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第三定律」分析:家長吼罵越厲害,孩子叛逆就越嚴重

2020-12-22 燕子育兒冊

高爾基曾說"養孩子連母雞都會做的事,教育好孩子卻是一門藝術",這句至理名言充分的說明了父母的教育方法對孩子的重要性。

而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勢必會有一對優秀的父母,但一個叛逆不聽話,又時刻和家長作對的孩子,身後肯定會有一個控制欲極強,經常吼叫打罵孩子的父母。

或許在這些父母看來,家長的威嚴能夠讓孩子懼怕,所以他們也就減少了犯錯的可能性,可這種教育方法即使一針見血療效好,也只是起到了短暫的成效。

但久而久之,壓抑在孩子心中的叛逆傾向會越來越嚴重,最後吼罵式的教育會帶來極大的反作用,若父母們覺得有點誇大其詞,接下來我們就引用著名的牛頓第三定律來進行分析,而之後父母們就能明白,為什麼吼罵孩子會產生極大的反作用?

01牛頓第三定律折射出的父母教育方式

物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定律叫牛頓第三定律,它的定義是兩個物體之間存在著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力又不能離開物體,獨立存在。

其實這個定律完全可以來解釋父母平常錯誤的教育方式,那就是吼罵。我們通過兩個科學小實驗來具體地說一說。

第1個:用手拿一個小彈簧豎著放在地上,然後輕輕按壓,這時你會發現彈簧在手往下壓的作用下被慢慢壓縮變短,但此時你也會感覺到彈簧在不斷的給手施加壓力,只不過力量很小無法壓過手按的力量。簡單的講就是手的力氣大,彈簧反彈的力量小,因此才被壓縮變短。

而這就好比年幼的孩子在被父母訓斥和責罵的時候,他們內心其實是想反抗的,只不過反抗的力量被父母所忽視,但這種叛逆的潛意識會藏在孩子的腦袋裡,直到長大後徹底爆發。

第2個:再用手拿一個比較大的彈簧豎著放在地上用手去按壓,此時你會發現彈簧的力氣很大,手的力量完全不能將其狠狠的壓下,也不能把彈簧變小。

甚至在壓的過程中只把彈簧壓縮到一半,手就沒有力量了。所以,把這個實驗用到教育孩子的身上,那就是他們慢慢長大後性格想法和自我的意識在不斷增強,如果家長再用吼罵式的教育方法,孩子就會進行反擊。

可是他們不會直接和父母去打架動手,他們只會用自己的方式,例如:叛逆,逃學,早戀等等,這時的父母會發現從小就對孩子使用吼罵的方法把他們徹底的激怒,而孩子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叛逆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可家長們根本無計可施,只能悔恨和自責。

其實暴力型的教育背後給孩子帶來的弊端也很多,像我們熟悉的性格懦弱,自卑又膽小,完全是父母在孩子年齡較小的時候,用吼叫和打罵的方法來對待所引起。

因為,父母的不正確教育會讓孩子內心的存在感極低,他們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自己特別差,因此才會消極的去對待任何事情。

吼罵式的教育方法還有可能會讓孩子內心越來越怨恨父母,他們認為根本不愛自己,最後變得越來越焦慮,凡事也都會有消極的態度和最壞的打算,甚至內心變得抑鬱起來。所以教育孩子父母應該使用正確的方法,千萬不要再吼罵。

02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他們會向陽而生

1、尊重又有耐心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首先要把尊重放在首位,要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自己的附屬品。同時也要有耐心,因為成長過程中的他們不管是認知能力還是辨別是非的能力都達不到成人的高度,因此耐心的聽孩子的意見和需求才是正確的方法。

2、 細心又花心思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還要細心,不管是他們的性格,心理以及情感都要隨時去關注,而且生活中父母還要經常的花心思去引導,例如:怎樣教孩子有禮貌,怎樣讓孩子的品行和人格更好等等。

3、 關注又有邊界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父母給予最好的愛則是高質量的陪伴,這樣能夠更關注到孩子的方方面面,但家長們要切記一點那就是有邊界。我們所說的溫柔對待並不是一味的寵慣孩子,也不是在他們犯錯後無原則的縱容,而是明確的告知孩子哪裡對哪裡錯,哪裡該改正,哪裡該堅持。

那麼生活中你有沒有用吼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呢?你覺得這樣做還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傷害呢?歡迎分享出來,我們一起探討。

