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嘉:我們腦子裡的聲音,別人聽不到的

2020-12-16 百家號

呂嘉,一個在年輕時已經名動歐洲古典樂壇的人。《德意志南方報》評論:他指揮的音樂如此完美,對勃拉姆斯的音樂理解得如此透徹和具有說服力。樂隊在這位年輕大師的帶領下,散發著如詩一般的細膩和意境。這使他也成為了世界上最好的指揮家之一。

《名人面對面》

專訪 | 呂嘉

這個耳朵,不學音樂不行

呂嘉:指揮家是最容易的一門職業,什麼人都可以指一指,但是人家看不出來好壞。唱歌唱得不好,突然唱破了,聽得懂,音不準也聽得懂,但指揮好壞不知道,只有樂隊隊員知道。音樂會當中你要集中精神,把排練中最好的東西呈現出來,通過把控聲音結構速度、舞臺的律動,同時要在意當下的細節,演員會犯錯誤、忘詞。

田川比如說誰真的走神了,您怎麼跟他溝通,讓他回來?

呂嘉:我會告訴他,或者實在不行我唱,他一聽就回來了。

呂嘉出生於一個音樂世家,父親和母親都是軍隊的文藝工作者。相較於許多音樂家來說,呂嘉的音樂求學歷程開始的並不算早。10歲時開始跟著母親學鋼琴,跟著父親學指揮、試唱練耳,只用了三年,呂嘉便練就了神奇的絕對高音。

呂嘉:我父親是指揮,我母親是歌唱家,從小我父親說,聽聽你的耳朵怎麼樣,好不好。他在鋼琴上彈一個音,讓我唱出來那個音高,我沒受任何的訓練,同時彈三個音,靠耳朵分辨,最後三個音全聽出來。因為我是跟外公外婆長大的,到了北京才開始學音樂。我父親說,這個耳朵不學音樂不行,一定要比我強,所以我就開始學。學音樂挺苦的,沒有童年,小朋友一起玩踢球,你得先做作業,做完作業,每天要練習三到四個小時。

1980年呂嘉考上了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三年後成為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當年唯一一個被錄取的學生。師從鄭小瑛教授學習作曲、鋼琴和指揮,1987年在中央音樂學院跳了一級後,呂嘉直升指揮系研究生班,這裡的學習條件和環境,都是中國一流的,但呂嘉卻覺得,自己有必要到國外去見識一番。

田川您25歲的時候,拿著300歐元一個人做了七天七夜的火車,隻身去了德國?

呂嘉:我是1989年1月份的時候,一箱子譜子一箱子衣服,300塊錢就走嘍,你不知道前途是如何。因為我那時候是去考試的,收到去考試的邀請,不是入學通知書。

你心不動,外邊動來動去沒關係

1989年9月,呂嘉獲得了義大利安東尼奧佩德羅蒂國際指揮大賽獎的冠軍,這距離他來到德國不過半年的時間,這一次比賽是呂嘉指揮生涯的重要轉折點,他開始接到了演出邀約。第二年,才華受到肯定的呂嘉,在義大利佛羅倫斯歌劇院院長的引薦下,來到義大利特裡埃斯特市國家歌劇院出任音樂總監。呂嘉在歌劇之鄉的指揮生涯,這才真正開始。

田川我還很好奇,您當時開始做義大利歌劇院的總監是26歲,那麼年輕就已經做總監了,所以您去指揮的時候,大家會不會特別給您找茬,或者是不聽你的,想說一個中國面孔,還這麼年輕。

呂嘉:有,但是那個時候還好了,因為大家都很好奇。一方面很好奇你是個中國面孔,而且26歲,義大利從來沒有過一個東方人到那裡,26歲當總監的。當然了,能力各方面他們都認可,但是義大利歌劇或者是很多作品都是靠日積月累的沉澱才能做好,這方面他們也會慢慢看你,所以你要非常聰明,學的要好。我覺得26歲能當義大利歌劇院的總監,外邊聽起來很了不起,其實對我來講這都是過眼煙雲。你自己心裡知道是什麼,你心不動,外邊動來動去沒關係。

呂嘉:但是我覺得對我來講,最珍貴的是26歲,你是跟世界上最頂級的藝術家在合作,你就是一塊海綿,你看到的東西和你聽到的東西,到那兒就吸,把最好的東西吸到你這裡,這個是不一樣的,我覺得藝術環境給你造成這一輩子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作為職業指揮家,呂嘉已經獲得華人在古典音樂指揮領域能取得的所有成就,和所有的藝術大師一樣,呂嘉也有異於常人的地方,在臺上臺下,工作和不工作的時候他判若兩人,生活中溫和的他在工作中是個急切的人。

