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心理學》:讓你人緣好到爆的五大心理學定律

2020-12-10 野媽奔騰

什麼是《人際關係心理學》?

我們與他人之間,總是有著千絲萬縷的連續,在人際交往中,有人總是邁不開交際這一步,一開口就能把天聊死,而有的人似乎是天生的「外交家」。

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原因就在於我們在處理人際關係上的差異,當我們懂得運用心理學定律,去掌控談話的藝術,人際交往就能遊刃有餘。

《人際關係心理學》一本教我們學會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的應用心理學讀物,本書梳理了人們在社區活動中的言行特徵,深入分析了各種行為背後的心理活動,針對許多人際交往中的難題提出了簡單易學的解決方法。

書中提到的五大心理學定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掌握這五大定律,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處理人際關係。

1、 首因效應:良好的第一印象贏未來

首因效應,又稱作「第一印象效應」,指兩個陌生人第一次見面時對對方的印象會對兩個人之後的交往產生影響。

第一印象真的有那麼重要,能夠對今後兩人的交往產生難以磨滅的影響嗎?

我們在日常交往中,尤其是與別人初次交往時,一定要注意第一印象,特別是在相親、面試過程中,更要注意給別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的形成主要是依靠言行舉止、面部表情、衣著打扮等,判斷一個人的內在素養和個性特徵。初次見面時,一聲溫馨的問候,一張甜美的笑靨,一身得體的服飾,一個優雅的舉動,都能給對方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而且這種良好的印象將會保持下去。

因此,在交友、求職、談判等社交活動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首因效應,將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給對方,為日後進一步的深交打下良好的基礎。

有時候去求職面試,總會有碰壁現象,那如何加深第一印象,獲得理想的工作呢?有一位新聞系的應屆畢業生去報社應聘就動了點小腦筋。

當他到某報社應聘時,總編說連續拒絕了他三次,不需要記者,不需要校對,我們現在什麼空缺也沒有。

他一如既往的笑著說,那你們一定需要這個東西。說完便機敏地從公文包中拿出一塊精緻的小牌子,上面寫著「額滿,暫不僱用」。

總編看了看牌子,被他的執著給逗樂了,微笑著點了點頭,說:「如果你願意,可以到我們廣告部工作。」

這位大學生通過自己製作的牌子,給總編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從容機智樂觀自信的表現,為自己贏得了一份滿意的工作。

2、近因效應:讓近期表現更勝一籌

在人際交往中,對他人最近、最新的認識會佔據主體地位,從而掩蓋了以往形成的對他人的評價。心理學上將這種心理現象叫作「近因效應」。近因效應是指在總體印象形成的過程中,新近獲得的信息對人們認知的影響遠遠大於以往所獲得的信息。

近因效應是由美國心理學家盧欽斯通過實驗後得出的結論,其中最著名的是關于吉姆印象的實驗。

盧欽斯編寫了兩段文字,用以描寫一名叫作吉姆的男孩的生活片段。第一段文字將吉姆描寫成熱情外向的人,另一段文字則把他描寫成冷淡內向的人。

接下來,盧欽斯將重新組合後的兩段文字分別給不同的被試者閱讀。第一組,描寫吉姆熱情外向的文字先出現,冷淡內向的文字後出現;第二組,描寫吉姆冷淡內向的文字先出現,熱情外向的文字後出現。

實驗結果表明,先呈現的信息比後呈現的信息有更大的影響,即首因效應的作用較大。

羅蘭曾說過:「交朋友不是讓我們用眼睛去挑選那十全十美的,而是讓我們用心去吸引那些志同道合的。」最近的印象往往是最清晰、最深刻的印象,卻不一定是最全面、最正確的印象。

近因效應提醒我們,在人際交往中要特別注意近期的表現,保持一直以來樹立的良好形象。特別是在面對老朋友時,我們對每一次的交往都要認真對待,千萬不能因為自己一次出格的行為,毀了多年培養起來的深情厚誼;與朋友發生矛盾時,要等到彼此心平氣和的時候,再坐到一起促膝而談,傾聽各自內心的真實想法,避免多年的友情毀於一旦;在臨別之際,給予朋友美好的祝福,即使你們曾經有過嫌隙,也會在這一刻冰釋前嫌。

3、相悅定律:多說我好喜歡你,讓他(她)更喜歡你

相悅定律,是指人與人在感情上的融洽和相互喜歡,可以強化人際間的相互吸引。也就是說影響一個人是否喜歡另一個人的重要因素是,對方是否也喜歡自己。

「相悅定理」在人際交往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為人們往往喜歡那些喜歡自己,能夠給自己帶來愉悅的人。

