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自是有絕句,紅塵有幸能讀詩。
詩詞是中華名族的文化瑰寶,我國詩詞傳統源遠流長。它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其價值不僅在於給人類以藝術的薰陶,更能啟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
學習古詩詞雖然不能立竿見影,但它卻能一點一滴地滋養著孩子的品質,讓孩子從容自信的走向未來。
蘇東坡先生云:「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被古詩詞浸潤過的孩子,舉手投足之間散發的淡定氣質,一般的孩子是無法比擬的。對於孩子來說,優秀傳統文化是人生最好的底色。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讓孩子學習古詩詞呢? 有了詩詞的積累,當面對夕陽壯麗美景時能說出「長河落日圓」、「落霞與孤鶩齊飛」。春天是「逃之夭夭,灼灼其華」;夏天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水光瀲灩晴方好」;秋天是「老樹呈秋色」、「苒苒物華休」;冬天是「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
當然,讀詩詞還能給孩子帶來不少的薰陶。
01
出眾的氣質
一個人的氣質裡,藏著他曾讀過的詩書。
從《中國詩詞大會》一舉奪冠的武亦姝,到一顰一笑,一字一句間詮釋著優雅知性的董卿,她們舉手投足間的展現出來的氣質,離不開詩書帶給她們的滋養。
我們讀過的那些詩詞,終會在漫長的歲月裡,滋養我們的氣質,影響我們對人生、世界的看法。
詩詞的魅力就在於此,當你一點一點誦讀、記憶的時候,並不覺有何特別。但在某個時刻、某個場景,你卻突然生出了特殊的感觸,腦海中某句詩詞呼之即出,恰恰把那種感情吐露出來。
孩子的精神和氣質,在朗讀詩詞這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逐漸培養形成,更是拉開了與其他孩子的差距。
02
出眾的審美能力
詩歌是最經典最美的語言,詩歌的字、詞、聲調、節奏、韻律都給人以美的享受,但是詩歌之美最終還是美在意境。
孩子未必懂得古詩詞的具體意思,但在讀詩的過程中,詩人的那種親近、體貼、溫暖甚至是喜悅的情緒,孩子多多少少可以感覺到。此外這些優美的詩句因為在孩子的心中播下了美的種子,就會有一天這顆種子就會生根、發芽、結出碩果。
詩歌的節奏、韻律會影響人的行為舉止,讀過詩的孩子行為舉止會更加協調、舒服。而詩歌中的美則會時刻留在讀詩人的腦海裡,並通過他的眼神散發出一絲優雅和韻味。
03
高尚的人格修養
培根曾說:「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我國的經典古詩詞是經過千年流傳積澱的優秀文化,是古人智慧的結晶,上自先秦、下至晚清、詩詞歌賦,深厚的處世哲學、悠久的人文歷史、修身治國的大道理等等都蘊含其中。背誦經典古詩文, 對孩子的眼界、胸懷、品格、修養的提升都有極大的幫助。記得有位老師曾經說過:「被古詩詞滋養長大的孩子, 不僅具備了不俗的文才, 詩詞對於他們性格的培養也有很大的幫助,被古詩詞薰陶的孩子,也許會發現生活中的 『桃花源』。」
04
有深度的文章
在千軍萬馬同寫一個話題作文時,有好詞好句、獨到觀點、新穎事例的文章往往更吸引人。
詩詞中有諸多表現手法,例如:用典、烘託、渲染、比興、託物寄情、情景交融、動靜結合……;修辭手法:誇張、排比、對偶、比喻、借代、設問、反問等等對現代文的閱讀和寫作有著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
在學習古代詩歌的過程中,儲備相關知識,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積累寫作素材,將來運用到寫作上,效果日益明顯。
05
超強的表達能力
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
學詩可以更好地認識母語的魅力,從而提高駕馭母語的能力。
一般詩歌都講求平仄韻律,正是由於詩歌鮮明的節奏和和諧的韻律,使得詩歌要比其他文學形式的作品,更容易培養孩子的語感和說話的能力,包括發音、說話的節奏,都可以通過詩歌得到良好的改變。
詩詞具有一種直抵人心的力量,它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帶給我們最深遠的影響,化作我們的骨血氣質。和孩子一起來讀詩詞吧,相信會給他們的人生帶來不一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