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是精髓,是寶藏,是我們中國人骨子裡最後的東西。不管從長遠的文化修養來說,還是從眼前考試來說,從小培養孩子美讀古詩詞是穩賺不賠的好事;不管孩子將來學理還是學文,老祖宗留給咱們的還是要繼承,不為別的,將來孩子長大後看到月亮不至於只會說個:「啊,好大,好美啊。」最起碼能從心田產生一絲絲的共鳴,這也就是文化的力量吧。
那麼怎麼培養孩子讀古詩詞呢?
01培養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內因不起作用,外因再好也白搭。
所以在孩子幼齡階段,識字階段,就應該慢慢地對孩子進行文化的浸潤。
比如播放有關的音樂、紀錄片。追根溯源,古詩詞原本就是和音樂緊密相關的,就是唱出來的。我們要相信音樂的力量。舉個例子,有的孩子背《水調歌頭》那叫一個痛苦,但是聽幾遍歌曲,就很快背下來了,而且現在教育界也推崇唱讀古詩詞,找找相關的內容,從聲音入手,在孩子的新房先撒下一粒古詩詞的種子,靜等開花。
給孩子買點有圖畫的書。孩子的啟蒙一般是先從畫面再到文字,通過美美的圖畫,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中國文學講究知人論世。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講講這些名人大家的故事,再引申到古詩詞上,效果也不錯。俗話說,國家不幸詩家幸。凡是名人大家,大都有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滿腔心血匯聚在古詩詞上,一字千金哪。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從故事入手,一定收穫滿滿。
02美美誦讀
再好的東西憋在肚子裡也不是個事。
古詩詞再美也得讀出來。
我們可以利用早上的黃金時間,讓孩子大聲誦讀,一來可以培養他的自信心,二來培養語感。天長日久,相信古詩詞一定會深深紮根在孩子的內心。
我們還可以利用其他時間(例如晚上睡覺前或者其他碎片化的時間)細細品讀、默讀古詩詞。古人講究鍊字。「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這些千古名句都是經得起歲月的推敲的。在讀的過程中,讓每一個字滑過唇齒,讓那一個個跳動的精靈跳進孩子的內心,我想擁有了古詩詞的人,一定是個精神上的富翁。
還可以播放一些古風音樂,創造一種古色古香的氛圍,讓孩子在音樂的海洋裡,邊和著音樂,邊去朗誦,想一想都覺得是美事。生活需要儀式感,咱們讀古詩詞也來點儀式感。
03寫一寫
孩子的學習生活往往是忙碌而蒼白的,每天的兩點一線,緊緊張張又渾渾噩噩。
每次一到寫作時間,孩子就頭大,寫什麼?無事可寫呀。
咱們不妨從古詩詞入手,古詩詞大都是精煉的短篇,咱們把它寫成現代漢語,寫成中長篇,把自己放進去,加點自己的感受,和詩人融合起來。這種走進詩歌的模式不僅可以讓孩子有話可說,有字可寫,從另一方面來說,不也是更加加深了孩子對古詩詞的理解,是相得益彰的好事。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孩子聽得多了,有時候願意寫點日記、隨感之類的,結合上古詩詞,寫寫自己的感受、共鳴,相信孩子會更加愛上這些可愛的深沉的文字。
古詩詞是一顆一顆的珍珠,不發揮她的作用,就會使她蒙塵。我們無法陪伴孩子一生,古詩詞卻可以。家長從小培養孩子閱讀古詩詞,讓孩子在古詩詞中吸取養分,日久天長,相信孩子的人生會顯得更加厚重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