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用以證明人們在「美言」面前的反應。

心理學家將被試者分為三個小組,讓他們分別聽到另外一個人對他們的評論,這些評論來自想要得到他們幫助的人。

第一組聽到的全部是讚美之詞,第二組聽到的全部是負面的評論,而第三組聽到的是好壞參半的評論。

實驗結果表明,儘管完全明白評論者有求於他們,正面的評論不一定都符合實際情況,被試者仍然喜歡那些稱讚他們的人。這說明,「好聽的話」能給人帶來愉悅的心情,引起對方的喜愛。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都希望自己的言行品貌能夠獲得他人的認可和欣賞。對方的良好評價能夠讓我們獲得社會交往和自尊的滿足,從而使我們產生愉悅的感情,我們也會以相應的友好態度回報對方,於是彼此間的情誼便會更加深厚;相反,對那些厭惡我們的人,我們也同樣厭惡他。

喬·吉拉德是世界最偉大的銷售員,他成功的秘訣就是讓顧客喜歡他。為了得到顧客的喜歡,每個月他都會給顧客寄問候卡片,上面只有這樣一句話——「我喜歡你」。

正是這樣一種不可思議的方法幫助喬·吉拉德平均每天賣出6輛車,年收入超過20萬美元,創造出連續12年銷售第一的奇蹟,被金氏世界紀錄譽為「世界最偉大的銷售員」。

我們別小看這麼一句話的作用,它能使對方知道你在想什麼;如果缺少了這麼一張卡片,即使你真心喜歡、感謝你的顧客,對方也不會知道。

4、改宗效應:敢於得罪人,不做老好人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哈羅德·西格爾通過研究發現,當一個觀點對某人來說十分重要的時候,如果他能用這個觀點使得一個反對者改變其原有意見而和他持一致觀點,那麼他更傾向於喜歡那個反對者,而不是一個從始至終的同意者。

簡而言之,人們喜愛那些在自己的影響下改變觀點的人甚於那些一向附和自己觀點的人。

顯然,人們通過和某人辯論使某人改變觀點,從而感覺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且擁有成就感。 這一發現被稱為「改宗效應」。

很多人信奉交際要圓滑、玲瓏的論調,他們認為要想有人氣,就要做交際圈子裡的老好人。

所謂的老好人,就是在團隊裡和稀泥的人,他們的口頭禪就是「好,好,好」,無論你說什麼,都會發出贊同的聲音。

由於改宗效應的作用,這種「你好,我好,大家好」 的老好人並不會真正得人心。這類沒有主見的人充其量就是初步交往的對象,並不值得進一步的深層次交往。

「嗯,這個意見不錯。」「你說什麼就是什麼。」這些就是老好人李林的口頭禪。不管你說什麼,他都會做出應和的舉動,以此迎合你的觀點。他奉行著「多栽花少挑刺」的理論,表面上與人為善,暗地裡自有一套想法和做法。

開始,周圍的朋友都認為李林很好相處,可是幾次之後,大家對他有了新的印象。交際圈的朋友一致認為,李林凡事「好,好,是,是」的態度給大家留下一種沒能力的感覺。

心理學家已經明確指出改宗效應對人際關係影響十分重大,老好人的做法在如今的社會根本行不通。

相反,那些敢於直言,勇於提出自己觀點的人更容易給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所以說,人際交往中不要忽略改宗效應的存在,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人的心理。

5、犯錯誤效應:偶爾犯點小錯讓你更有吸引力

生活中常常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一些在各方面都表現優秀、幾乎完美無缺的人,往往在人際交往中不太討人喜歡;

相反,那些雖然很優秀,卻偶爾會犯小錯誤的人深受人們的青睞。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犯錯誤效應」,也叫「白璧微瑕效應」,即小小的錯誤反而會使有才能者的人際吸引力提高,白璧微瑕比潔白無瑕更令人喜愛。

社會心理學家阿倫森設計了這樣的實驗:在一次競爭激烈的演講會上,共有四位選手,其中兩位才能出眾,不相上下,另兩位才能平庸。 才能出眾的選手中有一位不小心打翻了桌上的咖啡,而才能平庸的選手中也有一位打翻了咖啡。

實驗結果表明:才能出眾而犯了小錯誤的人被視為最有吸引力,才能出眾而未犯錯誤的人吸引力居第二位,才能平庸而犯同樣錯誤的人最缺乏吸引力。

小李能力超群,業務能力強,可同事並不喜歡他,背後稱他為機器人,他一直想不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對待他。事情轉機來自於小李偶爾犯了個錯誤,一次他心情苦惱時喝得酩酊大醉,第二天睡過頭遲到了一個多小時。

結果老闆沒有責備他,同事們也開始對他笑臉相迎。他的無心之過幫助了他,使他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豐滿起來,變成了有血有肉的人,而不再是「機器人」。

讓自己成為有分量、受歡迎的人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誰掌握了對方的心理變化,誰就能擁有主動權;誰讀懂了對方的想法,誰就能夠穩操勝券。

所以,對心理活動的觀察與分析,能夠幫助我們解讀內心、剖析人性,進而有效主導人際關係的脈絡,讓自己在職場上、商場上、親友圈中成為有分量、受歡迎的人。

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曾說:「人類的一切活動,其實就是心理的活動。」

學會應用以上五種人際關係心理學效應,了解人性的弱點與喜好,巧妙應對這五大心理學定律,定能幫助你贏得更好的處理人際關係,讓你人緣好到爆!

