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新青年丨英才盛世創始人曾祥盛:幫助港澳臺生走好內地升學之路

2020-08-29 21世紀經濟報導

「國家現在發展越來越好,很多港澳臺同胞願意來內地學習,但是他們需要有一個清晰的途徑」,廣州英才盛世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及CEO曾祥盛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道,「英才盛世的目的,就是為了改變信息不對稱的現狀。」

英才盛世坐落於廣州南沙,致力於面向港澳臺學生提供內地高等院校專業升學信息和諮詢服務,其團隊成員都是在內地讀書的港澳臺同胞,由清華大學、廈門大學及暨南大學等精英學子組成,曾祥盛本人,也畢業於暨南大學。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港澳臺學生選擇來內地高校就讀。目前,港澳臺生入讀內地高校本科課程,主要有三種途徑:免試收生計劃、港澳臺僑聯招試及院校獨立招生。第一類免試收生計劃共有122所高校,這類考生必須遞交DSE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第二類是通過中國普通高等學校聯合招收華僑、港澳地區及臺灣省學生入學考試,簡稱港澳臺僑聯招試,共336所院校;第三類是通過院校獨立招生,共有6所高校,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及華僑大學。

根據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的數據,今年香港學生赴內地升學總報名人數為10778人,其中通過「文憑試招生」的報名人數為3993人,比去年增加14%,港澳臺僑聯合招收香港學生報名人數為2650人,院校自主招生報名人數為4135人。

大學時期的曾祥盛就感受到,港澳臺青年內地升學服務有很大的市場空間,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思考,他慢慢摸索出英才盛世的商業模式:組建一個專業的教師團隊,為這些學生提供網絡授課和考綱教學,同時幫助港澳臺僑家庭全面了解內地升學政策及資訊。除此之外,英才盛世還幫助他們規劃後續的個人發展。「我們不只是從升學需求上面去解決他們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更了解整個國家的發展。包括實習、就業、創業,後面的三個板塊其實都可以從升學這個基礎上去拓展。」

如何融入灣區建設,幫助更多的港澳臺青年實現他們的灣區夢想?成為港澳臺生與內地大學的橋梁,幫助港澳臺生走好內地升學之路,這就是25歲的香港青年曾祥盛給出的答案。

廣州英才盛世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及CEO曾祥盛

以下為採訪實錄。

做教育行業是出於使命感

21世紀:英才盛世幫助港澳臺僑學生進入內地高校的教育諮詢,你瞄準這個市場的初衷是什麼?

曾祥盛:在2014年的時候,我還是一個高三學生,在內地的高中讀書。但因為我是香港的身份,無法參加內地高考,我也不想去考香港的大學,畢竟知識體系不同。當時的高中老師給不了太多的指導,可能因為我太特殊了,磕磕絆絆之後我找到一家教育機構,才比較全面地了解到我當時應該如何報考內地的大學。

上了大學之後,我發現其實港澳臺生報考內地大學這一塊是有非常大的市場空間,國家現在發展越來越好,很多港澳臺同胞願意來內地學習,但是他們需要有一個清晰的途徑,目前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我認為需要去改變。我作為親身經歷者,覺得有這一塊的使命感。

幫助港澳臺生做好長遠規劃

21世紀:英才盛世是如何幫助港澳臺學生進入內地高校的?

曾祥盛:英才盛世專門聘請一些研究港澳臺僑聯招試考綱的老師,他們都來自內地的一流高校,在線上培訓這一塊,他們有非常豐富的經驗,除此之外,我們還會負責給學生講解內地升學政策,以及幫助他們做好長遠規劃。

在香港接受高中教育的學生,他們很多並不了解內地高校,對內地大學一知半解,對選擇專業一知半解,甚至對專業的出路也一知半解。因為他們來內地升學,他不只是來讀4年,更重要是在後頭,4年之後他要幹嘛?他離開了香港的舒適圈,來到內地一個相對比較陌生的環境,他必須要有一個長遠的規劃。

灣區的核心優勢之一是人才共享

21世紀:在你看來,在大灣區創業和別處有何不同?

