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朝鮮半島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並分析其形成原因

2020-12-22 騰訊網

朝鮮半島位於亞洲的東亞地區,半島東北部和北部分別於俄羅斯和我國相鄰,半島往西隔黃海與我國山東半島相望,南部隔朝鮮海峽與日本相望,東部隔日本海與日本相望。朝鮮半島上主要有兩個國家,分別是北部的朝鮮和南部的韓國。朝鮮半島的總面積約為22萬平方千米,是東亞地區最大的半島,其中朝鮮的面積約為12.3萬平方千米,韓國的面積約為10.3萬平方千米。下面我們就來讀一讀朝鮮半島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並分析一下其形成原因。

朝鮮半島的降水和氣溫分布

首先,我們來看看朝鮮半島的年降水量分布狀況,整體來看朝鮮半島絕大部分地區的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從乾濕地區的角度來說,朝鮮半島大部分地區都屬於溼潤地區。從朝鮮半島年降水量的總體分布狀況來看,年降水量呈現南多北少的特徵。朝鮮半島所在地區,位於亞歐大陸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從大氣環流的角度來看是典型的「東亞季風」控制區,夏季盛行東南季風,冬季盛行西北季風。朝鮮半島的降水主要是由來自海洋的東南季風帶來,東南季風從南到北影響朝鮮半島,從而使得朝鮮半島年降水量呈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徵。

朝鮮半島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

朝鮮半島三面環海,受海洋的影響十分明顯,南部地區氣候呈現明顯的海洋性特徵,所以朝向半島地區的年降水量比同緯度的我國華北地區要來得多,大部分地區屬於溼潤地區,而朝鮮半島北部地區氣候呈現一定的大陸性特徵。從年降水量的最值分布來看,朝鮮半島年降水最少的地區在朝鮮半島的東北部地區,也就是朝鮮的鹹鏡南道、兩江道和鹹鏡北道地區,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有些地區的年降水量甚至在600毫米以下,屬於半溼潤地區。此外,朝鮮西部的黃海南道地區,年降水量也在800毫米以下。

朝鮮半島地形、降水量、季風和洋流分布圖

朝鮮半島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區年降水量可以達到1400毫米以上,降水極為豐富,主要分布在朝鮮半島南部的韓國京畿道及江原道地區、以及全羅北道、全羅南島和慶尚南道地區,還有朝鮮半島北部朝鮮的平安北道和慈江道地區。這些地區之所以降水量差異極大,主要是受到了半島地形分布的影響,朝鮮半島的地形以山地、丘陵地形為主,地勢總體呈北高南低、東高西低的分布特徵。朝鮮半島東部太白山脈,此外還有慶尚山脈、小白山脈、車嶺山脈、廣州山脈、馬息嶺山脈、北大峰山脈等山脈,朝鮮半島降水豐富的地區多位於山脈的迎風坡位置,氣流抬升十分明顯,多地形雨。

朝鮮和韓國政區圖

朝鮮半島北部地區整體地勢較高,東北部地區多為高原、山地地形,包括蓋馬高原、白茂高原、鹹鏡山脈和白頭山脈等,這一地區整體地勢較高,加之位於半島北部地區,海洋水汽難以進入,年降水量偏少。其次,我們來看看朝鮮半島的年平均氣溫分布圖,朝鮮半島的年均溫總體上從南至北遞減,數值上介於4℃至16℃之間。很明顯朝鮮半島年均溫的分布狀況總體上受緯度因素的影響,全球太陽輻射能總體上由低緯往高緯遞減,從而使得年均溫分布也從低緯往高緯遞減。

朝鮮半島地形圖

朝鮮半島的緯度範圍介於北緯34°至北緯42°之間,屬於中緯度地區,半島南部沿海地區為亞熱帶,此外大部分地區都屬於溫帶。從國家來看,韓國的年平均氣溫較高,數值上介於11是受到至16℃之間;朝鮮的年平均氣溫較低,數值上介於4℃至11℃之間。從熱量的角度來看,韓國的熱量條件要優於朝鮮的熱量條件,有利於農業生產的開展。從半島上等溫線的走向情況來看,等溫線總體上呈東西走向,等溫線在中部地區往南凸出。

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

年均溫等溫線在半島中部往南凸出的原因主要是受到地形和海洋的影響,朝鮮半島東西兩側為沿海地區,而中部相對內陸,沿海地區海域面積大,受海洋的影響較大,從而使得年均溫偏高。此外,島嶼中部地區多山地丘陵地形,海拔相對較高,使得氣溫偏低。朝鮮半島東北部地區由於緯度位置最高,而且也是整個半島海拔最高的地區,多高原山地地形,從而也成為了朝鮮半島年均溫最低的地區。所以從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氣溫兩個角度來看,位於半島南部的韓國,條件都相對要優於位於半島北部的朝鮮。

