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兒童的需要為需要
以兒童的關切為關切
以兒童的興致為興致
以無聲的環境陪伴著兒童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環境作為一種「隱性」課程,能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幼兒的個性,一個良好的幼兒園環境是立體的、多方位的、多層次的。為了進一步詮釋「環境育人」,助力教師隊伍成長,2020年11月1日上午,安幼教育集團總園長李崢、長三角地區骨幹教師交流研修代表肖群、阜陽市臨泉縣城東街道跟崗園長陳莉、蘇曉娟及各園副園長、執行負責、保教主任、全體一線教師以及安幼互動發展聯盟的姐妹園園長與老師們齊聚在總園六樓報告廳開展「慧心巧思創育人環境,各抒己見話特色教研——安幼教育集團環創大教研」活動,安幼教育集團桃蹊分園保教主任蔣小孌擔任主持。
「環境話教育 潤幼細無聲」,總園的陽小芳老師以「話教育之本,溯主題淵源」開始了匯報,陽老師說作為教師要全面解讀、明晰方向,既要挖掘核心經驗, 又要考慮階段性教育目標以及孩子興趣。然後陽老師以《奔跑吧種子》、《小螞蟻大揭秘》展開詳細闡述,鼓勵幼兒親近自然,熱愛探究。結合《書的秘密》這一主題,教師深度挖掘主題背後的核心經驗,引導幼兒喜歡聽故事、看圖書、愛惜圖書。接著,陽老師從尊重幼兒發展軌跡方面展開,她說主題牆可以記錄孩子在主題活動中的學習過程與結構,最後以起到主題經驗總結、強化、概況、提升的作用。她結合主題《認識我自己》、《線線大世界》具體分析和闡述,總結主題不僅是課程內容、教學活動的反映,更是幼兒學習過程和結果的體現。最後,陽老師從把握幼兒實際需要和環創藝術格調等方面一一展開,詳細地介紹了總園環創的點滴故事,並表示會一直堅持做孩子樂玩、樂思、樂做、樂創造的環境。
城市之光分園的蔡曉嬋老師帶來的分享是《環美自然 境潤童心》。她從城市之光分園整體環境的介紹出發,引出禮儀教育,使孩子們在環境中學禮、知禮、懂禮、用禮,從小做一名講文明懂禮貌的孩子。結合小一班創設的「一起說你好」,引導幼兒學會打招呼。這種大環境與小環境相結合,更能起到加深印象、促進成長的作用。接著蔡老師介紹了根據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創設的二樓走廊,將節氣融入到幼兒看得見的環境中,潛移默化地接受中國文化的薰陶。關於繪本的主題環創,主要有兩點展現,大樓梯和三樓走廊上陳列了孩子們喜歡的繪本,城市之光分園重視文化氣息地渲染,培養幼兒喜歡閱讀的良好習慣。班級主題環創方面蔡老師主要從環創中如何體現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創設出符合幼兒的需要、發揮幼兒參與性的環境。她重點向大家介紹了《你會,小螞蟻》、以及《「橋」這一家子》兩個主題活動,通過一幅幅生動的圖片詳細闡述了班級教師主題環創的由來,以及主題的深度挖掘和探索。通過視頻的展示,介紹孩子們建構能力的提升,最後她總結環境是一種「隱形的教育手段」,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讓孩子真正成為環境創設的主人。
「『環』以薰陶 『景』以育人」,桃蹊分園的王菲虹老師開始了主題分享,結合小一班《小小的我》、中二班《蚯蚓的秘密》、大一班《恐龍探險隊》總結主題的由來應從孩子感興趣的事物或者喜愛的繪本故事出發。緊接著,她結合桃蹊分園《我愛幼兒園》、《有趣的圈圈》、《葉子的秘密》等主題內容詳細產闡述了主題網絡的架構。關於教育價值的挖掘,王老師則從桃蹊娃身邊的泥土資源進行展開,以探究之心,通過探索發現土壤質地、顏色的不同,深入調查土壤的顏色以及特性。關於草莓葉子的探究,孩子們有了新的嘗試--草莓葉子拓印畫。小小的蚯蚓吃什麼?它可以再生嗎?帶著疑問,孩子們每天進行觀察和討論。小小的自然角裡,每個班級都進行了不同的研究和探索,南瓜、黃豆、大蒜,在老師和孩子的照顧與觀察下漸漸長大。然後王老師向大家介紹了幼兒主體性的體現,通過繪本閱讀引發還孩子們對恐龍的探究,他們主動地去搜集、了解恐龍的各種資料,豐富認知經驗。最後王老師用一句詩為大家描繪了桃蹊分園開展的「耕四季田野,讀五穀豐登」曬秋系列活動,一張張照片展現出桃蹊的美麗秋景,一張張笑臉解讀出環境的教育意義,王老師以曬秋視頻結束本次的匯報,並稱桃蹊分園的老師們會以此為契機,為孩子們創設一個有效的支持環境。
