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島國領導人集體會晤提出五點建議 最不發達國家97%輸華品...

2020-12-22 中國經濟網

  昨天,正在斐濟訪問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楠迪同斐濟、密克羅尼西亞、薩摩亞、巴布亞紐幾內亞、萬那杜總理、庫克群島、湯加、紐埃等8個建交太平洋島國領導人舉行集體會晤,並發表主旨講話。習近平宣布,中方將給予最不發達國家97%稅目的輸華商品提供零關稅待遇。習近平還就新形勢下發展和提升中國同太平洋島國關係提出五點建議。

  □會晤

  中方將提供2000獎學金名額

  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中國和太平洋島國雖然相距遙遠,但雙方人民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友好交往源遠流長。中國對發展同太平洋島國關係的重視只會加強、不會削弱,投入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島國領導人感謝習近平訪問太平洋島國地區並倡議舉辦這次會晤,完全支持雙方構建相互尊重、共同發展的戰略夥伴關係。他們一致表示,中方一貫重視島國、尊重島國、支持島國,是我們真誠的朋友和夥伴。中方倡議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為島國提供了重要機遇,島國人民對雙方合作抱有期待,願意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

  >>五點建議

  中方尊重各島國自主選擇符合本國國情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支持島國以自己的方式管理和決定地區事務,支持島國平等參與國際事務、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中方歡迎島國領導人訪華,為雙方關係做好戰略規劃和頂層設計,願同島國擴大政府部門、立法機構、政黨對話交往。

  中方願同島國深化經貿、農漁業、海洋、能源資源、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合作,將為最不發達國家97%稅目的輸華商品提供零關稅待遇。

  未來5年,中國將為島國提供2000個獎學金和5000個各類研修培訓名額。中方繼續派遣醫療隊到有關島國工作,鼓勵更多中國遊客赴島國旅遊。

  中方願同各島國就扶貧減災、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問題加強溝通。中方將為島國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支持,向島國提供節能環保物資和可再生能源設備。

  >>背景連結

  最不發達國家

  「最不發達國家」一詞最早出現在1967年「77國集團」通過的《阿爾及利亞憲章》中。1971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正式把最不發達國家作為國家類別的2678號決議,並制訂了衡量最不發達國家的3條經濟和社會標準: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100美元以下;在國內生產總值中製造業所佔比重低於百分之十;人口識字率在百分之二十以下。

  按照上述標準,截至2011年,全世界經聯合國批准的最不發達國家已經有46個。亞洲有9個,非洲有32個,大洋洲有4個,拉丁美洲有1個。

  □解讀

  為什麼會集體會晤?

  會晤對象有相似利益訴求

  此次習近平主席出訪三個主要任務,出席G20峰會是多邊外交,指三個以上的國際關係行為體在常設或特別的全球性或地區性國際組織、國際會議中的互動。簡單說就是,「多分之一」,中國是多邊組織中的一個成員。

  對三國進行國事訪問是雙邊外交,即兩個政治實體之間的外事交往。簡單說,就是「一對一」。

  與島國領導人的「集體會晤」則是「一對多」,中國是一方,其他國家作為整體是另一方。這從形式上接近「多邊」,但從實質上更加接近於「雙邊」。

  外交學院副院長江瑞平介紹,「集體會晤」通常是一國領導人出訪時,在時間非常緊、會晤對象又比較多的情形下,在某一出訪地邀請周邊國家領導人一同會晤。會晤對象通常有比較相似的利益訴求,面臨有區域特點的共性問題。

  有過哪些集體會晤?

  兩年內進行多次集體會晤

  其實,習近平在之前出訪中已有過多次「集體會晤」活動。

  今年7月17日,習近平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與拉美和加勒比多國領導人集體會晤,中國、巴西、拉共體「四駕馬車」及其他一些拉美國家領導人出席。這次會晤由中方倡議,是中拉領導人的第一次集體會晤。

  集體會晤形式靈活,不光有「高大上」的會談,還有「接地氣」的飯局。去年6月2日,習主席訪問千里達及托巴哥時在西班牙港請加勒比國家領導人吃了頓午飯,特多、蘇利南、蓋亞那、牙買加等多國領導人應邀出席。去年3月28日,在南非德班,習主席邀請非洲國家領導人,舉行了一場非同尋常的早餐會。南非總統祖馬、安哥拉總統多斯桑託斯、象牙海岸總統瓦塔拉等1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領導人及高級官員參加早餐會。

  集體會晤有何意義?