朝鮮半島衛星地圖

相關焦點

  • 讀我國一月平均氣溫分布圖,尋找我國冬季氣溫最高和最低的地方
    地圖是地理學的語言,地圖能夠科學地反映出自然和社會經濟現象的分布特徵及其相互關係,所以我們閱讀地圖也能獲取許多的地理信息。之前我們已經通過讀中國年平均氣溫分布圖、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圖、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中國年太陽輻射總量分布圖、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等地圖,分析了相關的地理信息,今天我們就來讀我國一月平均氣溫分布圖,尋找我國冬季氣溫最高和最低的地方。
  • 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來尋找世界年平均氣溫最高和最低的地區
    我們所生活的自然地理環境包括五大要素,分別是地形、氣候、水文、生物和土壤,其中地形和氣候是兩大決定性的自然要素,它們會影響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其他自然地理要素。氣候又是由氣溫、降水、光照等要素來組成的。在分析一個地區的氣溫特徵時,我們主要從年均溫和氣溫年較差兩個角度來入手。
  • 讀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圖,來尋找世界年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區
    我們所生活的自然地理環境包括五大要素,分別是地形、氣候、水文、生物和土壤,其中地形和氣候是兩大決定性的自然要素,它們會影響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其他自然地理要素。氣候又是由氣溫、降水、光照等要素來組成的。在分析一個地區的降水特徵時,我們主要從年降水量和降水季節變化兩個角度來入手。
  • 讀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來尋找中國年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區
    氣候的基本要素包括氣溫、降水和光照等方面,降水是指空氣中的水汽冷卻凝結並降落到地表的現象,包括液態降水和固態降水兩方面。一個地區每月降水量平均值的總和就是「年降水量」,一個地區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來,就是這個地方的「平均年雨量」,通常「年降水量」反映的是一個地區一年內降水的多少情況,比如我國的平均年降水量約為730毫米。
  • 讀中國年平均氣溫分布圖,尋找中國全年平均氣溫最高和最低的地方
    自然地理環境包括地形、氣候、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要素,一個地區的氣候又是由氣溫、降水、光照等要素來組成的。在分析一個地區的氣溫特徵時,我們主要從年均溫和氣溫年較差兩個角度來入手,影響氣溫高低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緯度、地形(海拔)、海陸位置、洋流、天氣狀況以及人類活動的影響。
  • 讀我國七月平均氣溫分布圖,尋找我國夏季氣溫最高和最低的地方
    從季節來看,夏季是一年中平均氣溫最高的季節,冬季是一年中平均氣溫最低的季節,而春季和秋季是一年中氣溫的過渡季節。春夏秋冬四季輪迴,氣溫也隨之高低變化不斷輪迴。一般來說大陸性氣候顯著的地區,一年中7月平均氣溫最高,而1月平均氣溫最低;而海洋性氣候顯著的地區,一年中8月平均氣溫最高,而2月平均氣溫最低。我國是一個大陸性氣候十分顯著的國家,現在剛好是7月份,也就是我國各地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月份,今天我們來讀《我國七月平均氣溫分布圖》,尋找我國夏季氣溫最高和最低的地方。
  • 2019年湖南省各城市平均氣溫、降水量及日照時數統計
    一、湖南省主要城市氣溫、降水及日照情況統計2019年湖南省平均氣溫相比2018年普遍呈下降趨勢,下降幅度為0.1-0.2℃,僅郴州增長了0.1℃,永州市與常德市持平。2019年衡陽市平均氣溫居湖南省榜首,為19.1℃,比排名第二的株洲高0.5℃,比平均溫度最低的吉首市高2.0℃。
  • 讀中國年太陽輻射總量分布圖,尋找年太陽輻射量最多和最少的地方
    一個地區的氣候狀況,往往會決定一個區域的生物、水文和土壤等要素,組成氣候的要素包括氣溫(熱量)、降水和光照等三大要素,一般來說一個地區的氣溫特徵包括年均溫和氣溫年較差兩方面,降水特徵包括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節變化兩方面,而光照主要是指太陽輻射,通常以年太陽輻射總輻射量的多少來衡量。
  • 安徽2019年平均氣溫高於常年 年降水量偏少兩成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月7日上午,記者從安徽省氣象臺獲悉,我省去年平均氣溫為16.6℃,較常年偏高0.8℃;全年平均降水量944毫米,較常年偏少兩成,為2001年以來最少。根據氣候年景等級評估標準,2019年我省氣候年景較差。
  • 高二地理知識點: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
    導語:高考網為大家準備了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是對高中很多知識的一個串聯,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解讀地理圖表的方法眾多。我認為主要解讀圖中的『四性』:一般性、差異性、特殊性和相關性。當然不是所有的圖中都具有這『四性』。下面是本人對『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圖的解讀。如圖:
  • 中國地理小區域——山東半島
    「南茶北引」是我國農業科學家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來的設想,經過50多年的不斷摸索,目前在青島、日照、臨沂等地已經形成規模。下面左圖為山東半島示意圖,右圖為山東濟南和煙臺蘋果開花至蘋果成熟對應的氣溫圖。(1)與濟南相比,說出煙臺氣溫的不同點,並簡述其影響因素。(2)煙臺生產的蘋果比濟南生產的蘋果品質更優,從氣溫影響蘋果生長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 澳大利亞剛經歷了有史以來最溫暖的春天,平均氣溫達24.5℃
    比如,在地質時期中氣候就有冷暖乾濕的波動變化,從而形成了冰期和間冰期的氣候變化,而到了近現代,隨著人類活動因素的不斷加強,使得氣候變化的速度和頻率都呈現加快的趨勢,這可能就是近些年極端性天氣現象多發的重要原因。
  • 氣象局:12月全國平均氣溫-3.6℃ 為2013年以來同期最低
    王志華指出,12月的第一個特徵是平均氣溫偏低。12月(1日至29日),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偏強,全國平均氣溫-3.6℃,較常年同期偏低0.5℃,為2013年以來同期最低。除西藏、青海南部、四川西部、雲南大部、黑龍江北部、福建東部、浙江南部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4℃外,全國其餘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低。第二個特徵是氣溫起伏大。
  • 為什麼在歐洲西部的伊比利亞半島內部會出現「溫帶大陸性氣候」?
    氣候是指某一地區大氣的多年平均狀況,我們根據全球各地區氣候特徵的差異,劃分出各種氣候類型,其中基本的氣候類型包括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亞熱帶夏幹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極地氣候和高山氣候等類型。
  • 為什麼在歐洲伊比利亞半島內部會出現乾旱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其成因包括西風帶的控制、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溫增溼、海洋深入內陸加劇海洋性、平原地形有利於西風帶深入內陸以及山脈多東西走向對於西風帶阻擋弱等原因,這些條件使得歐洲西部成為世界上溫帶海洋性氣候最典型的地區。歐洲氣候類型分布圖不過,在海洋性氣候佔主導的歐洲西部地區卻分布有「溫帶大陸性氣候」,我們知道,通常來說溫帶大陸性氣候多是分布在大陸內部,由於距海遙遠,海洋水汽難以到達,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從而形成了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大,降水稀少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 世界各種氣候類型分布圖,點開看大圖更清晰喲!附氣候特徵問題答題思路,幾處特殊氣候類型的分布和成因!
    氣溫的高低①年均溫;②最冷月均溫;③最熱月均溫氣溫的季節變化冬夏氣溫季節變化溫差的大小①氣溫日較差;②氣溫年較差氣溫的空間分布高空和地面(2)降水:從降水量的多少(年降水量)、降水的變率 (降水的季節分配、降水的年際變化)及降水的空間分布等方面描述
  • 韓首爾今夏創22年以來最高氣溫
    8月10日,《中央日報》以氣象局的資料為基礎,分析了從上個月1日到本月9日首爾地區這40天的氣溫,結果顯示平均溫度為27度。這雖然與創下最熱紀錄的1994年的同一期間平均氣溫28.7度相比低了1.7度,但卻是從1995年至今22年以來的最高溫;若與近10年(2006-2015年)同一期間的平均氣溫25.6度相比,則升高了1.4度。
  • 為什麼我國「南方地區」的年降水量比「北方地區」多?
    一個地區的氣候由各種氣候要素來組成,主要包括氣溫、降水和光照等要素。氣候中的降水特徵包括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節變化,從年降水量的角度來看,一般來說年降水量大於800毫米的地區為「溼潤區」,年降水量介於400至800毫米之間的地區為「半溼潤區」,年降水量介於200至400毫米之間的地區為「半乾旱區」,而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區為「乾旱區」。
  • 中國氣象局:今年春季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 降水量偏多
    中國氣象局發布的數據顯示,與往年相比,2019年春季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1℃,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四高;平均降水量也較常年同期(143.7毫米)偏多3.5%,為148.7毫米。數據顯示,2019年春季,全國平均氣溫11.5℃,較常年同期(10.4℃)偏高1.1℃,其中東北、華北大部、黃淮、江淮、江漢北部、江南東北部及新疆、甘肅、寧夏、雲南、海南等地偏高1~2℃,局地偏高2℃以上。海南平均氣溫為1961年以來最高,雲南為次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