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三大快活之說:「捏腳,洗澡,和採耳。」
採耳,原本是「掏耳朵」的另一個說法,是一項古老的傳統手藝。
但是跟我們平時自己掏耳朵不同的是,採耳的過程中,需要用到近十幾種專業工具,而且是由專人來提供服務。
採耳起源於古代民間,是採耳師傅利用各種採耳工具,對耳洞內外進行刺激,把耳朵深處的耳屎(也叫「耵聹」)掏出來,讓人在酥麻和緊張之後,獲得享受和放鬆的一種手藝。
你做過採耳嗎?很多人都還不知道
近年來的採耳在成都開始流行,並快速風靡各地。走在大街上,經常隨處可見採耳的招牌和店鋪,採耳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喜歡。這是因為專業的採耳師使用的特殊工具工具,如鵝毛棒等,能讓體驗者感受到到極大的放鬆和享受。
採耳風靡,相傳有養生保健之效
採耳採的,其實就是我們俗稱的「耳屎」,也叫「耵聹」。它是外耳道皮膚中的耵聹腺分泌出來的一種淡黃色黏稠的物質。
這種分泌物,一般有兩種狀態。一種是在空氣中乾燥後會變成細薄片的樣子,大部分分泌物以這種形態存在。另外一種是黏稠油脂的耳屎,俗稱「油耳」。這兩種都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
而採耳,通過工具刺激和按摩進行,相傳具有3個好處。
舒緩神經,調節情緒
做完採耳後,疲憊的神經得到了深度的放鬆,人們焦慮而緊張的情緒得到了紓解,這也是很多人在做完採耳後,感覺身體特別輕鬆的原因。
清潔耳道,預防疾病
採耳師傅通過專用的工具,把耳道中的耳屎清理出去。如果耳屎過多則容易影響聽力,甚至引起中耳炎和耳道感染。
採耳雖好,但風險不小,要不要做呢?
看到採耳有這麼多的好處,你是不是已經蠢蠢欲動了呢?別急,採耳雖好,但是風險真的不小,來聽聽是什麼道理吧!
不少人認為耳朵裡面有耳屎,不舒服也不美觀,所以要經常掏耳朵。
實際上,耳屎富含油脂,可以滋潤耳道皮膚上面的細毛,這些細毛能阻擋外界的灰塵顆粒,防止昆蟲等微生物對耳朵的侵害,有著保護外耳道皮膚和黏附外物的作用。同時,富含油脂的耳屎能使耳道保持一定的溫溼度,讓耳道深處的鼓膜不會幹燥,處於最佳的狀態;還能在耳道皮膚表面形成一層酸膜,使外耳道處於酸性環境,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殺菌作用。
耳屎一般能夠自然脫落,人在進行咀嚼、說話、開口閉口等運動時,形成外耳道結構的特定蠕動樣變形運動,過多的耳屎就能借力自行排出。
近年來,媒體上由於採耳而導致真菌感染,被迫到醫院就醫的案例層出不窮。
耳朵是人體很敏感脆弱的部位,每個人的耳道深淺都不一樣,如果使用錯誤的手法,或是不乾淨的工具掏耳朵,很容易傷害耳道裡的皮膚,真菌感染,甚至傷到鼓膜,造成聽力下降,同時也會損害耳道的健康內環境。
發生外耳道耵聹栓塞,或可嘗試去醫院「採耳」
耵聹栓塞,是指外耳道內分泌物過多,或排出受阻,使耵聹在外耳道聚集成了團,把外耳道堵塞住了。耵聹栓塞會影響聽力,甚至誘發炎症,屬於耳鼻喉科常見病之一。
如果耳屎太多,發生耵聹栓塞,建議前往正規醫院進行「採耳」(洗耳)。對於較小的耵聹,醫生會用耵聹鉤直接取出;如果是較大且堅硬的耵聹,會先使用耵聹水滴耳,待其軟化後,再到醫院衝洗或取出。
但當耵聹較多,還有其他感染發生時,應該先控制感染,把炎症控制穩定後,再取出來。
日常護耳,也要注意4件事
不要頻繁用棉籤掏耳朵
如果自我感覺聽力存在問題,應該及時就醫。美國耳鼻咽喉學會指出,用棉籤掏耳朵,反而會讓耳朵裡的耳垢越來越多,在醫學上也叫耳垢栓塞。
戴耳機切記時間太長,聲音太大
耳朵在處於大於100分貝的大音量環境下,超過1小時,可能會造成聽力不可逆轉的永久性損傷。有研究證明,在連續使用耳機6個小時之後,會造成聽力損害。這是因為耳朵裡塞著耳機,貼著耳鼓膜,在長時間的音樂震動下,長時間接收聲音刺激,損傷鼓膜,加速耳鼓膜等聽覺器官的老化。
慎用耳毒性藥物
如鏈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等抗生素藥物,對耳朵的聽神經有明顯的毒害作用,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謹慎使用。
發生耳朵不適,及時治療
如果發現自己耳朵長期有不舒服的症狀,應該懷疑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或反覆發作的中耳炎,及時去醫院檢查治療,控制病情進展,必要時需要聽從醫生的意見,進行修補手術等。
參考文獻:[1] "耳屎是保護耳朵的防線."幸福:悅讀 .2 (2017):71-71.Print.[2] 江德勝."耳屎的功與過."《家庭用藥》 .5 (2016):14-14.Print.[3] 徐安琪."頻繁掏耳危害多,耳屎可保護耳朵."青年科學 .(2014):44.Print.[4] 林運娟,吳曉琴,馬鑫,餘力生,賴仁淙."慢性化膿性中耳炎耳鳴發生率及影響因素調查."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誌 32.8 (2018): 579-583.Print.[5] 雷歐廈."採耳養生保健 掘金朝陽產業."大眾投資指南 .(2014):51.Print.[6] "經常掏耳朵,女子耳朵裡長滿黴菌."《家庭醫藥》 .10 (2015):4-4.Print.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