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胡老師給大家分享的這份試題,來自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七單元測試卷,題目新穎,題型多樣化,這份試題看似簡單,考滿分卻不易,考前學生信誓旦旦地說要考滿分,結果只考了96分,這份試題如下:

這份試題來自楓葉小學三(1)班學生陳聰明小朋友的答卷,從他的答捲來看他僅僅考了96分,他失分的題目是第一大題填空的第9小題,扣1分,第四大題按要求答題的第1小題被扣1分,解決問題最後一小題被扣2分。
從他扣分的原因,可以看出聰明小朋友主要是計算能力欠缺,基礎知識和數學思維比較薄弱。
第一大題的第9小題是一道難題,「用12張邊長是5釐米的小正方形紙寫成長方形,拼成的圖形周長最短的是( )釐米」,這道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周長知識的應用能力,也衡量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水平,綜合性強。
本題的解題方法比較多,比如:
擺法一:12個正方形橫著排,長12×5=60釐米,寬5釐米,周長(60+5)×2=130釐米。
擺法二:6個正方形擺成兩排,長為6×5=30釐米,寬為5×2=10釐米,周長為(30+10)×2=80釐米。
擺法三:6個長方形疊著擺放,長6×5=30釐米,寬1×5=5釐米,此時周長為(30+5)×2=70釐米,也是拼成的周長最短。

第四大題按要求答題,共有2小題,小朋友失分在第1小題求正方形的周長,每條邊長3釐米,那麼周長應為3×4=12釐米,但從小朋友答捲來看,他把3×4寫得了9,可見,粗心是他失分的一個原因。
據此,在平常學習和考試中,都要養成檢查的良好習慣,習慣成自然,只有在平常的學習和練習中養成良好習慣,才能更容易考出好成績。

最後一道題解決問題,共有6小題,從答捲來看,小朋友在最後一道題被扣2分。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的審題能力,從題目來看,把一個長8分米,寬4分米的長方形拼成正方形,可以如下:
兩個長方形橫著拼,此時長為8+8=16釐米,寬為4釐米,周長為(16+4)×2=40釐米。若按以下拼法:兩個長方形豎著排,此時長和寬都等於8,是正方形,周長是4×8=32釐米。小朋友失分是因為沒有審清題意,理解不了長和寬的長度,從而導致錯誤。

總而言之,想在考試中考出好成績,除了平常學習中掌握方法,鞏固知識外,進行一定量的練習尤為重要。練習,是提高成績,掌握方法,形成技能的最好方式。而大多數尖子生都離不開大量的練習,只有掌握和了解不同題型的方法,才更容易在考試中脫穎而出,成為大家羨慕的學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