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如何獲得和諧的人際關係

2021-01-10 喜喜兒

在這裡,我所說的心理學,不是我們廣義範圍的心理學,而是想給大家闡述一種,自身能量方面的心理活動,和思維習慣。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有這種感覺,有些人我們一接觸,就感覺像一道光一樣,照亮也溫暖著自己,還有些人,一說話,就感覺想要遠遠的躲開。

其實我們每個人自身都是個小宇宙,自己的心念,性格,能力,智慧會形成自己獨有的能量場,這種能量場會發出自己獨有的振動頻率,振動頻率相近的人,會相互吸引,也會相處的比較和諧,相互在行為和思想上都比較相近,衝突也比較少。可是生活中我們又不得不和與我們頻率振動不相近的人,密切接觸。這些人很有可能就是我們的同事,朋友甚至是伴侶,子女,父母,那怎麼辦呢?我們怎麼來平衡自己,學會接受,建立起和諧的相處模式?

中國有句古語:思人恩德,想人好處。

想人好處,叫做聚光。光是陽氣,是向上走的,反應在我們的臉上,立刻就出現了微笑,我們能微笑著對待和我們不是那麼相合的人,我們之間的不合,立刻就減了七分。農村有句老話:伸手不打笑臉人。矛盾自然化解了許多,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每個人也都是有優點的,常常看到別人的優點,常常想到別人帶個你的哪怕是一點點小小的溫暖,我們的人際關係,也會變得和諧許多。

而想人不好,你就會產生怨恨,抱怨,嫉妒等負面能量,這叫做吸陰,陰氣往下沉,表現在臉上,就是苦瓜臉,一張討債的臉,這樣的心態和狀態,再和與我們不那麼相合的相處,很有可能一句話,就點著了一場爭吵,怎麼可能和諧相處?

從心理的角度來說,一個人的幸福感,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和諧的人際關係,有些關係的斷裂和障礙,比如說和父母不能有效溝通,和伴侶不能和諧相處,和子女不能相互理解,都有可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但是我們一味的要求改變別人,要求別人迎合自己,一定會讓我們的人際關係更糟。一句流行語:改變自己的是神,改變別人的是神經病。所以改變我們自己的心念,轉換我們思維習慣,才是正真能解決問題的辦法,改變我們自己,願我們的人生越來越和諧。

