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臺民眾可領內地社保卡!香港青年:助於規劃自己發展,更安心

2020-12-12 北晚新視覺網

定居內地的港澳臺居民越來越多,他們明年1月1日起可在內地領社保卡的新規引發廣泛關注和解讀。

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吳曉初 攝

港臺媒體12月3日都報導了這一消息。香港《星島日報》稱,內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與國家醫療保障局2日聯合公布《港澳臺居民在內地(大陸)參加社會保險暫行辦法》,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它規定:在內地企業或個體經濟組織等被聘用的港澳臺居民,應依法參加職工基本養老、醫療、工傷、失業和生育保險,由單位和本人按照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有居住證但未就業的港澳臺居民,可以在居住地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和醫療保險;至於在內地就讀的港澳臺大學生,可參加高等教育機構所在地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與內地大學生執行同等醫療保障政策。港澳臺居民會獲得社會保障號碼,並發放社會保障卡。他們最少要累計供款15年,才可在退休後領取養老金。

臺灣《經濟日報》特別提及「退出機制」,即臺灣人若中途離開大陸,對先前所繳納的社保個人帳戶仍保留,等到再回大陸還可以繼續繳費;而申請終止社保後,可以一次提領帳戶裡的錢。此外,已在港澳臺參加當地社會保險並繼續保留社保關係者,可持相關授權證明,不參加內地基本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大陸全國臺企聯總會長李政宏表示,這解決了兩岸「重複投保」的爭議,「這一條文最重要」。

不少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的香港青年表示,能享受同等市民待遇,更有助於港人規劃自己在內地的長遠生活和發展,也會更加安心。已在寧波20多年的臺商江先生說,明年全家四口都會參加社保,因為全家都已在大陸落戶,很少回臺灣使用健保,擁有大陸醫保比較方便。首鋼集團創業公社港澳臺總經理鄭博宇稱,「退出機制」對臺商或臺幹來說是一種保障。不過也有臺商稱,公司要繳納社保費用,將增加公司負擔。上海臺協副會長蔡世明說,臺灣人要持相關授權機構出具的證明,才能不必在大陸參加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這在當前兩岸交流互動平臺中斷的情況下,會有操作困難,證明文件核實不易。臺青鄭文欽還稱,新規定對於在大陸常住的臺胞的確更有保障,但也會造成企業用臺灣人的負擔加重,間接影響臺灣人在大陸的競爭力。

大陸資深涉臺學者李振廣在接受採訪時稱,新規定意味著大陸進一步落實臺胞同等待遇,讓登陸工作、求學的臺灣民眾沒有後顧之憂,是開啟兩岸社會經濟融合的重要一步。他說,大陸有「五險一金」的規定,之前開放臺胞繳納房屋公積金、享有租屋購屋補助,現在再加上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讓保障更全面。《旺報》3日稱,相形之下臺灣當局實在令人汗顏,不僅要求陸生只能購買商業醫療保險,就連外界不斷呼籲陸生應比照外籍生納入全民健保,民進黨也遲遲不肯開放,「面對大陸對臺胞釋出的善意,蔡英文政府可能做出相應措施嗎?」

延伸閱讀:

香港居民在大灣區

內地城市購房放開

據大公網報導,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1月6日下午在北京出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第三次全體會議。

她在會後透露,會議公布了三大類16項普及惠民及便利香港專業界別到大灣區發展的政策措施,包括港人在大灣區買房無社保要求、在內地購物可電子支付、在廣東讀書享同等教育等。

林鄭月娥在6日的會議上發言表示,今年6月以來,香港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為此,香港更須積極推進各項有利經濟發展的工作,包括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過去幾個月,特區政府既認真研究各部委提出的事項,也主動就一些便利措施提出建議,希望會議能進一步落實惠及香港市民和促進經濟活動的各項措施。

林鄭月娥說,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能為香港發展拓展新空間、增添新動力,讓香港市民特別是年輕人獲得更多發展機會。

