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二三裡資訊曾接到長春網友爆料,稱人民大街上的原306路公交站牌改成了K306路,不知道"K"代表啥意思。有市民還發現站牌上一些線路加上了字母「G」,變成了G13路、G14路、G19路、G22路、G64路、G314路、G362路等。
12月10日上午,長春市交通運輸局組織召開2020年冬季公交車供暖專項整治暨「雙提升」工作總結情況通報會,全市23戶公共汽(電)車企業負責人參加會議,會上,長春市交通運輸局對市民關注的公交線路編號問題進行了詳細解讀。
25條公交「快、幹」線12月7日起陸續開通運營
會議通報了為全面落實全市交通治堵工作,鼓勵市民選擇公共運輸綠色出行,對全市25條途經主要商圈、易擁堵路段的公交「快、幹」線路的優化調整情況。
25條公交「快、幹」線路總裡程為273.3公裡,於12月7日起陸續開通運營,運營車輛數量由原來的配車682臺增至858臺,新增公交車輛176臺。通過增配運力縮短了車隔,發車間隔由原來的平均6至8分,縮短至3至5分,日增加公交出行人次約8萬人次,客運量增加約30%。
有效方便了市民出行,減少和分擔了私家車出行頻次,緩解了道路擁堵。
25條公交「快、幹」線路相關情況為:
一是選擇途經市中心大客流集散地向周邊輻射的線路,如G2、G3、G14、G19、G64、G115、G314、G361、K185、K377;
二是選擇連接各主要城區的快幹線路,如K321路(連接汽開區、綠園區、朝陽區、寬城區)、K202(連接綠園區、朝陽區、高新區)、K306(連接南關、朝陽、寬城)、G20(連接歐亞、中東兩大客流集散地);
三是選擇核心區早晚高峰客流較大的線路,如G13、G17、G22、G25、G225;四是選擇堵車節點較多且客流較大的線路,如K246、G9、G222、G227、G281、G362。
按線路層級分類對全市公交線路編號進行統一命名和更名
會議解讀了當前市民普遍關注的公交線路編號規則有關問題,按照全市公共汽(電)車行業體制機制改革總體要求,結合公交線網規劃編制方案,我市公交線網規劃確定了「快、幹、支、微、特色」共五個層級的常規公交線網架構。依據《城市公共汽電車客運服務》有關規定,遵循方便乘客識別、符合乘車習慣、易於日常管理的總體原則,按線路層級分類對全市公交線路編號進行統一命名和更名。
其中,「快線」編號採取「K+數字」方式,如原「88路」,更名後為「K88路」;
「幹線」編號採取「G+數字」方式,如原「115路」,更名後為「G115路」;
「支線」編號採取「Z+數字」方式,如原「261路」,更名後為「Z261路」;
「微循環線」編號採取「開發區(城區)簡稱+數字+號線」方式,如「淨月1號線、北湖2號線、經開3號線、高新4號線」等;
「特色線路」編號根據線路特點採取「T+數字」方式,數字以原線路號為主,如T163路、T312路等。
(二三裡編輯 小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