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來,在國務院扶貧辦和教育部的堅強領導下,學校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定點扶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中央單位定點扶貧工作會議精神,積極結合辦學特色優勢,深入發掘各種資源,紮實開展對口幫扶貴州省長順縣有關工作,為長順縣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主要做法有以下幾方面:
(一)設立專項經費,強化工作保障
設立定點扶貧工作專項經費,額度為20萬/年,為定點扶貧工作提供資金支持,確保定點扶貧長順縣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全面推進。
(二)深化支教活動,為提高長順縣的教育教學水平作出貢獻
進一步深化支教活動,在「十二五」期間派出8名研究生支教志願者的基礎上,近兩年學校分兩批共派遣13名優秀學生前往長順縣開展支教活動。支教團志願者憑藉著在學校裡打下的堅實知識基礎和社會實踐能力,嚴格要求自己,秉承「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和「崇尚奉獻、追求卓越」的北郵精神,團結協作、努力工作,在完成日常教學工作的同時,積極開展志願服務工作,成效顯著,為提升長順縣教育水平作出積極貢獻,受到各方的一致肯定。
(三)開展系列專場演出和藝術實踐活動,將高雅藝術和民族藝術文化帶到基層地區,豐富當地群眾的文化生活
2016年,我校大學生藝術團前往長順縣進行系列專場演出和藝術實踐活動。期間,大學生藝術團與縣智華高中的部分學生代表進行座談,並分別赴長順縣廣順鎮廣順中學、長順縣文化活動中心及長順縣擺所鎮營盤社區進行了「祖國好•家鄉美」和「精準脫貧•同步小康」 多場文藝演出,深入鄉鎮、社區等貧困地區,為當地群眾帶來專場文藝表演,將高雅藝術和民族藝術文化帶到基層地區,普及藝術知識。大學生藝術團為此次貴州長順專場演出主動犧牲了暑假休息時間進行了集中排練,精心籌備了三個月,根據地方特點,重新編排了貼近人民生活的節目,在保證節目質量的同時儘量做到接地氣,力求帶來最好的演出效果。大學生藝術團精神飽滿地參加每一次演出,演出獲得了當地群眾的一致好評。
此外,研究生支教團學生發揮自身特長,積極服務長順縣文化建設。比如,為了讓貴州省長順縣青少年在業餘時間免費學習更多知識,開拓眼界,支教團發起並成立了惠及長順人民的圖書資料室——誠信文化驛站。2016年3月,該文化驛站進行首次開放。文化驛站面積70平方米,藏書量約為15000冊。書籍均由社會公益組織和個人捐獻,同時我校校友在中關村購買了一套圖書借閱管理系統,為文化驛站更好的運作提供保障。
(四)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加強培訓,提升長順縣幹部群眾的素質
主動「請進來」,舉辦「長順骨幹教師培訓項目」,長順縣民族高級中學的優秀教師一行10人來到我校進行學習培訓。校黨委書記等校領導出席項目啟動暨歡迎會,並在結業儀式上為參訓教師逐一頒發榮譽證書。參訓教師根據學科類別分配到了不同的學院,各有關單位明確專人負責此次培訓的組織和協調。培訓安排豐富多彩,通過隨堂觀摩、自由選課、專題培訓、參觀走訪、交流座談等多種形式,不僅提升了參訓教師的業務能力,還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個人的思想境界、工作能力和知識水平都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參訓老師表示,會將此次的所學所得應用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將北郵的文化和辦學特色帶回到長順縣民族高級中學的師生中,更好地教育好自己的學生,使他們成長成才。
