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9 04:56:54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閱讀提示
151年來首次在沒有任何少數黨成員支持的情況下,任命一名大法官,勢必對未來美國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在美國社會嚴重撕裂的當下,美國兩黨之爭將越發激烈,反過來也會帶來更大的動蕩和不安。
趙曉展
當地時間10月26日晚,美國國會參議院表決批准保守派法官埃米·科妮·巴雷特出任最高法院大法官,巴雷特隨後宣誓就職。
這意味著,在由9名大法官組成的最高法院中,保守派以6∶3取得絕對優勢。
151年來首次在沒有任何少數黨成員支持的情況下,任命一名大法官,這在分析人士看來,再次凸顯美國政壇分裂和黨爭已經愈演愈烈。而越來越「向右擺」的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或對美國近期和長遠都將帶來重要影響。
一
9月18日,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伯格因病去世,觸發了一場共和黨和民主黨之間的「補位戰」,兩黨圍繞大法官「補缺」鬥爭激烈。
一周後,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提名巴雷特接替金斯伯格;由於共和黨人在參議院中以53對47的議席佔據優勢,提名通過幾成定局。
事情的發展沒有出乎預料:26日的參議院投票中,52名參議員投了支持票、48名參議員投了反對票。
投票基本上是按照黨派劃分,只有一位共和黨參議員——來自緬因州的蘇珊·柯林斯投了反對票。
柯林斯表示,她不投支持票是因為大選就在眼前。
表決結果公布後不久,巴雷特在白宮南草坪上宣誓就職。
就職儀式結束後,巴雷特發表講話,表示將在最高法院的工作中,「獨立」於政治分歧以及她自己的立場偏好。
但美國輿論顯然並不這麼認為。
《紐約時報》評論說,這是151年來首次在沒有任何少數黨成員支持的情況下,任命一名大法官,這表明華盛頓在司法提名方面的鬥爭已變得多麼激烈。
二
一名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任命,為何如此引人關注?
原因也很簡單:金斯伯格在世時,美國最高法院中保守派與自由派勢力對比為5∶4。巴雷特就任後,共和黨提名的大法官佔據9個席位中的6個,保守派徹底壓過了自由派。
48歲的巴雷特出生於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市,畢業於聖母大學法學院。2017年,經川普提名出任位於芝加哥的聯邦第七巡迴上訴法院法官。
作為美國歷史上第115位最高法院大法官、第5位女性大法官和目前最年輕的大法官,在分析人士看來,她幾乎肯定會走一條與金斯伯格完全不同的路線。
據新華社報導,對於墮胎、氣候變化等重要議題所持立場,巴雷特措辭謹慎。她在提名聽證會上避免闡明自己的法律觀點,拒絕回答當選後是否會受理有關大選結果爭議的訴訟,引發多名民主黨參議員不滿。
不過,外界普遍認為,巴雷特在墮胎、醫保等一系列問題上持保守立場,支持廣泛擁槍權利、支持對非法移民採取強硬措施、持保守宗教立場,頗受美國社會保守派和宗教右翼人士歡迎。
三
巴雷特就任之所以引發如此大的關注和爭議,還因為任命距美國總統大選僅剩8天。
人們的擔心是,巴雷特履新可能對越來越近的大選產生影響。從歷史上看,聯邦最高法院曾做出影響總統選舉結果的裁決。
2000年,當時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小布希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戈爾選情膠著,決定勝負的佛羅裡達州出現計票爭議。
案件上訴到聯邦最高法院後,保守派大法官憑藉一票優勢做出有利於小布希的裁決,小布希因此贏得大選。
巴雷特就任當晚,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在其競選團隊發布的一份聲明中說,這一「倉促又無先例可循」的任命「提醒每個美國人,你們的選票很重要」。
此前對巴雷特獲提名,民主黨就強烈反對,甚至幾度試圖拖延和抵制參議院的聽證任命,卻因少數黨地位而未能成功。
不過,民主黨人顯然不會「坐以待斃」。
據美國媒體報導,拜登近期宣布,他如勝選將下令成立一個跨黨派委員會就聯邦最高法院和聯邦司法體系提出改革措施。
正如《華盛頓郵報》所指出,這場「補位戰」是在6000多萬美國人已為總統選舉提前投票的背景下進行的。
多年來,參議院陷入了針鋒相對的衝突,這場司法之爭也令黨派之爭愈演愈烈。
此外,大法官擁有終身任期,這意味著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聯邦最高法院將由保守派牢牢佔據主導地位,勢必對未來美國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分析人士認為,在美國社會嚴重撕裂的當下,美國兩黨之爭越發激烈,反過來也會給美國社會帶來更大的動蕩和不安。
編輯:王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