相關焦點

  • 心理學:怎樣發展人際關係
    心理學 人際關係二、阻礙人際吸引的因素人際關係由於某種原因心理學 人際關係三、 發展人際關係的方法人們之間互有差別,互有需求,互有補然,相互接近,逐漸中和,成為好朋友,使群體達到和諧的狀態。5 求同存異法。求同存異是周恩來同志1955年在亞非萬會議上提出的處理國際關係的原則。其實在處理人際關係時,同樣可以運用這個方法。6 排難解紛法。
  • 鍾繕夤《數字心理學》 助力成就良好的人際關係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人際關係變得越來越重要,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意識:如果自己能與他人處理好人際關係,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上,很多事情都會變得更加順利。然而,當我們很想處理好人際關係的時候,卻總走錯了方向,導致工作不順利,生活也變得更加坎坷。
  • 如何和諧地處理人際關係?做好這5點!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他能做到和諧的處理人際關係,讓自己在工作過程中更加舒心;他能更好地適應新環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使生活更加有效率。他能既讓自己舒服,也能讓別人感到舒服,這樣的生活不正是我們所追求的嗎。
  • 論企業管理中和諧人際關係的構建
    關鍵詞:企業管理;和諧人際關係;構建  和諧是人類社會健康運行的潤滑劑,和諧思想作為一種反映經濟社會普遍運行機理的管理思想,其價值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就企業管理而言,構建內部和諧的人際關係是當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先決條件。
  • 自我和諧與社會和諧
    著有《臨床心理學》、《變態心理學》、《大學生心理衛生與諮詢》等。 構建和諧社會是全社會的責任,也是包括心理學在內的所有學科共同努力的方向。關於和諧社會的特點已經有了許多的描述,但「和諧」本身的含義是什麼以及和諧社會的特徵是什麼,從心理學角度如何有效構建和諧社會?對此,王登峰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 健玲:NLP筆記人際關係心理學,這四種人最可深交
    NLP人際關係心理學 這四種人最可深交 第一種:是懂得欣賞你的人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NLP人際關係心理學 第二種:是懂得讓步的人 現實生活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因此有時難免會因立場不同而產生分歧。
  • 《人際關係心理學》:讓你人緣好到爆的五大心理學定律
    什麼是《人際關係心理學》?我們與他人之間,總是有著千絲萬縷的連續,在人際交往中,有人總是邁不開交際這一步,一開口就能把天聊死,而有的人似乎是天生的「外交家」。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原因就在於我們在處理人際關係上的差異,當我們懂得運用心理學定律,去掌控談話的藝術,人際交往就能遊刃有餘。《人際關係心理學》一本教我們學會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的應用心理學讀物,本書梳理了人們在社區活動中的言行特徵,深入分析了各種行為背後的心理活動,針對許多人際交往中的難題提出了簡單易學的解決方法。
  • 心理學:人際關係中,這三種朋友不值得深交,必須遠離
    他倆成天形影不離,同桌吃飯、同榻讀書、同床睡覺,相處得很和諧。後來管寧在一次勞動中發現華歆貪圖小便宜,對撿到的黃金愛不釋手,然後又愛湊熱鬧,於是果斷選擇放棄與其深交,最後管寧考中進士,而華歆名落孫山。所以在生活中,我們也要需要選擇有良好志向的朋友,遠離那些狐朋狗友,尤其是這三種人,不能深交,必須遠離,這樣你的人生會多更多祝福與順利。
  • 懂得這個心理學原理,你就是真正的人際關係高手
    在當今社會的人際社交中,一個好的價值觀是獲得良好人緣的關鍵之一。向他人展現自己的價值,而不是一味的去接近他人,給自己添加閃光點,那你們的個人關係將會越來越好。我們應該幫助他人,並且要懂得如何正確的去利用他們。那麼你的人際關係就會越來越好。
  •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教你在人際關係中能遊刃有餘,只要做到三點!
    文:夢嫻君,一個已走在心理學追夢路上的人,希望能夠有幸遇到更多的同行者,一起努力。阿德勒心理學認為「一切煩惱皆源於人際關係」,不幸之源來自於人際關係,但是幸福之源也來自於人際關係。阿德勒個體心理學,教你獲得共同體感覺,並在人際關係中能遊刃有餘,只要做到以下三點:1,對他人寄予關心在直面自己人生課題的前提下,做好「課題分離」後,把對自己的執著變成對他人寄予關心。
  • 阿德勒心理學《被討厭的勇氣》第二夜:一切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文:夢嫻君,一個已走在心理學追夢路上的人,希望能夠有幸遇到更多的同行者,一起努力。1,為什麼我們會討厭自己?人的真正的價值在不斷地超越以前的自己,而不是在和他人的競爭中取勝來獲得價值。「競爭」只是為了達成最終目的而服務的遊戲而已,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個體不斷地超越以前的自己,如果只是單純意義上的為了競爭而競爭,就失去了競爭本身的意義。
