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換到一個物價突然高十倍的環境,雖說一切新鮮是新鮮,但結帳時拿著看起來不長卻價值不菲的票根子…
心真的在滴血,刷卡的時候手真的在顫抖。
朋友圈看起來光鮮是光鮮,開車海邊自駕遊、時不時下館子,可背地裡的我們,哪個不是為了省錢耗光了力氣。
你永遠想不到,一個天天精緻妝容的女留學生,天天耍酷的男留學生,問他們花式省錢大招,他們絕對可以和你聊上三天三夜。
1、英語不一定行,但做飯肯定可
都說自己出國留學上了個新東方,英語可能沒練的驚為天人,但是廚藝絕對是一流。
好像每個留學生出去,都被施了魔力似的,十八般廚藝無師自通,平時朋友圈看樣子都是在朋友家滿漢全席,大盤雞、水煮魚一樣不少。
去的時候50公斤,回來的時候70公斤。
可實際的情況卻是…為了省錢!
來算算這筆帳,下個館子隨隨便便都至少要人均100人民幣。而這一餐的用料在超市可能頂多20、30人民幣,自己一餐做下來最多也就花費50元。
而且,外國人的口味和我們也不一樣,這菜吃完自己還不一定合胃口。
再說到經常和一堆朋友做飯吃吃喝喝,就更省錢了。人越多,菜式越多,平攤下來就更便宜了。
@SSStephie:
不要下館子....特別是中國城的館子,就算吃到了味道標準的中餐,價格也太貴。特別是火鍋。
@biubiu馬格南送給你:
周末去一趟Tesco大概三十來磅,四個人可以吃一個半星期。
@點點星星星:
超市很多冷凍食品微波一下更方便,公車有周票可以給同學SHARE車票錢。
2、出國才想出的穿衣省錢大法
說到穿衣省錢秘籍,不得不提到買童裝。
外國人普遍人高馬大、或者由於常年進食高熱量食物,身型較為魁梧,所以商店裡的碼數一般來說都是偏大的,甚至很難找到小碼。
身材較為苗條瘦小的亞洲妹子,國內買M碼,在國外很大概率會是XXS碼,而超市裡的碼數通常以S碼往上走。
所以很多人剛到國外,可能逛半天都買不到能穿的衣服,怎麼辦?
當然是買童裝!
童裝的最大碼基本亞洲妹子都可以塞進去,而且價格是成年人的一半!
除了買童裝,還有一部分留學生會選擇收二手或者上Vintage店去淘一淘貨。
部分學生只需要出國讀一年,一年後回國就有很多帶不走卻捨不得扔掉/浪費的衣物,就往群裡出。所以也為省錢秘籍添了一招。
@H-HHHHailey:
童裝最大碼根本看不出來是童裝,而且價格還是成人的一半。
@太陽王中王:
有些中學生專供的大牌大碼確實平靚正,尤其是UA、Ad面對大學、中學出的帶校徽的那些運動裝,180亞裔人穿L碼都顯大。
@Zoe-the-Human:
primark真是英國的服裝批發市場,價格相當親民,不過品質參差不齊。
@可愛的冰小心:
primark和tkmax簡直窮人天堂,記帳能幫你省下很多不必要的開支,畢竟錢一筆筆寫在紙上非常心痛了。
3、只要能想到的用品,都能從二手群找到
剛剛說到衣物可以是二手淘來的,其實遠不止於此,可以說大部分留學生的生活都是二手的。
除了剛剛提到的,對於大部分不留外國工作生活的朋友來說,衣物/家具/生活用品基本就只是用一年或者四年,用不了多長時間。
還有就是國外這些用品,是真的巨貴。
隨便一本教科書,可能就是幾百元,還是必須買的,學完放在家裡都覺得佔地方,所以買的時候真的會猶豫一下。
所以,二手群成了入學必須加的群。
在這些群裡,經常會有畢業生或者即將搬家的學生清空日常用品,價格隨他們心情而定。一般來說,價格可比市場價低的太多太多了,甚至偶爾還會有免費贈送。
門票、廚具、書本、文具等等,只要你能想到,群裡都能有人出。
而且一般6-9月是二手物品發布的高峰期,價格大概也是一年內的最低價(拋售了相當於)。畢竟有一堆小鮮肉即將入學,而一堆老油條即將打包回國。
當然,對於還沒到校的萌新,購買前一定要仔細查看物品圖片和價格,溝通確認付款方式,最好採用當面交易,較為穩妥。
4、小小超市——省錢妙思聚集地
可別小看平時買吃吃喝喝必須去的超市,這裡面的省錢門道可就多了。
首先,每個地方都有不同類型的大型超市。
拿英國舉例,大型連鎖超市Waitrose就不是我們留學生該去的地兒(開個玩笑,別當真),質量是上乘的,但是價格也是極為「上乘」的——基本是當地上層階級常去地點。
而最最平價也是擺放貨品最為混亂的Aldi等超市,可最受「貧民」留學生喜愛了。
