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法官是正義的守護者還是披著法袍的政客?

2020-12-25 中國網漢..

        在美國,Justice一詞專指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大法官,其他級別的法官一般稱為「Judge」。人們對最高法院9位大法官尊重至極,他們所到之處,往往受到起立鼓掌歡迎。他們站在美國司法分支的金字塔尖,他們的判決可以改變美國歷史,他們身上寄託著美國人對法治的信任。

       2月14日,最高法院大法官安東尼•斯卡利亞(Antonin Scalia)去世的新聞佔據美國各大媒體頭條。

       斯卡利亞是誰?他的去世為何讓兩黨劍拔弩張?歐巴馬面臨怎樣的抉擇?

       斯卡利亞大法官是標準地不能再標準的保守派,1986年被裡根總統送入最高法。他反對種族平權,反對給予少數族裔過多的優惠,他敵視同性戀,反對墮胎,反對禁槍,反對廢除死刑。

       他的保守立場還體現在他對言論自由的態度。1985年,《紐約時報》撰文批評他是「現代美國言論自由最危險的敵人」,因為他特別希望推翻「紐約時報訴沙利文」案。這項判例是20世紀保護美國媒體言論自由最重要的判例,美國媒體不再擔心因為不實報導遭到起訴,除非原告可以證明媒體有「主觀惡意」。在斯卡利亞看來,這項判決是對憲法的不忠,也讓美國媒體肆無忌憚過了頭。

       作為大法官,他是堅定的憲法原旨主義者,他對憲法文本的忠誠有著宗教般的熱情。他的司法理念是:法官應嚴格尊重憲法原意,拒絕對憲法作「擴張性解釋」,憲法應該是靜止的、不變的、持久的( static, unchanging and enduring)。他認為,社會可以與時俱進,但憲法不行,憲法必須「民主式進步」(progress democratically),即改變憲法的權利不屬於法官,而屬於人民。他曾說:「只有死的憲法才是唯一好的憲法(The only good Constitution is a dead Constitution)。」 正如共和黨總統競選人Marco Rubio所言:他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憲法捍衛者之一 (one of the greatest defenders of the Constitution in U.S. history)。

       他的保守立場受到共和黨高層和保守派的歡迎;而自由派則稱他為「反進步人士」,更有甚者罵他「法西斯分子」。他的好友兼同事,今年83歲的金斯伯格大法官說:「我喜歡他。但有時恨不得掐死他(I love him but sometimes I'd like to strangle him)。我不喜歡他說話的內容,但喜歡他說話的方式。」

       2008年,斯卡利亞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60 minutes」專訪時曾說:「我只針對觀點,不針對人。有的人好得不得了,觀點卻差的不得了。要是連這兩者間的區別都分不清,我乾脆換個工作,不幹法官了。」

       我們可以說,他的立場保守,但他的態度率真。2月14日,《紐約時報》對斯卡利亞大法官這樣評價:「他智慧、雄辯、活潑、直率,偶爾發點暴脾氣,我們幾乎可以確定,以後再也見不到像斯卡利亞那樣的大法官了(In terms of sheer brilliance, argumentation, extroversion, outspokenness and occasional truculence, we almost certainly will never see a justice like Antonin Scalia again.)。」

       讀懂斯卡利亞,就讀懂了美國人保守的一面。

       誰來繼任?自由派與保守派纏鬥不休

       有人說,美國社會意識形態分歧已呈兩極分化趨勢,而美國的政治分歧歸根結底就是自由派與保守派的分歧。例如,自由派堅決捍衛墮胎權,認為這是婦女的權利,保守派則堅決反對,認為這不道德甚至犯罪;自由派聲淚俱下呼籲槍枝管控,保守派振臂高呼持槍乃天賦人權。