  • 北大工會大講堂舉辦「和諧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專題講座
    12月15日下午,北京大學工會大講堂邀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兼職教授徐顯國博士,為來自學校各單位的近200位教職工奉上了一場精彩的「和諧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專題講座。校工會常務副主席孫麗首先向徐顯國老師表示熱烈歡迎和感謝,並結合自己的工作及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和切實感受強調了創造和諧人際關係、掌握有效溝通的技巧重要性,她希望此次講座能夠對廣大教職工在生活和工作中創造和諧的人際關係有所幫助
  • 發現心流,工作、生活與人際關係的和諧統一
    《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告訴了我們什麼是心流體驗,這算是積極心理學派對我們的最大貢獻。 清晰的規則 為玩家如何實現目標作出限制。他消除或限制了達成目標最明顯的方式,推動玩家去探索此前未知的可能空間。規則可以釋放玩家的創造力,培養策略性思維。
  • 如何經營良好的人際關係?
    在我們談人際關係的時候,我們先要知道什麼樣的人之間才會產生關係。人以類聚,物以群分,每個人所建立的人際關係,一定是與他在某些方面有類似的點,所以彼此雙方的談話才會產生共鳴點。這就是我們在生活當中所常常提及的叫「圈子」,在這些各種各樣的圈子裡面,有我們的各種各樣的關係在裡面,也就構成了我們的人際關係網。比如說有同學圈,老鄉圈,社區圈,朋友圈等等。
  • 白可老師:如何通過心理學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差的人有什麼特點?人際關係不好的人的性格和行為有共同點嗎?在這裡,我們請他們告訴我們這些人的特徵。如上所述,心臟嚴重不規則的人更容易與他人摩擦。換句話說,這是精神起伏劇烈的狀態。如果一個憤怒沮喪的人的心臟是凸的,那容易下沉的人和消極的人的心臟是凹的。
  • 不和諧的人際關係都有這3個特徵,你遇到過嗎
    你在工作中的人際關係如何呢,有沒有不和諧的情況發生呢?如果有的話,是不是也是以下三個特徵呢?當你遇到這些煩心事的時候,你會怎麼處理呢?相信大家,在工作中遇到人際關係上的問題,也都會有諸多的思考。誰也不想被問題困擾著,都想趕緊把它給解決掉,畢竟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奔著和諧去的,而不是你爭我奪的拌嘴。那麼以下三個人際關係上的特徵你有遇到過嗎?一、煩啥來啥---心有所想,事就成真:你越是不想跟某一個人有關係,而在人際關係中你卻總是不經意間的要跟他有交集,而且還都是避免不了的。相信大家在人際關係上也應該遇到過這個特徵,說白了就是煩什來什麼,越是害怕什麼就會發生什麼。
  • 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
    二戰以來,針對大量士兵在戰場上受到心理創傷,以及戰後社會發展中的各種問題,心理學主要聚焦在如何治療各類心理疾病方面,而對於如何幫助人們生活得更幸福,和培養具有非凡才能的人方面則停滯不前。直到進入21世紀以來,積極心理學運動興起,使得心理學才將視角更多轉向其他兩個使命,關注如何使人們獲得幸福和美好的生活。那麼,什麼是幸福?如何獲得幸福的生活?金錢能否讓人幸福?
  • 為什麼說人的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勇氣心理學教你妥善處理
    他生於1870年,卒於1937年,是奧地利精神病學家,與弗洛伊德、榮格並稱為「心理學三大巨頭」。他也堪稱思想家和哲學家,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和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先驅。這個對人生失望的青年懷著渴求改變的願望,前去拜訪致力於研究阿德勒心理學哲人,弄清了阿德勒心理學的主要觀點,領悟到人的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人生有三大課題,要學會課題分離;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不要活在別人的期待中,要在更廣闊的天地尋找自己的位置;接納自我,信賴他人,為他人做出貢獻,認真活在當下,每個人都可以獲得幸福。
  • 鍾繕夤:數字心理學賦能於你快速懂人用人
    正如鍾繕夤老師創作的《數字心理學》一書中所言:當你找到一個方法了解自己時,你也能通過這個方式快速讀懂他人,並建立良好溝通的橋梁,使人際關係和諧幸福。應用心理學分析人的性格特質與行為模式,從而教會人們如何快速地解決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溝通相處的問題。
  • 心理學:搞不清楚這四種人際邊界的人,人際關係大都很糟糕
    恰好「人際邊界」這個詞在心理學上有過許多討論,且都是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引發出很多思考,今天我們再次從這個角度出發,梳理一下人際邊界不清,容易越界和被越界的四種現象,供大家參考。其實這些問題都可以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切入,從個體的成長環境中尋求根源,從以往心理諮詢的經驗來看,都與個體年幼時期的「被否定」對待有關,於是個體學會了這種對待他人的方式,在以後的人際關係中採用這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