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MBA,為什麼越早越好?
最近幾年,MBA低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因此,很多在職人士就追著小編問「怎麼本科生、研究生都開始讀MBA了?讀MBA真的越早越好嗎?」
不過,這個問題,早就有專家回答過了。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仝允桓教授表示,「MBA定位其實就是一個管理崗位上的beginer,是(管理者)職業生涯的起步」、「30歲已經不小了,不能到40歲再去接受MBA教育」。
同樣,復旦大學管理學院MBA項目助理主任謝昊也認為,「80後讀MBA並不算太早。80後大都初入管理層,知識缺口最大,面臨的問題最多,如果提前具備正規管理知識,形成管理風格,可為後期發展打開通道」。
當然啦,「讀MBA越早越好」還有以下4個原因:
在過去這二三十年裡,MBA學費可能是所有消費項目中漲價最快的,遠遠高於報考者收入的增長速度。學費越來越貴的背後,是因為MBA的證書越來越值錢。
我們可以先看看2019年各大MBA院校公布的2020年學費漲幅和2020年全國最貴商學院MBA學費排行榜(可參照2020年全國商學院MBA學費排行榜,最貴Top10!)。
看完後,大家就知道一年3-10萬的學費是如何蒸發的。
非全日制MBA學費
為什麼MBA學費漲這麼快?主要是MBA供不應求。報名的人多了,學費就自然水漲船高。
按照每年幾萬塊這個漲幅(完全不亞於房價),再加上報名人數越來越多,以後MBA學費只會越來越貴!
因此,讀MBA,越早越好。
越早讀MBA,就越省錢。而且,如果把MBA教育作為一項投資,那麼越早投入,收益期越長(註:不光越省錢,還越賺錢)。因為人的工作年齡是有限的,40歲畢業的MBA,工作到60歲,收益期只有20年;但如果30歲去讀,還能增加10年的收益。
英國QS公司最新數據顯示;全球MBA申請者的平均年齡是28.8歲,而亞洲地區的MBA申請者的平均年齡為25.5歲,全世界年紀最輕。
在中國,管理人才年輕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再加上高薪誘惑、就業壓力大,使得本科、研究生畢業直接報考MBA的學生人數越來越多(這種現象稱之為「慢就業」),所以導致MBA低齡化趨勢也越來越明顯。
這樣一來,「前浪」們不光要和同齡人正面PK,還要防範被「後浪」們窮追猛打!這就導致,MBA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在這樣的背景下,要想讀MBA,只有早做準備、先發制人。
否則,萬一哪天有人向你伸出手,你卻差個學歷證書,該怎麼辦?只能遺憾,只能錯過。
蔡康永有一段話說得特別好,戳中過不少人的心:
「15歲覺得遊泳難,放棄遊泳,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遊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圖片來源:蔡康永微博
因此,讀MBA,越早越好。
越早讀MBA,你就能越早在職場中佔得先機,比其他人更快抓住機會,幫助你在激烈的競爭當中勝出。
在社會心理學當中,有個著名的「馬太效應」,簡單來說,就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社會現象」。
實際上,「馬太效應」的說法最早源於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一則寓言:「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但是後來,幾乎各個領域,都出現了「馬太效應」。讀MBA,也是如此。
早讀MBA,就能早提升,包括職位晉升、眼界提升、能力提升、收入提升等。當然,也包括隨之而來的一切領先優勢(資源、市場和人脈)。這樣一來,你的競爭優勢源源不斷地累積、加強,就像「滾雪球」一樣。而且,一旦獲得了起始的優勢,雪球就會越滾越大,優勢會越來越明顯,事事快人一步。到時候你再回過頭來看,就會發現:原來跟你同一起跑線的人,早就不知道什麼時候被甩在身後了,人影都看不到。
這就好比「月薪一萬和月薪十萬的真實差距:不是10倍,而是100倍!」原因就在於,月薪十萬的人獲得了「滾雪球」優勢,財富越積越多。10年之後,月薪十萬的人資產已經千萬,而月薪一萬的人可能還是一無所有。
因此,讀MBA,越早越好。
越早讀MBA,綜合收益和競爭優勢就越明顯,就越能在經濟大環境不好的條件下穩穩立足,立於不敗之地。
上班之後不少人都發現了:高中和大學,是這一輩子一個人學習能力的巔峰時刻。
大學一過,很多人的學習能力就開始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下降。相應的,應試能力也會不斷下降。
「學不透、記不住、考不好」,這樣又怎麼能通過MBA考試和答辯呢?
因此,讀MBA,越早越好。
否則,越往後,學習能力和應試能力下降地就越厲害,學習起來就越吃力。
以上,就是對「讀MBA越早越好」的分析,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當然,更重要的,讀MBA是一個自我更新迭代的過程,目的是為後期發展打開通道。所以,越早自我更新迭代,越早更新交際圈、思考層次、思維方式以及格局眼界,就越有利於你的長遠發展。
那麼,你還在猶豫什麼呢?
讀MBA,就趁現在,越早越好!
▌更多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