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亂不亂,跟寶寶的智力發育有一定的聯繫,但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1. 家裡過於整潔
寶寶大腦發育黃金階段正是3歲以前,這個時候主要是通過觸摸、抓握、拍打、撕咬等動作來探索世界、認識物品。
如果家長常常忙於收拾寶寶的玩具,將其擺放整齊或是直接鎖起來,選擇性給寶寶玩耍,減少了寶寶與物品接觸的可能,寶寶就難以在豐富刺激的環境中成長。
此外,還有的家長過於追求整潔的環境,這對處於探索階段的寶寶也是一種阻礙。寶寶可能因為害怕弄髒、害怕被罵而不敢探索,這對將來的性格養成也會產生消極的影響。
2. 家裡過於凌亂?
如果家裡過於凌亂,不僅會影響寶寶的情緒,還會影響秩序感的培養。
混亂的環境裡,寶寶有時候想要找喜歡的玩具卻久久找不到,長此下去,容易變得不耐煩,脾氣可能會變得暴躁。
另外, 1~2 歲是寶寶的秩序敏感期,長期凌亂的環境可能會導致寶寶缺乏安全感和秩序感。長期將凌亂當做正常,視無秩序為正常,這樣的話孩子上學後可能會難以適應學校的規則制度,容易引發後續的許多問題。
最好的做法是創造適合他們高度和活動特點的探索環境,在有序的環境裡,給孩子創造出有序的亂,不剝奪他們探索的積極性。
• 讓寶寶在家裡可以隨手接觸到各種玩具、書本、安全的家居用品;
• 給寶寶準備一個專屬的玩具角,允許寶寶在他的小地盤裡「亂糟糟」;
• 寶寶喜歡塗鴉的話,可以準備一些紙皮或是製作一面專屬塗鴉牆,允許在限定的位置自由發揮;
• 與寶寶玩完遊戲或者玩具後,家長以身作則,引導寶寶將玩具歸位,培養收拾東西的好習慣。
總之,亂中有序才是讓寶寶更好地成長發育的方法,既保護了寶寶的探索欲,又幫助寶寶養成了好的習慣,這樣的寶寶將來也會更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