122所內地高校招收香港學生,免卻額外應考內地聯招試

11月27日,香港特區教育局發布新聞公報,歡迎國家教育部公布2020年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計劃(文憑試收生計劃)(前稱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的具體安排。參與文憑試收生計劃的內地高等院校將增加至122所,分布內地21個省(直轄市)及一個自治區,並接受2020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考生報名。

教育局發言人稱,2020年的文憑試收生計劃將繼續優化。參與計劃的院校比2019年大幅增加了11所,分別為北京體育大學、北京電影學院、天津工業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中國民航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山東中醫藥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華中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和西安工程大學,提供的課程各具特色。教育局會繼續與內地商討,讓更多內地知名學府參與計劃,為學生提供更多元的升學途徑以及參與國家發展的機會。文憑試收生計劃將依據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擇優錄取香港學生,並免卻他們額外應考內地聯招試,以減輕同學的壓力。

教育局發言人還表示,一如既往,文憑試收生計劃下設有校長推薦計劃,名額每間中學8個。參與校長推薦計劃的內地院校在最低錄取要求方面維持不變,即在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中,四個核心科目(中國語文科、英國語文科、數學科及通識教育科)的分數總和須為10分或以上,且每個科目的分數不得低於2分。

2020年文憑試收生計劃將沿用往年報名方式,採取網上預先報名及現場確認的形式進行。根據文憑試收生計劃招生程序,學生可於2020年3月1日至20日在網上預先報名,並在3月10日至28日(星期日及公眾假期除外)到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進行現場確認和繳納報名費。各參與文憑試收生計劃的內地院校隨後可根據考生報考資料安排面試。院校將於明年7月底公布錄取名單並將根據招生情況進行補錄。

此外,教育局、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和學友社聯合編制了《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計劃指南》,提供有關文憑試收生計劃及內地升學的全面資訊,包括載列所有參加計劃的內地院校的資料、學科選擇、選科策略,以及畢業生分享等。《指南》將會透過各中學向全港中六學生派發,也可稍後於上述教育局網頁下載。

於指定內地院校修讀學士學位課程的合資格香港學生,可申請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下的經入息審查資助或免入息審查資助。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2020/2021學年的申請詳情,將於明年年中公布。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環球網 央視新聞 北京日報客戶端