    可節省時間展現大國形象

  首先,「集體會晤」是中國外交上的創新,增加了中國外交的立體性。以今年7月中國與拉美國家領導人的集體會晤為例,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拉美研究中心研究員沈允熬認為,這次集體會晤「是破天荒的創舉,為中國同拉美整體合作搭建了重要的新平臺」。

  其次,「集體會晤」提高了領導人出訪的效率。就像老百姓去別的小區串門,總不能挨家挨戶都做客。大家坐一塊兒,嘮些都上心的家常,自然省時間。領導人出訪也是這個理兒。

  最後,「集體會晤」是大國外交的一部分,有助於展現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以此次集體會晤為例,江瑞平說,這些島國面臨著有共性的地區性問題,比較突出的一個是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對這些國家構成不小的威脅。這一問題也在世界上引起關注。此次集體會晤,談到氣候變化問題,協助這些國家尋找解決之道,這體現了中國負責任、盡義務的大國形象。

  □觀察

  中國技術助力南太島國發展

  中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中國自1975年起向太平洋島國提供經濟技術援助,先後建設了近100個工業、農業、基礎設施和民用建築等項目,實施了農業、醫療、體育等多領域技術合作,提供了各類設備和物資,為這些國家培訓了4000多名管理和技術人才,對相關受援國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發揮了積極促進作用。

  援斐濟菌草技術項目就是近年來中國援助太平洋島國的典型項目之一。中國援斐菌草技術項目專家組負責人林佔熺介紹,菌草項目攻克了斐濟氣溫偏高、不利菌菇生長、影響菌菇質量的技術難題,結束了斐濟不能生產食用菌、藥用菌的歷史。斐濟農業部長伊尼亞·塞魯伊拉圖認為,該項目能夠使斐濟有效解決旱季飼料短缺問題,促進本國畜牧業發展,造福民生,減少牛奶、肉類進口。同時,能夠增加斐濟出口,提高民眾收入。

  近年來,中國積極支持其提出的旨在推進區域合作進程的「太平洋計劃」。自2006年首屆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以來,中國與斐濟、巴布亞紐幾內亞、薩摩亞、湯加、密克羅尼西亞等國開展農漁業技術合作;協助巴新防治瘧疾;分別向薩摩亞、萬那杜、密克羅尼西亞、湯加、巴布亞紐幾內亞等國派遣醫療隊,並為這些國家舉辦衛生官員、醫院管理及醫藥研究人員培訓班。