相關焦點

  • 處理人際關係的五大訣竅,人緣好其實很簡單
    處理人際關係的時候,一定要掌握一些方法和訣竅,才能夠真正的改善你的人緣關係,尤其是下面五大訣竅更是你人緣爆棚的法寶。 【1】初心永遠不要抱著害人的心。
  • 懂得這個心理學原理,你就是真正的人際關係高手
    在當今社會的人際社交中,一個好的價值觀是獲得良好人緣的關鍵之一。向他人展現自己的價值,而不是一味的去接近他人,給自己添加閃光點,那你們的個人關係將會越來越好。我們應該幫助他人,並且要懂得如何正確的去利用他們。那麼你的人際關係就會越來越好。
  • 《墨菲定律》書評/56個心理學定律,讓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而你所遇到的一切疑難雜症,書魚的《墨菲定律》都可以給你帶來指導。書魚的《墨菲定律》是一本心理學書籍,全書包括12個章節,涵蓋了56個心理學定律,每一個心理學定律都會從生活現象,經典案例,生活啟示等方面給我們講解,讓我們非常有代入感。而且可以學以致用。
  • 心理學:怎樣發展人際關係
    2 人際關係影響群體士氣與凝聚力。人際關係狀況是群體士氣和凝聚力的基本特徵。良好的人際關係是高凝聚力群體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前提和保證。一般來說,工作群體凝聚力越強,上氣越高昂,群體的人際關係必然越融治;反之,士氣低落、凝聚力低的群體,成員間的人際關係必然很緊張。
  • 陌生人定律(深度好文)
    後來我才了解到,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相悅定律:「人與人在感情上的融洽和相互喜歡,可以強化人際間的相互吸引。」簡單的解釋就是:想讓別人喜歡你,先要喜歡上對方。有一個班主任曾做過一個實驗,他讓班上的學生,都寫上自己喜歡的同學的名字。結果發現,那些寫了名字最多的學生,被更多的同學喜歡。
  • 鍾繕夤《數字心理學》 助力成就良好的人際關係
    對於人際關係的處理問題,著名的數字心理學導師、擁有數十年數字心理學經驗、和諧方舟創始人繕夤老師開創的《You & Number數字心理學》就針對人們所遇到的各種人際關係的處理問題,給出了各種有效的解決方法。
  • 心理學:要想人緣好,人際關係中,你必須懂得這四個溝通法則
    什麼樣的人是情商高手,情商高手必然是非常擅長溝通的,情商高的人必懂得這四大溝通法則,你會嗎?心理學:溝通法則1、喜歡微笑,熱愛傾聽情商高的人一定是喜歡微笑,熱愛傾聽的人。微笑是快速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最好的法寶。
  • 心理學:學會這五個說話技巧,你的人際關係將會越來越好
    當我們懂得在溝通中說話技巧,你在人際關係中也會越受歡迎。人際關係中並不是說得最多的人受人歡迎,而是懂得傾聽的人,傾聽是一種內涵與修養的體現。人際關係高手都是傾聽達人。因為他們深知傾聽可以讓我們更好地了解他人,也可以增強自己的魅力。為了學習更好的傾聽,我們需要真誠地把注意力從自己轉移到對方身上。
  • 心理學:掌握人性這7大定律,你才會越活越智慧
    心理學:掌握人性這7大定律,你才會越活越智慧1、掌控定律如果你的感覺良好,樂觀面對自己,那麼你就會逐漸地感覺你可以掌控自己。心理學:掌控定律2、漂流瓶定律當你不打算計劃時,你正在計劃失敗。心理學:堅信定律4、期望定律你想什麼?怎麼相信?你就會有如此成就。
  • 世界五大頂級定律,你知道嗎?
    世界五大頂級定律,你知道嗎?  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   可能會有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   是由義大利經濟學家   帕累託發現的   他認為   在任何特定群體中   重要的因子通常只佔少數(20%)   不重要的因子佔多數(80%)   所以只要能控制好這具有重要性
  • 如果你喜歡心理學,這5本著名的心理學書籍,建議讀一讀
    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對人的啟發和作用是很大的,一本好書,能夠讓你重新認識自己,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然後逐漸讓自己變得更好。也能讓你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知,看到自己的潛意識,學會尊重自己,活出真實的自己。更能改變你固有的觀念,重新了解到一些社會現象,了解到各種事物的本質,讓你能夠更好地適應這個社會,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如果你喜歡心理學,下面5本比較出名的書籍,建議讀一讀。