流程編輯:TF021

相關焦點

  • 港澳臺民眾可領內地社保卡,香港青年:有助於規劃自己發展,會更加安心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李名】定居內地的港澳臺居民越來越多,他們明年1月1日起可在內地領社保卡的新規引發廣泛關注和解讀。港臺媒體3日都報導了這一消息。香港《星島日報》稱,內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與國家醫療保障局2日聯合公布《港澳臺居民在內地(大陸)參加社會保險暫行辦法》,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 香港青年曾祥盛:讓更多港澳臺僑家庭全面了解內地升學政策及資訊
    香港青年曾祥盛香港青年曾祥盛,英才盛世教育科技(廣州)有限公司的創始人,本科在期間,他深切體會到港澳臺僑學生家庭對內地升學資訊的缺乏,不少家庭囿於信息不對稱,不了解內地升學途徑、內地高等教育制度等,導致子女白白錯失被內地名牌大學錄取的機會。作為過來人的曾祥盛深知早作規劃、未雨綢繆對港澳臺僑學生選擇內地升學發展的重要性。「作為受益者之一,我不願看到這些孩子倒在高考殘酷的浪潮中,我希望國家推出的『港澳臺僑聯考』政策能夠惠及更多港澳臺僑家庭。」他說。
  • 香港青年談居住證新政:更放心去內地工作
    中新社香港8月17日電 (記者 殷田靜子 王姝 香企容)將於9月1日正式實施的《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辦法》)為長期在內地學習、就業、生活的香港居民提供多項便利。多名香港青年17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辦法》的出臺為他們未來的發展提供更多機遇和可能性。
  • 灣區新青年丨英才盛世創始人曾祥盛:幫助港澳臺生走好內地升學之路
    「國家現在發展越來越好,很多港澳臺同胞願意來內地學習,但是他們需要有一個清晰的途徑」,廣州英才盛世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及CEO曾祥盛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道,「英才盛世的目的,就是為了改變信息不對稱的現狀。」
  • 融入內地生活,拓寬發展空間——居住證新政給香港人帶來「驚喜」
    回顧之前持香港身份證和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在內地生活遭遇的種種不便,陳思吉期待居住證將帶來的多項服務和便利:「以前到內地乘火車必須排隊取票而無法使用自助服務,某些酒店不接受港澳臺居民的身份證明……只要申請了港澳臺居民內地居住證,很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根據這一即將施行的新規定,在內地居住並符合資格的香港居民可申請領取居住證。
  • 港籍生回內地,港澳臺聯考與香港DSE文憑試哪種升學方式更理性?
    但在眾多家長諮詢過程中,我們發現有部分的家長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從原來對香港教育的追捧,突然發展成視香港教育為「洪水猛獸」,家長紛紛諮詢「港澳臺聯考」,希望孩子回內地升學,後面再通過「港澳臺聯考」升讀內地高校,而「香港DSE考試」則被他們打入「冷宮」。
  • 臺灣民眾不顧阻撓搶領大陸居住證 場面壯觀
    根據規定,臺港澳民眾申請居住證的要件是:前往內地居住半年以上,有合法穩定就業、合法穩定住所及連續就讀三項條件之一。臺灣《中國時報》2日稱,按規定從申請受理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能領件,但廣西南寧1日就已發出全大陸第一張臺胞居住證。當地臺協會長周代祥一早9時申辦,於當天中午12時即領到證件,「從申請到領取僅用了3個小時,為名副其實的001號持證者」。
  • 暨南大學創建港澳臺僑青年眾創空間
    新華社廣州11月18日電(記者鄭天虹)服務港澳臺僑青年的眾創空間「WE創空間」18日在著名僑校暨南大學揭牌。暨南大學校長胡軍說,港澳臺僑青年學生是推動「一帶一路」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發展的重要力量。暨南大學作為「華僑最高學府」,一直是港澳臺僑青年人才的最大培養基地。
  • 全國政協委員朱鼎健:加強內地與港澳臺大學生體育交流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1日電 (記者 吳楚) 「體育是世界通行的語言,更是廣大青年喜聞樂見、全情投入的活動。對於內地和港澳臺的青年和大學生來說,由於成長背景的不同,彼此之間更需要長期的了解和交流,體育比賽無疑是很好的橋梁和紐帶。」
  • 田學軍:香港學生報考內地高校熱情高漲
    內地與香港大中小學及幼兒園均有合作交流,港澳臺同胞可在內地參加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  記者:近年來,內地與香港在教育領域的交流合作正在深入紮實地積極推進,您能否介紹一下具體情況?2020年上半年,兩地高校克服疫情影響,積極開發「雲課堂」「雲遊學」「雲會議」,不僅體現出兩地師生的交流熱情,也成為對交流新形式的探索,「線下+線上」的交流模式使距離更近、更便捷。  記者:2019年,教育部辦公廳等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港澳臺居民在內地(大陸)申請中小學教師資格有關問題的通知》,請問目前是否有香港居民成功獲得在內地中小學任教的資格?
  • 港澳臺聯考VS香港高考DSE,哪個更適合港籍生?
