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生在內地:「這裡的生活讓我感到很幸福」

2020-12-27 中國新聞網

  香港學生在內地:

  「這裡的生活讓我感到很幸福」

  「300多公裡時速的高鐵、快速的4G網絡、便捷的行動支付……我在內地讀書期間,真切感受到國家的飛速發展,這也讓我更加堅定了為國家發展助力的信念!」家住香港的華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學生羅代眾說。3年前,她通過內地普通高校聯合招收華僑及港澳臺地區學生考試(簡稱「聯招考試」)進入華僑大學。

  剛剛過去的暑假,羅代眾由學校推薦參加了港澳青年學生南沙「百企千人」實習計劃。當得知廣州每年將從國有企事業單位、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篩選不少於3000個工作崗位,設立總規模10億元、覆蓋創業各階段的港澳青年創業基金,並籌建1000套港澳人才公寓時,她非常興奮:「我能真切感受到國家對我們港澳青年的關心與支持!」

  記者從教育部港澳臺事務辦公室獲悉:今年,內地高校面向香港招生工作繼續保持穩步增長勢頭,361所內地高校共錄取香港學生7000多人,其中本科生6000多人、研究生近700人。截至2019年6月,共有1.57萬名香港學生在內地30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學習。

  內地就學:多種途徑向香港學生敞開大門

  「在香港本地,能考上心儀大學競爭非常激烈,想讀中醫就更不容易了。中央政府考慮到香港高中生的升學壓力,開闢了多種入學渠道,我和很多高中同學因此有幸來到內地求學,大家至今都心懷感激。」來自香港的廣州中醫藥大學2017級碩士研究生劉盛豪說。

  今年是劉盛豪在內地就讀的第七個年頭。得益於學校的「港澳學生就業能力提升計劃」,研究生一年級時,他就考取了香港執業中醫師資格。因為表現優秀,他還被學校推薦加入高層次行業協會,並代表學校參加了國際針灸高峰論壇。「今後,我最期待的工作狀態就是周一到周五在內地執醫,周六周日在香港執醫。」劉盛豪對未來充滿期望。

  教育部港澳臺事務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香港學生可以通過多種途逕到內地就學,目前已形成多元招錄模式。近年來,內地高校招收香港學生院校數量越來越多,招生院校中很多都是「雙一流」建設高校,還有支撐區域發展的特色優質學校。2019年,具備聯招考試資格的院校有336所,比去年增加了20所;具備港澳臺研究生招生資格院校225所。

  廈門大學在香港學生培養上有著優良傳統,早在1985年,廈大就開始招收港澳臺僑學生。近年來,學校對港招生規模有所上升,生源質量不斷提高,在校學生多分布在經濟學院、管理學院、新聞傳播學院、人文學院等學院的優勢學科就讀。

  據悉,為支持解決香港副學位畢業生學額不足問題,滿足香港學生多樣化升學需求,教育部還將華僑大學作為試點,自2016年3月起正式開展招收香港副學位畢業生銜接學士學位課程的工作。

  同等待遇:對香港學生和內地學生一視同仁

  當年走進大學校門,羅代眾心裡有點忐忑,但溫暖很快包圍了她,學校針對香港學生制定了培養方案,還開展互幫互助學習活動。「我和內地同學一起去自修室學習、一起到操場跑步,遇到不會的問題,同學們總是耐心解答,讓我非常感動。」羅代眾說。如今,她已連續3年獲得「港澳臺獎學金」一等獎,還得到「李喜發香港學生獎學金」等。

  讓羅代眾印象最深的是在港澳臺僑學生「百村千人行」活動中,去福建省壽寧縣下黨鄉調研,親身了解這個小鄉村從不通車、不通電到今天脫貧致富的巨大變化。不久前,她看到習近平總書記給下黨鄉鄉親們的回信,十分感動:「這麼多年過去了,習近平總書記依舊牽掛著這裡,可見國家對老百姓的重視!」

