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燙傷高發季節,傷者中不少是兒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了解到,有不少人在燙傷後仍存在誤區,比如使用土方導致傷口感染。專家表示,燙傷之後應該第一時間用涼水衝泡。
一周前的晚上,一位18歲的小夥,坐著輪椅來濟南市中心醫院就診。燒傷整復外科副主任醫師黃國寶發現,小夥子整個右腿全腫了起來,腿上全是一些黑色的藥膏,疼得腿都抬不起來了,更別說走路了。
「小夥子是廚師,做飯時不小心燙傷了右腿,燙傷面積百分之十左右。」黃國寶說,小夥子燙傷後一天多才到醫院就診。而在那之前,他自行處理掉泡皮,還使用了不知名的藥膏來塗抹燙傷部位,導致出現感染,發燒到38.5℃以上。
對此,黃國寶遺憾地說,如果小夥子能在燙傷之後第一時間到醫院就診,燙傷應該會在兩周左右恢復,不會對生活有太大影響,也不至於住院。而現在卻要用4周以上的時間,不僅花費更高,承受痛苦也更大。
記者採訪發現,不少家長都存在應對燙傷的誤區。七月初,朱凌冬接診到一個3歲大的患兒,因為打翻開水導致下肢燙傷,燙傷面積達5%,而家長卻用土法子治療三四天、等孩子發燒了才來醫院。
「孩子身上抹著草藥灰,傷口已經化膿,而且有分泌物,創面比較汙濁,散發著燻人的異味。」朱凌冬說,醫生費了不少功夫,才把創面處的草藥灰和腐皮清除掉。另外他還碰到過使用甜麵醬、醬油、牙膏或偏方塗抹傷口的患者,不正確的處置方式,讓患兒白白受了很多罪。
「像是草灰等塗抹傷口,很容易進入皮膚中造成創面汙染,還會遮擋傷口,影響醫生對燙傷程度的判斷,給清創帶來麻煩。」濟南市中心醫院燒傷整復外科副主任醫師宋國棟表示,沒有任何醫學證據表明土法是效的,反而會引發感染。
那麼,如何正確處理燙傷呢?宋國棟表示,冷療是應對燒傷燙傷的有效方法,用8℃左右的流動自來水進行衝洗,不要追求過低的自來水溫。同時,也要根據燒燙傷部位的不同有所變化。
例如面部燙傷,可以使用毛巾冷敷;而肢體和軀幹燙傷則可以直接使用自來水進行衝洗。時間要在半個小時或者一個小時以上。「通過冷療的方式緊急處理燒傷,會起到減輕燒傷程度的作用,例如深二度的燒傷就會減輕為淺二度。」宋國棟說。
燒燙傷後還要到專業的門診進行清創換藥。宋國棟提醒,有人把小面積的燙傷不當回事,自己使用消毒液進行處理,但其實消毒並不簡單,塗上消毒液後還需要使用生理鹽水衝洗,這都需要專業人士來處理。另外燙傷後起的水泡也要保護好,避免破皮加深創傷。
避免燙傷,更重要的是做好預防。「盛放熱水的容器一定要管理好,儘量放置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燃氣灶等設施也要及時關掉。」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整形燒傷外科主任、副主任醫師朱凌冬提醒,還一些孩子為了好玩,會使用金屬物品觸碰插座產生火花,容易造成電燒傷,因此家長要注意將家中的電源及時關閉。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小蒙 實習生 王鍾琪 任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