相關焦點

  • 牛頓第三定律分析:為什麼家長越「吼」孩子,孩子越容易反抗?
    其實,這句話已經從側面說明教育需要以愛為契機,才能讓孩子明白父母的想法,並且對孩子實施更加深刻且全面的教育。如果說父母選擇用謾罵的方式去"脅迫"孩子聽從自己的安排和教育的方向,則會讓孩子無法感受到愛,教育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對此,有個育兒專家就用牛頓第三定律來分析:為什麼家長越"吼"孩子,孩子越容易反抗?
  • 「家長吼罵越厲害,孩子叛逆就越猛」,一個效應,告訴你其中真相
    「家長吼罵越厲害,孩子叛逆就越猛」,一個效應,告訴你其中真相喬納森·斯威夫特曾說,「叛逆總是先在心裡盤算著,然後再行動。」「叛逆期」是每個孩子的必經之路,但有的孩子「叛逆期」非常短,和父母的關係好、聽話又懂事,但有的孩子「叛逆期」卻非常長,家長越是管著,孩子就叛逆的越厲害!很多家長不太理解,但其實用一個簡單的效應就可以解釋孩子的心理,下面斌斌媽媽就用一個效應,告訴你其中真相。
  • 為什麼吼罵孩子會產生極大的反作用?牛頓第三定律分析告訴你答案
    學過物理的人應該都知道牛頓第三定律這個概念:兩個物體之間存在著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他們大小相同,方向相反。這在物理學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定律,如今被越來越多的家長用在孩子的教育上。01引用著名的牛頓第三定律剖析:為什麼吼罵孩子會產生極大的反作用?
  • 家長越吼罵,孩子越叛逆,當心孩子養成3個不好的「人格」
    家長罵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常態,孩子作為一個家庭裡「反抗能力」最弱的人,雖然總是被家長戲稱是「整個家庭的老大」,但是家長在情緒化的時候,孩子也總是首當其衝,挨罵挨打也是第一位的。很多家長都說,孩子不打不罵怎麼教育?
  • 家長越吼罵,孩子越叛逆,當心孩子養成3個不好的「人格」
    家長罵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常態,孩子作為一個家庭裡「反抗能力」最弱的人,雖然總是被家長戲稱是「整個家庭的老大」,但是家長在情緒化的時候,孩子也總是首當其衝,挨罵挨打也是第一位的。很多家長都說,孩子不打不罵怎麼教育?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不罵孩子,孩子就會「騎到家長的頭上作威作福」,這絕非是任何一個家長能夠承受的,畢竟自己才是這個家的權威!
  • 經常被吼罵的孩子,多數會發生3個明顯的變化,很多家長視而不見
    家長吼罵孩子,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夠聽自己的話,能夠按自己的要求做事情。但事實上,家長只有在吼幾次的情況下收到效果。所以,那些從小挨罵長大的孩子,反而會越來越難管理;家長越想要管住孩子,孩子卻越來越想要遠離家長。當然,也有一些孩子例外。他們本身的反抗因子並不強,所以在父母吼罵的情緒之下,他們只敢一步步按著家長的要求來做。
  • 牛頓運動定律——牛頓第三定律
    1、牛頓第三定律    內容: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表達式:F=-F'    意義:牛頓第三定律揭示了兩個相互作用的物體之間的聯繫機制,也是對力的物質性的進一步說明,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單獨存在,一個物體是施力物體的同時又是受力物體。    適用範圍:低速、宏觀、慣性系、實物粒子。
  • 孩子越管越難管?家長要避免深陷「墨菲定律」,可以試試這3招
    文章/熊二編輯/御姐孩子的教育問題讓許多家長都感發愁,時常感覺越是對孩子管束的嚴格,孩子就越是對其反抗的厲害,但是又不能因為孩子的反抗行為而停止對孩子的教育,這就造成了許多家長對於教育孩子時出現:越不讓孩子做的事,孩子越要做,孩子越做,家長就越不讓孩子做,這樣讓家長感到心累的現象
  • 牛頓運動定律——牛頓第一定律
    在「公理或運動的定律」部分,牛頓了提出並論述了「運動的定律」,也就是牛頓三大定律。其中第一定律,也叫慣性定律:「每個物體繼續保持其靜止或沿一直線作等速運動的狀態,除非有力加於其上,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第二定律為:「運動的改變和所加的動力成正比,並且發生在所加的力的那個直線方向上。」
  • 經常被吼罵的孩子會怎麼樣?家長的吼罵,會給孩子帶來三大影響
    張女士以為兒子被罵了之後會變成學習成績優異的好孩子。卻不知道兒子「變本加厲」,因為上課睡覺,還和同學講話而請家長……張女士很無奈,沒想到孩子才一年級就開始「叛逆」了,在丈夫的幫助下,張女士決定換一種教育方式來教育兒子,要以鼓勵和引導的方式來教育兒子,人都喜歡聽到讚美的話,相信自己的兒子也會變得更好的。
  • 《牛頓第三定律》教學設計
    牛頓第三定律       【教材分析】牛頓三大定律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牛頓第一定律和牛頓第二定律解決了單個物體的運動和力之間的關係
  • 孩子越管越叛逆怎麼辦?家長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打罵管用!