  同吃同住,一視同仁。「國家有一系列舉措,為我們在內地就讀提供了便利,大大提高了我們的獲得感和歸屬感!」不少在內地就讀的香港學生如是說。

  在復旦大學,香港學生與內地學生混合編班、混合住宿,一同參評國家獎學金、上海市獎學金、復旦大學優秀學生獎學金等,執行同等醫療保障政策,按規定參加上海市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並享受相關待遇。在廈門大學,從收費到學習管理、生活管理,香港學生管理已基本與內地學生趨同。香港學生統一納入各學院管理,與同學院的內地同學一起住宿。為幫助他們儘快適應,學校還專門為新生提供為期兩周的過渡性學業輔導,並設計有針對性的培養方案。

  教育部港澳臺事務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兩年,國家關於便利香港學生在內地學習、生活、就業、創業的政策出臺頻率更高、力度更大、內容更實。目前,港澳臺學生與內地學生同等待遇。

  搭建平臺:便利香港學生在內地就業創業

  「我心裡有個『教師夢』,老師知道了,就支持鼓勵我考取內地的教師資格證。」畢業於復旦大學的胡文清說。2012年,她進入復旦大學醫學實驗班學習,本科畢業後,又考取了公共衛生學院研究生。如今,胡文清如願成為上海中學國際部的專職生物教師。

  教育部港澳臺事務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香港學生與內地學生一樣享受就業指導,還可以報考內地大中小學及幼兒園的教師資格證,符合條件的可以在內地執教。

  復旦大學每學期召開一次「內地港籍學生招聘會」,為香港學生搭建良好的就業平臺和渠道。同時,每年還為在校港澳臺學生提供系統、有針對性的生涯輔導與就業指導。

  廈門大學每年組織香港學生參加教育部、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在廈門舉辦的內地高校港澳學生招聘說明會,增進學生對企業用人標準和能力要求的了解。同時,專門針對港澳學生舉辦企業參訪、招聘說明會、經驗分享會等特色活動,對畢業生就業給予全力幫助和支持。

  「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能夠有機會來內地讀書,這裡的生活讓我感到很幸福。畢業後,我的第一選擇是留在內地發展,父母都很支持我這個想法。」羅代眾說。