      意識形態的兩極分化,在最高法院體現為,9位大法官戰線分明,自由派對保守派是4:4,外加一個中間派甘迺迪大法官。

      斯卡利亞的去世打破了目前的平衡。更重要的是,斯卡利亞留下的空缺短期內無法填補,這將對今年即將宣判的幾個案子以及正在進行的美國大選帶來很大變數。

      為什麼短期內無法填補?這得從大法官如何產生說起。

       在美國,誕生一位大法官總共分三步:一、出現空缺;二、總統提名;3、參議院批准。

      第一步已經完成,接下來就是歐巴馬提名了。不得不說,歐巴馬真的很幸運,在任8年,已經獲得兩次提名的機會。2009年和2010年,歐巴馬成功地將兩位自由派女法官索尼婭•索託馬約爾與艾琳娜•卡根送入最高法。要知道,有的總統一次都沒輪上。大法官是終身制,而且沒有退休年齡限制,退不退休,何時退休,都是自己說了算。所以,有的大法官為了不給現任總統提名的機會,寧願帶病工作,輕傷不下火線,一直拖到自己的黨派入主白宮,有的寧可死在任上也不退休。

       歐巴馬第一時間表態:「我決定履行憲法賦予我的責任,適時提名一位繼任大法官。這份責任大過任何一個黨派,它關乎我們的民主(I plan to fulfill my constitutional responsibilities to nominate a successor in due time. These responsibilities are bigger than any one party. They are all about our democracy)。」

       歐巴馬的話是講給共和黨聽的。

       問題是,歐巴馬的任期不到一年了,共和黨怎能心甘情願地放棄這個「天賜良機」?參議院多數派領袖、共和黨人Mitch McConnell第一時間發表聲明稱:「對於繼任大法官的人選,美國人民有權利發聲。因此,這個空缺應該留給下一任總統填補(The American people should have a voice in the selection of their next Supreme Court Justice. Therefore, this vacancy should not be filled until we have a new president)。」

      民主黨迫不及待地要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再送一位「自由派」大法官進入最高法,而共和黨則希望「保守派」大法官填補空缺,即便不能如願也要阻撓民主黨的提名。2009年,參議院對索託馬約爾的表決結果是:68票贊成,31票反對。當時,民主黨人全部投贊成票,而40名共和黨議員只有9人投了贊成票。這就是美國黨派分歧向司法領域滲透的表現之一。

      如今,共和黨掌控著參議院100個席位中的54個,而大法官提名必須獲得參議院半數通過,因此,共和黨完全有實力阻擊歐巴馬。

       接下來會有好戲看了。如果歐巴馬執意提名「自由派」大法官,那麼共和黨必然全力阻擊,否則共和黨會得罪大批保守派選民;但如果共和黨執意將補缺程序變成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無異於把整個參議院拖入大選的爭鬥之中,這對共和黨的形象並無多少好處,反而可能激怒民主黨選民。

       最務實的辦法是,歐巴馬提名一位中間派大法官,兩黨各退一步。筆者認為,目前的美國缺少這樣的妥協精神,最務實的辦法反而成了最不可能的辦法。可以預見的是,至少未來一年內,美國最高法院將出現「人手不足」的局面。屆時,如果最高法對上訴案件做出4:4的判決結果,則意味著維持原判。

       早在200年前,美國開國之父漢密爾頓不無擔憂地指出,既無軍權又無財權的司法權是三權中最弱的一個。這不,斯卡利亞剛剛去世,兩黨便劍拔弩張,爭著送自己人進去。在意識形態日趨分化的美國,人們開始質疑,大法官究竟是正義的守護者還是披著法袍的政客呢?

(作者:劉強; 中國網記者,現為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新聞學院訪問學者)