曾祥盛:我引用近幾年比較火的一個詞,就是共享。大灣區不僅僅是產品的共享,模式的共享,更重要的是人才的共享。大灣區極大促進了人才的流通,像很多港澳的人才,他們不需要局限在香港澳門這些小地方,他可以來到粵港澳大灣區,甚至是全國都有他的用武之地,所以人才共享大灣區的一個重要核心。

其次就是市場合作,比如說我有比較好的技術,我可能在香港澳門能合作的市場空間就那麼小,但是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市場一下子就量變了,量變就會質變。所以在市場合作方面,粵港澳大灣區也提供了一個很大的支撐。我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大的合作空間,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對企業都會有很大幫助。

(文/王博,拍攝/鄭迪坤,劉曉璇,策劃/曾婷芳)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相關焦點

  • 香港青年曾祥盛:讓更多港澳臺僑家庭全面了解內地升學政策及資訊
    香港青年曾祥盛香港青年曾祥盛,英才盛世教育科技(廣州)有限公司的創始人,本科在期間,他深切體會到港澳臺僑學生家庭對內地升學資訊的缺乏,不少家庭囿於信息不對稱,不了解內地升學途徑、內地高等教育制度等,導致子女白白錯失被內地名牌大學錄取的機會。作為過來人的曾祥盛深知早作規劃、未雨綢繆對港澳臺僑學生選擇內地升學發展的重要性。「作為受益者之一,我不願看到這些孩子倒在高考殘酷的浪潮中,我希望國家推出的『港澳臺僑聯考』政策能夠惠及更多港澳臺僑家庭。」他說。
  • 「佛港澳臺青年灣區行」正式啟動 助力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11月23日,佛山舉辦 「佛港澳臺青年灣區行」啟動活動暨佛山青年臺商「十年名校」培訓總結交流活動。該活動由佛山市委臺港澳辦主辦,吸引了佛港澳臺青商代表約80人參加,港澳臺青年在現場分享了學習體會。   11月23日,佛山舉辦 「佛港澳臺青年灣區行」啟動活動暨佛山青年臺商「十年名校」培訓總結交流活動。該活動由佛山市委臺港澳辦主辦,吸引了佛港澳臺青商代表約80人參加,港澳臺青年在現場分享了學習體會。
  • 教育部擴大招生規模 支持DSE考生灣區升學
    加大力度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2.完善香港青年學生在內地實習就業服務保障3.推動港澳中小學生在內地就學4.優化海外學歷認證工作5.支持香港高校在內地開展合作辦學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工作是國家面向港澳臺招生考試的重要組成部分
  • 港生北上升學拓新路 港人需加強了解內地高校
    有志升學,其實可以考慮到海外,又或是內地省市的各家大學。2011年,國家宣布為香港文憑試考生提供免試收生計劃,港生以文憑試成績可直接報讀內地高校,港生由是多了一條升學出路。  免試收生計劃誕生前,香港學生若想升讀內地高校,只能通過港澳臺僑聯招試(聯招試)及院校獨立招生兩個途徑。
  • 港籍生回內地,港澳臺聯考與香港DSE文憑試哪種升學方式更理性?
    但在眾多家長諮詢過程中,我們發現有部分的家長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從原來對香港教育的追捧,突然發展成視香港教育為「洪水猛獸」,家長紛紛諮詢「港澳臺聯考」,希望孩子回內地升學,後面再通過「港澳臺聯考」升讀內地高校,而「香港DSE考試」則被他們打入「冷宮」。
  • 佛山青年臺商「十年名校培訓」總結暨「佛港澳臺青年灣區行」活動...
