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贏得人心的4大定律,不懂的人,往往沒出息!

2020-12-11 萬家慧

據心理學專家研究結果顯示:一個人要想贏得人心跟抓鬮不一樣,不光要有手上的活兒,心裡也得有兩把刷子。正如俗話所說,打鐵還需自身硬,贏得人心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自己如果不花點心思弄清楚一些技巧,那麼贏得人心也就成了一句空話了。只有先讓別人的眼睛裡有你,我們才能進入別人的心。別說什麼「順其自然」的話,兩個人的關係需要精心保養,一句「順其自然」只能讓關係陷入枯死的境地。

心理學專家指出:贏得人心的4大定律,不懂的人,往往沒出息!

定律一、首因效應

心理學家:掌握首因效應,讓別人一眼就「喜歡」上你!

正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這句話的大意是路途遙遠,才可以知道馬的力氣的大小;經歷的事多了,時間長了,才可識別人心的善惡好歹。雖然這句話的道理並沒有什麼差錯,但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似乎還是比較習慣用「先入為主」的方式去對一個人蓋棺定論。

這其實就是所謂的「首因效應」,即人們在第一次見面時所形成的第一印象,它涵蓋的內容主要包括對方的相貌、年齡、身材、服裝、表情以及姿態等方面。這種初步印象雖然看起來稍顯急切、片面和粗糙,但它在人的認知過程中確實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記住了,大方得體的穿著打扮,就像我們的「第二肌膚」,如果我們能夠用心對其予以周全的照顧,它自然會回饋我們一個富有魅力的氣場,讓我們的人際交往之路呈現出門庭若市的繁華景象,也讓所有的陌生人對我們「一見鍾情」。

定律二、微笑效應

心理學家:微笑,是抵達陌生人心靈的通行證!

世界上有一種花兒,沒有嬌豔動人的模樣,也沒用芬芳四溢的香味,卻別有一番風韻,它所到之處無不氤氳著一股濃濃的溫暖、親切和善意。它的名字就是笑花,它以一種「無聲勝有聲」的姿態完勝一切言語,只需嘴角輕輕往後上揚一個小小的幅度,我們就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成功攻下陌生人的心防,抵達他們的心靈深處,獲得他們的青睞。

和陌生人初次打交道的時候,如果我們總是面帶微笑,那麼很快就能拉近彼此的距離,讓對方感受到我們是一個友善真摯的人。不僅如此,由於我們的微笑,對方甚至會覺得他自己也是一個受到別人歡迎的人,而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同,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兒。

日本著名的松下電器公司的老闆松下幸之助曾說:「以笑臉相迎,就是有償服務。」簡簡單單的一個表情,只要我們發自真心,就能在嘴角蕩漾起一朵溫暖的笑花,一來,它不需要耗費我們一丁點時間、精力和成本,二來,它還能迅速讓陌生人對我們心生好感。如此經濟又實惠的美事兒,我們為何非要板著一張面孔、面無表情地對待陌生人,而不是搶著去做呢?

定律三、親密效應

心理學家:真正的社交高手,他們的話中沒「我」只有你!

心理學家指出,談話切忌以自我為中心。正如福特汽車公司的創始人亨利·福特的孫子亨利·福特二世曾說:「一個滿嘴『我』的人,一個獨佔『我『字、隨時隨地說『我』的人,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在人際交往中,與熟人交談尚且忌諱以自我為中心,和素未謀面的陌生人說話,自然更要避免「我」字的頻繁出現,否則只會招致對方的反感和不悅,白白喪失一個潛在的好朋友或是生命中的貴人。

當我們與陌生人談論他們自己的時候,我們是順應人性的;當我們與陌生人談論自己的時候,我們是在違背人性的。每一個人一生中都在尋找一種存在感和被重視感,如果有人願意認真聽我們講話,願意談論和我們有關的話題,或是我們感興趣的話題,並時不時地予以肯定和讚揚,我們一定會幸福得飄飄然起來,這種幸福最後當然也會惠及和我們交流的那個人,至少,那個人絕對會贏得我們百分百的注意力和喜歡。

