊心端得太高。這就意味著,別人再也無法從你這得到新鮮感,連和你連天內容也越來越無趣,對你的關注自然也轉移到了別處。而且,這讓別人想要傷害你或者慫恿你,簡直易如反掌。少為沒必要的事生氣,過度的情緒波動,會讓你的生活變得很累,節約時間去幹更重要的事。
  • 這幾個人生經驗,越早知道越好!
    有些人生經驗,經過了諸多的磨難和教訓才領悟到。如果能夠早些知道,會少走很多的彎路。以下這些人生經驗,越早知道越好,會讓你少走很多的彎路。1、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如果你和它說,天的大小是井口的無窮倍,它肯定認為你是個瘋子或傻子,它只相信自己所見。正所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大部分人都更是相信自己親眼所見。假如它也會看書,即使它看書書中描述天有多大,在它看來,那也不過是神話故事,是不會真的相信的。
  • 心理學:贏得人心的4大定律,不懂的人,往往沒出息!
    據心理學專家研究結果顯示:一個人要想贏得人心跟抓鬮不一樣,不光要有手上的活兒,心裡也得有兩把刷子。正如俗話所說,打鐵還需自身硬,贏得人心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自己如果不花點心思弄清楚一些技巧,那麼贏得人心也就成了一句空話了。只有先讓別人的眼睛裡有你,我們才能進入別人的心。
  • 越早進行,齲齒機率越低
    叮叮家的寶寶剛9個月,叮叮每天給寶寶用牙刷套刷牙,可來竄門的閨蜜看到後,笑了起來。還說這麼小的寶寶沒有必要刷牙,費力不說還讓孩子天天哭鬧。叮叮認為寶寶在萌牙期就要注意口腔衛生,開始長牙時就該刷牙了,自己這還算晚的了,寶寶很容易有齲齒,不趁早刷牙不行。
  • 小寶寶有這三個表現,說明他已經能辨別媽媽了,出現的越早越聰明
    導讀:小寶寶有這三個表現,說明他已經能辨別媽媽了,出現的越早越聰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小寶寶有這三個表現,說明他已經能辨別媽媽了,出現的越早越聰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直到30歲,我才明白的人生真相:越早接受辛苦與瑣碎,生活越幸福
    每當人生不如意時,我們似乎總是想當然地認為「生活在別處」。工作幹不好,領導不認可,是因為自己不喜歡這份工作,領導自己性格有問題,所以工作不上心,總是心不在焉,混一天是一天,工作自然很難出色。工作的時候,領導指哪打哪,沒有全局意識,討厭工作中各種繁瑣的流程,無盡的辛苦,從不去想該怎麼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怎麼真正為公司創造價值,像個木偶人,被動地接受領導的安排。把事情辦砸的時候,又安慰自己說不要緊,因為這不是你感興趣的,如果感興趣的話,就能做好了。
  • 心理學:掌握人性這三大定律,你才會越活越智慧
    關於人性的真實,其實越早知道越好,當你面對真相的時候,你才不會浪費過多的時間去理解它,也才不會糾結與彷徨,而是在時間中越活越通透與明白,越來越有智慧。心理學:公平1、世上沒有絕對的公平世上沒有絕對的公平,只有相對的公平,很多人一直在想為什麼社會對我不公。
  • 《價值》:真正賺大錢的人,都在玩弄「三個原則」,越早知道越好
    張磊的《價值》,我讀了三遍,總算悟出了一點東西,原來真正賺大錢的人,都在玩弄「三個原則」,越早知道越好!賺錢是一種本事,也是一種能力,很多人認為這種能力學不來,甚至他們認為這是與生俱來的能力,有些人天生就會賺錢,他們有著各種賺錢的方法,而另外一些人則恰恰相反,他們賺錢的唯一方式就是努力工作,用辛勤的勞動,換得微薄的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