在這裡,雖然物品質量不是最好的,貨物擺放可能是最隨意的,但是價格卻是市內較低水平的。
選擇超市有學問,進超市的時間也有學問。
一般來說,早上剛開門1-2小時內是貨品上架時間,晚上是清倉時間,所以打折促銷當然是越晚越便宜。
挑選食物也有學問,比如沒成熟的水果、臨期打折的食物等,通常價格很低。
每次看到貼著黃色標籤的Reduced標誌,大概會覺得是超級幸運的時刻。
@Gaya:
你去過傍晚 5 點的超市嗎?烤雞 5 刀 的那種……
我一般都會選擇晚一點去超市,正巧會趕上各種清倉貨大減價,像是麵包、當日熟食之類的,會比上午便宜好幾刀(甚至能省上百軟妹幣),每次去都會囤貨回家塞進冰箱。
@KathyLi_92:
去超市和老頭老太太們搶reduced price的東西。
@填坑大隊小隊長:
超市裡最便宜的水果是沒成熟的獼猴桃和沒成熟的香蕉,兩樣同時買,放在一起3-4天,就能吃到成熟的香蕉和獼猴桃。
@櫻花隧道:
留學時好多時候吃的都是便利店快過期的低價便當,以及超市晚上的打折肉品。
@Face小姐的黑咖與甜茶:
最便宜的辦法也不是自己做中餐,而是超市有一磅兩磅的三明治沙拉薯條洋蔥圈,每天就吃這個最省。
@hhh_06578:
Tesco下午2點會處理當日過期的食品,3-4點會在2點的價格上再折。
上下課時間都沒記得那麼清楚的我們,不同超市的打折/促銷/清倉時間,一定是記得最清楚的。
5、不打車不坐車,能到的地方全走路
雖然在美國,可能很多朋友直接買二手車出行。但是在其他地兒, 小城鎮,小鄉村,可能大部分留學生都是不買車、不坐車、不打車。
國外的交通費是真的比國內貴的太多太多了!每次走到公交站,就不得不感慨國內交通的便利程度和便宜程度。
出門坐一趟地鐵,少說也要二三十人民幣。坐一趟公交車一次至少10元,周卡大概也要100元人民幣左右了。
想想國內一趟地鐵穿越整個市區1小時最多也就那麼十來元,在這兒簡直心疼的不想出門。
打車就更不用說了,國內好歹起步價是10元。這兒只要上了車至少也要30元人民幣起步,一趟50元人民幣基本就是打車常態。(大概就10分鐘的車程)
吃的都能省,有手有腳的我們走走路就當鍛鍊身體好了!
本來外國人也不喜歡坐公共運輸,跟著他們走路一小時以上到目的地,那都是常態。
@80後快樂飛行:
能坐公共汽車的就不坐地鐵。
@十五家寵物貓糧館:
走三四站地鐵站也不坐。
6、學生折扣,利用到極致
一般在國外,無論是商場還是飯店,都有針對的學生折扣價,包括剛才提到的公交車/火車都有學生折扣。
出門逛街什麼都能忘就是不能忘記帶學生卡,一般都有打九折。
雖然有時候會要求辦理相應的學生折扣卡,雖然需要花$10辦張卡,但是辦完後一勞永逸。
像是電影院、遊樂場、博物館、歌劇院,學生都是有購票優惠的。
除此之外,網上購物儘量使用edu郵箱,說不準就會發現學生折扣!
比如亞馬遜6個月、Github等IT行業的student package還有微軟在線商城等。
@球大師_製糖廠硬妹:
話劇音樂劇,NT和各地地方劇院會有國家補貼的青年票,15磅左右位置巨好;
去bar,選happy hour的時間,酒巨便宜;
kiko不打折不要買,因為他家三天兩頭打折。
7、絕招:打工
一邊省錢節流,一邊也要想辦法開源——打工,這才是王道啊!
比如美國。
雖然美國很多學校是不允許留學生在外兼職的,但是校內卻有很多part-time的機會,比如Research Assistant等,這些都是按小時算薪酬,通常也不會太低!
到了暑假,也可以找份與專業相關的實習,不僅可以賺錢還可以積攢下實習經驗。一箭雙鵰啊!
比如英國。
英國允許留學生在平日每周有20小時的時間、在節假日每周有40小時的打工時間。
打工兼職不僅可以賺取生活費,還可以體驗當地生活,了解更多的風俗文化和社會情況,開闊視野、積累工作經驗。
想想,也好刺激。
除了這些,還有通過獎學金、提前畢業等方式省錢……只要你想,總有辦法可以儘量節省「留學一年等於去掉一輛車子」的錢。
正所謂留學生在省錢哲學的路上越走越遠,甚至互相傳授心得,年輕(有為)的人才可能遍布學校。
在此,Chloe也祝大家早日脫貧、在省錢大道上脫穎而出,如願成為每天都能遇到「Reduced」標誌的幸運兒。
想要獲得專業的留學課業輔導?
想要持續獲取更多留學乾貨、趣聞與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