  中國對南太島國援助雖然規模有限,卻總能切中問題關鍵,效果實實在在,贏得了相關太平洋島國政府和民眾的熱情讚揚。

  本版稿件綜合新華社新華國際

相關焦點

  • 讓互信互利、合作共贏的中國聲音響徹南太平洋
    本報北京11月23日電 11月14日至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赴布裡斯班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九次峰會,對澳大利亞、紐西蘭、斐濟進行國事訪問並同太平洋建交島國領導人舉行集體會晤。行程結束之際,外交部長王毅向記者介紹此訪情況。  王毅說,北京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雁棲湖剛剛圓滿落幕。
  • 習近平會見一些太平洋島國領導人
    新華網斐濟楠迪11月22日電(記者孟娜 李建敏 李斌)國家主席習近平22日在斐濟楠迪分別會見一些太平洋島國領導人,同他們就發展雙邊友好合作交換意見。    在會見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總統莫裡時,習近平強調,中方一貫主張,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都是國際社會平等一員,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真誠互助。
  • 太平洋島國酋長制的演化及其走向簡論
    「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國與太平洋島國的合作,不僅要將「太平洋模式」與中國模式相結合,還要加強與太平洋島國政治領導人的聯繫,才能更好地推進中國同太平洋島國互利合作項目的順利開展。儘管在個別太平洋島國和地區,一些傳統領導者(酋長)企圖通過維護傳統和習俗的方式來獲取和維護政治地位,但是作為太平洋島國文化中的一個部分,太平洋島國的酋長制並不能一成不變,而是伴隨著現代化進程不斷演化。  太平洋島國獨立的時間主要集中在20世紀70年代前後。獨立最早的是薩摩亞,最晚的是帛琉。
  • 【新刊速遞】太平洋島國研究(第五輯)
    官士剛博士、陳明燕碩士《英國殖民統治時期斐濟政務委員會轉型研究》一文,以政務委員會由虛權部門到實權部門、由任命組成到選舉組成的演變,透視了殖民地時代斐濟君主立憲政體的發展,提出這一演變是斐濟政治現代化進程的一個重要向度。趙少峰博士、賈馨玫的文章考察了巴布亞紐幾內亞布幹維爾民族分離主義運動的來龍去脈,有助於我們正確認識當前太平洋島國區域這一重大政治事態。
  • 斐濟總理:澳總理莫裡森侮辱太平洋島國,中國就不會
    姆拜尼馬拉馬16日接受採訪時表示,莫裡森15日在太平洋島國論壇領導人會議上「表現得高高在上,非常無禮」,並稱他侮辱了太平洋島國,而中國就不會。《衛報》報導截圖當地時間16日,為期4天的第50屆太平洋島國論壇領導人會議在吐瓦魯首都富納富提閉幕。
  • 中國和太平洋島國可以優勢互補、開放合作、共享發展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馬子倩)12月19日,聊城大學太平洋島國研究中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京共同發布《太平洋島國藍皮書:太平洋島國發展報告(2020)》。報告指出,作為全球環境惡化的主要受害者,太平洋島國已成為全球環境治理的重要推動力量,海洋治理也成為太平洋島國的利益關切。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藍色太平洋」外交將成為南太平洋地區海洋治理的有效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域外發展中國家而言,太平洋島國雖然遠離傳統國際熱點地區,但仍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 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次會晤約翰尼斯堡宣言(全文)
    中國日報約翰尼斯堡7月26日電 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次會晤約翰尼斯堡宣言全文如下: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次會晤約翰尼斯堡宣言(南非約翰尼斯堡,2018年7月25日至27日)一、序言1.我們,巴西聯邦共和國、俄羅斯聯邦
  • 張明大使展望第二十二次中歐領導人會晤:兩個首次 三大期待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布魯塞爾6月1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駐歐盟記者 鞠輝)當地時間6月18日,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張明大使在歐洲政策研究中心舉辦的網絡研討會上致辭時指出,將於下周舉行的第二十二次中歐領導人會晤,是新一屆歐盟機構領導層就職以來舉行的首次年度會晤,也是疫情暴發後中歐之間的首次最高級別機制性交流
  • 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三大看點
    漫說「金磚與咱家」 漫畫據新華社據新華社北京電9月3日至5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即將在廈門舉行。這是繼2017年上半年中國成功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後,又一場引人注目的主場外交活動。廈門會晤有哪些看點值得期待?看點1「金磚+」模式如何擴大「金磚朋友圈」?金磚國家不是封閉的俱樂部,金磚合作的影響也遠遠超出五國範疇。從2013年開始,歷屆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均由東道國邀請一些非金磚國家進行對話交流。
  • 換個視角看G20領導人大阪峰會——習主席的「小多邊」會晤時間
    新華社大阪6月28日電 關注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大阪峰會的話,你可能已經注意到,6月28日這天,在出席峰會全會之外,習近平主席還有不少其他重要日程,其中「小多邊」會晤佔了不小的比例——  中非領導人會晤、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中俄印領導人會晤……  為什麼要出席這些會晤?會晤有何重要意義?
  • 諾魯不認中國外交護照引憤怒 南太島國峰會凸顯中國影響力
    參考消息網9月5日報導外媒稱,在與東道國領導人、諾魯總統巴倫·瓦卡發生爭執後,參加太平洋島國論壇峰會的中國代表憤然離開與論壇成員會談的現場。另據法新社9月4日報導,4日有消息稱,中國與東道國諾魯之間的籤證紛爭幾乎破壞了太平洋地區最大的年度外交峰會。洩露的信件顯示,一些成員揚言要因諾魯對待中國代表的方式而抵制這次會議。報導稱,諾魯與中國沒有建交,且此次主辦太平洋島國論壇峰會所使用的大部分基礎設施都是由臺灣出資建設的。
  • 世界上最小的島國,從富得流油到最不發達國家,經歷了什麼?
    隨著歷史的發展,當今世界上有很多國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今天,我們了解的這個國家曾經富得流油,收入全國第一,但是現在它卻被列入最不發達國家,那麼其中有著怎樣的故事?
  • 與中國臺灣有關係太平洋最富的島國帛琉
    帛琉地圖今天說的帛琉是小國,帛琉陸地面積458平方公裡,屬熱帶氣候。帛琉的人均GDP達$8900,是太平洋島國中最富有的國家之一。1983年到1990年,名義GDP的年均增幅接近14%。然而由於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在1998至1999年增長率放緩,這個國家可不是窮國,是靠援助支持下過得很富裕。
  • 克宮:俄朝領導人會晤的時間和地點還在協商中
    中新網4月7日電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俄羅斯總統助理烏沙科夫5日在談到俄總統普京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的會晤時表示,俄方已就會晤日期提出具體建議,該問題仍在協商過程中。
  • 與太平洋島國的合作侵犯島國利益?外交部:純屬抹黑之詞
    有記者提問,一段時間以來,有個別國家政客指責中國同太平洋島國的合作侵犯島國利益,帶來安全威脅。中方對此有何評論?汪文斌表示,有關的指責純屬抹黑之詞,在太平洋島國當中也沒有市場。借這個機會給你介紹一下,中國同太平洋島國關係的一些真實情況。汪文斌介紹,中國和太平洋島國是全面戰略夥伴。2020年儘管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但雙方關係仍然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
  • 梳理金磚國家點滴:5國國花及歷次領導人會晤標誌
    俄羅斯烏法拍攝的金磚峰會主會場 (新華社記者賈宇辰攝)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七次會晤8日在俄羅斯烏法舉行。什麼叫金磚國家? 金磚國家共同點是什麼? 金磚銀行是存錢還是存金磚? 新華國際告訴你,可能不知道的點滴。金磚國家的由來:「金磚國家」最初是指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四國。
  • 東南歐四國領導人在布加勒斯特舉行會晤
    新華社/羅通社  新華社布加勒斯特3月29日電 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希臘和塞爾維亞四國領導人29日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舉行會晤並籤署一份共同聲明,重申支持西巴爾幹國家加入歐盟的進程,強調四國在能源、交通等多個領域合作的重要意義。