    11月23日,市委臺港澳辦舉行佛山青年臺商「十年名校培訓」總結暨「佛港澳臺青年灣區行」啟動活動。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李政華出席並致辭,港澳臺青年分享學習體會,佛港澳臺青商代表約80人參加了活動。李政華對佛山青年臺商「十年名校培訓」計劃圓滿完成和「佛港澳臺青年灣區行」啟動表示祝賀。
  • 「未名揚帆·珞珈英才」北大武大港澳臺青年雲端成長營舉行
    5月2日至5月10日,「未名揚帆·珞珈英才」北大武大港澳臺青年雲端成長營在線上舉行。此次活動由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兩校港澳臺辦公室共同發起,兩校港澳臺第二班集體「未名揚帆班」「珞珈英才班」近50名優秀本科學生攜手參與,探討疫情防控、重溫五四精神與北大歷史,共同為湖北小學、福利院繪製《公益愛心讀本》,利用網絡開展了一系列學習、運動、聯誼主題活動,為兩校交流、京漢聯動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 港澳臺民眾可領內地社保卡!香港青年:助於規劃自己發展,更安心
    它規定:在內地企業或個體經濟組織等被聘用的港澳臺居民,應依法參加職工基本養老、醫療、工傷、失業和生育保險,由單位和本人按照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有居住證但未就業的港澳臺居民,可以在居住地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和醫療保險;至於在內地就讀的港澳臺大學生,可參加高等教育機構所在地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與內地大學生執行同等醫療保障政策。港澳臺居民會獲得社會保障號碼,並發放社會保障卡。
  • 1.62萬名香港學生在內地高校就讀,教育部稱將繼續增加內地招收港生...
    將繼續增加面向港生的招生院校 根據教育部提供的數據,截至2020年7月,共有380所內地(大陸)高校具備招收港澳臺學生資格,1.62萬名香港學生在內地高校就讀。其中廣東地區共有52所本專科院校可招收香港學生,就讀港生近8000人。
  • 【科普貼】港澳臺僑生們內地升學途徑有哪些呢?為什麼要選擇港澳臺聯考?
    在升學的道路上,港澳臺僑生因為身份的不同,所以在報考內地高校上有許多疑問,升學途徑有哪些?哪種是最適合自己的?港澳臺聯考是什麼?小編今天整理了適合港澳臺僑生的內地升學途徑,以供大家參考。來自港澳臺的學生通常可以通過哪些方法來考取內地的大學呢?
  • 1.62萬名香港學生在內地高校就讀,教育部稱將繼續增加內地招收港生院校
    近日,教育部官網發布了一份《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1720號(教育類132號)提案答覆的函》,針對《關於支持香港學生到大灣區內地城市讀書的提案》進行答覆。這份答覆指出,下一步,教育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加大對香港學生的招收培養工作力度,為香港青年在內地就學、就業、生活創造更多便利條件,增強他們在內地發展的安全感、歸屬感和獲得感。
  • 馬登DSE丨內地港籍學生必看:升學選擇港澳臺聯考還是DSE國際考試?
    港澳臺聯考主要集中在內地升學,且內地全部211大學都招收港澳臺聯考學生,但每年港校只會錄幾個港澳臺聯考的學生。另外,港籍生可以通過DSE成績報考內地大學,港籍生更可以憑此考上清華(清華不接受港澳臺聯考成績)。需要知道的是,考上內地高校的DSE成績要求並不高,2018年的收生分數是6科34分清華,6科28分復旦,6科26分上交,4科15分中山,6科12分暨南。    而2018年聯考分數線,武大文科610,理科602;北郵理科最低分數線535;廈門大學文科598、理科641。
  • 教育部擴大招生規模 | 港生內地升學九年創新高!