呂嘉:上世紀30年代40年代,指揮權威是非常厲害的,按照現在的話來講是可以起訴的。比如說圖羅託斯卡尼他在指揮的時候,對某第二黑管不滿意,抓出懷表一把就扔過去了,現在這是不允許的,現在就會起訴你。但是那個時候,過了一個禮拜,團裡邊重新買了一塊表,又送還給他了。

田川地位是非常的崇高。

呂嘉:但是也好在那個時候,樂隊執行的百分之百是指揮的意志,這個作品的好壞、演奏的好壞、成績的好壞,全看指揮好不好、會不會。真正的大師是那時候出來的。

交響樂的信息量是無限的

歐洲古典音樂對中國來說是舶來品。有記載,第一支進入中國的管弦樂團是隨八國聯軍一起進的北京,當時一位與俄軍談判的中國官員,在《榆關紀事》一文中寫下他的見聞:俄師嶺中看俄樂,樂隊40人排列整齊,音節轉調皆憑樂師為指揮。在其後的近百年裡,除了在租界,偶有交響樂的表演之外,歐洲古典音樂對中國音樂的影響有限。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為數眾多的古典樂團開始出現,這才讓更多的中國人開始了解和欣賞這門遠道而來的藝術。

呂嘉:我覺得藝術、聲音、音樂,是好是壞大家說不清楚,其實能說清楚就不可量化,但是有些地方是可以量化的,好的聲音就可以量化的。你說一個人的聲音好聽不好聽,好聽的話,就是他泛音多傳得遠,泛音少就傳不遠。

在被冠以高雅和嚴肅很多年之後,怎麼聽懂交響樂和怎麼欣賞繪畫一起,成為了很多對藝術有所追求的年輕人心中的疑問。歐洲古典音樂從巴洛克時期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近代主義,偉大的音樂家燦若繁星,偉大的曲目更是卷帙浩繁,很多人卻苦於無從下手。

呂嘉:交響樂跟流行音樂的區別,我不說誰好誰不好,我覺得都挺好。我也挺喜歡一些流行音樂,但是流行樂給你的信息量太少太少了。

田川而且是很直白的,單線的。

呂嘉:但是交響樂如果聽進去之後,它的信息量是無限的,一個樂隊有幾十種樂器,幾十個人都是好的聲音在一起,通過偉大的作品,再加上偉大的好的指揮家,出來的組合和信息量是無窮無盡的,這就是古典音樂它的妙處和魅力。這個職業的能力只佔你的指揮能力的1/10或者1/8。

田川那剩下的那些是什麼?

呂嘉:你對聲音的敏銳或你對聲音的想像,這個也很重要,你想的聲音就能抓得到,你就能排出來,因為不同的樂器組合是不同的聲音,你怎麼把它做到,弄出人根本想像不到的聲音。偉大的畫家,你說梵谷,他畫個著火的星空,半夜怎麼會有火的呢,他就這麼看到了,這是他腦子裡的顏色,我們是腦子裡的聲音,這種聲音是別人聽不到。

田川那這個聲音是怎麼樣賦予在您的身上呢?

呂嘉:這可能也算天分的一種,這是老師教不出來的。

田川沒有靈感,很饑渴地想要去接近它的時候,會通過做一些什麼事情或者怎麼樣去豐富自己,然後再反觀到音樂?

呂嘉:這要看作品的展現,作品本身浩瀚無邊,你就能抓住很多東西,作品本身如果就特別簡單,那你也沒辦法。

社會學家瓦西列夫曾說,藝術是人們喜歡某個事物的時刻,而喜歡並不需要太多確切的理由。呂嘉則說感受藝術更要搞清楚,懂和喜歡是兩回事兒,當文字停止的時候,音樂才剛剛開始。

田川是哪一刻哪一點,你覺得說我喜歡了。

呂嘉:還真是很晚了,真正發現音樂的美,是到了歐洲之後,就是愛上了。我在歐洲住了30多年,只有音樂藝術和他們的宗教,能解決他們心理上的困惑,或者一些解答,或者一種躲避。我在羅馬就碰到一個挺感動的事情,有一天演完出,一個老先生把我攔下來,他說大師能跟你說兩句嗎。他說七年前全家車禍都死了,四年前,他唯一的妹妹也死了,世界上沒有親人了,他想過要算了,但是有一次無意當中,在教堂裡面聽我的一次義演,他去聽了,他覺得我想活下去,後來他每場聚會都來聽,他說反正我覺得聽完以後,我改變了我的生活,我想好好活下去,我想有個女朋友,當時我覺得特別好。

編導:李異

編輯:劉夢琪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鳳凰衛視中文臺

首播時間:

周日20:30—20:55

重播時間:

