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家裡某些地方儘管亂,家長不用著急收拾,因為越亂越暗示孩子聰明。
昨天,去一個朋友家吃飯。還沒吃飯的時候,朋友就一邊做飯,一邊幫孩子收拾玩具。前腳收拾,孩子後腳打亂。過一會,朋友又收拾。整一個飯局,就是在朋友的不斷收拾中過去的。我問她:孩子一會就弄亂,一會就弄亂,有收拾的必要嗎?到最後一起收拾,或是讓孩子自己收拾不可以嗎?
朋友聽到這話,仿佛打開了話匣子,說她家孩子很調皮,自己一天三遍在身後收拾,都收拾不完。所以說,她只能不停地收拾,不停地收拾,才能讓房間乾淨一些。聽到這話,我算是明白怎麼回事了。作為媽媽,我也曾有相同的困擾。但一刻不停地幫孩子收拾東西,真的好嗎?
把孩子的玩具都歸置好,擺放整齊,真的是為孩子好嗎?講真的,並不是如此,因為家長認為混亂的環境,其實在孩子心裡很整齊。家長一收拾,反而將其搞亂。
哈佛大學研究兒童心理學的教授理察,通過研究發現,家裡某些環境亂,是在說明孩子探索能力和創新能力比較強。與此同時,在未來的社會中,需要的也正是這些邏輯能力和動手能力強的人。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如果雜亂的書桌意味著雜亂的大腦,那麼,空桌子又意味著什麼呢?」因此,若家裡以下幾個地方比較亂的時候,家長不必太緊張。因為,那也可能是聰明的表現。
▶臥室。
這個臥室,指的是孩子的臥室。臥室,是他們每天待得最久的地方,也是屬於他們私人空間的地方。在這個地方,孩子所有的想像力都被放飛,可以盡情地展示自己。因此,為讓他們覺得舒適,最好不要天天收拾,適當亂一些,會更好。
上學時候,班裡一男孩很喜歡收拾。有次做實驗,我和我搭檔把所有的試劑擺放在桌子上。之後,去找所需的三角瓶。回來的時候,桌子上的瓶子按照高低大小,擺放地整整齊齊。我和搭檔表面感謝,背地裡暗自抓狂。因為我們還沒來得及貼標籤,他一收拾,我們不知道哪個是哪個了。
同理,看似雜亂無章的環境,在孩子腦海裡是井然有序的。他們在這種環境下,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所用的東西。倘若家長重新打亂,收拾規整,反而會讓孩子腦海中的順序給打亂。這會讓孩子失去原本的積極性,還影響親子關係。
▶書桌。
書桌,是孩子日常學習的地方。有些家長看不得這些地方亂,一亂就想收拾。
但實際上,書桌上的擺放都是孩子按照自己的喜好來的,有自己的一套規則。家長不經過孩子允許,隨意收拾,反而會破壞整齊,降低學習興趣,影響學習效率。
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的孩子,因為家長給自己收拾房間,導致什麼東西都找不到而生氣。家長這種行為,可以稱為典型的好心辦壞事。
▶玩具房。
玩具房,也是孩子們經常待的地方。家長為乾淨和整潔,會經常收拾。但家長這一收拾,就容易讓娃找不到自己經常玩的玩具。不僅自己累,還落得被孩子埋怨。
就像很多家長都經歷過,好心幫孩子收拾玩具房。孩子卻反過來不高興,一本正經的說:「都說不讓你收拾了,都說不讓你收拾了,又找不到了。」
孩子們都很有想像力,會把各種不同類型的玩具組合在一起玩,充滿了各種奇思妙想。家長規規矩矩,反而破壞孩子的想像力。
▶保持淡定,給予孩子充分的自由。
家長面對把東西弄得很亂的孩子,最好保持淡定,不要著急收拾。成年人,面對熟悉的環境,會更傾向於掌控感,把每個東西都放在應該待的地方。這是因為隨著年齡成長,成年人開始變得中規中矩。
而孩子因為年齡小,更喜歡沒有束縛的環境,更喜歡沒有規矩的放置物品。長大後,也許就跟家長一樣了。但在這個階段,家長應該遵從孩子的想法,給予充分的自由。
▶減少控制力。
孩子不是我們的附屬品,不能要求他們像物品一樣,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所以,家長應當減少對孩子的控制。在不影響他人,傷害自己的情況下,讓他們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環境亂一點,就亂一點吧,誰讓他喜歡呢?
家裡以上地方,越亂越好,家長別急著收拾。
【話題討論:如何看待孩子不喜歡家長幫自己收拾東西?】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育兒護理、成長發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