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操盤手,挑戰新鮮事物
金融系的一堂《公司財務管理》課上,老師正在講臺上神採飛揚地講解「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趁老師轉身寫板書,坐在下面的幾個學生偷偷摸出了手機,時不時地低頭看兩眼,或對著手機一陣猛按,臉上的表情時而焦急、時而欣喜,如果你覺得他們是在玩遊戲或者發簡訊聊天,那麼,你已經OUT了。
炒股、期貨、網絡貿易……這些已工作的「70後」、「80後」們正為之廝殺拼搶的領域,卻早已成為剛入大學的「90後」們涉足的地盤。網絡信息對「90後」大學生的影響,在這裡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
大一男生接管老爸的股票帳戶
「我基本上不看機構或股評,因為證券機構和股評專家推薦股票,主要是為了鼓動炒股者們多『動』,大家多進多出,他們就有手續費賺了。」雖然接觸股票才一年多,但對證券機構的「伎倆」,工商管理專業的大一男生小濤已經看得很清楚了。
小濤的爸爸是個老股民,但業績卻始終不佳。小濤高三那年,灰心喪氣的老爸懶得再管,股票帳號由他接管。小濤學習的主要途徑,就是網上的財經新聞和幾個股票QQ群,眼光越來越準。
因為學校上網不方便,小濤的原則是不輕易出手,但即使這樣,一年多下來,爸爸帳戶裡的資金還是翻了一番。
看著兒子收穫頗豐,老爸心裡又開始痒痒了,但這一癢,就出了問題。趁小濤不在家的時候,老爸把小濤剛買進的「浙江醫藥」換成了一隻黃金股,沒想到幾天之後,「浙江醫藥」就一路上揚,而黃金股卻開始走低,幸好小濤發現及時,才扭轉局勢。
老爸直到現在還納悶:「為什麼兒子買什麼就漲什麼,我卻買什麼跌什麼?」
炒股高手不敢隨便推薦股票
「我爸把我的『中國鋁業』賣掉了,我真是超傷心啊,賺得少了還不是主要的,關鍵是,他怎麼可以不相信我的判斷呢?」跟小濤一樣,浙大城市學院金融專業的小俞也是老爸的「操盤手」,但讓他鬱悶的是,「老闆」居然懷疑他的判斷。
「今年5月,我買了4000股『中國鋁業』,7月份開始,我爸整天嚷著要賣掉,我堅持再等等。果然,8月初,它開始瘋漲了。」但不巧的是,「中國鋁業」開始漲停的第一天,小俞在上「雅思班」,「那天上課完全沒有心思,教室裡上網信號又不好,我只能等同學用簡訊給我報告情況,1%、2%、3%……看著嗖嗖往上躥的數字,我一邊做題目,一邊傻笑,最後居然漲停了,當時最擔心的就是老爸摒不牢。」
果然,當小俞下課後打電話報告喜訊時,老爸已經賣掉了3000股。「才漲了0.7%的時候他就賣掉了,後來連著好幾天漲停啊。我媽偷偷告訴我,那天晚上老爸在客廳抽菸,一直抽到半夜12點,誰讓他不聽我的呢!」
雖然老爸老是持懷疑態度,但在同學眼中,小俞可是個不折不扣的「高手」,磨著要跟他一起炒股的同學不少,但上學期發生的一件事,讓小俞不敢再輕易給同學推薦股票了。「我推薦給同學的一隻股票,漲勢一直不錯,但我讓他賣的時候,他卻無動於衷,結果連續兩天漲停後,這隻股票開始暴跌。他居然對外到處說,是跟著我炒股炒虧的。」鬱悶的小俞從此再也不敢隨便給同學推薦股票了。
「小老闆」讓產品出口到了國外
「怎麼還是不能上網?真是急死人了。」看著電腦上又一次顯示「連網失敗」,還沒來得及洗臉的葉日隆有些失望。查看寢室寬帶是否開通,已經成了這個大二男生每天起床後做的第一件事,因為在網絡的另一端,爸爸五金廠的很多客戶正等著他的回覆。
葉日隆是浙江財經學院東方學院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家裡開了一家中小規模的五金廠,考上大學後,小葉開始利用課餘時間幫起了爸爸的忙,而網絡,就是他的幫手。
「在寧波老家,跟我們差不多規模的五金廠有很多,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必須找找其他的路子。」小葉說,還在讀高三的時候,他就發現爸爸圈子裡的一些老闆,聘請了一些大學生幫忙在網上推銷產品,於是,小葉也偷偷研究起了網上交易平臺,並說服爸爸成了阿里巴巴中國站的註冊會員。
「從那時候開始,在網上問單的人就多起來了,現在我們把產品直接發到連雲港,然後出口到國外,省掉了很多道中間商。」來杭州上大學前的那個暑假,老爸緊鎖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了,就連廠裡的工人都對這個小老闆刮目相看。
因為學校規定大一新生不能帶電腦,葉日隆被迫「蟄伏」了一年。這學期一開學,葉日隆興衝衝地把電腦帶到了學校,準備大幹一場,結果發現寢室裡還是不能上網。因為要趕在月底前交貨,小葉只能用手機QQ跟客戶聯繫,「我已經遞交了寬帶申請,估計這兩天能開通了。」
【點評】
「90後」是特別能接受
新鮮事物的一代
「我們讀大學那時候,哪會想到自己開店,或者去炒股票啊!」1980年出生的小白,大學畢業後留校當了輔導員,看著自己的學生一個個開起網店、當起小老闆,小白感觸頗深,「這一方面說明網絡信息對他們這一代人的直接影響,同時也反映出「90後」們是特別能接受新事物的一代。」
「不僅能接受新事物,還有很強的冒險精神。」「90後」炒股高手小俞舉了個例子,他們寢室4個人裡有3個在炒股,但盲目入市不在少數,有的人買進股票,看它一天不漲就賣掉了;還有的人一看股票漲上去了,以為賺到錢了,還沒賣出就馬上到商場把錢花掉,結果沒過幾天,全都跌回去了。
小俞算了一下,身邊大約有近20%的同學在炒股,但有1/3的人完全不懂股票。
「90後」浙大女生趙小甜覺得,特別能接受新鮮事物、學習能力特別強,這才是「90後」的最大優勢。
【70後看】
我們那時候電腦還沒那麼普及,要上網還得到學校圖書館,全是撥號的,速度慢不說,除了在聊天室裡聊聊天,其他也沒什麼好玩的。至於炒股,不要說我們學生,就連大人裡都沒幾個,而且那時候還要去證券交易所的吧,家裡有電腦的還是少數。
不得不承認,網絡信息對90後的衝擊,不是我們那個時代所能比擬的。
――阿瓜,男,76年,設計師
【80後說】
以前讀書的時候,有一年冬天下大雪,弄溼的鞋子都幹不了,有個同學的男朋友去進了一批烘鞋器,十幾天下來賺了好幾千塊錢。當時覺得,哇,這個男生好有經濟頭腦。但現在的「90後」,滑鼠點幾下說不定就上萬了呢。
我老家是義烏的,在貨源上很有優勢,但讀大學時從沒想過,自己進點貨放到網上賣。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很佩服「90後」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冒險精神。
――Sunny,女,83年,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