相關焦點

  • 川普欽點的大法官:不能讓九個穿法袍的老人來左右我們的國家
    美國總統川普上臺後提名了52歲的尼爾·戈薩奇就任最高法院大法官,而尼爾·戈薩奇也投桃報李經常在一些關鍵判決中支持川普總統。日前尼爾·戈薩奇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更是質疑最高法院的權威,指出不能讓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來決定美國人應該幹什麼。
  • 讀懂最高法院大法官與美國政局的隱秘關係
    圖賓的另一著作《誓言》則改換角度,從更多聚焦大法官個人,轉而更多探討美國司法與政治之間的互動,提供了一個從聯邦最高法院看美國社會深層矛盾的視角。《我自己的話》和《溫柔的正義》呈現了兩位女性大法官的鮮明個性及其為追求平權而不懈奮鬥的精神力量。其中《我自己的話》是剛去世的大法官金斯伯格自傳,廓清了圍繞這位傳奇女性的眾多爭議。
  • 讀懂最高法院大法官與美國政局的隱秘關係|《財經》讀書會
    《誰來守護公正》借大法官們的視角,詳細解讀了最高法院的內部運作,向讀者全面展示了美國最高法院的歷史淵源、職能定位和傳統文化,構成一幅關於最高法院和大法官的全景畫像。《紐約客》知名撰稿人傑弗裡·圖賓是對最高法院做專業研究和通俗解讀的名家之一,他採訪過現任大法官和他們的七十多位助理,在《九人》中以人物列傳的形式,生動呈現倫奎斯特、奧康納、羅伯茨、甘迺迪、斯卡利亞等大法官的個性、理念與成長經歷,闡釋了大法官們的個人偏好、政治派別與判決意見間的關係。《九人》已成為廣受讚譽的關於大法官們的經典解讀。
  • 法袍的重量――南京法院舉辦紀念鄒碧華同志演講比賽獲獎作品選
    第一次認識這個名字還是在鳳凰書城,剛剛步入審判崗位上的我急於買一本書,讓自己儘快實現從法學生到法律人的轉變。一位前輩給我推薦了鄒碧華的《要件審判九步法》,該書以演繹推理為基礎,從固定訴訟請求、法律關係,到尋找並確定請求權基礎和抗辯權基礎,再固定當事人爭議焦點、分配證明責任,直至根據實體法律規範的構成要件進行邏輯分析,並最終做出裁判。
  • 何帆:大法官說了算的國度
    但是,由於聯邦與州的關係、公民選舉權、奴隸貿易才是代表們爭論的焦點,加上美國國父們為了爭取更多州批准憲法,故意擱置重大爭議,對許多條款語焉不詳,因此,最後形成的憲法條文中,只含糊規定司法權屬於最高法院及國會設立的下級法院,但對聯邦最高法院的組成、運作、權限,並未做過多交代。比如,最高法院法官到底該稱為法官(Judge),還是大法官(Justice)?
  • 失衡的天平:巴雷特就任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
    本周一(10月26日)晚間參議院投票結束後,拜登的競選陣營第一時間發表聲明說:「在大選正在進行的時候,史無前例地匆忙確認巴雷特的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這應該會大聲提醒每個美國人——你的投票很重要!」在他還是一名年輕律師的時候,就曾在檢察官肯尼斯·斯塔爾(Kenneth Starr)的團隊中工作,對比爾·柯林頓總統的調查中發揮了主導作用。正是那份充滿了不堪入目的淫穢細節的《斯塔爾報告》,引發了對柯林頓的彈劾。卡瓦諾還與小布希總統過從甚密,他的妻子阿什利曾擔任過小布希多年的私人秘書。
  • 大法官開庭!湖南法院院庭長帶頭辦大案成常態
    湘伴導讀法官斷案,估計伴粉們都見過,但大法官斷案,估計就見得少了吧。湖南最近就有這麼一例!9月9日,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二級大法官田立文身著法袍,坐上審判臺,二審宣判一起重大涉黑、故意殺人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持以提高司法公信力為根本尺度,堅定不移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 新聞周刊丨美國大法官金斯伯格去世 「大法官補位戰」火藥味十足
    這個女神名叫朱蒂提亞,是古羅馬的正義之神。本周,隨著美國司法界一位德高望重的女法官的去世,圍繞著誰來繼承空缺的大法官職位,美國的自由派和保守派勢力爭論不休,「大法官補位戰」的火藥味十足。美國司法界的天平會因此而發生傾斜嗎?
  • 大法官開庭!湖南法院院庭長帶頭辦大案成常態
    法官斷案,估計大家都見過,但大法官斷案,估計就見得少了吧。湖南最近就有這麼一例!9月9日,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二級大法官田立文身著法袍,坐上審判臺,二審宣判一起重大涉黑、故意殺人案。9月9日,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二級大法官田立文主審的一起重大涉黑、故意殺人案二審宣判。
  • 現在,他們可以身穿法袍端坐審判臺啦!
    他們身穿法袍一身凜然正氣他們胸戴法徽彰顯法律權威他們就是人民法官從在國旗下許下莊嚴承諾的那刻起他們便是公平正義的守護者
  • 關注丨大法官開庭!湖南法院院庭長帶頭辦大案成常態
