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重點高中的老師,我見過初中成績優秀的學生在高中掉隊的例子,而且這個數量很不少,很多家長在孩子成績下滑時,表現得非常焦慮,他們首先想到的辦法就是給孩子找老師補課,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發現無濟於事,最後只能放棄,承認孩子的智商不高,不適合高中學習。
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成績好並不代表學習好,尤其是小學和初中階段!
因為學習有三個階段:要我學——我要學——我會學!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如果能多督促孩子,「要孩子學習」,成績一般不會差;如果孩子是「我要學」類型的,基本就能成為學霸了,但是到了高中,僅僅「要我學」、「我要學」是遠遠不夠的,「我會學」才是關鍵。
所以,經過多年觀察,我得出一個結論:有些學生,是成績很好的學渣;有些學生,是成績不太好的學霸。在高中,決定學生發展的不是以前的考試成績,而是學生的學習能力!
我有個朋友的孩子,小學是在全市最好的小學上學,畢業時成績全校前十名;到了初中,成績有所下降,但是還是以不錯的成績考上了重點高中。但是,到了重點高中,從一開始成績就墊底,現在馬上高三了,一直沒有多大的改觀。
而最要命的是,這個女孩是班級最努力的一個女孩!孩子的家長也找老師給輔導,老師的意思是:孩子很認真,就是有點笨,而且心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對於「笨」這個結論,家長顯然是不接受的,因為孩子的小學已經證明了自己,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的現在的情況呢?
從客觀方面看,初高中的學習內容、學習方法、講授方式和學習狀態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變化。
1、從學習內容看,高中學習內容不僅多,而且「深而快」。
對於很多學科,高中一年學習的內容,比初中三年學習的內容都要多,比如數學,高一階段要學4本書,這相當於初中三年的學習內容。
因為學習的內容多了,而一個學期的時間是固定的,這也就要求老師要加快教學進度,完成教學內容,所以高中,尤其是高一的課程,老師不會給學生反覆講解,甚至連講題的時間都沒有,這讓很多學生非常不適應,問題越積越多。
不僅學習的內容多,教學速度快,而且學習的內容更加抽象、聯繫更加密切,這在各科中都有體現,初中是解決的是「是什麼」的問題,高中解決「為什麼」、「怎麼樣」的問題,初中即便你沒有理解,也可以背誦下來,然後通過「做題——講題」模式理解,甚至不理解也可以直接套用解題模式解決問題,但是到了高中,這一切都不可能了,即便你上課聽懂了,也不一定會用,更何況還有很多上課沒有聽懂的內容。
2、從學習方法看,高中的學習,需要學生更加主動
學習的過程,應該包括「預習——上課——複習——作業——提升」這些環節,但是多數學生其實是沒有這個意識的,往往把學習過程簡化成「上課——作業」兩個環節。
這樣做的結果是什麼呢?
我們先來看看預習的重要性。假如老師讓你去參加跑步比賽,你最重要的是知道什麼?當然要知道參加的項目是長跑還是短跑,不知道這個,你上了跑道,把1000米的跑步當成100米去跑,後者把100米的跑步當成1000米去跑,結果可想而知了!其實,這就是預習的重要性,如果課程難度不大,預習的效果還不明顯,但是如果課程難度大,預習一定是非常有用的。
再來說說說複習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牛每天晚上都要「反芻」,原因就是在於白天的時候,它要迅速吃草,最快速度填充上自己的「四個胃」,但是這些草是無法吸收的,因此晚上要把這些草重新從胃裡回到嘴裡,然後不斷咀嚼,最後吸收。學生學習也是一樣,白天上很多課,接受很多新知識,如果晚上不去「反芻」,這些知識是不會被消化吸收的。
最後,再來看看做題的重要性。做題是否等於學習?我看未必!因為多數學生做題的目的,就是為了完成作業,這樣的做題,並不等於學習。而只有通過做題發現問題,然後去解決了問題,這樣的做題才是真正的學習。
除此之外,老師的教學方式的改變,還有學生生活狀態的改變,也直接影響學生的狀態。比如很多學生是到了高中才住校的,或者高中的學生,來自更廣闊的地區,來自不同的家庭,學生在住校過程中,需要很長的時間去「磨合」,這都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狀態和情緒。
通過上面的分析,實際上我們就會發現, 這些類型的孩子,到了高中很容易掉隊。
1、不想學的學生:
不想學的學生能考上高中嗎?不一定!很多不想上學的學生,肯定是考不上的,但是還有很多學生,家庭條件不錯,個人沒有什麼目標和追求,但是在老師和家長的督促下,依然能考出不錯的成績,而且在成績的刺激下,他也還能堅持學習,雖然從內心裡並不喜歡學習,這類學生即便考上高中,也會掉隊,因為高中課程內容的特點決定了,學生必須主動學習, 靠老師和家長的「硬逼」是不行的。
2、不會學的學生:
到了高中,班裡墊底的學生,未必是不學習的學生,也可能是班裡最努力的那個學生,這主要存在女生身上,女學霸和男學霸,也許差距並不大,但是女學渣和男學渣,差距卻很大,男學渣如果不貪玩了,如果想拼命了,可能會短時間內提升,而女學渣則可能和努力無關。
這類學生「最可憐」,也「最可悲」,他們明明很努力,也許是班裡最努力的學生,但是成績卻不好甚至很不好,究其原因,就是她是不會學習的學生,學習一直存在於「淺層次」,從來不去深入思考「什麼是學習,怎麼去學習」這個最基本,也是最本質的問題,他們渾渾噩噩,糊裡糊塗地度過高中學習生活。
3、依賴補課的學生:
小學和初中的內容,學生如果努力,多數不會出現問題,如果這個時候還要去補課,往往就是學生的學習態度的問題。
還是那個問題,初中依賴補課,是有效果的,但是並不能內化成學生的學習能力,這些學生就如同養雞場的「肉食雞」一樣, 表面看著強大,但是和「草雞」的競爭中,完全沒有任何優勢。
4、心理素質差的學生:
高中出心理問題的學生很多,他們的問題其實歸根到底,就是自我定位出了問題!初中是老師眼中的「驕子」,高中考上更好的學校,遇到更厲害的同學,自己心氣很高,但是怎麼也考不過別人的時候,焦慮就產生了,而這種焦慮,會讓他的學習顯然惡性循環,越想學越學不好,有的最後選擇逃避,高一是休學和退學的高發期,而這些退學的學生中,很多都是成績很不錯的學生, 尤其是女生,令人非常遺憾和痛心,因為他們可能贏在了起點線,但是最終輸在了重點線。
成績不好,很多人首先想到了補課,那麼高中補課你,能補好嗎?我認為高中補課,不能說沒有效果,但是依賴補課補好,基本上不可能。這是因為:
1、沒有時間補:高中學習非常緊張,每天都有大量的作業要做,尤其是高一階段,9科的作業如果全部布置,哪怕每一科只布置一點內容,學生三節晚自習都寫不完作業,熬夜學習是正常現象。不僅如此,周末也是幾周休息一次,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基本上沒有補課的時間,要想補課,就要犧牲其他學科的學習,有可能「得不償失」。
2、沒有能力補:初中補課,往往是補知識,這是比較容易補上的,也是能明顯提升的。但是,到了高中,考試考「能力」,考「素養」,這些是學生學生練出來的,單純靠老師去講,是沒有用的,所以高中階段,老師對學生產生的作用,其實比初中更小了,更不要說輔導班的老師了,這些老師想超過高中一線老師,其實是非常困難的。
基於這兩個原因,高中補課可能會收效甚微,上課如同「五穀雜糧」,也許並不華麗和花哨,但是卻實實在在給學生提供營養;補課如同吃「補品」,需要的時候,補一下也是可以的,但是想取代「五穀雜糧」,那是不可能的。
高中成績不好,補課效果不佳,怎麼辦?總不能坐以待斃吧?那麼,面對成績下降的孩子,家長應該怎麼辦呢?我覺著「補課」,還是有用的,但是這裡的「補課」,並不是上輔導班,而是這樣「補」。
1、補「心理」:
對於高中生而言,有一個積極陽光的心理狀態,比什麼都重要,這種心理狀態,往往來自於正確的自我定位,這種定位,按理說在高中開學前進行是最好的,但是很多家長都忽略了這一點,而很多孩子還在為「中考勝利」沾沾自喜,其實不清楚,危機早已經開始潛伏。
所以,如果之前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經過高中幾次考試後,家長要充分孩子的水平和狀態, 和孩子不斷探討這個問題,形成正確的心理定位,這是提升自己的開始。
2、補「認識」:
如果智商沒有太大問題,學生之間的差距,就在於「高效學習方法」了!學霸都有一套高效的學習方法,絕對不是「粗放型」學習,而他們的高效學習方法,是不斷「思考和總結」的結果。
孩子每一天都在學習,但是你問他「學習的本質」是什麼時?他可能根本就答不上來!其實,學習的本質,就是「知識從不會到會,從會到熟」的過程,最低層次的學生,停留在「不會」上,中等層次的學生,停留在「會而不熟」上,上層的學生,是能夠把知識掌握「熟」的學生。
深刻理解這個問題,才能懂得「捨棄」,知道「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才能走出「偽勤奮」、「假努力」狀態,才能贏在「效率」上。
3、補「方法」:
相比知識,方法更加重要!尤其是對於那些「想學卻學不好」的學生而言。這裡的學習方法,包括方方面面,比如預習的方法、複習的方法、上課聽課的方法、記筆記的方法、整理錯題的方法、使用錯題本的方法、考試的方法等等。
在這裡,我舉一個例子「拋磚引玉」,比如錯題本的問題,我見過很多女生,把錯題本整理的工工整整,用不同顏色的筆標註,非常漂亮,但是她們成績依然不好,這是因為她們忽略了錯題本最重要的功能「使用」,既然要「使用」。就要「實用」,美觀沒有錯,但是不能只追求美觀,從來不去使用,這樣的話,她只是讓錯題再重複了一次,強化了她的錯誤認知,類似這樣的「無用功」,甚至是「反作用」的學習,在學生中是大量存在的。
先從思想上反省,明確最基本的問題,然後落實到行動中去,懂得適當取捨,做好這些方面,有助於高中生解決問題!我是「贏在高中」,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如果對你有幫助,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