記住了,永遠不要覺得將談話的中心拱手讓與他人是多麼吃虧的一件事,要知道,我們與陌生人交談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像竹筒倒豆子那樣,將自己的故事說給對方聽,滿足自己的表達欲望,而是從對方的所說的話語裡,儘可能去捕捉更多有關於他的信息。因為只有這樣做,我們才能識得人心,為下一次的溝通提前做好功課,也只有這樣做,我們才能避開人性的盲區,收穫更多的朋友。

定律四、溫水效應

心理學家:與人交往要把握一個「度」,太熱情招人嫌,太冷漠招人厭!

在人們的心目中,最好的季節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第一,不能太熱,第二,不能太冷。唯有在冷熱之間取一個中間值,像溫水那樣不冷不熱,如此溫度適宜的季節才最得人心。

其實,人際交往也是這麼一個理兒,與人打交道,我們務必要遵循「溫水效應」。尤其是在陌生人或是自己不太熟悉的人面前,如果我們表現得太過於熱情,勢必會招致對方的嫌棄,反之,如果我們表現得太冷漠,同樣也會招來對方的厭惡,與人來往,時不時地試一試水溫,我們才能拿捏好溫度,免得到時候燙傷別人或是凍傷別人還不自知!

記住了,不冷不熱,才是培育良好人際關係的最佳溫度,不近不遠,才是維繫良好人際關係的最佳距離。熱情過度,就好比驕陽撲面而來,冷漠過度,就恰似驕陽拂袖而去,它們雖是兩種不同的情形,最後卻還是殊途同歸,給人帶來同樣難受的感覺。

