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了,多聽聽自己的聲音,少聽別人的餿主意。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
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都是從自己的立場出發,為自己的名譽考慮,這是人的本能反應。真正能做到為你好的人少之又少,真正為你排憂解難的人鳳毛麟角。
當你迷茫的時候向別人求助,這些人一般都會勸你忍耐,勸你付出,勸你奉獻,勸你大度。你被生活虐到千遍萬遍,也與他們無關,你被無情傷到體無完膚,他們也沒有任何感受。他們又不用親身體驗,為嘛要站在你的立場替你考慮。
請記住,眼淚是因為傷心才掉下來的,哀嚎是因為痛苦才發出的聲音。身外之人是永遠體會不到那種撕心裂肺的痛是什麼樣的感覺?
你經歷了什麼樣的摧枯拉朽,別人不知道,你走過什麼樣的暗無天日,別人不清楚,你的心傷到無法縫補,別人沒有疼痛感,自然笑呵呵的不會哭。
江湖險惡,人心叵測。醫心的少,撒鹽的多。
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不亞於伸長自己的脖子任人宰割。把自己的苦難講給別聽,頂多只能換來一秒鐘的唏噓與一輩子被人揶榆的笑柄。
魯迅筆下的祥林嫂,就是逢人就哭訴,見人就傾說,說自己命苦,丈夫病死,孩子又被狼吃。她哀愁地譴責自己疏忽大意,控訴世道的殘酷。
她的到處傾訴沒有換來孩子的復活以及渴望的幸福,只換來了大家的極其嫌棄。以至於最後大家見到她都紛紛走開,不願意再聽到她的聲音,還把她稱為「掃把星」,是吸食別人快樂的機器,是一個不祥的人,離此人遠一點,以免破壞自己的好運氣。
由此可見,傾訴是多麼不受歡迎,妨礙別人快樂,傷害別人的心情。傾訴者沒有自知之明,還傻傻地希望別人給你指條明路,拉你出水深火熱之中。所以,傾訴的最終的結局都是勸你割己肉,忍火烙,多奉獻的話語。
現在有個新名詞把這種傾訴行為叫做「情緒垃圾」。傾倒「情緒垃圾」的人都不受歡迎。
每個人都會產生不良情緒,尤其是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有負面情緒應該自己消化,而不是公諸於眾。
情緒垃圾是大家唯恐避之不及的東西,又怎會發自肺腑的替你分析,為你的利益著想,沒有落井下石就是仁慈,天真這塊,最好不要得滿分。
如今的人都很冷漠雞賊,性情涼薄,就盼望你過得不如意,就希望你出點事兒,他們才好奔走相告,茶餘飯後才會有了插科打諢的話題。你最終要面對這樣一個現實:盼你好的人寥若星辰,盼你不好的人多不勝數。
因此,掌握好自己的方向盤,該去哪裡做到心中有數,不需要別人給你出謀獻策,你沒有好運氣遇見那個能幫你的人。實在無助,就與孤獨相處,與你自己的智慧攀談嘮嗑。
人生需要孤獨,孤獨就是你的良師益友。
曾聽過一個故事:
獅子對一群麋鹿說:懸崖就是考驗你們的能力。不逼自己一把,你們永遠都不相信,自己也可以成為王者。
麋鹿信以為真,把懸崖當成如履平地。結果都成了亡者。獅子這個別有用心的畜生每天都不費吹灰之力吃到美味的食物。
這個故事告訴你——面對鼓勵勸諫的話語不要當真。凡事多用用腦子,大多數鼓勵勸諫你的人都別有用心。
江湖沒有風平浪靜,人心不會清澈純淨。遇見煩惱自己解決,遇見不公自己擺平,遇見傷痛自己敷藥療傷。
不要希望他人對你伸出援手,不要渴望他人無條件幫扶。沒有希望就沒有失望,沒有失望就不會讓情緒雪上加霜。自古人情最難還。
生而為人,頂天立地,就要有扛下困難的魄力,頭中有腦,就要學會思考,長著雙腳,就要決定要走的方向;與其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不如問一問自己該怎麼樣;與其卑微討教,不如當自己的嚮導,領自己走出迷茫。
迷茫了,多聽聽自己的聲音,少聽別人的餿主意。每個人都是從自己的立場發言,眾口侃侃而談,你會更加迷茫,不如聽從自己的內心,只要問心無愧,就是正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