周一

04:00—04:30

13:30—14:00

相關焦點

  • 呂嘉:古典樂壇的「老江湖」
    走進上海歌劇院的排練廳,首先傳入耳中的不是悠揚的樂聲,而是指揮家呂嘉高亢而又不失風度的喊話聲。「演奏要連貫,不能是一段一段地擠牙膏,要配合整體的節奏,儂曉得?再來一遍!One,two...inizio」短短一句話裡卻摻雜了上海話、英語和義大利語,無意間透露出呂嘉不同尋常的人生經歷。
  • 郭弈翎丨聽不到別人聲音的時候,才可以聽到自己的聲音
    寫過客戶憑什麼選擇你的話題,對於我們來說,同理,如果沒有成長和進步,那也不能給別人帶去更好的。當然每個人成長和進步的方式有很多種,培訓圈待久了,很少去聽課,也不需刻意活得給誰看,忠於自己內心就是最好的活法。對於女性來說,多走多看,沿途獨立處理好的事情都是成長。
  • 聽著名指揮家呂嘉分享熱愛舒伯特音樂的理由
    原標題:聽著名指揮家呂嘉分享熱愛舒伯特音樂的理由
  • 如何聽到別人聽不到的聲音?靠它咯!
    要是有什麼方法,能夠屏蔽一切幹擾因素,讓我們只聽到自己想聽的聲音就好了!比如說最小的一個,在你運動或者練瑜伽的時候,只要將它擺在面前,就能感受到迎面而來的音浪,而且這些聲音只有你自己才能聽到~當你把它戴到脖子上時,聲音會向上傳播,保證除你之外,其他人都聽不到。▼
  • 迷茫了,多聽聽自己的聲音,少聽別人的餿主意
    迷茫了,多聽聽自己的聲音,少聽別人的餿主意。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身外之人是永遠體會不到那種撕心裂肺的痛是什麼樣的感覺?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不亞於伸長自己的脖子任人宰割。把自己的苦難講給別聽,頂多只能換來一秒鐘的唏噓與一輩子被人揶榆的笑柄。
  • 為什麼打電話聽不到對方聲音時,自己會提高嗓門?
    由於新加坡管理學院的話筒聲音較輕,我上課的時候,聽不到自己的聲音,於是就會刻意加大自己的音量,一天課程下來嗓子就感覺很不舒服。課後,問學員,他們能夠聽到嗎,他們說聽得到,聲音很大。這就讓我想起了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打電話的時候,由於對方聲音很小,我們聽不到。可是我們卻會無意識的提高了自己的嗓門,這個看上去很傻,卻很有意思。
  • 超過35歲 就聽不到這種聲音?
    日前,一篇名為《據說超過35歲的人,就再也聽不到這個聲音了》的文章紅遍朋友圈。一時間,60後70後甚至部分80後紛紛表示被虐哭,因為對於90後和00後而言無比清晰的聲音在他們的耳中成為了靜音。文章的作者稱,甚至還有一些學生把這個聲音設置成了手機鈴聲,這樣的話,即使是上課有人打電話進來,他們的老師也根!本!聽!不!見!
  • 手機打電話對方聽不到我的聲音怎麼辦?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朋友經常會遇到給別人打電話,別人聽不到你的聲音這個問題,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解決一下這個問題,原因有以下幾種:1、打電話時的位置處於信號弱或者無信號的情況:很多朋友喜歡在車內或者是地庫打電話,因為這些地方相對比較安靜
  • 白丁科普 | 默讀時,腦袋裡說話的聲音是誰的?
    當我們打字、看書甚至觀察含有文字信息的圖像時,我們都會聽到有一個聲音在腦子裡把這些聲音「朗讀」出來。如果你有意識的關注,你會發現這個聲音並不是你平時說話的聲音,也不是你親人或者朋友的聲音。當我們觀察不含有文字信息的景物,比如山水樹鳥的時候,腦子裡並不會有聲音。
  • 你聽,空氣突然安靜的聲音
    先是耳朵接收聲波轉為電信號,然後聽覺神經將聲音的大小、音調高低和持續時間等傳入腦子,最後腦子來分辨敲鍵盤的噪音與說話聲,並理解語句的意義。當大家突然停止動作時,聲音也隨之停止。這時聽覺神經的活動隨聲音減弱,但腦子裡的細胞就不一樣了。有的細胞在聲音開始時興奮,結束時安靜,也有細胞只在聲音停止時興奮,還剩餘一部分在開始或結束時活動都增強。
  • windows10系統小娜聽不到聲音解決方法介紹
    小娜是微軟在windows10系統中推出的一款雲平臺語音助手,可以通過識別我們的語音幫助我們進行一些操作,但是有的用戶發現,在使用小娜進行語音溝通的時候聽不見我們的聲音,這該怎麼辦呢?下面就和我一起看看win10電腦上小娜聽不到聲音的處理方法吧。
