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參議院10月26日晚表決批准保守派法官埃米·科妮·巴雷特出任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填補已故自由派大法官露絲·巴德·金斯伯格的席位。巴雷特隨後宣誓就職。過去數周,共和與民主兩黨圍繞大法官「補缺」鬥爭激烈。
美國媒體稱,巴雷特的經歷可謂是「快車道」式的崛起。48歲的巴雷特生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市,畢業於聖母大學法學院,曾任已故保守派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安東寧·斯卡利亞的助理。出任大法官前為美國聯邦第七巡迴上訴法院法官。
「快車道」式崛起
四年前,巴雷特還只是印第安納州一位不知名的法學教授。但在未來幾周內,她可能會成為美國最高法院最受關注的大法官。美國媒體稱,巴雷特的經歷可謂是「快車道」式的崛起。
2017年,巴雷特被川普選為芝加哥聯邦第七巡迴上訴法院法官。在此之前,她在印第安納州政治圈並不出名,但她在保守派法律界的聲譽,使她被舉薦到印第安納州國會代表團。
最終,巴雷特在激烈的上訴法院提名競爭中脫穎而出。當時,她憑藉冷靜的表現,抵擋住了來自民主黨參議員們尖銳的提問。
經此一戰,巴雷特成功引起了川普的注意。2017年秋,川普開始更新最高法院的潛在提名名單,在新遞交的五個人名中,巴雷特的名字赫然在列。當時,位列其中的還有由川普提名的現任最高法院大法官布雷特·卡瓦諾。
2018年,巴雷特作為候選提名者,經過了白宮的審查,並與川普進行了25分鐘的面談。
此後,在川普和白宮法律顧問唐·麥克加恩的讚譽下,巴雷特的名字開始在最高法院傳播開來。據稱,川普那時就告訴助手,他要把巴雷特「留著接替金斯伯格」。
與此同時,巴雷特也在上訴法院為自己正名。在一些熱點議題上,她都有重要參與,並有能力影響決策。
據印第安納州當地媒體報導,在任職上訴法院期間,巴雷特的通勤時間要一個半小時。她的一位朋友說,巴雷特習慣早起,每天清晨四五點就起床了。她的一位大學同事也證實了這點,「是真的,我見過她一大早就出現在健身房。」
今年夏天,當川普宣布將再次更新最高法院名單時,巴雷特已經位列榜首。有分析指出,從某種程度上說,巴雷特已成為川普挑選其他女性大法官的標準,但別人無法撼動她的位置。
美聯社評論稱,巴雷特的崛起,也是川普任總統近四年來在司法人事任命上的一個縮影。川普2016年勝選後,白宮顧問團隊就開始物色一系列潛在候選人,以填補100多個聯邦法院空位。
美國保守派法學學會聯邦主義者協會成員萊昂納德·利奧表示,對巴雷特的認命是總統四年來為最高法院及美國司法界布局的頂峰。
保守派的最佳選擇
巴雷特是一名保守派,在擁槍、移民、墮胎、同性婚姻等議題上均持保守態度,並因此獲得保守派的歡迎。
媒體指出,作為巴雷特的導師,美國最高法院前大法官斯卡利亞對其有一定影響。斯卡利亞曾被巴雷特形容為最高法院當時「最堅定的保守派」。
和斯卡利亞一樣,巴雷特也是一名原旨主義者,認為法官應儘可能地闡釋憲法的本意。但很多自由派反對這種「不夠與時俱進」的教條主義做法。
也有質疑者提出,作為一名虔誠的天主教徒,這重身份可能會干擾巴雷特對司法的看法,同時擔憂她與保守派基督教組織的關係。但巴雷特堅持認為,她的宗教信仰不會與工作相違背。
分析人士認為,巴雷特的一貫立場將幫助她獲得最高法院右派人士的一致投票,因為她是值得保守派信賴的「最佳人選」。
巴雷特獲得參議院批准,美國最高法院保守派大法官和自由派大法官之比達到6:3,這也將改變最高法院在未來幾十年中的格局。
進入最高法院,巴雷特經過了極具挑戰的確認聽證會,曾面臨來自民主黨參議員們的嚴厲拷問。
