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油不含花生」、「辣椒油沒有辣椒」,臺灣一家名為「大統」的食油生產企業近日被查出九成油品造假,甚至有的還添加銅葉綠素等有毒物質。對此,消費者固然膽戰心驚,相信最憤怒的應該是小吃店主——臺灣小吃又「躺槍」了。
據介紹,成立36年的「大統」是臺灣的老字號,在臺灣食用油市場佔有率達10%。因為「大統」屬中低價位,夜市小吃價廉物美,怎麼可能不選用這種低價位品牌油?可以想像,此次,一些夜市小吃恐怕又要如塑化劑、「毒澱粉」風波時,再次經歷不信任洗禮:生意蕭條,全面徹查,盡力表白……
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頻繁發生,雖然臺灣名廚「阿基師」認為,廚師要對食材負責,不能出了問題,稱自己也是受害者。對高級餐廳來說,可以嚴格管控食材來源。對小吃店主來說,這個要求真是太高了。就以「大統」「黑心油」來說,誰能料到老字號也會沒有底線地造假?小吃店主都是賺的辛苦錢,哪有能力一一檢驗?
臺灣美食名聞天下,在觀光手冊上,夜市小吃與臺北101齊名,此類食品安全事件茲事體大。而目前的食品衛安事件不再是一刀斃命式,到底哪頓飯成了絕命的最後稻草,神仙也難斷言。雖然臺灣新的食品衛生管理法對不易舉證的惡性事件有了新規定,但是畢竟都還屬於事後監督。如何加強過程中的監督,讓夜市小吃更放心,既是遊客和臺灣外食族所切盼,也是臺灣相關部門必須考慮的當務之急。
《 人民日報 》( 2013年10月24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