  張 爍

相關焦點

  • 無法適應香港高校學習生活 內地尖子生鎩羽而歸
    我一下懵了,這也太突然了。「我不想在這裡上了。」我關心他以後怎麼辦,他沉吟片刻說「可能復讀吧」。我一時無語,心中悵然,我們這個專業錄取的5名內地生,一個沒報到,小汪這一走,就只剩下3個人了。我決定和他好好談談,勸他最好能留下來。第二天,小汪告訴我,他覺得香港怪怪的,香港人也怪怪的,他不適應、不喜歡這裡的許多東西,再也不想勉強自己了。
  • 留學訪談:內地學生能適應香港科技大學的生活嗎?
    香港科技大學的學生們參加社會活動。香港高校鼓勵學生們了解社會現狀,關注社會問題。北京立思辰留學採訪了香港科技大學的校園生活以及在這裡學習的內地學生。他們以非常迅速的態勢融入了香港校園,成為了港校中的重要力量。
  • 香港學生內地開學 嚮往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大公報》記者從公開資料了解到,截至2019年6月,全國共有1.57萬名香港學生在內地30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學習,而廣東54所高校就有近8000名香港學生正陸續返校和入學。  香港經歷了兩個月來的社會紛爭,不少赴內地求學的香港學生直言對香港現狀感到心痛,擔憂香港經濟因此被拖垮,讓年輕人發展機會更少。
  • 那些在香港定居的內地女孩 生活的可能並不幸福
    編者按:香港電影《歲月神偷》裡,吳君如給飾演丈夫的任達華穿著鞋說「生活就像鞋,佳一步,難一步,難一步,佳一步。」導演羅啟銳在這部優秀的影片中為我們展示了香港本土小人物的人生。有溫暖、有傷痛、有現實、有期待。
  • 有這樣一群香港學生,正在內地努力求學
    」「對香港學生來講,內地與香港對比,各方面還是挺不一樣的,比如說支付習慣,香港同學還是習慣使用現金或者信用卡,所以他們對內地慣用的電子支付方式如微信支付、支付寶等還是比較陌生,而電子支付在內地的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所以我們準備系統性地教一下香港同學,這樣可以更好地幫助他們融入內地的生活、法大的生活。」陳浩男告訴記者。
  • 香港高校本科招生工作已結束,港中大招生官:歡迎內地學生
    王淑英:我必須承認,內地的學生是在學習上最下功夫的,無論是哪個專業,成績排名最靠前的基本都是內地學生,甚至遠高於香港本地學生和國際生。但我也會經常「批評」他們:相比之下,內地過來的學生在社會融入相對弱一些。我經常對他們說,來到香港,除念書以外,還應該多出去看看香港市民的生活、文化、社會,提高對社會的敏感度。
  • 香港高校本科招生工作已結束,港中大招生官:歡迎內地學生
    新京報:內地生在香港讀書的優勢和劣勢分別在於什麼地方?王淑英:我必須承認,內地的學生是在學習上最下功夫的,無論是哪個專業,成績排名最靠前的基本都是內地學生,甚至遠高於香港本地學生和國際生。但我也會經常「批評」他們:相比之下,內地過來的學生在社會融入相對弱一些。
  • 在內地升學就業是一種什麼feel?香港學生們這麼說
    新學期伊始,香港學生在內地校園的溫馨迎接中開啟學習生活,他們用知識充實韶華、用拼搏定義青春,立志在廣闊天地有所作為。在暨南大學,港澳臺僑生佔全校學生的三分之一。開學忙碌的校園,很多老生自發投入到迎接香港新同學的工作中。這不,學生幹部們正在籌劃,給9月過生日的新生舉辦集體生日會,給他們大學生活的「開篇」留下難忘一筆。
  • 在內地升學就業是一種什麼feel?香港學生們這麼說……
    新學期伊始,香港學生在內地校園的溫馨迎接中開啟學習生活,他們用知識充實韶華、用拼搏定義青春,立志在廣闊天地有所作為。在暨南大學,港澳臺僑生佔全校學生的三分之一。開學忙碌的校園,很多老生自發投入到迎接香港新同學的工作中。這不,學生幹部們正在籌劃,給9月過生日的新生舉辦集體生日會,給他們大學生活的「開篇」留下難忘一筆。
  • 1.4萬餘名香港學生在內地高校求學
    「來內地讀書好處很多啊,認識了很多省份的同學,以後去任何地方旅行都有朋友。這裡的學習氣氛太好了,大家都在認真學習,我也被深深地感染了。有時候,我和同學要早上5點去自習室佔座位,他們學習太認真了。」胡瑋茵感慨道。    胡瑋茵來自香港,現在是中國政法大學大一的學生。
  • 觀察:「港漂」受關注 內地學生搶了香港什麼?