迎松路分園的代妍老師匯報的題目是《環境做教育的先行者》。匯報中提出:有用才是兒童想要的,她說環境創設中的每一步都應有教師的預設,尊重兒童的聲音,而幼兒園的環境要與幼兒進行對話,並且要跟著幼兒的需要進行變化。她通過一幅幅圖片的呈現向大家介紹了迎松路分園遇見秋天的環境創設,通過秋收、秋色、秋趣讓孩子們感受自然的生長。二十四節氣,與自然呼應,與感知契合,四季流轉,周而復始,走廊上懸掛的二十四節氣圖引導幼兒了解熱愛傳統文化,同時也切實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內涵。「鷹架」才是幼兒需要的,教師要為兒童提供腳手架,支持他們在最近發展區內實現進步。然後代老師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詳細介紹了迎松路分園的主題牆《樹》、《愛上幼兒園》、《神奇的我》等。玩具材料可以滿足幼兒遊戲願望、培養孩子想像創造,代老師展示了幾種玩教具,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提升。最後代老師稱環境創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隨兒童的需求而動,吸引兒童與之互動,並讓兒童的思維「流動」。
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感態度的特有方式。匯報結束後,廬陽區幼兒教師基本功一等獎獲得者安幼總園教師裴茹進行《提升美術技能 見證藝術魅力》的微講座,講座中,裴老師她整理了自己多年來的繪畫手稿,梳理了相關的繪畫經驗。結合自己一幅幅的繪畫作品生動生動形象地向大家介紹美術創作中常用的繪畫、手工等美工形式、材料的選擇、創作的手法等。接著她和大家展示自己參加市級和區級比賽的具體作品進行展開分析,一個個小小的海鮮殼變身成青菜大王、一個個小夾子排列成胡蘿蔔,通過她的奇思妙想與藝術地表達讓老師們為之讚嘆!最後她將自己的心情和感悟與老師們分享,鼓勵大家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善於觀察。勤於練習。
教研最大的魅力是各抒己見,共促成長。在座的老師和園長們在集中傾聽過匯報後,也有許多的想法。安幼總園徐祖雲老師表示環境創設不僅限於牆面,還延伸發到區域、融入了主題課程。安幼城市之光分園副園長袁媛提出建議,老師們要跳開本身的主題,挖掘其背後的教育意義。安幼總園保教主任何麗麗肯定了老師們在環境創設能力方面的進步,其次她梳理了集團教師後期需要改進的內容,如主題與課程的結合、幼兒的心理環境、區域環境的創設等,教師在指導過程中及時跟進,鼓勵幼兒在遊戲中的多元表徵。
安幼聯盟園栢景灣幼兒園的王園長感謝合肥市安慶路幼兒園給予的學習機會,專業、敬業的大教研氛圍讓她收穫頗豐,她肯定安幼的教研是真教研,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興趣,探尋主題本真。讚美安幼教師的智慧,表示創設的內容均來自孩子的生活實際,記錄孩子學習與探索的過程。教師創設的靈動、生動、互動的環境,給幼兒的發展提供了支持。最後她祝福安幼各園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長三角地區骨幹教師交流研修代表肖群肯定了教師們對於環創理念的更迭與提升,同時她稱這是一場視覺和思想的盛宴。對於裴茹老師的分享,肖園長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她稱裴老師具有幼兒教師的專業性,特色稱一位老師就是一份課程資源。接著她提出自己的問題,即「環境創設,創設什麼?為什麼創設?怎麼創設」?以及「兒童在哪裡?學習在哪裡?課程在哪裡?」,以不同的視角和關注點深挖主題,引發老師們思考環境賦予幼兒的教育價值。
安幼教育集團總園長李崢表示:教師們能圍繞主題進行環境環設,並能融合五大領域教育內容,關注主題的核心價值;老師們要注重將主題課程融入到區域活動、關注兒童的完整經驗、注重主題的資源整合;遊戲區域材料的投放,要充分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現有水平、考慮班級區域的位置,打破原本教育的觀念,給幼兒提供更多的空間;教師的專業發展是動態的,作為教師應如饑似渴地進行學習,注重內在成長,珍惜、把握每一次學習機會,做一名專業的幼兒教師。
寓教育於環境,話成長於教研。合肥市安慶路幼兒園教育集團環境創設大教研活動,是一個相互交流、共促成長的契機。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且持久深遠的。作為兒童生活、學習、遊戲的場所,已將環境創設作為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今後,安幼教育集團將繼續努力為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讓有限的活動環境成為幼兒無限成長的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