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被排骨湯燙傷,家人用土方法往傷口上抹了油狀物體,結果傷口感染,孩子高燒到39.5℃。經過救治,男孩終於退燒,目前還在住院治療。醫生提醒,夏季是燒燙傷高發時期,0-3歲的幼童尤其容易「中招」。受傷後的創面處理非常重要,千萬不要擅自塗抹醬油、蜂蜜、蛋清、牙膏等,最好的辦法是儘快用涼水衝。
燙傷創面太髒導致高燒
貝貝(化名)今年3歲,家住安溪。6月9日,家裡正熬著排骨湯,貝貝不慎被湯水燙傷了屁股和雙腿。家人用土方法給他塗上一些油乎乎的東西,認為可以緩解燙傷。第二天,貝貝高燒至39.5℃。11日,家人帶貝貝到第174醫院燒傷科診治。
楊新蕾醫生接診後很快判斷,正是那油膩膩的東西汙染了傷口,導致感染,使得貝貝高燒難退。當務之急是清洗傷口,可傷口很髒,表面油乎乎的很難洗乾淨。清洗過程中,貝貝被幾個大人按住手腳,痛得不斷慘叫。
經過治療,目前貝貝已經退燒,但他的燙傷屬於中重度,加上之前處理不當引起感染,還需要住院治療一段時間。
夏季燒燙傷幼童居多
「每年夏季都是燒燙傷高發時期,尤其是暑假期間。」楊新蕾告訴記者,這段時間他所在的燒傷科平均每天要接診10例左右的燒燙傷幼童,多是0-3歲的小孩。
楊新蕾說,小朋友受傷的原因五花八門,大都與家長看管不當有關。閩南家庭多有泡茶的習慣,幼童好奇心強,又好動,很容易打翻茶具或燒水用的隨手泡,導致燙傷;有些孩子用學步車時跌跌撞撞,碰到桌上的開水瓶而被燙傷;還有的家長給孩子洗澡,盆裡放了熱水轉身去取涼水,結果孩子迫不及待跳進盆裡導致嚴重燙傷……
楊醫生提醒,如果孩子年紀很小,家長一定要格外注意安全,熱水壺、盛熱湯的鍋碗一定要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不要一手抱孩子一手端熱湯,放洗澡水的時候,要先放冷水,再兌熱水。
燒燙傷傷口應快用涼水衝
民間有許多治療燒燙傷的土方法,究竟靠不靠譜呢?楊新蕾指出,無論如何,千萬不要往創面上塗抹亂七八糟的東西,像塗抹醬油、白酒、牙膏、蛋清、蜂蜜、香灰什麼的,統統不靠譜。「一是會汙染傷口,加重感染;二是這些東西遮蓋傷口會影響醫生對傷情的判斷;三是會增加清洗傷口的難度,增加患者痛苦。」
「正確的做法是儘快用流動的涼水衝,帶走熱量,避免熱量進一步損傷更深層的皮膚。」楊醫生說,一般要用涼水衝半個小時,或者衝到沒有灼熱感為止。如果傷得比較嚴重,要立即送醫院診治,途中可以帶一桶涼水,將燙傷部位泡在水中。
有些患者認為燒燙傷後衝水容易起泡。楊醫生說,這是個普遍存在的誤區。「其實,起泡是燒燙傷後組織液滲出引起的,是否起泡與受傷程度有關,與衝不衝水沒有關係。」
他指出,衝水最好用10℃至20℃的涼水,不要用冰水,以免對皮膚造成二次損傷。如果受傷部位有衣物遮擋,可剪開衣物,露出傷口,用乾淨的布搭在上面,切勿緊緊包紮。做以上處理時,注意不要磨掉傷口表面的那層皮,因為這層燙傷的表皮對傷口有一定保護作用,可以減少感染的發生。(記者 楚燕 通訊員 龔奕 姜美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