朋友們,心理學說「贏得人心的4大定律,如果不懂的人,往往沒出息!」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心理學:越早讀懂這三個「人生定律」,越早識破人心!
    就是因為聖人懂得謙虛,還不斷向人學習請教;而普通人本來天賦一般,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還停止了自我學習!社會心理學上也經常借用「馬太效應」這一名詞,用來分析一個人心理,而且得出的結論都是「越怎麼就怎麼」!今天我為大家梳理三大人生定律,幫助大家儘早識破人心、讀懂社會!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
  • 《墨菲定律》:4大心理學效應,教你洞悉人性的本質
    我們經常談論墨菲定律。今天,我無意中翻了本書《墨菲定律》,發現除了墨菲定律之外,作者還寫下了許多定律和法規,清楚地說明了在生活上、學習上和工作上存在的許多問題。今天來說下這4個最重要的法則和效應是不是能夠解決你現在的一些困惑呢?
  • 《人際關係心理學》:讓你人緣好到爆的五大心理學定律
    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原因就在於我們在處理人際關係上的差異,當我們懂得運用心理學定律,去掌控談話的藝術,人際交往就能遊刃有餘。《人際關係心理學》一本教我們學會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的應用心理學讀物,本書梳理了人們在社區活動中的言行特徵,深入分析了各種行為背後的心理活動,針對許多人際交往中的難題提出了簡單易學的解決方法。
  • 太在乎面子的人,往往沒出息
    任正非說:只有不要臉的人,才會成為成功的人。只有那些沒有出息的人,不是努力賺錢,而是努力維護自己的面子。他一直堅守著那點可憐的自尊心,賺錢不多,卻總是死要面子活受罪。這個世界沒有人會給你面子,大家只看你做出的成績。一個人越炫耀什麼,越缺少什麼。看看那些朋友圈很熱鬧的人,其實就像一架空馬車,聲音很大,但馬車裡「空無一物」。
  • 不懂感恩的孩子,背後的家長往往也不懂「貝勃定律」,試試這麼做
    文 | 小允兒媽媽(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不懂感恩的孩子背後往往也有一個不懂教育的家長,在孩子的成長中,想要讓孩子感恩,首先就得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懂得「貝勃定律」改變孩子的一生。
  • 「墨菲定律」告訴我們:人往往是怕什麼來什麼,越擔心就越會發生
    「每次老師點名回答問題,越不想被點到,就越會被老師點到回答「「每次出門越不想看見熟人,就越會看見熟人」「考前沒有複習到的知識點,往往就會考到」「越是不想弄髒的新鞋,越是會弄髒」這些日常生活中實實在在的例子,相信每個人都會有共鳴。
  • 心理學:沒出息的人,都有這4個致命的弱點,太扎心!希望你沒有
    今天的分享的內容是:心理學:沒出息的人,都有這4個致命的弱點,太扎心!希望你沒有!我們總是希望自己能有所成就,能有出息,但是現實就是那麼不令人滿意,我們似乎一直在追求,但是就是達到不了成功的彼岸。為什麼有的人做什麼都順利,但你卻一直碌碌無為,因為你身上可能有影響你成功的一些毛病,你卻不知道!
  • 何炅:那些「沒出息」的人,往往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很準,別不信
    何炅:那些「沒出息」的人,往往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很準,別不信一個人到底怎麼樣,或者說有沒有出息,其實很容易看出來。通過一些細節,或者一些其他方面的表現,輕而易舉能夠判斷。何炅曾經就在節目中表達過自己的觀點:真正受過大挫折的人,才沒有那麼多小哀怨,根本沒有時間去抱怨,他每天都在很努力的熱愛生活。這句話看似普通,但其實細品起來真的很有道理。有學識,有情商,有眼界,有格局,有層次的人,說出來的話明顯不一樣。何炅這番話的意思,總結下來就是:那些「沒出息」的人,往往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愛抱怨。真的很準,別不信。
  • 心理學:一個人不靠譜的4大表現,這樣的人不能與其深交
    俗話說,人心隔肚皮。雖然我們無法看透一個人的內心到底在想什麼,但一個人做事的方式,卻能反映出其真實的性格和心理狀態。從心理層面來看,像下面這樣做事的人,千萬不能深交。(1)不守時的人不能深交不守時這個毛病可大可小,往小處說,不過是一個很多人都會犯的小毛病。但往大處說,則是代表這個人沒有契約精神,不負責任。守時,是一種最基本的底線意識。不守時的人,往往缺乏了對他人的尊重,做事不靠譜,心中的底線也比較低。今天能放你鴿子,明天就能壞你大事。
  • 戀愛、職場、人際交往:3大心理學定律,助你事半功倍