  • 心理學:你與母親的關係,決定了你人際關係的好壞,不信你且看看
    每個人都希望擁有一個好的關係,同時也能活出自己。歡迎來到付費專欄《活出自己的心理學大課100講》第27節。本專欄的100節陸續更新,詳情請查看專欄簡介。作者:相先生,心理諮詢師,籤約作者。以下是本節摘要:1、人際關係的好與壞,有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一個人的自我,一個人的自我是不是強大,是不是邊界清晰,自我虛弱的人很自卑,自我邊界不清的人很敏感,這些都會破壞人際關係。2、 一個人與母親的關係,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自我是不是強大,是不是獨立,是不是在與人親近的同時,也不喪失自我,有的人過分熱情,有的人過分冷漠,這些都可以追溯到他和母親的關係裡。
  • 挽回愛情中的心理學法寶:自我暴露定律
    大家好,這裡是「挽回你的愛情」工作室。心理學裡的「自我暴露定律」是指在人際交往中,適當地展示自己的真實情感和想法,更容易取得對方的信任,理解,支持。在挽回愛情中,應用十分廣泛,效果也非常好。那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自我暴露定律在挽回中的應用。
  • 心理學:如何獲得和諧的人際關係
    在這裡,我所說的心理學,不是我們廣義範圍的心理學,而是想給大家闡述一種,自身能量方面的心理活動,和思維習慣。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有這種感覺,有些人我們一接觸,就感覺像一道光一樣,照亮也溫暖著自己,還有些人,一說話,就感覺想要遠遠的躲開。
  • 心理學:人際關係中,最難纏的五種人,你身邊有嗎?
    心理學:人際關係難纏者1、好發脾氣型:容易讓人現場難堪好發脾氣型的人性格較為衝動,火爆。他們常常聽到不舒服的話,不由分說就發脾氣,讓人現場覺得很難堪。對於好發脾氣的人來說,你越反擊他,他就更加脾氣大。如果我們遇到好發脾氣這種類型的人。我們可以先學會冷靜,不再脾氣上與其犟到一頭。往往如此,彼此衝突會更厲害,甚至還可能發生打架衝突事件。 當我們越鎮定如常的時候,好發脾氣型的人也會慢慢靜下來,這個時候你選擇和他溝通,效果會更好。
  • 著名的心理學定律,你知道幾個?
    其中最有趣的學科莫過是社會學和心理學。心理學家經過長期的摸索,逐步總結出了幾個著名的定律,這些定律經過很多年的驗證了其正確和有效性,正在以一種神奇的方式左右著人類的發展。那麼這些神奇定律,你知道幾個呢?皮格馬利翁效應該效應是說人心中怎麼想、怎麼相信就會如此成就。
  • 3個心理學定律幫你得到「想要的」
    前不久,人民日報官方微博轉發了一篇題為《你想要的,總會在合適的時候到來》的文章,戳中了不少人的痛點,同時也用一個簡單的心理學道理——只要堅持、堅信就會有所收穫,給了他們拼搏的信心。   文章講述了一個女孩獨自在北京打拼的故事:她熱愛電視,為了這個夢想,從一所普通大學考上中國傳媒大學的研究生。讀研期間,她努力進入一線電視媒體實習,雖然實習期很艱辛,工作和未來都不確定,但她依然堅持。
  • 心理學:受到五大因素的影響,人們對生活逐漸失去熱情
    受到五大因素的影響,人們對生活逐漸失去熱情。最近有一個熱搜引起大家的關注:超過一千萬人通勤超過了一小時以上。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的幸福感與可自由支配的時間有關。這些通勤在一小時以上的人們,很顯然沒有多少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了。
  • 心理學:人際關係差的人,大都有這五個表現,你有嗎?
    為什麼有些人會人際關係差,有時是我們可能是我們無意中做了這幾件事,有這幾種表現,你有嗎?心理學:人際關係1、太看重自我感受了有些人在人際關係中,太把自己當一回事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個人總是試圖想要改變他人,總認為自己是對的,那麼她永遠 都不會意識到別人身上的美好與他人身上的價值。只有你放下自我的視角,認識到人與人是不同的,求同存異,去看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你才會體會到差異帶來美好。
  • 想要心想事成,你就必須了解這個心理學定律
    二、角色深化定律:「霸王別姬」中的張國榮還記得在張國榮決定出演霸王別姬後,在北京苦苦學習了近一年的京劇,這不僅讓「霸王別姬」攬下了多項大獎,還塑造了很多經典的角色,由此可見只有高標準的要求自己才能夠將自己的「角色」扮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