    今年高考已落下帷幕,據香港大學公布的2013年內地招生數據顯示,今年申請港大的人數創新高達到1.2萬人。在錄取的303人中,有16位是全國各省市的高考狀元,這意味著香港本地學生要迎接內地生帶來的更大競爭。  到香港讀書,很多內地的家長和學生都衝著香港有些大學在世界大學排行榜上的名次,而且花費比留洋便宜。
  • 近300位香港大專院校學生將赴內地實習——
    「香港中華總商會大專院校學生實習交流計劃2019」啟動儀式日前在香港舉行,近300位香港大專院校學生將赴內地參與不同行業的實習交流。這有助於香港學生了解國家發展最新情況,並為他們日後個人事業的發展創造更多契機。 在啟動儀式上,曾參與這項交流計劃的學生分享了經驗。
  • 「香港高考」成績發布,香港學生爭報內地名校
    圖源:香港《大公報》22日,香港2020年中學文憑考試成績公布。港媒稱,今年報讀內地大學的香港學生增加了一成,考生紛紛爭報內地名校。據香港《文匯報》報導,22日,香港2020年中學文憑考試成績公布,多間學校傳出好消息,港媒稱,今年報讀內地大學的香港學生增加了一成,香港北角培僑中學、旺角創知中學、沙田培僑書院等均有學生被清華大學、復旦大學錄取,還有學生正在緊張地等待北京大學、中山大學等著名學府的錄取通知。香港培僑中學的孫同學已獲清華大學錄取,她稱自己選擇內地高校是經過了許多考量的。
  • 香港科大內地女生:我清晰地感受到恐懼!
    關注香港、關注警魂以下是一位香港科大內地女生的文字,大家看看吧,真心希望這些懷有各種目的的頭目們,放過學校,放過學生,還校園安寧,也希望內地生能保護好自己,你們是最棒的我是香港科技大學 ****的一名在讀課程碩士 本來計劃明年留港做RA 現在我完全打消了念頭2018年11月21日 我收到了香港科技大學***的offer 這是我在申請的所有學校和專業中最想去的 毫不猶豫我就同意留位 甚至在後來新加坡國國立大學的offer來的時候爸媽還在糾結我就直接回絕了老師 我真的很想來香港 我曾經太喜歡這裡 我喜歡這裡的快節奏喜歡這裡的吃的玩的 喜歡雖然擁擠但是熱鬧的感覺
  • 內地尖子生的香港生活:克服文化理念差異組圖
    但是今年,在內地做完一圈招生宣傳後,朱力徑發愁的問題變了:「現在變成很多家長帶有盲目性,非要孩子來香港讀書不可,就像『非要再見劉德華一次不可』。」     內地學生在香港面對怎樣的學習和生活?兩樣水土兩樣人將遭遇怎樣的「衝撞」?南方周末記者赴港走訪的6所大學中,在讀學生們都見過或聽說過,有不喜歡香港生活而主動退學或因荒廢學業而被退學的內地學生。
  • 「香港高考」成績發布 香港學生爭報內地名校
    來源:海外網圖源:香港《大公報》海外網7月23日電22日,香港2020年中學文憑考試成績公布。港媒稱,今年報讀內地大學的香港學生增加了一成,考生紛紛爭報內地名校。據香港《文匯報》報導,22日,香港2020年中學文憑考試成績公布,多間學校傳出好消息,港媒稱,今年報讀內地大學的香港學生增加了一成,香港北角培僑中學、旺角創知中學、沙田培僑書院等均有學生被清華大學、復旦大學錄取,還有學生正在緊張地等待北京大學、中山大學等著名學府的錄取通知。
  • 「被需要」很幸福 香港女生內地當社工稱「受寵若驚」
    「被需要」很幸福 香港女生內地當社工稱「受寵若驚」     圖:香港青年深入小區體驗內地基層,通過家訪形式展開交流,探討外來工訴求。
  • 香港大學招生訪談:所有課程對內地學生開放
    在內地今年我們是第六年招生,我們很歡迎內地學生報考香港大學,我們的課程對內地學生都開放。  主持人:請老師介紹一下香港大學有哪些綜合實力比較強的專業?  韋永庚教務長:我很難說我們哪一個專業比較強,我們自己覺得我們每個專業都有強項。比較受歡迎的專業現在在香港來說,醫學院受歡迎,我知道內地學生興趣可能不同。
  • 香港學生:「在內地讀書很充實!」 願意赴內地升學港生人數持續增長
    新華社香港8月29日電(記者張雅詩)新學年即將開始,莘莘學子忙於為開學做準備。近年,越來越多香港學生選擇到內地升學,他們期望藉此拓寬視野,並為未來發展鋪路,其中就包括在廣州中山大學修讀考古專業的港人黃諾晴。  「在這裡讀書感覺很充實,最開心是可以經常參加學校舉辦的考察活動。」
  • 香港城市大學內地學生招募總監招生訪談
    如果去香港念文史哲,我建議不要去我們大學,如果念科工、商、法律、媒體等等這些可以報考城市大學,這裡首先可以把最先進的知識給你,第二可以給你直接進入職場的一些基礎,這樣學生和社會達到雙向的滿意。  主持人:香港城市大學在偏理工方面,包括剛才說的這幾個專業比較有優勢,如果是文科專業,就專業設置方面來說是有限制招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