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同事如果結婚,會邀請你去喝喜酒。
如果你和這同事關係不錯,一定給他個「薄面」,以後的工作也能互相幫襯下。
當然,隨禮講究「禮尚往來」,下次你結婚,他得還禮給你。
不過,同事一旦離職,你結婚,他考慮得可能就「複雜」了。
最近,有位朋友在某職場論壇發帖說了件事,同事結婚他隨禮600,他結婚同事卻沒來,次日收到他的微信……
他在帖子裡是這麼說的:
有個同事和我關係好,他結婚,我就隨禮了600。
過了一年,他工作變動,離職,去了外地。
他離職的半年後,我結婚,在微信上通知了這同事——應該稱呼為「前同事」,前同事滿嘴答應,說一定去。
等到結婚這天,他沒有來,連個電話也沒有。
畢竟離職了,不在一塊共事,我心裡是有點不舒服,想想也正常。
次日,收到這前同事的微信愣了。
他說很不好意思,現在的老闆結婚和我是同一天,他想了想,工作的時間不長,以後得靠老闆吃飯,只能「對不住了」。
前同事給我發了個大一些的紅包,888,說改天一定登門「喝酒」。
我覺得這同事當天沒到也是情有可原,還是能交的朋友。
有網友說:
如果要是我承諾了前同事,我會直接對老闆說,不好意思,我已經答應參加朋友的婚禮了。並讓同事把禮金給老闆帶過去。
我覺得講信義,重承諾,是一個人的立足之本。
如果老闆心裡有疙瘩,正好說明了他不值得我為他「打天下」。
有網友說:
去年我朋友結婚——訂婚的時候他就已經告訴我了,後來上班了又知道老闆的兒子結婚,我想都沒想就要去朋友的婚禮,一,是承諾在,二是十幾年的情誼在。
還有網友說:
我也碰到這種情況,老闆和同學結婚是同一天,我選擇去老闆的婚禮,因為老闆對我日後的職場很有幫助。
我和這同學的關係特別「鐵」,除了送紅包外,隔天,我找機會上門坐了坐。這樣的原因,他能理解。
筆者是這樣看的:
按這位朋友在帖子裡說的,這位朋友隨禮在前,前同事應該是也到場祝福,這是「禮尚往來」。
不過,有位網友的處理方式也得當,覺得老闆會對對日後的職場有幫助,沒去同學這邊除送紅包外,隔天,找機會上門坐坐。
畢竟「同一天結婚」這樣的事情是例外,相信很多人都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