積極「走出去」,學校的專家、教授多次前往長順縣,對當地幹部、群眾進行管理、技術、市場開拓能力等方面的培訓,以轉變長順縣幹部、群眾的思想觀念和促進綜合管理水平的提高,實現長順縣幹部、群眾用新理念、新方法來抓好經濟、社會發展建設。如2017年5月,我校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院長張琳教授為全縣幹部開展了一場題為「網際網路+,網絡大數據和5G通信」的專題講座,結合貴州省大數據的發展特色,闡述了當下網際網路技術和應用的發展態勢,解讀了網際網路技術驅動經濟社會深刻變革和網絡信息化帶給政治、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活的巨大變化。講座取得熱烈反響,參會人員表示,通過本次講座增強了對精準扶貧的認識、了解到先進的網際網路技術,並對貴州的大數據產業發展充滿信心。
(五)深入挖掘各方資源,積極形成合力,以多種手段改善長順縣辦學條件和學生的生活條件
為幫助長順縣貧困學生升學,學校在當地大力宣傳和推動「少數民族預科班」「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等教育部關於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工作的相關政策。學校正在協調資源,從數字校園建設、遠程教育建設入手,支持建設長順第四中學(北京郵電大學長順附屬中學)。設立幫扶長順縣困難學子的北京郵電大學專項資助資金,每年 10萬元,共資助50名貧困學生。學校動員教職員工、基層黨組織,通過愛心捐贈、結對幫扶,為長順縣貧困學生、留守兒童學習生活及身心健康成長提供幫助。近幾年,累計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幣20餘萬元。
2017年初,我校協調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撥付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潤雨計劃專項資金230萬元,進行長順縣敦操鄉第二幼兒園建設。目前,項目已開工建設,預計於2018年7月建成投入使用,在園幼兒達180人左右。敦操鄉第二幼兒園建成後,將可解決335戶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群眾子女入園,將化解敦操鄉學前教育資源不足的難題,改善辦園條件,優化育人環境,對長順縣加快學前教育發展,擴大學前教育資源,實現普及十五年教育夯實基礎,為長順縣脫貧攻堅提供保障。
為了促進長順縣中小學校教育信息化技術應用的不斷提升,北京郵電大學掛職幹部協調2016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獲得者、北京郵電大學兼職教授、雲校校長陳正拜先生捐贈價值1950萬元(65套)的「雲校智慧教育雲平臺」,使全縣65所中小學校近26000學生受益。雲校項目幫助縣教育局全方位立體化管理,幫助學校提高教學教務管理效率,提供了一體化的智慧校園解決方案。為教師提供了智能試卷分析、組卷、教學組協作教學和出卷、精品教學素材和微課資源下載、教學資料雲存儲、在線作業等。幫助長順縣學生,特別是農村中小學生獲取優質教育資源,實現在線學習、自主學習。
(六)多方聯動,助力產業扶貧,為長順縣發展特色產業、優勢產業提供全方位支持
2016年11月,我校掛職幹部參加了由湖南衛視《越淘越開心》和淘寶直播聯合出品的直播秀《鎮店之寶》,向網友推介貴州省長順縣特色農產品——長順綠殼雞蛋,充分發揮自己熟悉網際網路的優勢,大膽為縣域農產品站臺。這是長順縣採用網絡直播方式推介農產品的第一次嘗試,也是貴州省縣級領導幹部「觸網」直播的第一次。阿里巴巴農村淘寶發布的數據顯示,整個直播過程共有超過115萬名網友通過淘寶直播、優酷直播觀看此次直播秀,點讚數高達5460萬。直播結束後,北京郵電大學師生在社交網絡掀起了一場轉發熱潮,廣泛宣傳長順綠殼雞蛋,很多老師都親自下單購買,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持定點扶貧縣的農產品銷售,取得了良好效果。近期,在深入論證的基礎上,學校採購了30餘萬的長順縣優質特色農產品綠殼雞蛋和紫王葡萄,作為廣大教職工教師節的節日慰問,助力消費扶貧。
學校積極協調多個校友企業到長順縣興辦產業,如經營範圍為計算機技術開發、諮詢、服務與計算機、軟體及輔助設備、電子產品銷售的貴州網瑞達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於2016年在長順縣註冊,註冊資金達1000萬。促成綿陽中科創育成中心(秘書長為北郵校友)去長順縣對接基於大數據共建共享的智慧城鄉建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