    港澳臺聯考港澳臺聯考,學制的一種,是內地為了向港澳臺招生而興起的一種學制考試。若定居在尚未與我國建交國家,須出示同我國和其定居國均有外交關係的第三國駐該國使(領)館辦理的居留權認證,和我國駐第三國的使(領)館開具的認證書(中文版,須註明取得居留權的時間)。香港高考DSEHKDSE考試。
  • 香港中國商會:《施政報告》激勵香港青年到內地「創出一片天」
    中新社香港11月27日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5日發表了其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香港中國商會認為,該份《施政報告》內容全面,讓不同群體從中受惠,亦配合國家發展方向,為香港青年提供了就業及創業的支持政策,激勵他們到內地「創出一片天」,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 暨南大學攜手深圳前海 四大平臺助力港澳臺僑青年發展
    11月28日,深圳市前海管理局與暨南大學在前海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決定在港澳臺僑青年實習實踐、創新創業、交往交流、教育研究等方面開展深度戰略合作,共同打造港澳臺僑大學生青年實習實踐平臺、創新創業平臺、交往交流平臺、教育研究平臺,助力港澳臺僑青年成長發展。
  • 香港青年暑假內地交流忙
    探訪內地歷史古蹟,感知當地風土民情,領略華夏山河如畫,了解國家發展歷程……這個暑期,形式多元的香港青年內地參訪活動如約而至。凸顯人文特色,注重交流體驗,主題活動讓香港年輕人受益良多。第九屆香港大學生「外交之友」夏令營於日前舉辦,來自香港十餘所高校的50名學生赴北京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參訪。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認為,「外交之友」夏令營有助於香港青年培養國家觀念,拓展國際視野。他寄語香港青年,善用機會,更好認識國家和世界,讓自己準備好面對未來的挑戰和機遇,為國家和香港的發展作出貢獻。
  • 2020港澳臺聯考放榜!高三港生原來還有另一途徑可考上內地、香港頂尖高校?
    如果是內地高三港籍同學,除了港澳臺聯考以外,還有另外的升學出路嗎? 原來透過香港中學文憑試(HKDSE)也可以同時報考內地院校及香港院校!今天我們再次介紹港澳臺聯考及DSE的分別! 1.升學目的地不同 港澳臺聯考考生絕大部分的升學目的地都是內地高校,每年也有學生以港澳臺聯考成績報讀香港各院校,但人數非常少,多數是聯考最高分的前1%,甚至是0.1%。 DSE的升學目的地則廣很多。DSE成績可以同時報讀內地、香港、英國、加拿大、新加坡、澳洲等地大學。
  • 香港學生在內地:「這裡的生活讓我感到很幸福」
    香港學生在內地:  「這裡的生活讓我感到很幸福」  「300多公裡時速的高鐵、快速的4G網絡、便捷的行動支付……我在內地讀書期間,真切感受到國家的飛速發展,這也讓我更加堅定了為國家發展助力的信念!」家住香港的華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學生羅代眾說。
  • 有這樣一群香港學生,正在內地努力求學
    通過新老生交流會、學業規劃講座等,使新生儘快實現從高中生到大學生的角色轉換,從老師灌輸到自主學習的認識上的轉換。」曾濤告訴記者,「之後,我們還會通過學術提升計劃、學習預警制度、學生社團建設、畢業生發展計劃等工作機制,為港澳學生提供更好的幫助和服務。」在學校的關愛下,不少香港學生努力學習,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 1.62萬名香港學生在內地高校就讀,教育部稱將繼續增加內地招收港生...
    這份答覆指出,下一步,教育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加大對香港學生的招收培養工作力度,為香港青年在內地就學、就業、生活創造更多便利條件,增強他們在內地發展的安全感、歸屬感和獲得感。 將繼續增加面向港生的招生院校 根據教育部提供的數據,截至2020年7月,共有380所內地(大陸)高校具備招收港澳臺學生資格,1.62萬名香港學生在內地高校就讀。其中廣東地區共有52所本專科院校可招收香港學生,就讀港生近8000人。
  • 1.62萬名香港學生在內地高校就讀,教育部稱將繼續增加內地招收港生院校
    近日,教育部官網發布了一份《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1720號(教育類132號)提案答覆的函》,針對《關於支持香港學生到大灣區內地城市讀書的提案》進行答覆。這份答覆指出,下一步,教育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加大對香港學生的招收培養工作力度,為香港青年在內地就學、就業、生活創造更多便利條件,增強他們在內地發展的安全感、歸屬感和獲得感。
  • 香港菁英會主席曾鳳珠:香港青年要把握「十四五」規劃帶來的歷史性...
    新華社香港11月21日電(記者劉明洋)香港菁英會主席曾鳳珠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十四五」規劃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布局,「一國兩制」下的香港作為國家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不能缺席,而代表香港未來的年輕人則更不能缺席,香港青年要珍惜並把握國家發展戰略帶來的歷史性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