  • 呂嘉打造全球華人樂壇「夢之隊」
    一年一度在「十一國慶節」前夕亮相的全球華人樂團「主帥」——指揮大師、全球華人樂團團長和藝術總監呂嘉再度吹起了「集結號」,本周,全球華人樂團的音樂家們將匯聚北京,在呂嘉的率領下開始為音樂會進行排練。呂嘉表示,中國擁有眾多在世界一流交響樂團中擔綱重要位置的優秀音樂家,把他們集結在一起展示華人音樂家的整體實力,將打造出一支具備國際一流水平的節日交響樂團,一支華人交響樂界真正的「夢之隊」。傳承和發展民族音樂全球華人樂團於2015年正式授牌成立,呂嘉擔任全球華人樂團團長和藝術總監。
  • 不要再說別人「腦子進水」了,其實每個人的腦子裡都有水
    原來,我們大腦的顱腔,是一個密閉的腔隙,正常情況下,水不可能進入其中!不過,我們每個人的腦子裡卻真實地存在著「水」,而且對於我們人類的生存至關重要!這種「水」的名字,就是「腦脊液」。生活中大家會用「腦子進水」來形容一個人犯迷糊,而外傷或者病理狀態下腦脊液的產生增多導致的腦積水,會影響大腦的正常生理功能,尤其是嬰兒神經功能障礙,甚至有損智力發育。(原標題:不要再說別人"腦子進水"了,其實每個人都…)
  • 《愛之甘醇》指揮——呂嘉
    呂嘉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出生於上海的一個音樂世家,從小隨父母學習鋼琴、大提琴。後入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學習指揮,師從著名指揮家鄭小瑛女士,1988年以全院最高分的成績提前一年跳級畢業。1989年前往赴德國柏林藝術大學繼續深造,師從著名教授漢·馬丁(Han Martin)及羅伯特·沃爾夫(Robert Wolf)。
  • 為什麼我們聽不到超聲波呢?
    1794年,義大利生物學家首次證明了蝙蝠會利用一種人類聽不到的聲音進行回聲定位,人們這才意識到,原來夏天的傍晚遠比我們想像中的要吵鬧的多。人的耳朵只能聽見頻率在20-20000HZ之間的聲音,那些聲音頻率超過20000HZ的聲音被稱為超聲波,低於20HZ的聲音被稱為次聲波。這些知識通過各種方式傳遞給人類幼崽,變成了科學常識,但你可能沒有想過,為什麼人類聽不到超聲波和次聲波呢?
  • 同樣是自己的聲音,為什麼我們聽到的和別人聽到的不同?
    我們知道,別人聽到的聲音,是通過空氣傳播進耳朵,然後引起鼓膜震動,該聲音信息通過鼓膜到達腦神經細胞中,神經細胞對這些信息加工後,就是我們聽到的聲音了。而我們自己聽到的聲音,是通過空氣傳播和骨傳導的方式進入到我們的大腦。
  • 為什麼我們可以聽到別人的腳步聲,卻聽不到自己的腳步聲?
    為什麼我們聽不到自己發出的聲音呢? 科學家們早就知道,我們能夠屏蔽自己的個人噪音,但之前對大腦是如何完成這一壯舉還一無所知。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的結果,旨在通過關註腳步聲,加強我們對這一現象的理解。 紐約大學(NYU)神經科學中心助理教授、首席研究員大衛·施耐德博士(Dr.
  • 指揮家邵恩、呂嘉獲「中華文化人物」提名(圖)
    指揮家邵恩、呂嘉獲「中華文化人物」提名(圖) 2014-12-29 17:37:28   中新網12月29日電 日前,「2014中華文化人物」提名名單公布,兩位傑出的華人指揮家呂嘉和邵恩在列。
  • 試試這個方法,坐車裡聽不到一點聲音
    試試這個方法,坐車裡聽不到一點聲音。開的時間比較久的車子,總是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所以也會經常進維修廠。雖然有些毛病是可以修好的,但是有一種毛病不管去修幾次都不能修好。這種毛病就是車子噪音太大。一般車子開久了都會有這種問題。開車時噪音太大很容易讓人煩躁,有時候分分鐘就想直接砸了車子。很多人遇到車子噪音太大,都不知道該咋辦。
  • 呂嘉惠性諮詢體驗訓練工作坊
    這些你都準備好了嗎為了提升專業助人工作者的能力,我們特別邀請了在臺灣有著20多年豐富性諮詢經驗的呂嘉惠心理師來廈,於4月29日-5月2日舉辦性諮商體驗訓練工作坊,形式包含案例研討、活動體驗、討論激蕩、概念講授與實務示範,希望以此提升專業助人工作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