    今年港生申請內地大學的比例創九年新高,加上粵港澳大灣區的進一步建設,粵港澳青年人才流通備受關注。「一國兩制」青年論壇創辦人兼主席何建宗近來致力為內地港青提供服務,他建議特區政府有關部門與社會服務機構合作,為港青提供更多北上升學就業的有用信息及輔導,乃至「一條龍服務」。
  • 教育部五大措施助力港寶內地升學!
    (諮詢電話:17301955082)今天,教育部在針對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全國政協委員提案的答覆中,針對香港教育問題,頒布了一系列措施助力港籍學生灣區升學及就業。未來,將加大力度招生DSE學生,擴大招生規模,對於港籍學生來說,這是一項非常好的福利政策。針對教育部的最新舉措,小馬哥為大家劃重點。
  • 香港青年逐夢大灣區覓新機
    李劍禧是一位在廣州創業的香港青年,妻子孫嘉晞是廣州人,兩人因一次公益活動結緣。今年初,夫妻倆決定把握廣州打造「直播電商之都」的契機投身電商行業,打造他們特有的「港夫廣妻」直播品牌。李劍禧曾在香港從事金融工作。新冠肺炎疫情給各行各業帶來壓力,這對夫妻敏銳地看到大灣區的發展新機遇,李劍禧選擇來到廣州入駐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和妻子攜手創業。
  • 粵港澳大灣區-港澳臺文創與教育培訓沙龍在深圳前海舉行
    11月20日,一場主題為「啟迪智慧·共創未來」的粵港澳大灣區-港澳臺文創與教育培訓沙龍在深圳前海舉行。來自粵港澳大灣區文創與教育培訓行業的粵港澳臺創業者、政府相關單位負責人、投資機構和相關社團協會負責人齊聚一堂,圍繞創新創業、深度挖掘深圳和港澳臺的組合優勢、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文創與教育穩步發展等問題展開分享和交流。
  • 【灣區大視野⑮】澳門學子灣區求學得先機,憧憬未來發展!
    緊隨著習近平主席本月24日視察暨南大學的步伐,鼓勵港澳臺生好好學習、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點話題,本期灣區大視野帶大家走進四位暨南大學澳門學生的校園生活,了解他們的生活趣事及對未來發展的看法。她也有專門通過本報的《灣區大視野》專題,留意到澳門先行者在大灣區發展之道:「透過這個專題,了解多一點政策,對以後發展會有幫助。」在暨大就讀播音主持專業的澳門學生黃觀立,同樣因家人關係到內地讀書。自小喜歡唱歌,來到暨大找到志同道合的澳門同學,三人合作彈唱,在兼顧學業之下,黃觀立花了很多時間在唱歌方面,並由此開始了自己的歌唱之夢。
  • 雲南外國語學校「國際港澳臺僑生英才培養計劃」 讓你輕鬆就讀國內...
    華僑生聯考,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高等院校聯合招收華僑及港澳臺地區學生考試」,是中國教育部單獨為海外華僑和港澳臺學生設計的專門高考,也是香港、澳門、臺灣、海外華僑考生進入內地名牌大學的主要途徑。自從第一年開考以來,至今已走過30個年頭。
  • 雲南外國語學校"國際港澳臺僑生英才培養計劃"讓你輕鬆就讀名校
    華僑生聯考一直以來都被稱為中國高考的綠色通道。不少家長提前布局,希望子女能夠以較便捷的方式就讀國內「雙一流」大學。這條高考捷逕到底怎麼走?什麼是華僑生聯考?華僑生聯考,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高等院校聯合招收華僑及港澳臺地區學生考試」,是中國教育部單獨為海外華僑和港澳臺學生設計的專門高考,也是香港、澳門、臺灣、海外華僑考生進入內地名牌大學的主要途徑。
  • 聯考中國:港澳臺僑生成才之搖籃
    對於多數港澳臺僑學子來說,港澳臺僑聯考是他們大陸求學的主要途徑。然而,聯考考試的複雜性,導致大部分的港澳臺僑生並不能順利通過這座通往內地大學的橋梁。此種情況下,針對港澳臺僑聯考的輔導機構和培訓學校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