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忒咪媽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分享轉發)
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突發狀況」,比如說孩子被磕傷了,又比如說孩子被「燙傷」了。
其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磕磕絆絆,但對於家長來說,我們要掌握科學的護理急救知識,而並非「病急亂投醫」的盲目和衝動。
因為,一旦沒能及時幫孩子找到「最恰當」的解決方案,或許給孩子留下的,就是一生的悲劇。
3歲的小濤,有一天在奶奶家,和其他的小朋友們在一起玩,小濤奶奶倒了一盆熱水,放在家裡,準備一會兒使用,誰成想,孩子們在一塊打鬧嬉戲的時候,小濤一屁股坐在了熱水盆裡,半個身子都被「燙傷」。
此時,故事裡的主人公,被稱為神醫的「林某」出場了,年輕時,林某自製了一種治療燙傷的藥水,因為治療燙傷有效,被村裡人傳的神乎其神。
而小濤的奶奶,因為孩子被燙傷,就在別人的介紹下,送孩子到了林某這裡,林某先後給孩子塗抹了兩遍自製藥水,感覺孩子狀態穩定後,便讓小濤奶奶,帶著孩子回去,明天再來治療。
可沒成想意外卻發生了,經過一夜之後,小濤再也沒能夠醒來,隨即小濤的家人,將林某告上了法庭。
說到這裡,想告訴大家,這並非是電影或者電視劇當中的情節,而是真實發生在生活裡的故事,而這位被稱為神醫的林某,隨後因為非法行醫,被判處拘役5個月。
看到這樣的結局,我們也只能扼腕嘆息,畢竟5個月的拘役,並不能換回年僅3歲的孩子,但同時,也給我們所有人提了個醒,遇到問題,一定不能「病急亂投醫」。
1)衝水
當寶寶被燙傷後,如果是小燙傷,家長可以迅速將燙傷部位,放置在自來水下,水流不可太快,衝洗5分鐘左右,這樣做可以降低皮膚表面熱度。
2)脫
當燙傷時,千萬不要隨意撕扯孩子的衣服,查看燙傷部位,因為這樣很容易因為摩擦,加重燙傷,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用剪刀剪開衣物,再將傷口放置在自來水下衝洗,切記水流速度不能太快。
3)包紮/送醫
在經過衝水之後,家長應該查看一下受傷部位,如果是輕微燙傷,可以為孩子塗抹上燙傷軟膏,隨後用紗布包紮就好。
但如果燙傷比較嚴重,已經起泡、脫皮了,那麼最好用無菌紗布蓋住孩子燙傷的地方,隨後送去醫院治療。
1、別用冰塊敷
首先,孩子一旦被燙傷,切記不要用冰塊敷,因為冰冷的刺激,會對皮膚造成更大的傷害,當然,也不要塗抹潤膚膏,因為會引起過敏。這一點大家一定要牢記。
2、別用「土方法」
在民間有很多治療燙傷的土方法,但事實上,很多方法,或多或少都可能引起傷口感染,所以像是塗抹醬油、牙膏、蘆薈這種方法,都別給孩子用,以免送醫後,給醫生清理傷口,帶來更多的難度。
3、化學燙傷要儘快送醫
除了一些物理燙傷,比如說熱茶、熱水、熱湯等等之外,還會有化學燙傷,那麼一旦是化學燙傷,那麼不要猶豫,請立即帶孩子去就近的醫院最好。
忒咪媽媽寄語:
我們常說:孩子的事,無小事,所以無論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什麼事,家長首先要提高警惕,用科學的方式,去解決問題,而不是聽信一些偏方、迷信,因為這樣做的每一分鐘,就等於在耽誤孩子的生命。
最後,也希望每個家長都能夠掌握科學的育兒知識,保障孩子健康茁壯的成長。
今日話題:
你覺得這個故事當中的林某,受到了該有的懲罰嗎?歡迎關注,留言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