    我相信非常多的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遇到過孩子「管不服」的情況。他們讓孩子關電視睡覺,說第一次沒聽見,第二次撅嘴,第三次磨蹭說條件。家長們不得不耗盡耐心責罵他們一頓才管用,但孩子們並不是心甘情願的去這樣做的。他們還在生悶氣,叫他吃個飯,比上天堂還難.孩子「不聽話」,越說越叛逆。
  • 孩子越管越叛逆?家長可以試試「魚缸法則」,比喊破喉嚨管用多了
    每個家長都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犯愁,特別是到了青少年時期,這些叛逆的孩子讓很多家長又急又氣。01孩子越管越叛逆?與其喊破喉嚨,家長不妨嘗試"魚缸法則"小恩是朱女士的兒子,也是家裡的獨生子。母子間的隔閡越來越嚴重,朱女士不止一次跟好友抱怨"這孩子真是越管越叛逆"。其實與其像朱女士這樣喊破喉嚨,家長們不如尋找一些其他的教育方式,換個角度去引導孩子,比如可以試試"魚缸法則"。
  • 孩子越管越叛逆,家長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你打罵更管用
    結果我越是嚴厲地管他,他越叛逆,似乎就是想要跟我作對。其實怪我當時不懂,孩子只不過是進入了叛逆期。很多家長以為叛逆期怎麼也要等到上學以後吧,其實孩子的第一叛逆期,遠比你想像得要早的多。第三個叛逆期就是青春期,從12歲開始幾乎要持續到18歲。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爸媽可以試試「魚缸法則」,比你大喊大叫都管用
    文/璇璇說育兒大家的孩子是不是都有這種問題,越是管他,他反而越和你對著幹。你說什麼他都不聽,即使知道是為了他好,他也擰著脖子和你說,你不對。但是爸媽有沒有想過你的管束方法有可能是錯的,所以才導致了孩子出現越管越叛逆的現象出現。
  • 高一物理教學教案:牛頓第三定律
    (7)能綜合運用牛頓第二、第三定律綜合解決有關問題.   能力目標   培養語言表達能力、觀察能力.   情感目標   與實際問題相結合,培養學習興趣.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先通過大量的實例和分析,讓學生再一次體會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建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然後通過小實驗給出牛頓第三定律,並討論牛頓第三定律在生活和生產中的廣泛應用.
  • 孩子越管越叛逆,家長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你吼一千句都管用
    孩子越管越叛逆,家長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你吼一千句都管用提起叛逆,相信不少父母腦中立刻浮現了「怎麼打罵,孩子都不聽管教」的場景。想要孩子早點完成作業,拖拖拉拉到睡覺前才寫完,稍微說兩句就跟家長對著幹,越管越叛逆。其實,孩子的叛逆期從2歲就已經開始了,一共要面臨3個叛逆期。
  • 【乾貨】牛頓三大定律
    牛頓三大定律是力學中重要的定律,是研究經典力學的基礎。其中牛頓第一定律說明了力的含義;牛頓第二定律指出來力的作用效果;牛頓第三定律指出了力的本質。1. 牛頓第一定律,又稱為慣性定律、惰性定律。內容為任何物體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直到受到其他物體的作用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簡單地說,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是力改變了物體的運動狀態。
  • 閱聽|越長大越不聽話,孩子叛逆該怎麼辦?
    許多父母也常常抱怨,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那麼,孩子叛逆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嗎?作為家長應該怎樣和叛逆期孩子相處? 一項調查顯示,中學生中經常存在叛逆心理的佔32.6%,偶爾存在叛逆心理的達89.4%。由此可見,叛逆是普遍存在的,是多數孩子成長的規律性反應,儘管讓父母們煩惱甚至憤怒,卻自有其合理性。 因此,父母不用太焦慮,更不宜與叛逆的孩子針尖對麥芒。只要認真分析原因,採取正確的方式,就可以從容應對。
  • 《牛頓第一定律》學習指導
    ,木塊受到的阻力越小,木塊運動的距離越遠,速度減小越慢。再後來,英國著名物理學家牛頓總結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著名的牛頓第一定律。一、牛頓第一定律: 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這就是牛頓第一定律。(1)牛頓第一定律不可能簡單的從實驗中得出,它是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分析和科學推理概括出來的。(2)表明了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而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