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電視劇《我和我的兒女們》,在某網絡播放平臺上,被網友刷了彈幕。網友關注的焦點,不是電視劇的劇情,也不是女主角的顏值,而是取景地——浙江慈谿某別墅:
「快快快,別墅呢?」
「為別墅而來。」
「你我本無緣,全靠別墅牽。」
「這是別人家的別墅,現在在打官司,房主居然是看這個知道的!物業租出去的。」
「別墅已被損壞。」
「哈哈哈,全靠劇組用了別人的別墅。」
7月21日上午,林女士(化名)告訴記者,2019年,她在刷劇時,看到自家別墅成了劇中女主的家,可這個房子是自己2015年買的,一直是讓物業代管的,對比房子的裝修、位置,就是自己的房子!
林女士回家與物業交涉,並清點損失。發現原本閒置的別墅,電梯、地面、家具多處損壞,11月,林女士請了律師向物業、影視公司等發律師函被拒收,遂起訴8個被告要求索賠房屋損失300萬元。
眾所周知,影視劇拍攝團隊少則十幾人,多則幾百人,這麼大一個團隊進入別墅拍攝,物業承擔著小區安保責任,不會不知情。
該別墅現在的物業是吾同物業,發姐搜索發現,該物業對外宣稱:不用專門請人,就可以解決居住困擾,享受五星酒店服務,按五星級飯店標準打造別墅住區物業服務團隊,把所有居住問題交給專屬白金管家。
林女士表示,2018年,她一次性繳納了前三年的物業費,一共6.4萬元,收款蓋章的是現在的吾同物業。
吾同物業方則表示,2018年7月1日接手的小區工作。林女士也未和我方籤訂過業主鑰匙委託保管書。
那麼,林女士把鑰匙給了誰呢?
小區別墅外觀
原來,2015年,林女士考慮到自己不在房子裡常住,與當時該別墅的物業「寧波新上海國際物業公司」籤訂了一個「業主鑰匙委託保管書」,希望在裝修、緊急維修、突發情況下,可以幫忙代管這套別墅。
而新上海國際物業公司方則表示,我們公司在2016年12月就撤出了小區。
房屋產權是指房產的所有者按照國家法律規定所享有的權利,也就是房屋各項權益的總和,即房屋所有者對該房屋財產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物權法第三十九條: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別墅外景
《民法典》第二百六十六條:私人對其合法的收入、房屋、生活用品、生產工具、原材料等不動產和動產享有所有權。第二百六十七條:私人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哄搶、破壞。
有一句俗語說,「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林女士花費巨資買下大別墅,閒置幾年,自己沒有住,卻發現屋內的一部電梯損壞無法啟動,指紋鎖損壞,奢侈品絲巾及全部地毯汙損,很多家具磨損,換了是誰,心裡都不好受吧!
不管物業有沒有保管房主的鑰匙,物業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昧著良心多邊收錢,還不帶一點責任心及職業操守。事情曝光了自知理虧就支支吾吾推卸責任,敢做不敢當。
林女士別墅被侵權被網絡熱議後,
不少網友對物業表示譴責:「物業膽子這麼大,自己入室當收租大爺」。
「劇組拍攝對建築內部環境損害很大的,物業拿了別人的房子,損了別人的房子,然後自己收著租金?牛」。
也有網友支持維權:支持維權到底,自己的權益一定要爭取。
自從我國商品房制度建立以來,買房者免不了要和物業打交道。以我自己為例,2016年買下房子時,銷售宣傳口號說的真不錯,我們後期物業是某大品牌物業,小區人車分流、24小時有監控、電梯也是大品牌、有問題隨時反映儘快解決!可交房之後,收物業費可快,但是樓道燈壞了修的慢、鄰居裝修噪音沒人管、停電停水也成了家常便飯。
業主與物業的糾紛不是個例,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與物業管理有關的文書有748796條,可見物業管理不規範不是一個小區的問題!那麼業主在面對侵權問題時,一定要善於用好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
在央媒《半月談》2020年一篇名為《物業不應是城市「火藥桶」》的文章中指出,物業存在的亂象問題,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1.小區業主與物業矛盾已上升為基層治理的痛點和難點。日常工作消極怠工,無法提供與物業費相匹配的服務,導致小區環境髒亂差。
2.有的業主害怕有家不能回,「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對物業敢怒不敢言。
3.業委會被寄予厚望,但實際操作困難重重。
對於這件「比電視劇還電視劇」的房產被侵權事件,你怎麼看?支持業主維權嗎?
物業、開發商,誰的責任更大?房屋閒置,如何知曉房屋現狀、保護自己的權益?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