    湘伴導讀法官斷案,估計伴粉們都見過,但大法官斷案,估計就見得少了吧。湖南最近就有這麼一例!9月9日,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二級大法官田立文身著法袍,坐上審判臺,二審宣判一起重大涉黑、故意殺人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持以提高司法公信力為根本尺度,堅定不移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 他將成為美國最高法院第九名大法官?
    當地時間4月3日,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通過了尼爾·戈薩奇的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按程序,這項提名將在4天後提交參議院全體大會,並投票表決。在共和黨佔參議院多數的情況下,戈薩奇登頂美國司法體系,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川普說:「戈薩奇法官擁有卓越的法律技能、傑出的思想、眾多的擁躉和跨黨派的支持」。
  • 法袍下的政治魅影——《九人:美國最高法院風雲》譯者序
    一《九人:美國最高法院風雲》出版於2007年,年底即入選《紐約時報》年度十大好書。英文書名「The Nine」,特指美國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崇拜者尊之為「護法九神」,視為公平正義之化身。反對者則將最高法院貶作「九老院」,恨不得某些「眼中釘」早日退休。
  • 川普大法官提名獲確認 最高法院「立場失衡」
    來源:央視原標題:北美觀察丨川普大法官提名獲確認 最高法院「立場失衡」 當地時間10月26日晚,美國國會參議院以52比48的投票結果,確認艾米·科尼·巴雷特成為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填補自由派大法官金斯伯格去世後留下的空缺。
  • 大法官魯斯·金斯伯格去世之後,美國最高法院將會出現什麼變化?
    BELL/LIBRARY OF CONGRESS/CORBIS/VCG VIA GETTY美國最高法院由九位大法官組成:一位首席大法官和八位大法官。不過,情況並非一直如此。在最高法院成立的前80年裡,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數量不斷變化,少則5位,最多達到10位,直到1869年最終確定為目前的數量。
  • 保守派巴雷特就任美國大法官
    據新華社電  美國國會參議院26日晚投票通過總統川普提名的埃米·科尼·巴雷特出任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川普隨後在白宮為巴雷特舉行宣誓就職儀式。    參議院當日的表決結果為52票贊成、48票反對,一名共和黨參議員和所有民主黨參議員投下反對票。
  • 美國大法官魯斯·巴德·金斯伯格,改變了千千萬萬婦女的地位
    MSN網9月20日報導,魯斯·巴德·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歷史上第二位女性大法官,於2020年7月14日因感染新冠病毒住院。2020年9月18日,美國最高法院宣布,大法官金斯伯格去世,終年87歲,白宮降半旗致哀。
  • 民主黨人呼籲82歲的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退休,讓拜登任命新法官
    路透社(華盛頓)1月7日(周四)報導,隨著民主黨人獲得美國參議院控制權,一些自由派活動人士呼籲自由派大法官史蒂芬·布雷耶 (Stephen Breyer)制定退休計劃,以便民主黨當選總統拜登(Joe Biden)能迅速任命這位最高法院年齡最大的大法官的繼任者。現年82歲的布雷耶自1994年以來一直在美國最高司法機構任職,由民主黨總統比爾·柯林頓任命。
  • 巴雷特就任大法官 美國黨爭愈演愈烈
    2020-10-29 04:56:54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閱讀提示151年來首次在沒有任何少數黨成員支持的情況下,任命一名大法官,勢必對未來美國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在美國社會嚴重撕裂的當下,美國兩黨之爭將越發激烈,反過來也會帶來更大的動蕩和不安。
  • 180多位國外最高法院院長、首席大法官或大法官來華訪問,得出這個...
    編者按:——180多位國外最高法院院長、首席大法官或大法官來華,得出一個結論!——「一張網」就能辦公辦案?這3500多家法院是如何做到的?180多位國外最高法院院長、首席大法官或大法官來華,得出一個結論!信息技術對司法的影響,最初始於20世紀60年代。司法信息化始於美國,英國先用於訴訟,出臺首部電子證據法是德國,韓國司法智能應用比較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