    畢竟,沒人願意通過邋遢的外表,去窺測一個人的內心和靈魂。於是,她精心打扮了一番,做足了準備,果然這次面試很成功。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最早提出了首因效應,重點強調了交往雙方的第一印象,對今後交往關係的影響。這個心理學定律強調了「先入為主」帶來的效果,即便大家都知道,它並非總是準確,但仍然會把對客體的初印象,很牢固的紮根在腦海裡,使其影響到雙方日後的交流進程。
  • 心理學:掌握人性這7大定律,你才會越活越智慧
    心理學:掌握人性這7大定律,你才會越活越智慧1、掌控定律如果你的感覺良好,樂觀面對自己,那麼你就會逐漸地感覺你可以掌控自己。心理學:掌控定律2、漂流瓶定律當你不打算計劃時,你正在計劃失敗。有很多人痛苦、不幸、悲慘、沮喪、無法達到想要過的生活,就是因為人們依賴漂流瓶定律而生活。
  • 心理學:為什麼你總做不好一件事,是因為你不懂「情緒定律」
    人是情緒化的動物,任何時候所做的決定都是情緒化的決定。這就是所謂的「情緒定律」。 心理學:為什麼你總做不好一件事,是因為你不懂「情緒定律」
  • 真香定律,聚光燈效應……這本書剖析行動裡日常微妙的心理學秘密
    原是富家子弟王境澤誇飯菜好吃的一句話,因為前後劇情的大反轉,而引申成了「一開始不情不願,到後來卻坦然接受,甚至有點愛不釋手」的意思,也衍生出了「不香嗎?」這樣的網絡語,質樸又深刻地表達了「選擇這樣的不是更好嗎」的觀點。看似無意間引爆的「真香定律」,它的背後其實掩映著我們尋常被忽視的心理活動。
  • 《墨菲定律》:倒黴的事往往越擔心就越會發生,其實是這3點原因
    你知道墨菲定律嗎?墨菲定律最早是由美國人愛德華·墨菲提出觀點,本質上是一種心理學效應。書中說:「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就好像你在站臺等公交車,車很久沒來,但是你一走,它可能就來了;在家裡閒置很久的物品派不上用場,一丟掉,可能過幾天就要用它了。
  • 《墨菲定律》:這年頭不懂點心理學,都無法和這個世界好好相處了
    可像陀螺一樣高速旋轉的我們,往往並沒有像想像中那樣,把想做的事情和該做的事情都做好,反而常常付出很多,卻沒有任何收穫,還把自己折騰得身心疲憊。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因為我們雖然對很多事情都習以為常,但卻並不了解真相,不懂得那些人生定律和心理學相關的知識。
  • 那是因為你不懂這3個富人定律,想致富,先學習
    那是因為你不懂這3個富人定律,想致富,先學習每個人都想要自己變得富起來,因此不斷的工作,不斷的努力工作去讓自己變富。有些人確實也因為努力變得富起來了,但有些人一直的工作卻始終富不起來。這種時候這些些人往往會怨天尤人,自己的運氣不好,自己的家境不好,為什麼自己不是富二代,沒有好的條件。
  • 洛克菲勒:這5大成功「定律」,如果能悟透,方能成大器
    說起洛克菲勒,大家都知道,他是「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家族的創始人,就連比爾·蓋茨都說:「世界上最會賺錢的人,是洛克菲勒」。洛克菲勒不僅賺錢有一手,在教育孩子,家族管理上面,也非常令人敬佩。洛克菲勒家族成功打破「富不過三代」這個魔咒,已經富了6代的家族,至今仍是欣欣向榮的景象。
  • 《墨菲定律》精華12句,讓你掌握事情發展規律,換個角度看世界
    有人說,只要當你還在呼吸,就用得著墨菲定律。墨菲定律也被譽為「世界第一大定律」和「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之一」。人往往是怕什麼就來什麼,越擔心的事情,它就越會發生,這就是墨菲定律。如果壞事情有可能發生,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哪怕這種可能性只有0.001%,它總會發生。
  • 人際溝通,悟透兩個效應、一個定律,贏得別人喜歡,混出頭就不難
    人際溝通,悟透以下兩個效應、一個定律,贏得別人喜歡,混出頭就不難。一般來說,路程越遠,工蜂跳的圈數就越多,頻率也越快……蜜蜂這種通過舞蹈來溝通的現象後來被演繹為心理學中著名的「蜂舞效應」,這條效應揭示的道理是:信息是主動性的源泉,加強溝通才能改善人際關係。溝通是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是人際交往的生命線,因此,要想搞好人際關係,溝通能力是極為重要的,我們要像蜜蜂一樣,吸取各種高效的溝通方式,把「蜂舞效應」融入到人際交往的實踐中去,贏得別人喜歡,使自己儘早混出頭。
  • 不懂感恩的孩子,背後的家長往往也不懂「貝勃定律」,試試這樣做
    其實可以用貝勃定律來解釋。三、孩子不懂感恩表現1.不知珍惜父母對自己的愛,凡事都認為理所當然俗話說,人只有在失去之後,才懂得珍惜。孩子產生這種不懂得感恩的心理,主要還是因為貝勃定律。這種心理讓他們變得麻木,丟掉了那顆感恩之心。父母需要及時引導孩子擺脫這種不知感恩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