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焦媽媽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寶寶會爬之後他們就開始迫不及待的探索這個世界,滿房間的亂爬,而且十分喜歡翻來翻去,看到新鮮東西就把玩一下。這可累慘了父母,要追在寶寶屁股後邊收拾房間。
三歲的果果好奇心十分旺盛,仿佛體內有用不完的精力,到處「搞破壞」。每天起床就開始在家裡翻箱倒櫃,看到爸爸媽媽往柜子裡放東西他馬上就要跑過去拿出來鼓搗一番。沒了興趣,就隨手一扔。
果果不僅對家裡的東西好奇,就連去父母朋友家做客都喜歡亂翻東西。上個周末,媽媽帶果果去同事家玩,到了同事家後,果果的好奇心再次發動。他不肯老實坐在沙發上,一會去廚房一會去廁所,還把媽媽同事家的柜子全部打開,翻裡面的東西。這讓媽媽十分尷尬,不停的和同事道歉。
孩子亂翻東西在父母眼裡是種壞習慣,在家翻會給父母帶來極大的家務負擔,要收拾房間,去外面翻更是讓父母十分尷尬。你知道孩子為什麼喜歡亂翻東西嗎?如何幫孩子改正呢?
1、 探索敏感期
孩子亂翻這個現象一般發生在六歲前,因為六歲前的孩子處於「探索敏感期」,又叫「空間敏感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好奇心十分旺盛,他們想要通過身體的觸碰、味覺的觸碰去認識新鮮事物,因此十分喜歡翻箱倒櫃。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他們會度過「探索敏感期」,建立邏輯思維能力,學會用更加恰當的行為和方式來探索世界。
2、 缺乏界限感
寶寶年紀小,還不具備界限感,分不清什麼東西是「我的」,什麼東西是「別人的」,因此在探索的過程中就會沒有界限的亂翻,不管是在自己家裡還是在別人家裡,不分時間、場合的探索。
3、 缺乏規則意識
父母沒有給孩子培養良好的規則意識,孩子不能認識到亂翻是一種破壞規則、不遵守規則的做法,他們全憑自己的心情和想法來做事。看到抽屜就覺得好奇,想要打開看一下,並不清楚這種行為是不被允許的。
1、 存在安全隱患
年紀小的孩子對危險物品認識不到位,他們缺乏生活經驗,不知道哪些東西存在危險,會傷害到自己。
家庭裡會有許多存在安全隱患的東西,比如剪刀、刀片、打火機、熱水瓶、電源插座、煤氣燈,在寶寶亂翻、亂摸的過程中,很有可能觸碰到這些危險物品,導致寶寶受傷,甚至造成嚴重的後果。
2、 損壞貴重物品
大人一般會將貴重物品,比如項鍊、鑽戒、金錢、銀行卡等物品放在明面,而是會選擇放在固定的抽屜。孩子在翻找的過程中很容易翻到這些東西,但是孩子並不知道這些東西十分貴重,他們在手裡把玩後就隨意扔掉,很可能造成經濟損失。
最近網絡上有個視頻特別火,有個三歲的小朋友趁媽媽不在家爬上了媽媽的化妝檯,將媽媽三五百塊一根的口紅全部折斷,媽媽回家後差點崩潰。
3、 破壞家庭整潔的環境
孩子喜歡亂翻亂找也會破壞家裡的環境衛生。在翻找的過程中打亂原本物品的擺放順序和位置,甚至會打翻東西,讓家裡變得髒亂,一地狼藉。家裡的環境遭到破壞就要有人來收拾,無形之中加重了父母的家務負擔。
1、 為寶寶製造探索環境
六歲前的孩子好奇心旺盛,正是探索世界,學習、了解新鮮事物的最佳時期,父母不要因為怕孩子弄亂家裡而阻止孩子探索世界,應該為孩子提供良好的探索環境。
父母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適合他們探索的東西,比如玩具、廢舊紙箱、餐巾紙等較為柔軟的東西,擺在孩子能看到的地方,方便孩子拿到手裡把玩。寶寶對某樣東西特別感興趣的時候,父母可以告訴寶寶物品的使用方式,這樣可以防止寶寶將物品弄壞。
玩完之後,父母要和寶寶一起將東西進行歸納整理,統一放到紙箱裡。這種做法既可以鍛鍊寶寶的動手能力和責任感還能避免家裡變得髒亂。
2、 保證安全
對於會對寶寶造成傷害的危險品和貴重物品,父母要想辦法不讓寶寶拿到和碰到。比如將貴重物品放到有鎖的柜子裡,平時鎖上,讓寶寶打不開。將危險品和易碎品放到高處,不讓寶寶夠到。
家裡的電源插座、電源線等有電的東西也是寶寶經常會接觸到的,父母要選擇大品牌有安全保證的插座,並且平時就要告訴寶寶這些電源和線是危險品,不能動也不可以亂翻。
父母一定更要重視寶寶生活空間的安全,曾經就有寶寶用電源線纏繞自己的脖子最後造成悲劇的先例,因此父母要將家裡的危險品妥善保管好。一些帶稜角的東西也要用柔軟的布或者專用物品包裹住,避免寶寶撞到而受傷。
3、 界定探索範圍
對於寶寶亂翻的行為,父母最頭疼的就是去別人家孩子也不受控制的亂翻,這是十分不禮貌的行為,會令父母非常尷尬和不安。
孩子去別人家也不受控制的亂翻亂跑是因為父母沒有很好的給孩子培養出「界限感」。父母要從小就培養寶寶的界限感,告訴他們什麼東西是一定不能碰的。很多父母都覺得自己的孩子還太小,很多道理都聽不懂,因此就不去和孩子解釋。如果父母不告訴孩子,那麼孩子很難樹立這種界限感和規矩。
父母要正確認識孩子亂翻的行為,不要只知道阻止和打壓,阻斷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要用恰當的方式給予引導。你還有什麼好辦法幫助寶寶改正亂翻的習慣嗎?趕緊在評論區留言分享吧。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