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教授喬納森·特利(Jonathan Turley)認為,巴雷特可以泰然處之,畢竟這位女法官曾有過勇闖上訴法院的經驗,而且表現出色。「她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鎮定和控制力,她(在上訴法院)的聽證會就是一場演練。」
受歡迎的教授
早在學生時代,巴雷特就表現出超凡的智力,她以班級第一的成績從聖母大學法學院畢業,隨後在該校任教。
媒體評論稱,由於在母校任教多年,巴雷特在學界擁有一定地位,她也曾多次被評為學校的年度教授。
她的學生戴恩·卡薩瓦說,巴雷特在學生中很受歡迎,因為她鼓勵讓所有人參與到課堂討論中。卡薩瓦認為,巴雷特在日常教學中和藹可親,智力超群,為人公正。
她的另一位學生表示,巴雷特是一名很棒的教授,因為她從不將政治帶進教室,但在一些意識形態上,他和教授意見相左。
她的同事保羅·卡羅薩評價說,在日常相處中,巴雷特是一個普通、熱情、隨和的人。
巴雷特還是七個孩子的母親,其中有兩個孩子是從海地領養的。她和丈夫及孩子現居住在印第安納州南本德市。丈夫傑西曾是一名聯邦檢察官,現在擁有一家私營企業。
共和黨為何這麼急不可耐?
9月18日,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伯格因胰臟癌併發症逝世,終年87歲。金斯伯格的去世迅速引發美國兩黨關於大法官繼任者提名的關注。民主黨方面呼籲共和黨在2020年美國大選之後再進行提名,而川普和共和黨人則堅持在大選前儘快提名。
如今,共和黨終於得償所願。共和黨為何如此著急地推動該提名進程?根本原因還在於即將到來的大選。
今年是大選年,11月要進行的不僅是美國的總統選舉,還有國會兩院選舉,眾議院全部435個席位、參議院100個席位中的35個席位將改選。
在2018年美國的中期選舉中,川普所屬的共和黨守住了參議院,但是當前民調顯示,民主黨佔據優勢,多位共和黨參議員面臨重新選舉的壓力。
美國《華盛頓郵報》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導稱,總統川普日前私下對金主說,共和黨今年要保住對參議院的控制權「很難」。
這就意味著對民主黨來說,只要把提名的最終投票拖到大選之後,就有機會行使否決權,所以一定會使用拖延戰術。
「程序性阻撓議事」是指參議員可以通過冗長發言等方式阻礙一項提案得到表決,而100個席位的參議院中必須有60名議員現場提出制止,才能終結阻撓、恢復議事。
歷史上南卡萊羅納州參議員曾經連續發言24小時18分鐘,成為歷史上最長的「filibuster」。
而共和黨在舉行的次會議上,通過投票阻止了民主黨參議員用「程序性阻撓議事」來拖延時間的企圖,規定參議員對大法官提名人的辯論不能超過30小時。
從共和黨的角度出發,一定要與時間賽跑,趁著現在在參議院擁有優勢儘快推動提名過會——時間就成為完成這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的關鍵。現如今, 巴雷特已宣誓就職大法官,共和黨的願望終於實現。
據上觀新聞、新華社等
觀察眼
巴雷特今年48歲,一般而言,大法官的平均任職是三十年。所以,無論川普能不能連任,只要共和黨拿下這個大法官席位,同樣是巨大的勝利,可以左右未來三十年美國社會的思潮走向。
可以預見,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未來將推翻一大批司法判決,以違憲的名義廢掉諸多自由主義傾向的政策。在醫療保健問題上,巴雷特也很有可能來得及參與最高法院在11月10日審理質疑歐巴馬醫改法案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